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当我们吟咏易安的诗词时,她的妩媚依然是我们心灵的一道风景;她的人格魅力依然还
流淌在时空中。

作为女人,沧桑而不失坚强;作为文人,高格而不陷孤僻,忧愤而不失忠诚,出色而本色。

于小我中张个性,于风雨中念中国,虽然孑孓半世,一身轻愁,却给了我们永
不褪色的传世风流。

直取北宋国都开封。

1126年,也就是靖康元年,年,金兵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覆巢之下无完卵。

大宋王朝国土沦陷后,人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就连她书写博戏的《打马赋》,也处处贯穿、浸透着保家卫国的心志。

“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在文中,她借题发挥,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室的无能。

国难家愁让她痛苦不堪。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孤雁儿》)“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上枢密韩公、二部尚书胡公》)
那首《声声慢》更是将这种悲愁表现到了极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此等等,无须一一罗列。

到底印证了韩愈那句至理名言:“物不得平则鸣,人不得平则言。

”鸣,则发豪旷、醒世之音;言,则成工巧、惊世之作!
换句话说,李清照如果没有经历国难当头、家道中落、颠沛流离,怎能吟出那些悲戚满怀、愁苦感天的传世名篇?爱国英雄岳飞如果未经靖康之耻、南渡之恨,怎能激发出“怒发冲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怀豪言?词坛大家辛弃疾如果没有青年时揭竿抗金、壮年时遭谗落职、晚年时报国无望的坎坷经历,怎能发出“醉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的慷慨激昂之声?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寻觅的是什么呢?她寻觅的是国家民族的前途。

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

身为女人的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痛拍栏杆,无人理解她身担的家仇国恨,只有独自一人愁。

她寻觅的是幸福的爱情。

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幸福的爱情,却在转瞬间破碎。

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碎得更惨,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

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

她寻觅的是自身价值。

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完成了巨著《漱玉词》,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但在“女子无才便是德”“才藻非女子事”的社会里,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运用角度]“爱国”“女性”“理想与现实”“逆境与成功”等。

⊙运用示例
你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你集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苦于一身,人生的磨难和痛苦都折射在你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进而化为一种凄冷的美,“人比黄花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你个人的专有,彪炳于文学史册,空前绝后,无人企及。

于是,你被当作了愁的化身。

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你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你一人。

对你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你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化愁为美,创造了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你词作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你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于是,你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你和你的词也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1155年,在历尽了悲欢、荣辱之后,你这颗悬于太空的明星陨落了。

但是,你留给后世的文学艺术作品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而永远保存了下来。

你就是被誉为“词家一大宗”,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

(摘自《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 【课外运用】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
每个人都有自己爱恋的美神,我心中的美神,就是你——李清照。

从没人见过你的照片,那个年代的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在我心中,你却美于沉鱼落
雁的西施与昭君,美于闭月羞花的貂蝉与贵妃。

你的美独一无二,无人替代!你的美,令我陶醉,是我永远的追求!
伴着晨曦,越过千年,我走近了你……
我走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走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走过“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走过“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走过“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的清冷无奈……维纳斯因断臂而美丽,贝多芬因失聪而伟大,而你却因才气而孤独。

你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却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在那个年代,你无疑是枝头的一朵奇花,凛冽的秋风摧残着你,你却不甘落在地上,依然倔强地挺立枝头,尽情绽放,溢出特有的清香,不曾萎靡凋谢。

你的才气、倔强铸就了你的孤独,你那绝世的孤独又成就了你冰冷凝绝的美丽!
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向我们走来。

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

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

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绿肥红瘦,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

那愁情深深深几许?舴艋舟也无能为力。

既然载不动,那就和着孤独化作咸咸的泪,滴在对赵明诚的追忆里,滴在对国仇家恨的绵绵思绪里。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心中永远的追求。

你站在山顶,吮天地之锐气,吸日月之精华。

你不会孤独。

你带着周身的光芒,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

我坚信,在新的时代,仍有在你的精神感召下的蕙质兰心的女子。

爱玲继承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三毛继承了你的豪放与洒脱,张小娴继承了你的锐利与透彻,舒婷继承了你的甜蜜而独立的爱情……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永远的追求,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消瘦.(shòu)亲戚.(qi)
憔.悴(qiáo) 暗香盈.袖(yínɡ)
B.充盈.(yínɡ) 将.息(jiānɡ)
脑髓.(suǐ) 乍暖还.寒(hái)
C.颈.椎(jìnɡ) 笨拙.(zhuō)
不堪.(kān) 翘.首以待(qiáo)
D .档.
次(dànɡ) 东篱.(lí) 内疚.(jiù) 人才济.
济(jì) 解析:B 项,“还”应读huán;C 项,“颈”应读jǐnɡ;D 项,“济”应读jǐ。

答案:A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销.金兽(熔化)
B.⎩⎪⎨⎪⎧有暗香盈.袖(充满)
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C.⎩⎪⎨⎪⎧有暗香..盈袖(清淡的香气)
乍.暖还寒(忽然)
D.⎩⎪⎨⎪⎧憔悴损.(相当于“煞”)
最难将息..(调养,保养)
解析:A 项,“销”是“燃烧”的意思。

答案:A
3.下列各项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解析:C 项运用了对比手法,其他三项运用了借代。

答案:C
4.下列各项中,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C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解析:B 项,应为: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答案:B
5.补充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____。

(2)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半夜凉初透。

(3)__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

(4)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人比黄花瘦。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

(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瑞脑销金兽(2)玉枕纱厨(3)东篱把酒黄昏后(4)帘卷西风(5)乍暖还寒时候(6)如今有谁堪摘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6~7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6.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词的上阕不写少女荡秋千时的娇美身影,而是写荡完秋千后的精神状态,妙在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

B.“起来慵整纤纤手”,“纤纤”二字用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借以点出人物的年华和身份。

C.“露浓花瘦”一语,表明时间是在秋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同时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D.下阕用人物的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而又好奇、冒失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E.这首词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还表现了主人公不拘于礼教束缚的一面。

解析:C项,“露浓花瘦”,这是全诗唯一一句写景,点明时间是春天早晨。

“薄汗轻衣透”,春天乍暖还寒,她竟荡出汗来,而且进而湿透了罗衫。

D项,“惊诧、惶遽而又好奇、冒失”错,应为“好奇却又娇羞”的微妙细腻的心理。

答案:CD
7.“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三句源于唐人韩偓的“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同是写少女的形象,你认为谁写得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李清照的好。

相比之下“和笑走”略显轻薄,“和羞走”则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则少女窥人之态可掬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清平乐·年年雪里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觊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清平乐,词牌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乐调命名。

双调,四十六字,属于中调古代诗歌。

B.“常插梅花醉”,一个“醉”字将词人热爱梅花,为梅花陶醉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C.“挼”读nuó:采摘。

“无好意”:心情不好。

上阕三四句透露了词人生活坎坷,屡处忧患,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

D.“看取”二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

观察自然界的“风势”。

虽然出于对“梅花”的关切和爱惜,但此处“晚来风势”应包含深层语义。

E.李清照在词中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解析:A项,“中调”错,应为“小令”;C项,挼(ruó):揉搓。

答案:AC
9.词人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表现不同的赏梅感受,请结合全诗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人上阕一二句写自己早年醉赏梅花、三四句写中年泪洒梅花,下阕三四句写晚年无心(难以)赏梅,三个生活阶段,三种不同赏梅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突出了词人人生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寄寓自己的今昔之感和国家之忧。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0~11题。

临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注:此首或为李清照效法欧阳修《蝶恋花》所作的数阕《临江仙》之一。

10.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起句效仿欧词,一字不改,以设问的口气连用三个“深”字,表现了庭院的深邃。

B.“云窗”一句通过描绘云簇窗前,雾绕高阁,描绘出庭院的缥缈清幽的特点。

C.上阕第二句中的“迟”字不仅客观交代春来得迟,也表现对春来迟缓的厌恶。

D.上阕的第三句和下阕的第三句遥相呼应,均通过对“谁”的质问,借梅花表达了词人的落寞之情。

E.本词用梅花暗喻词人自己,把独居的幽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C项,“对春来迟缓的厌恶”说法错误,并非“厌恶”,而是“期盼”。

D项,上阕表达的并非“落寞之情”。

答案:CD
11.本词除了运用设问的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拟人。

“玉瘦檀轻无限恨”“浓香吹尽有谁知”两句中的“恨”,“有谁知”均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梅花怡人的心态。

(2)借物抒情。

本词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并借助梅花的口吻表达自己的闺怨之情。

(3)衬托。

用杏花的“肥”衬托梅花的“瘦”,视觉形象鲜明。

三、创新语用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依据词的意境,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人物的对话。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人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帘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人又纠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人问)海棠花怎么样了?(卷帘人答)还好,还好,一夜风雨,海棠一点没变样子。

(词人又纠正说)你再仔细看,应是绿叶鲜绿茂盛,红花残褪变少了吧!
13.“菊花”“梧桐”“雨”是李清照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将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

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在乌江河畔,在群雁往返的地方,李清照,一个比黄花更瘦的女子,在滴雨的季节里愁苦寂寞。

红烛摇影,摇出一片晕黄;梧桐低泣,滴滴到天明;微风低拂,飘落
一地菊花。

14.某校一中学生喜欢李清照的词,特别喜欢她笔下的“黄花”意象,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定为“哭泣的黄花”,抒发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然而教师阅罢,把“哭泣的黄花”改为“哭泣的易安”,理由是黄花无知无觉,又如何能“哭泣”呢?请针对以上材料发表评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老师的修改欠妥。

如果黄花无法哭泣,那么浩瀚的大河怎么会高歌?轻盈的雪花又如何能迎风飞舞?刻板的教育,意味着诗意的丢失。

这种教育方式的结果,势必“造就”一批缺乏创造力与审美能力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