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

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

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2021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838首饰设计与首饰制作考研核心题库之中国工艺美术史名词解释精编
1.《考工记》
【答案】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

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

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

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2.何稠
【答案】北周至唐初的工艺美术家。

祖籍应为中亚,长期主持宫廷营建、制作。

隋代,他仿造的波斯金线锦袍比原作更精美,又以绿瓷仿制玻璃,效果“与真不异”。

3.青铜器
【答案】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

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

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

起源于商代以前,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

4.戗金银
【答案】传统漆器品种。

做法是,在漆地上刻划出图案,于刻纹内上漆后,再填以金银箔。

源头可上溯到西汉的针刻,宋代作品已极精美。

5.渎山大玉海
【答案】现存最大的古代玉容器。

造成于1266年初,是蒙元重要的宫廷贮酒器。

呈色青黑,杂以白斑。

外壁碾琢波涛中的海龙、海马等。

形象丰满,造型雄武硕大,重约3500千克。

6.金银平脱
【答案】唐代流行的高档装饰方法,由汉代的贴金银片发展而来。

做法是,将金银片剪刻成花纹,粘贴在漆地上,拼成图案,再涂漆、研磨,使图案与漆地平齐。

用以装饰漆器、铜镜,以至瓷器。

7.珐琅彩
【答案】清康熙时创始的彩绘瓷品种。

基本为御用器,一般先在景德镇烧成白瓷,运到北京后,由宫廷画师以珐琅料绘制图案,再入窑第二次焙烧。

作品精细华艳,富有宫廷艺术气息。

雍正、乾隆时的水平最高。

8.磁州窑
【答案】窑址在河北邯郸一带,是典型的民间窑场。

宋金时代繁荣。

装饰手法丰富,以白地黑花最为典型,图案往往简洁潇洒。

在中原影响很大。

9.影青
【答案】宋元称“青白瓷”,釉色白中泛青。

器物多带刻花、划花、印花等装饰,大量烧造于宋元时
南方,景德镇的产品最具代表性。

10.铜镜
【答案】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

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

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入清,为玻璃镜取代。

11.多子奁盒
【答案】一种设计优秀的容器形式。

可在一件较大的容器中,紧密地放置若干较小的容器,如多子妆奁、具杯盒。

节省空间、携带方便,清洁卫生。

今见的作品多为汉代漆器。

12.吉祥图案
【答案】一类表达美好生活愿望的图案。

内容由题材的谐音、寓意等手法组合而成。

品类繁多,反映的观念也很庞杂。

起源很早,到明清已极流行。

13.夹缬
【答案】唐代开始流行的一种丝绸等织物的印染方法。

做法是,以两块图案相同的镂空花版,将按幅宽对折的织物夹住,从两面施染,花纹对称。

有的作品因多次施染,能形成多种彩色的图案。

14.汉代四神纹
【答案】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称“四灵纹”。

分别象征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春秋夏冬四个季节。

是汉代流行的装饰题材,体现了汉人的神仙思想和辟邪求福的观念。

15.雕漆
【答案】相传始于唐的漆器品类。

做法是,在器胎上涂以几十道、以至上百道大漆,再于漆地上雕刻图案。

分剔红、剔黑、剔犀、剔彩等多种。

元以后,以剔红为典型的雕漆成为中国漆器的代表。

16.掐丝珐琅
【答案】俗称“景泰蓝”。

以铜为胎,经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

花纹精巧,风格富丽华贵,是明以来重要的工艺美术品种。

17.大禹治水图玉山
【答案】乾隆后期制作的陈设品,为现存古代最大的玉雕。

青玉质,高两米多,重逾五吨。

据清宫藏宋代同名绘画设计,在扬州雕成。

表现传说时代,开山治水的宏大场面。

18.明式家具
【答案】以明代硬木家具为代表的优质家具,制作年代延续到清初,以苏州作品为典型。

品类繁多、注重选材、做工考究,装饰简洁,造型洗练,尺度合宜,风格典雅。

19.粉彩
【答案】清康熙时创始的彩绘瓷品种。

用“玻璃白”在一些装饰部位打底,以增加色彩的明暗对比,绘制图案采用渲染法,又称“软彩”。

雍正、乾隆粉彩声誉最高。

20.《髹饰录》
【答案】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漆艺专著,作者为明代新安的著名漆工黄成。

详细记录了制作漆器的工具、材料和方法,也涉及了漆器的创作原则和漆器史。

明末,嘉兴的杨明为它逐条作注。

21.斗彩
【答案】明以来的一种彩绘瓷器。

装饰以釉下的青花和釉上的彩色组成。

创始不晚于宣德年间。

成化斗彩最负盛名,产品多为秀雅的小型器。

22.窦师纶
【答案】初唐著名丝绸纹样设计家。

设计的瑞锦、宫绫“章彩奇丽”,常以对鸡、斗羊、翔凤、游麟为题材,图案多取对称形式。

因窦爵封陵阳公,故他设计的图案被称为“陵阳公样”。

23.瓷器
【答案】以瓷石或瓷石加高岭土制坯,上釉后,经120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器物。

胎体致密坚实,扣击发音清脆。

发明于中国,历史不晚于汉代,两宋是其艺术顶峰。

24.夹纻
【答案】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

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再于麻布壳上髹漆。

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

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

25.联珠纹
【答案】中国6世纪中期到7世纪后期流行的装饰题材。

由连续的圆珠构成,典型为丝绸上的联珠圈纹,应受经中亚传入的萨珊波斯影响。

8世纪初,逐渐退出中心地区的装饰主流。

26.带钩
【答案】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

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

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秦汉风靡。

27.越窑
【答案】窑址在浙江绍兴、宁波一带,是东汉至北宋的重要窑场。

主要烧造青瓷,鼎盛于晚唐至北宋初。

釉面追求玉的质感,器物常带各类装饰。

作品被《茶经》形容为“类冰”、“类玉”。

28.釭灯
【答案】汉代流行的一种设计优秀的铜灯。

设吸烟管能将烟气吸入灯身,灯身常可盛水,令烟气溶于水,以降低空气污染。

灯罩能开合,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和光照的方向。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即属釭灯。

29.宣德炉
【答案】明宣德年间官府铸造的一批香炉等精妙铜器。

铜料经多次熔炼,有时,加入金银做装饰,色泽美观,造型古雅、器形丰富。

仿制品很多。

30.皮囊壶
【答案】辽代最有代表性的陶瓷器形,又称“马镫壶”、“鸡冠壶”。

有多种样式,造型和装饰常模仿皮质容器。

造型的演进体现了契丹民族的生活从游牧到半定居的转变。

31.青花
【答案】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坯体上绘画图案,上釉后,入窑烧制的瓷器。

器物呈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效果。

因蒙古族尚白、尚蓝,在元后期成熟,并从此成为中国陶瓷的代表。

32.彩陶
【答案】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33.金银错
【答案】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

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

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

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

34.云气纹
【答案】成熟不晚于战国,是汉代主要的装饰纹样,其流行同神仙思想有关。

它增加了图案的动感,既可分割画面,又能使各装饰区产生统一的效果。

常与动物纹搭配,组成“云虡”图案。

35.满池娇
【答案】表现“池塘小景”的绘画性图案。

池塘中,莲荷盛开,并常配鸳鸯等水禽。

图案因元文宗的御衣刺绣而定型,是元青花等的重要装饰主题,并延续到后世。

36.顾绣
【答案】明清的一种著名刺绣。

明后期,住在上海露香园的顾氏女眷多擅长刺绣,其绣称“顾绣”或“露香园绣”。

绣针、绣线极其纤细,配色自然,绣稿多取自绘画,作品以欣赏品为主。

韩希孟是顾绣的代表人物。

37.新石器
【答案】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

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注重材料的选择,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

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

38.玻璃
【答案】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入清,又称“料器”。

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