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语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巨人和孩子
【导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

积累词语。

2.通过片断训练,培养学生想象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爱”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获得情感体验和美的熏陶。

【课时计划】
2课时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画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合作探究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墨子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著名诗人白朗宁说:“把爱拿走,地球将变成一座坟墓。

”在童话王国里,王子用爱心唤醒了沉睡的白雪公主。

那么英国作家王尔德又是怎样用童话诠释爱心的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童话《巨人和孩子》。

自学互研
1.生难字词。

(1)字音:
栖.息(qī) 徘徊
..(pái)(huái) 嬉.戏(xī)
咆哮
..(páo xiào) 聆.听(línɡ) 翩.翩起舞(piān)
上蹿.下跳(cuān) 累.累果实(léi)
(2)词义: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妙不可言:美妙至极,无法用语言表达。

肆意:由着自己的性子;任意。

栖息:停息。

聆听:听。

七零八落:形容非常零乱。

2.作者名片。

王尔德(1854~1900),英国作家,诗人。

唯美主义代表人物,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

其作品有童话《快乐王子》,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等。

1.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2):巨人不在——孩子玩耍——春驻花园
第二部分(3—10):巨人自私——禁孩嬉戏——冬驻花园
第三部分(11—21):巨人省悟——与孩共玩——春回花园
2.本文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

【交流点拨】示例:(1)巨人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
(2)一群孩子使巨人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
(3)巨人禁止孩子在花园玩耍,花园从此没有了春天、夏天、秋天,只有严冬。

孩子们进入花园,春天就不邀而至了。

学法指导:针对步骤四中的(2)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②拟人:语言生动形象,使具体事物人格化,更好地传达作者对所表达事物的思想感情。

③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强调思想内容,加深表达的情感。

④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⑤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⑥对比: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鲜明,起强调作用。

⑦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⑧设问: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内容。

合作探究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找出文中表现此特点的句子。

写作目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①巨人;②自私;③意在告诫人们:自私会付出沉重代价。

2.最后巨人发生了什么变化?
【交流点拨】由自私变得有爱心、爱孩子。

3.找出文中描写巨人充满爱心的语句。

【交流点拨】“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我这儿来……游戏场所”。

“孩子们,这是你们的花园了”。

“巨人悄悄来到了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


“巨人提起斧头,把围墙砍倒了。


4.巨人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使我们得到什么样的道理?
【交流点拨】(1)一个小男孩、一群孩子们——春天的使者的感化,或因自私而付出代价后的幡然醒悟;
(2)对比,春色满园的花园,冰天雪地的花园;
巨人开始对孩子们的态度、语气、动作,巨人醒悟后对孩子们的态度、语气、动作;
(3)道理:①自私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②爱心,给人也给自己带来快乐。

③生活中因为有了爱才变的美好。

④孩子是最美丽的花朵、是祖国的花朵。

⑤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5.说说下面的人或物的象征意义。

A.小男孩
【交流点拨】指最后一个没有受到爱与关怀的人,或指特别需要关爱的人。

B.孩子、花鸟,春天
【交流点拨】爱心的象征和化身。

C.围墙
【交流点拨】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自我封闭或自私冷漠的象征。

D.风雪冰雹
【交流点拨】象征人的自私冷漠。

1.用词之美
(1)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长满了绿茸茸
...的团团
..花朵,秋天里则结下
...的青草,……一到春天就开出粉扑扑
累累
..果实。

【交流点拨】用叠音词表达一种欢快喜爱之情。

(2)小鸟无心歌唱.、树儿也忘.了开花、一朵花儿从草丛里探.出头来。

【交流点拨】把描写的景物人格化,动词用得准确传神,写得生动形象。

2.修辞之美
(1)迎来了孩子的树欣喜若狂
........孩子们的头。

鸟儿们在树梢翩.
....,还挥动手臂轻轻抚摸
....,并用鲜花把自己打扮一新
翩起舞
..着。

...,兴奋地欢唱
【交流点拨】加点的词生动形象,写出了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用拟人的修辞描绘出春天动植物的欢呼雀跃。

(2)第3段他粗声粗气地吼叫起来
第15段巨人轻轻地走下楼,悄悄地打开前门……
【交流点拨】前后对比,突出了巨人巨大的转变。

3.比较鉴赏
(1)把“房上的石板瓦片被砸得七零八落,然后又围着花园一圈接一圈地猛跑起来”句中的“猛跑”改成“走”行不行?
【交流点拨】不行,改成走就表现不出风夹着冰雹的来势凶猛。

(2)“花朵也纷纷从草地里伸出头来”把“纷纷”改为“一齐”好不好?
【交流点拨】不好,改用一齐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因为花朵是一朵一朵开放的,而不是同时开放的。

(3)若把题目改为“男人和小孩”效果会一样吗?
【交流点拨】不一样,题目用巨人而不用男人,在于强调像巨人这样强大的人也离不开“爱”。

强调主题/主旨。

1.课堂小结
在生活中因为有了爱,世界才如此美好。

自私是一切过失和不幸的源泉。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向你身边的人奉献出你的爱。

这堂课就要结束了,但爱心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爱心的传递永不会终止。

愿我们人人都拥有爱,传递爱,享受爱。

2.拓展延伸
畅所欲言:请同学们谈谈对“爱”“爱心”的理解,可以引用格言、歌词、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交流点拨】示例“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的奉献》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还有一位诗人说道:“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将变成一座坟墓。


爱是美德的种子。

——但丁
爱是理解的别名。

——泰戈尔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罗曼·罗兰
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久旱的甘霖,使心田孤寂的人感受真情的滋润。

板书设计
巨人和孩子
王尔德
爱——春天
自私——寒冬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