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名师导学案2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标要求】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学习提示】
1.在国内战争期间,苏维埃政权实行了经济上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后,苏俄又实行了哪一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2.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同时,苏联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斯大林模式”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模式在政治和经济上有哪些表现?利与弊各是什么?
【学习过程】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
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进入_________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
C.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1921年开始实施_________政策,允许______________,大力发展__________。
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了世界大战前的水平。
2.阅读教材思考: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最初的4个加盟共和国是?后来共有几个加盟共和国?
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____、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____个。
3.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
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_______ 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发展___________,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很快,具有后来居上的显著特征。
其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但是国民生产总值平均计算到个人,仍然落后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相对迟缓,民众的不满情绪就很容易被敌对势力所利用。
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
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A.“苏联的办法”指什么?(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的强迫性措施)
B.这些办法在客观上产生了哪些弊端?(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
4.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
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
B.“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936年苏联通过_______,宣布苏联是“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D.这个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
当时苏联外有_________的包围,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
同时由于当时苏联的国内______、_______相对落后,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比较容易产生个人崇拜,导致个人专断。
E.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列出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1922年底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
1.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是在()
A.十月革命胜利后
B.苏联成立后
C.内战结束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2.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D.俄罗斯
3.最先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国家是()
A.法国
B.苏联
C.南斯拉夫
D.中国
4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于()
A. 1917年10月
B. 1920年10月
C. 1922年底
D. 1924年
5.下列事件和列宁无关的是()
A.人民委员会的成立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苏联的建立D.苏联颁布新宪法
6.将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①二月革命②十月革命③新经济政策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⑤苏联成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③⑤
C.①②⑤④③
D.②④①③⑤
7.苏联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重点是()
A.机器制造业
B.重工业
C.农业
D.国防工业
8. “斯大林模式”最为显著的特征()
A.高度集中
B.极其民主
C.多元开放
D.时左时右
9.“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在苏联建成的标志是()A.1917年十月革命 B.1922年苏联成立
C.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D.打退了帝国主义的干涉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斯大林模式”弊病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B.过分强调产值和产量,忽视产品的种类和质量
C.国家对农产品定价过低,对工业品价格定得过高
D.注意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11.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请回答:
①材料一“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此列宁采取了哪一政策来纠正错误?
②材料二“苏联的模式”被称为什么?
③材料一中列宁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表明了列宁的什么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学习过程:
一、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和平建设、恢复发展国经济新经济政策、多种经济并存、商品经济
2.1921年;俄罗斯、白俄罗斯;15个
二、1.斯大林、重工业
4.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经济、文化;
教训:①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②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
③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不能从农民手中拿走太多东西;
④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
第二部分:巩固练习:
1-5 CCBCD 6-10 BBACD
11.⑴新经济政策
⑵斯大林模式。
⑶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