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题中隐蔽条件的挖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题中隐蔽条件的挖掘
作者:张潆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17期
[摘要]化学是高中的重点课程,我们在高一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打好学习基础,跟随教师的脚步逐步完成对化学的学习。
其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要学会对隐藏条件的挖掘,细致找出其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提升解题的效率。
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生针对高一化学题中隐蔽条件的挖掘这一课题进行了细致的探究,对从概念以及公式、实验试题、推断试题中挖掘隐蔽的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高一;化学题;隐蔽条件;挖掘
中图分类号:G63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7-0228-02
在高一化学的学习中,老师经常会应用各种不同的授课手段引导我们学习,为了能让我们的化学学习效果更加理想,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如何找出化学题目当中的隐藏条件,使解题的思路更加清晰和明确,提升解题的效率。
1、从概念以及公式中挖掘隐蔽的条件
在高一阶段需要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的方式,对于一些化学概念和公式的学习更是要更牢固掌握,以便为之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下一阶段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究做好准备,这也是学好化学的要求[1]。
在高一的化学练习题当中有很多题目隐藏了其中的概念知识和公式等,只有牢固的掌握其中的概念知识,才能有效挖掘出其中隐藏的条件,提升解题的精准程度。
例如:小明家中收藏了一件200年前的铝制佛像,该佛像至今仍保存完好。
该佛像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不易被氧化
C.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D.铝易被氧化,但氧化生成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在这道题的当中,需要了解铝的定义和性质等,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铝能与空气里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薄膜,从而保护内部的金属Al不被继续氧化。
所以最终的答案为D。
2、化学实验试题的隐蔽条件和挖掘的手段
高一的化学实验题,是我们高中生需要重点学习的问题,在相关的题目当中能够对实践能力以及化学思维进行检测,有益于我们树立正确的解题方式和思想,形成正确的实验观念
[2]。
所以,在高一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教师总是会要求我们多练习一些化学实验题,并引导我们挖掘其中隐藏的关键信息和知识点[3]。
如果在解题的过程中,找出了其中的关键信息和隐藏的条件,解题的过程便会轻松很多,提升化学实验操作的效果和得分。
例如:选用如下实验装置组合后完成用浓盐酸、二氧化锰共热制Cl2,并用Cl2和Ca (OH)2反应制少量漂白粉的实验.已知①工业制漂白粉反应为放热反应.②温度稍高即发生副反应6Cl2+6Ca(OH)2—5CaCl2+Ca(ClO3)2+6H2O.(图1)
(1)选用各装置的接口顺序为?
(2)制漂白粉的装置选择______填C或D)装置的原因______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写出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中若用12mol·L-1的浓盐酸100ml与足量的MnO2反应,最终生成Ca(ClO)2的物质的量总是小于0.15mol,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假定各步反应均无反应物损耗且无副反应发生)。
在对这道实验题进行分析得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其中的隐藏条件,通过对装置A的分析,挖掘出制取Cl2的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的条件,思考出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加入的浓盐酸,所以制取氯气的装置应该选用装置A。
之后结合题给信息Cl2与Ca(OH)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如果温度过高时会发生副反应,所以制漂白粉时应采取降温措施,因此,应该选用D来制取漂白粉;Cl2是有毒气体,要对其进行处理,所以选用装置F 吸出多余的氯气,因此得出装置连接顺序为:adig。
在第二问当中,需要挖掘出来的隐藏条件为Cl2与Ca(OH)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如果在温度高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副反应,因此,制漂白粉时要应用相应的降温措施,所以应该选用D来制取漂白粉。
我们都知道氯气为有毒气体,如果有多余的氯气产生需要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避免造成污染,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在进行反应之后会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以及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所以最终的答案为D。
在第三个问题当中,我们挖掘出浓硫酸的特征等,其具体的解题思路为12mol·L-1的浓盐酸为100mL,含有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12mol/L×0.1L=1.2mol,结合反应方程式MnO2+4HCl (浓)MnCl2+Cl2↑+2H2O可以分析出,1.2mol氯化氢完全反应生成0.4mol氯气,之后再结合反应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可以明确,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0.4mol氯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0.2mol次氯酸钙。
但是反应在之后进行的过程中,浓盐酸逐渐变稀,稀盐酸与MnO2不会产生反应,且浓盐酸有容易挥发的性质,所以盐酸不能全部反应生成Cl2,因此生成的Ca(ClO)2则会小于0.15mol。
所以,最终的答案为浓盐酸反应后浓度变稀,反应停止。
3、化学推断试题的隐蔽条件和挖掘的手段
在高一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推断的试题,并且此类题目在化学的考试会占据较大的分数比例,是我们需要重要练习的题型之一[4]。
其中,在练习这类题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隐藏的条件教多,只有将其中的隐藏的条件挖掘出来,才能细致的分析问题[5]。
此外,对化学推断题隐藏条件的分析,能够促进我们思维的发展,提高化学解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已知单质A、B、C和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有图示的转换关系,甲是一种高熔点的物质。
丙常温下是一种液体。
根据图示转化关系回答(图2):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B____;乙______。
(2)A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变化的方程式:
①A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②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在这道题中,通过对示意图的分析可知,题目当中的考点为无机推断,单质铝,氢氧化铝,偏铝酸盐,只要清楚他们的知识点和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通过对隐藏条件的推导便能得出最终的答案,(1)Al;O2;NaAlO2;Al(OH)3(2)第三周期第ⅢA族;(3)
①2Al+2NaOH+2H2O=2NaAlO2+3H2↑②AlO2-+2H2O+CO2=Al(OH)3↓+HCO3-。
4、结束语
总之,在高一化学的学习中,正是学好化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要紧紧跟随教师授课的脚步,学好化学基础。
其中,在解决一些化学题的过程中,要学会将其中隐藏的条件挖掘出来,以便明确解题的思路,将解题的效率提升,实现化学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肖智鹏.例谈化学题中隐蔽条件的挖掘[J].化工管理,2016,(35):195.[2017-09-20].
[2] 梁三祥.识解高考化学题命题思路的方法[J].亚太教育,2016,(14):271.
[3] 赵和中.浅谈特殊解法在化学题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1):241-242.
[4] 尹超,王继库,赵丽娜.高中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研究[J].山东化工,2016,45(01):103-105.
[5] 张正泰,张国静.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初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32(10):80-83.
作者简介
张潆(2002-),女,山东省高密人,高一学生,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