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机吊装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目录 (1)
1、编制依据 (2)
2、工程概况 (2)
3、施工部署 (2)
4、施工准备 (4)
5、机具选择 (4)
6、施工方法 (9)
7、质量保证措施 (11)
8、安全保证措施 (11)
9、项目组织管理体系 (13)
10、吊装过程中突发事件紧急预案 (14)
1、编制依据
1、《吊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JISG3115-1990《压力容器用钢板》;
3、《吊车起重使用说明书》;
4、《吊车起重操作使用规程》(ZBJ 80012);
5、《吊车操作安全规程》(GB 13329);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
7、《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
2、工程概况
本工程共如上图所示:计11栋高层,1栋幼儿园及4万米地库、本工程工期较紧同时施工场地有限所以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无法采用坡道形式将桩机送入基坑内,故我公司先将进场后的分解桩机由75吨汽车吊将桩机分部吊运到基坑内部,之后再在基坑内进行组装。

本工程桩基础施工共计使用桩机11台,现场为保证建设单位要求的施工工期,现场使用2台汽车吊进行桩机组装吊装施工。

待工程完工后,由1台75吨汽车吊车再将拆解后的桩机重新陆续吊出。

3、施工部署
3.1、为确保吊装工作顺利进行,应在安全、质量、进度等各方面都能达到理想状态,为此作如下部署:
3.1.1.编制吊装方案,并报相关单位审定批准。

3.1.2.对审定后的吊装方案,在方案实施的施工准备和吊装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

3.1.3.吊装前必须完成施工区域的场地清障工作,提前对主吊车的站位位置进行选择和标识,根据现场情况首先在K7与K14之间用直径为30cm-50cm的粹石铺设一层60cm-70cm厚的路基,其次在路基上面铺一层10cm细砂,然后用压路机将场地压实,以确保吊装工作的正常进行。

3.1.
4.吊装前准备好各类吊索具,并确认符合方案规定的要求。

3.2、人员配备
本单项工程现场施工总负责人全面负责协调、监督和指导各部门班组落实吊装方案的各项技术要求。

相关部门班组配备必要的安全管理、作业人员等,总计管理人员4名,熟练工人10名。

人员配备情况一览表
3.4、机械设备准备
机械设备准备情况一览表
4、施工准备
4.1.桩机存放的场地应该平整,压实,排水通畅,临时道路应平整,并满足载重约75吨的货车或者吊车通行,保证不陷车。

4.2.桩机到场后,马上进行检查桩机的各个部位是否完好,并且找出可以承重的部位,用于挂设钢丝绳。

4.3.吊装前,对吊车所在地面基础进行检查,检测是否会发生塌陷等导致吊车倾覆的安全事故。

4.4.做好吊机的进场检验工作,确保起重机械各项性能良好。

4.5.清除吊机转臂空间范围内障碍物,并用警示彩带设定警戒区域,非吊装施工人员严禁靠近。

4.6吊装前将起重机械试运转一次,观察各部分及操作系统有无异常,并检查所有起重机具钢丝绳、卡环、吊钩等是否安全,符合要求后才使用。

5、机具选择
5.1、作业吊车
5.1.1、考虑工程量,而且安装地点较为分散,分部共计12栋单体及4万米地库基坑,故拟选用汽车吊吊装施工。

5.1.2、作业吊车的选择
5.1.2.1 以桩机动力结构为验算对象
(1)本工程桩机动力结构采用单机吊装。

(Q主+ Q副)K≥Q1+Q2
取最重的自重5.即Q1=36吨,考虑索具重量Q2=2.0吨,K为起重机降低系数,取0.8。

即:Q主+ Q副≥47.5吨。

(2)起重高度计算
H≥H1+H2+H3+H4
式中 H——起重机的起重高度(m),停机面至吊钩的距离;
H1——安装支座表面高度(m),停机面至安装支座表面的距离;H2——安装间隙,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取0.2~0.3m;
H3——绑扎点至构件起吊后底面的距离(m);
H4——索具高度(m),绑扎点至吊钩的距离,视具体情况而定。

取H1=2米,H2=0.2米,H3=0.95米,H4取3米。

选用起重机的起重高度H≥6.15米,起重高度取7m。

(3)起重臂长度计算:
l≥(H+h0-h)/sinα
式中 l——起重臂长度(m);
H——起重高度(m);
h0——起重臂顶至吊钩底面的距离(m);
h——起重臂底铰至停机面距离(m),本工程取1m;
α——起重臂仰角,一般取70°~77°,本工程取70°。

l≥(7-1)/sin(70°)=6.4米。

(4)吊车工作半径取6m,综合考虑(1)、(2)、(3)及起重机的工作幅度,参考吊车性能参数表,选用两台重型汽车起重机QY50K汽车吊满足施工要求。

75T吊车性能参数表
5.2、索具、卡环等工具的选择
(1)、桩机动力结构重量计算
计算以桩机动力结构为验算对象。

桩机动力结构为20T.
(2)钢丝绳拉力计算
N=K1*G/n*1/Sinα≤P/K2
式中:N—每根钢丝绳索具的受拉力;
G—梁板质量一半;
n—吊索根数;
α—吊索钢丝绳与板梁水平夹角;
P—吊索钢丝绳的破断拉力;
K1—吊装时动载系数,取1.2;
K2—吊索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取6。

梁板质量G=365.3KN,α取45°
N= K1* G/n*1/Sinα=1.2*365.3/2/2*1/ Sin45°=155KN
拟选用6*37丝,钢丝绳φ43mm,公称抗拉强度1700N/mm2,破断拉力总和1185KN。

S P =ΨΣS i
式中S P——钢丝绳的破断拉力,KN;
ΣS i——钢丝丝绳规格表中提供的钢丝破断拉力的总和,KN;
Ψ——钢丝捻制不均折减系数,对6×37绳,Ψ=0.82。

S P =0.82*1185=971.7KN
∵N= 155KN< P/K=971.7/6=161.95KN
∴选用6*37丝,钢丝绳φ43mm,公称抗拉强度1700N/mm2,破断拉力总和1185KN,钢丝绳满足要求。

(3)、卡环的选择计算
吊装质量最大支撑时拉力N=155KN,卡环的允许荷载[F K]=40d2,拟选用17.5型卡环,查《路桥计算手册》15-15表得知d=64mm
[F K]=40*642=163.84 KN>155KN满足要求。

因此,采用汽车吊时选用17.5型卡环。

5.3抗倾覆验算
为保证汽车吊在吊装过程中的稳定,需进行抗倾覆验算,即需使稳定力矩大于倾覆力矩。

以20m梁为验算对象,查《起重机设计规范》可知:∑=
M K
M G+K Q M Q+K W M W≥0
G
式中K G——自重加权系数,取1
K Q——起升荷载加权系数,取1.15
K W——风动载加权系数,取1
M G、M Q、M W为汽车吊自重、起升荷载、风动荷载对倾覆边的力矩,N·m;
W
汽车吊工作时受力简图
图中:G——汽车吊自重,取40.4t;
Q——起升物重量,考虑双机抬吊,取18t;
W——风动载,按起升物重量的20%考虑;
a ——汽车吊重心至支脚倾覆支点的距离,支腿全伸6.6m,故a取
3.3m;
R ——汽车吊工作半径,最大取6m;
h ——风动载合力点高度。

∑=M K G M G +K Q M Q +K W M W
=1×G ×a-1.15×Q ×(R-a )-1×W ×h
=404000×3.3-1.15×18000×(6-3.3)-0.2×18000×(2+0.2+0.95/2)
=1267680 N ·m >0
故稳定性满足要求。

5.4.地基承载力验算
汽车吊工作时最不利的情况是3点着地,也就是3个支腿支持着整台吊车的重量(包括自重和荷重),即:
()()()t Q G 2.38364.402121
=+=+=
单个支腿最大支承力
式中:G —汽车吊自重,取75t 吊车验算,为40.4t Q —汽车吊最大荷重(额定荷重),为36t 。

汽车吊对路基的压强应为:
()
mpa
m t S 244.4/4.42409.02.382===单个支腿最大支承力
式中:S —支腿着点面积
因此,50t 汽车吊工作时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为不小于4.24MPa ,而处理后的路基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不小于30Mpa ,故满足吊装要求。

6、施工方法
6.1、工艺流程
6.2.双机汽车吊施工应注意如下方面:
6.2.1.待构件起吊上升至超过支承点高度20-30cm时,各吊臂向同一方向旋转,待指挥员确认构件支点此时较为安全可作变幅、对线就位。

6.2.2.吊装时应十分注意吊臂的强度,必须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控制伸臂长度,不得盲目伸长吊臂,以免出现折臂造成事故。

注意检查钢丝绳长度是否足够,其与滑轮组的倍率必须满足该项吊装作业的使用要求。

6.2.3.吊装时必须统一指挥,由指挥员确定吊机摆设的位置。

两台吊机同时操作时,每机必须配一名联络员传达指挥员的指令,并注意支腿有无下陷和浮动等危险状况。

当吊机力距接近额定力距时,联络员应立即报告指挥员,由指挥员作出安全指令,确保吊装安全。

7、质量保证措施
7.1.桩机就位前应对桩机及吊车外观质量做最后检查工序,杜绝表面有瑕疵的构件导致桩机吊装后无法施工。

7.2.桩机基础底面检查,防治安全事故的发生。

7.3.桩机吊装过程中严格控制速度,防治安全事故的发生。

7.4.桩机就位时做到现场一人指挥,所有吊装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

7.5.桩机运输时要按吊装顺序依次吊运,对部位进行核对,每个部位位置现场对号入座,不能错位。

7.6.吊装过程中时刻检查钢丝绳,观察是否发生损坏。

8、安全保证措施
8.1.施工前应进行详尽的技术交底,对吊车的结构、性能、所选工况、平面布置、地基处理以及设备的规格、质量、平面摆放位置和工艺方法、工艺程序、工具设置、过程控制都要交底清楚,力求使施工人员都能有清楚的理解,特别是班组长要求透彻理解。

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时,要求所有的施工人员包括起重机司机均必须参加,且要有书面资料。

8.2.吊车应组织相关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吊装作业,操作人员要持有上岗证,无证人员不得操作。

8.3.禁止任何非指挥人员参与指挥,参加作业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上岗证。

8.4.吊车站位应与方案相符合,路基板铺设应规整,吊车支腿要牢靠,用路基板或道木支垫支腿。

8.5.吊装前必须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请,得到批准签字后方可吊装。

8.6.所有相关人员必须到施工现场,吊装过程中遇到意外情况时,应慎重研究对策,任何情况均应禁止盲动。

8.7.吊车站位处地基应进行专门、慎重处理,并经有关人员确认。

8.8.施工中所用的机索具应按本方案、《起重工操作规程》、《实用起重吊装手册》的有关要求执行。

吊装所用的全套机索具应有质保书、产品合格证,并置于技术、设备、安全的有效管理之中。

另外机索具设置要合理,标准要高。

按要求设置有困难需要变更,须经过方案编制人确认,并按原程序上报审批。

8.9.吊装过程中,配备对讲机及信号旗,应有统一的指挥信号,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必须熟悉此信号,以便各操作协调动作。

8.10.吊车及运输车辆进出场地要求垫实,必要时用钢板或路基板进行局部铺垫。

8.11.在作业时应设立吊装警戒线,关键位置设专人看守,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吊装区域。

8.12.吊装前应组织各专业人员进行联合细致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8.13.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安全部门要严格把关,加强安全监督管理,明确各自职责,责任到人。

8.14.对所选用的吊装机索具应在每天使用前作认真的检查,以确保其完好。

8.15.所使用的钢丝绳要经过严格检查,特别强调对曾使用过的钢丝绳的检查,注意发现被电焊打过的、严重锈蚀的、断丝断股的、被火焊烤过的或扭结的痕迹,避免出现大的漏洞,造成重大闪失。

8.16.吊装过程中,应确保指挥信号准确、畅通。

遇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要
有统一的指挥和良好的现场秩序。

8.17.当阵风风速超过五级或光线不明或操作人员无法辨认指挥信号时严禁进行吊装作业。

8.18.在吊装的整个施工过程中,特别强调个人的自身保护意识和安全部门的专业监督,避免人身事故的发生。

8.19.未尽事宜,应遵守《起重工操作规程》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9、项目组织管理体系
9.1、项目组织体系图
9.2、吊装岗位职责
吊装时必须有明确的岗位分工和岗位职责。

各岗位作业人员必须遵守纪律,坚守岗位,服从指挥,各负其责。

岗位分工和指责如下:
设备吊装岗位职责表
10、吊装过程中突发事件紧急预案
为保证公司、社会及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在事故、事件发生时,能迅速做出响应,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身伤害的程度或降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制订本紧急预案。

10.1、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吊梁安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10.2、职权分工
1)组长职责:发生吊装安全事故时,发布应急救援指令;组织指挥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公司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要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育等。

副组长职责: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成员职责:协助组长和副组长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系和对外联系;负责协助抢险机械设备的调转;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负责抢险救援物质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负责事故现场的通讯联系和对外联系;负责与有关单位人员的紧急联络,在最短时间内,传达领导小组的抢险指令,做好与“110”“120”等单位的联系。

10.3、应急预案的实施
1)施工现场设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吊装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的控制。

2)发生事故时,安全领导小组要立即救人。

救人时应先排除危险,防止抢救时事故的再发生。

3)遇到安全事故较大或人员受伤时,现场人员在组织自救的同时,并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应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或公安指挥中心电话“110”寻求的外部支援;支援时必须讲明地点、基本情况、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并派人到路上接警。

4)将受伤人员及时转送医院进行紧急救护。

5)将信息迅速传递给公司;传递内容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6)公司接到应急信息后应立即核实现场的处置情况,组织有关人员或应急队伍赶赴现场。

7)应急队伍到达现场后,应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统一指挥,按分工要求进行疏散人员,抢救物质,尽可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防止事故蔓延;可能对区域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8)事故处理完毕后,应保护好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并如实提供事故的情况。

10.4、预防措施
1)强调吊装作业的危险性,加强对工人的教育。

2)凡患有高血压、低血压、严重心脏病、贫血症以及其他不适应高处作业的人员严禁进行吊装作业。

3)凡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穿软底鞋,严禁酒后登高,并应清除鞋底泥砂油垢。

4)吊装作业纵向移动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要求一次到位,不允许中途停顿。

5)安装作业时,要经常注意安全检查,每安装一孔必须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发现问题要停止工作并及时处理后才能继续作业。

不允许机械电气带故障工作。

6)五级风以上严禁吊装作业,以防发生意外。

10.5、处理和改进
项目部在事故或事件发生后,对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原因,责成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并组织对应急预案和相关程序进行评审及修订,使其不断完善,提高应急应变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