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全真演练物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全真演练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共6题)
第(1)题
墨子《墨经》中提到可以用斜面运输较重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斜面。
例如卡车装载大型货物时,常会在车尾斜搭一块木板,工人将货物沿木板从地面推入车厢,如图甲所示。
将这一情境简化为图乙所示的斜面模型,将货物视为质点,斜面高度一定,货物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各处相同。
现用平行于斜面的力将货物沿斜面从底端匀速推到顶端。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倾角越小推送货物的过程推力越小
B.斜面倾角越大推送货物的过程推力越小
C.斜面倾角越小推送货物的过程推力做功越少
D.若推力的功率一定,斜面倾角越小,物体运动时间越大
第(2)题
分别带正、负电荷的A、B两个粒子,以相等速率从匀强磁场的直线边界上的M、N点分别以60°和30°(与边界的夹角)入射方向射入磁场,又从M、N两点之间的P点射出,已知MP与PN长度之比为:2,如图所示。
设边界上方的磁场范围足够大,不
计两带电粒子相互作用,则A、B两粒子的比荷之比为( )
A.2:1B.3:2C.2:3D.1:2
第(3)题
如图所示,一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放风筝,风筝在空中相对地面静止。
某时刻,由于风速发生变化,该同学拉动风筝线,使风筝飞高一小段距离后,停止拉动,风筝再次相对地面静止,此时风筝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增大,风筝与水平面的夹角不
变。
已知、均为锐角且不计风筝线所受的重力。
则前后两次风筝相对地面静止时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风筝受到的风力不变B.风筝线上的拉力不变
C.该同学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变大D.风筝线上的拉力均小于风筝受到的风力
第(4)题
如图所示,电荷量为的电荷均匀地分布在半径为的绝缘环上,为圆环的圆心、在过点垂直于圆环平面的轴上有一点,
它与点的距离,在点也有一带电荷量为的点电荷,A点为的中点,随着的改变,下列图像中,A点的场强与
相关物理量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A.B.
C .
D .
第(5)题
如图所示,MN 和PQ 是竖直放置的两根平行光滑金属导轨,导轨足够长且电阻不计,MP 间接有一定值电阻R ,电阻为r 的金属杆cd 保持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
杆cd 由静止开始下落并开始计时,杆cd 两端的电压U 、杆cd 所受安培力的大小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以及通过杆cd 的电流I 、杆cd 加速度的大小a 随杆的速率v 变化的图像,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第(6)题
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带有等量异种电荷,极板与外电路断开,一电子从O 点沿垂直极板方向射出,最远能达到A 点,然后返回。
不计电子的重力,若电子从O 点射出的初速度不变,将右极板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则( )
A .电子最远能达到A 点右侧某点
B .电子最远不可能再达到A 点
C .电子返回O 点所用时间不变
D .电子返回O 点时速度会变小
二、多选题 (共4题)
第(1)题瓷器是“泥琢火烧”的艺术,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如图所示,气窑是对陶瓷泥坯进行升温烧结的一种设备。
某次烧制前,封闭在窑内的气体压强为,温度为27℃,当窑内气压达到时,气窑上方的单向排气阀开始排气,使气窑内气体压强保持不
变,窑内气体温度逐渐升高至1227℃后保持不变,连续烧制8~10小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向排气阀开始排气时,窑内气体温度为91℃
B .单向排气阀开始排气时,窑内气体温度为627℃
C .本次烧制排出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气体质量之比2∶3
D .本次烧制排出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气体质量之比2∶5
第(2)题
如图所示,圆形区域内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质量为、电荷量为的带电粒子从点沿平行于直径的方向射入磁场,粒子经过圆心,最后离开磁场。
已知圆形区域半径为与间的夹角为,不计粒
子重力。
则()
A.粒子运动速率为
B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C.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路程为
D.粒子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不可能平行于
第(3)题
因为慢中子更适宜引发裂变,但是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大部分是速度很大的“快中子”,因此需要“慢化剂”使“快中子”减速。
“快中子”与“慢化剂”的原子核发生碰撞后,中子能量减小,变为“慢中子”。
假设中子与“慢化剂”原子核的每次碰撞都是弹性碰撞,而且认为碰撞前“慢化剂”原子核都是静止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慢化剂”原子核质量越大,每次碰撞中中子损失的能量越多,更适宜作为“慢化剂”
B.若“慢化剂”采用普通水,中子与普通水中的氢原子核发生碰撞,中子的减速效果很好
C.若用石墨做“慢化剂”,碳原子核的质量是中子质量的12倍,一次碰撞前后中子速度大小之比为
D.若用石墨做“慢化剂”,碳原子核的质量是中子质量的12倍,一个“快中子”连续与三个静止的碳原子核碰撞后“快中子”的动
能与其初动能之比为
第(4)题
关于半衰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100个半衰期为2天的某元素,经过4天后一定还剩下25个未衰变
B.有10g半衰期为24天的元素,经过72天后还剩下1.25g未衰变
C.放射性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后,半衰期不会发生变化
D.改变压强和温度可以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三、实验题 (共2题)
第(1)题
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某同学为研究这一现象,用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A.小灯泡(规格为“2.5V 1.2W”)
B.电流表A(量程为0~0.6A,内阻为1Ω)
C.电压表V(量程为0~3V,内阻未知)
D.滑动变阻器 (0~5Ω)
E.滑动变阻器 (0~50Ω)
F.电源 (E=3V,内阻不计)
G.开关一个和导线若干
(1)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且能尽量消除系统误差,在下面方框图内画出实验电路图______;
(2)实验中,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填写器材前字母代号);
(3)按照正确的电路图,该同学测得实验数据如下,并通过计算得出小灯泡在不同电流下的电压(I是电流表的示数,U是电压表的示数,U灯是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请在方格图中画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即I﹣U灯曲线)______;
I/A0.150.200.250.300.350.400.450.48
U/V0.250.400.600.90 1.30 1.85 2.50 2.98
U灯/V0.100.200.350.600.95 1.45 2.05 2.50
(4)该同学将与本实验中一样的两个小灯泡以及定值电阻R0(R0=6Ω)三者一起串联接在本实验中提供的电源两端,则每个灯泡的实际功率是______W。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第(2)题
用图1所示的电路测定一节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蓄电池的电动势E约为2V,内阻r比较小,为了实验的方便,电路中串联了一个定值电阻R0.
(1)现有蓄电池、电流表(量程0~0.6A)、滑动变阻器(0~20Ω)、开关、导线若干,以及下面的器材:
A.电压表(0~3V)
B.电压表(0~15V)
C.定值电阻(2Ω)
D.定值电阻(10Ω)
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R0应选用________(均选填相应器材前的字母).
(2)图2是实验器材实物图,已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图1,补充完成实物间的连线_______.
(3)某位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做出如图3所示的U-I图线,可得出蓄电池的电动势E=____V,电源内电阻r =_______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采用图1电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A.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B.电流表的分流作用
C.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D.电压表的分压作用
四、解答题 (共3题)
第(1)题
如图所示,质量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小车左端是半径的四分之一固定圆弧平台,小车右端不远处是一矗立的石柱。
把质量为的小滑块从光滑圆弧轨道顶端由静止释放,小滑块以水平速度滑上小车,小车与右侧石柱碰后原速反弹。
滑块与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重力加速度g取,如果小车与石柱碰撞反弹后过一段时间能停下来,求:(1)小车右端与石柱的距离;
(2)若滑块始终未从小车上掉下,小车的最短长度是多少?
(3)若不改变其他条件,让质量为的小滑块从光滑圆弧轨道顶端由静止释放,求小车停下来时运动的总距离。
第(2)题
某光学仪器中平行固定着两个完全相同的横截面为正三角形的三棱镜如图,A、E、F和B、C、D分别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一足
够大的光屏P过F且与EF垂直。
三角形的边长为L,A、E两点间的距离为,CB延长线上与B相距的S处,一激光源沿
△ABC平面内与SB成方向发射一细光束,光束进入三棱镜后折射光线与底边BC平行。
已知真空中的光速为c,求:(1)三楼镜材料对该激光的折射率;
(2)该激光从S到光屏P的传播时间。
第(3)题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U型场地技巧决赛中,我国选手谷爱凌以绝对优势夺得金牌。
如图所示,比赛所用的高山滑雪U型池由两个半径相同的四分之一圆柱面轨道和中央平直轨道连接而成,圆柱面轨道与轴处处垂直,轨道倾角为17.2°,其长度约为,半径约为,轨道总宽度约为。
为测试赛道,将一质量为的滑块,在P处由静止释放,滑块以
的速度从M点冲出U型池,沿竖直平面ABCD运动一段时间后在N点落回。
已知P、M两点间直线距离为,
,,则:
(1)P点至M点过程中,滑块减少的机械能△E;
(2)若忽略一切阻力,求到达Q点时滑块对轨道的压力F;
(3)第一问中,滑块从P点至M点减少的机械能为△E,若滑块以进入U型池,假设仍能到达M点,试分析:是否能求出到达M点时滑块的动能。
若能求出,求出动能的数值,若求不出,请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