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检测9水盐平衡的调节含解析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盐平衡的调整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丘脑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的刺激后( )
A.在下丘脑产生渴觉,进而调整对水的摄入量
B.垂体后叶分泌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D.在下丘脑的调整下,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增加
解析:选C 在大脑皮层部位产生渴觉,进而调整对水的摄入量,A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后叶释放,B错误;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C正确;醛固酮能促进对钠的汲取,体内缺水时,醛固酮分泌削减,D错误。

2.对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依靠神经调整
B.有激素调整,没有神经参加调整
C.在神经调整和激素调整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
D.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醛固酮的分泌的调整都受下丘脑的干脆限制
解析:选C 水和无机盐平衡调整是在神经—体液调整共同作用下实现的,A、B错误;人体内水和无机盐调整的过程是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C正确;水平衡调整过程中,抗利尿激素起重要作用,是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受下丘脑的干脆限制,而盐平衡调整中,醛固酮的分泌不受下丘脑的干脆限制,D错误。

3.某人患急性肠胃炎,严峻腹泻,并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四肢发冷等症;要缓解以上症状,应( )
A.输入生理盐水B.口服生理盐水
C.口服钾盐水D.输入醛固酮
解析:选A 急性肠胃炎,腹泻导致水、无机盐不能被汲取,致使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

所以要刚好补充生理盐水,既补水分,又补盐分。

4.人在猛烈运动时往往大量出汗,此时人体( )
A.失水大于失盐,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失水大于失盐,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削减
C.失盐大于失水,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分泌削减
D.失盐大于失水,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解析:选A 人在猛烈运动时大量出汗,此时失水大于失盐,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削减。

5.当饮食过咸时,人体会发生的生理改变是( )
A.血容量削减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血浆渗透压下降D.肾小管对水的重汲取降低
解析:选B 当人体饮食过咸时,血浆渗透压上升,血容量增加,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汲取增加,A、C、D错误,B正确。

6.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时的部分调整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丙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C.抗利尿激素在甲细胞中合成
D.下丘脑中的渴觉中枢兴奋
解析:选D 据图分析可知,甲、乙、丙分别是下丘脑、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A、B 正确;抗利尿激素是由甲(下丘脑)细胞合成、分泌的,C正确;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

7.已知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与试验小鼠的血浆渗透压相等。

现给甲、乙两组正常小鼠分别静脉注射20 mL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则两组小鼠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的改变是(忽视试验操作本身对动物产生的影响)( )
A.甲组小鼠抗利尿激素增多
B.乙组小鼠的尿量略有增加
C.乙组小鼠胰岛素增加
D.甲组小鼠组织液中Na+增多
解析:选A 甲组小鼠静脉注射的20 mL生理盐水与试验小鼠的血浆渗透压相等,短时间内抗利尿激素不会增多,A错误;由于乙组小鼠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为了降低血糖浓度,细胞加速氧化分解葡萄糖,因此乙组小鼠的尿量略有增加,B正确;乙组正常小鼠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因此会导致小鼠胰岛素增加,C正确;甲组小鼠静脉注射20 mL 生理盐水,血浆中的钠离子会渗透到组织液,导致组织液中Na+增多,D正确。

8.精氨酸加压素主要是水平衡调整激素,可在运动中维持水分平衡,保持血浆容量的稳定。

运动中精氨酸加压素分泌主要受血浆渗透压等的影响,血浆渗透压上升时,下丘脑中的感受器兴奋,引起该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会影响该激素的分泌
B.分泌该激素调整水平衡的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整
C.该激素与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D.该激素的含量一般较少但作用效果很显著
解析:选C 由题目可知,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会影响该激素的分泌,A正确;分泌该
激素调整水平衡的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整,B正确;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C错误;激素在体内含量较少,但作用效果很显著,D正确。

9.抗利尿激素(ADH)是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一种九肽,与血浆渗透压调整和血压调整有关,如图是ADH和血浆渗透压及血压改变之间的关系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上升会导致ADH分泌增加,从而使尿量增加
B.血压下降时ADH分泌增加,促进了尿的排出
C.血浆渗透压和血压的改变引起ADH的改变是正反馈
D.两图分别是在血压恒定和血浆渗透压恒定时测得的数据
解析:选D 血浆渗透压上升会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ADH),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汲取,使得尿量削减,A错误;由曲线可知,血压下降时ADH分泌增加,削减了尿的排出,B错误;血浆渗透压的改变引起ADH 的改变是正反馈,但血压的改变引起ADH的改变是负反馈,C错误;两图分别是在血压恒定和血浆渗透压恒定时测得的数据,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0.人在恐惊、焦虑、惊慌等状况下机体会发生体温上升、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排尿量增加等一系列的生理改变,这些改变受肾上腺素和钠尿肽等的调整。

钠尿肽是心房壁细胞在受到牵拉(如血量过多)时合成并释放的肽类激素,能削减肾脏对水分的重汲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尿肽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B.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引起心脏血输出量增多,导致钠尿肽释放量增多
C.钠尿肽与性激素的合成过程及释放方式相像
D.在尿量的调整中,钠尿肽与抗利尿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解析:选AB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钠尿肽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A正确;结合题意可知,肾上腺素的作用效果是引起机体体温上升,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据此可推想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引起心脏血输出量增多,进而导致钠尿肽释放量增多,B正确;钠尿肽的化学本质是肽类化合物,因此其合成过程须要经过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完成,而性激素属于小分子的脂类,其合成部位是内质网,明显两者的合成过程存在较大差异,C错误;在尿量的调整中,钠尿肽的作用效果是使尿量增多,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效果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汲取,进而使尿量削减,明显二者在尿量调整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D
错误。

11.醛甾酮是一种脂溶性小分子激素,其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后,启动了相关的基因表达,合成醛甾酮诱导蛋白。

该蛋白可促进细胞产生较多的ATP,进而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Na+的重汲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醛甾酮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B.醛甾酮进入细胞须要载体蛋白的帮助
C.醛甾酮的调整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沟通的功能
D.肾小管上皮细胞对Na+的重汲取方式为主动运输
解析:选CD 醛甾酮的化学本质是脂质,是在内质网合成的,A错误;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激素,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不须要载体蛋白的帮助,B错误;醛甾酮是一种脂溶性激素,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并与细胞内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沟通的功能,C正确;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Na+的重汲取须要ATP供能,为主动运输,D正确。

12.高渗性脱水是指机体中水和钠同时丢失,且失水多于失钠。

下列有关机体发生高渗性脱水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垂体释放到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B.若机体接着失水,则细胞外的水向细胞内流淌
C.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汲取的水分增多,尿量削减
D.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解析:选B 发生高渗性脱水时,机体失水多于失钠,从而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由垂体释放到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增多,A正确;若机体接着失水,则细胞外液渗透压接着上升,导致细胞内的水整体表现为向细胞外流淌,B错误;由A分析可知,高渗性脱水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由垂体释放到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故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汲取水分增加,尿量削减,C正确;发生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渴觉,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3.适量饮水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观点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需水量为2 500 mL左右,除去食物中含有的水格外,在温柔的气候条件下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天至少须要喝水1 200 mL。

如图表示水代谢的调整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生命活动必须要有水的参加,人体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当__________________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加时,可以促进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ADH(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向垂体后叶中的神经分泌末梢发出冲动,促进垂体后叶释放少量ADH,通过血液运输到靶器官,促进__________对水的重汲取,导致排尿量削减。

上述调整过程体现了抗利尿激素作用方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至少答出两点)。

(3)当血液中的水增加时,会导致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削减对冲动的发放频率,从而削减垂体后叶中神经分泌末梢对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该过程的调整机制是__________调整;下丘脑在此过程中发挥了________________作用。

(4)某同学为了削减上厕所的次数而限制饮水,这种做法不利于身体健康。

试从内环境稳态的角度分析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水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即自由水和结合水。

(2)由图示可知,当高血浆渗透压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加时,可以促进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ADH(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向垂体后叶中的神经分泌末梢发出冲动,促进垂体后叶释放少量ADH,通过血液运输到靶器官,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汲取,导致排尿量削减。

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整的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

(3)当血液中的水增加时,会导致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削减对冲动的发放频率,从而削减垂体后叶中神经分泌末梢对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该过程的调整机制是负反馈调整;下丘脑在此过程中发挥了调整和分泌的双重作用。

(4)为了削减上厕所的次数而限制饮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削减排尿会导致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易造成内环境紊乱。

答案:(1)自由水和结合水(2)高血浆渗透压肾小管和集合管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3)(负)反馈调整和分泌(4)削减排尿会导致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造成内环境紊乱
14.如图是某人在体内失水过多的状况下,机体水盐平衡调整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体液,ADH表示抗利尿激素。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①表示的内环境是________。

(2)图中的刺激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ADH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重汲取的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还可以刺激尿道的感受器,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此过程属于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整。

(5)脱水是指人体大量丢失水分和Na+,引起细胞外液严峻削减的现象,可分为低渗性脱水(失盐多于失水)、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盐)和等渗性脱水。

若某患者发生低渗性脱水,则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垂体释放ADH的量将会________。

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图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

(2)题图中的刺激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因而该刺激可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其感受器位于下丘脑。

(3)由题图可知,ADH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激活了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相关酶的活性,一方面促进细胞核内相关基因表达,指导合成了水通道蛋白并储存于囊泡中;另一方面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质膜移动并与细胞质膜融合,增加了细胞质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

(4)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从而促进了排尿过程,此过程属于正反馈调整。

(5)脱水是指人体大量丢失水分和Na+,引起细胞外液严峻削减的现象,可分为低渗性脱水(失盐多于失水)、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盐)和等渗性脱水。

若某患者发生低渗性脱水,则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垂体释放ADH的量将会削减。

答案:(1)血浆(2)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3)促进图中酶的作用;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质膜移动并与细胞质膜融合(4)正(5)降低削减
15.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试验兔进行不同的试验,试验内容如下:
a.记录试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 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复原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 mL,记录尿量。

取尿液做尿糖定性试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发觉,与a相比,b处理后试验兔尿量削减,其主要缘由是______________。

(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上升,试验兔的尿量会________。

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试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

(3)若某试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削减现象,导致尿量削减的主要缘由是血浆渗透压上升,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削减。

解析:(1)垂体可以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二者重汲取水,从而使尿量削减。

(2)用20%葡萄糖溶液处理后,试验兔的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上升,肾小管对水的重汲取削减,试验兔的尿量会增加。

斐林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葡萄糖的存在,若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3)血浆渗透压上升,会刺激存在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经过一系列的调整活动,最终使尿量削减。

答案:(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汲取水(2)增加葡萄糖(3)下丘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