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词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词鉴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词鉴赏1
吞天吐地孟浩然——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八月湖程度,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典型的干谒诗。
干谒,顾名思义,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致用而求见达官显贵,希望他们可以赏识自己,荐举自己或重用自己。
反映这类题材的诗谓之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投赠当时位居宰相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器重。
干谒诗的文思情采最能看出作者的风骨、人格。
有的满篇卑躬屈膝,奴颜媚骨;有的满篇叫苦不迭,乞人怜悯;也有的自命清高,恃才傲物;而孟浩然的这首干谒诗那么写得情采飞扬,不卑不亢,点到为止,含而不露骨,实为干谒诗的。
前面两联写景,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壮景造势,势涉情思。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
“涵”字点明洞庭湖汪洋浩阔,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度,颇似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描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平”字横向着眼,极见湖水浩渺,视野开阔。
“太清”纵向描绘,给人以天高地阔,玉宇澄清之感。
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润泽着千花万树,包容了千溪万河。
三、四两句实写洞庭。
水汽蒸腾,如烟似雾,仿佛江边湖畔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水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葱葱。
湖水翻江倒海一般澎湃汹涌,稳固如山的岳阳城好似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显得异常渺小。
“蒸”字渲染一种湿漉漉,水淋淋的气氛,给人以孕大含深,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几近坍塌;极显湖水喧嚣动乱,桀傲不驯的自然伟力。
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活力。
四句写景,看似不涉干谒,不关情思,其实不然。
才情卓异,奇思妙想如孟浩然者泼墨如水,浓描洞庭,决不是等闲之笔。
孟浩然的高明就在于表达心意,旁敲侧击而不显山露水。
这天地之间的浩荡汪洋的一湖秋水,既衬托出作者经世致用的凌云壮志和积极进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张九龄宽宏大度,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
壮景奇观,惊天动地,隐喻风流豪杰即将横空出世。
此为借景传情,托水言志!
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设喻。
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在野之身,满腹经
纶,满面怀壮志,却无人接引,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就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的太平盛世,自己本该一展宏图,大有可为;如今却是闲居无聊,浪费光阴。
诗人心有不甘,气有不平而倍感愧疚,甚至羞于见人。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路径。
最后两句诗人向张丞相发出呼吁。
“钓鱼者”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言。
这两句的意思是:德高望重,权倾朝野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造福万民,我是非常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您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
谦卑遗憾的字句之下暗含隐忍待发,将以有为的心机。
纵观全诗,写景过半,干谒心明。
浩浩湖水,垂垂而钓,气定神闲,雍容大度,称颂对方,极有分寸而又不失身份;波澜动远空,“欲渡无舟楫”,阐述心声,不卑不亢,露壮志才情,隐寒伧卑微,委婉含蓄而又大气磅礴,才气纵横而又开合有度。
如此干谒,实为天地之间第一等文字!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
这是一首在艺术上极有特色的抒写羁旅之愁的诗篇,也是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寥寥二十个字,便刻画出一幅清新明丽的秋江夜泊图。
诗的起句,既点明了旅途中停留的地方,也为诗人兴起愁思作了暗示,所以接着的一句,正面说出了“日暮客愁新”的主题。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淡雅的水墨画。
诗是艺术,是美,这首写羁旅之愁的诗,把这“愁”写得美极,清新明朗,闲雅静谧。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孟浩然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遣兴〔其五〕
唐杜甫
吾怜孟浩然,短褐即长夜。
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清江空旧鱼,春雨余甘蔗。
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咤。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词鉴赏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程度,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
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竭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
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好整的一块。
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包容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
“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阔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
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乱,也极为有力。
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象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
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路径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
“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
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非常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
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
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
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