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模拟(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
考试总分:88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卷I(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40分)
1.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改革,关于这次改革正确的说法有( )
①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②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建立县制对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④承认土地私有对秦国确立封建制度起到决定作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观察分析下面的“时空轴”,你认为这一历史阶段的社会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繁荣与开放
3. 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A.公元3世纪20年代
B.公元3世纪30年代
C.公元前2世纪20年代
4. 《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则材料反映出他的治国策略是()
A.加强边疆管理
B.扩充国学规模
C.注重虚心纳谏
D.重视体恤民情
5. 下列几位历史人物,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
A.班超
B.张骞
C.蔡伦
D.祖冲之
1687
6. 舟山有座古楼一一御书楼。

年,皇帝改“舟山”为“定海山”。

两年后,定海知县建此楼以敬奉皇帝御书“定海山”木匾,据此推断,“定海”作为舟山县名始于( )
A.唐明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7. 如图,下列历史人物中,如果给他们一个共同评价,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民主先驱
B.军事专家
C.民族英雄
D.开国元勋
8. 史学家布克哈特评价某一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
A.三民主义
B.空想主义
C.理性主义
D.人文主义
9. 19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夹缝中萌发。

下列企业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皆由洋务派官员创办
B.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
C.均体现轻工业的发展
D.都是在“自强”的口号下兴办的
10. 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
国,○○○○○之招”。

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

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1. “关东军的计划是,一旦有了情况,先发制人地进攻东北军,占领长春以南的南满铁路沿线地带,以打开战略上的不利局面”。

为了实施这一计划,日本( )
A.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B.制造“九一八事变”
C.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D.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12.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在制造业重返美国及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的全球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纲领性文件,回顾历史,新中国汽车制造业兴起于( )
B.土地革命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3. 新中国成立后,“熊猫外交”逐渐展开。

1972年,中国政府赠送给美国两只大熊猫作为友谊大使,当它们乘专机抵达华盛顿国家动物园时,受到近万名美国观众的冒雨迎接。

此次“熊猫外交”(

A.标志着中美开始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D.结束了两国的敌对对峙状态
14. 地理大发现把人的注意力从“天上”转移到人间,追求财富、建功立业与现世享受的人生价值观念逐渐取代了中世纪一切为了来世和禁欲的观念。

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升华了人文主义思想
B.与文艺复兴运动互为因果
C.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5. 请找出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
A.都是对农民的掠夺
B.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6.
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

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点的事件或现象有()
①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②德国:纳粹政权掀起反犹狂潮
③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美国:生产过剩,失业率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了两次国际会议,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

这两个会议分别是()
①苏维埃会议
②制宪会议
③巴黎和会
④华盛顿会议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 “股市暴跌,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000万。

”面对这一状况,美国实施( )
A.罗斯福新政
B.法西斯专政
C.马歇尔计划
D.对外侵略扩张
19. 2018年2月9日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朝鲜、韩国两国代表团各派出了一名运动员举“朝鲜半岛旗”,以“朝鲜半岛”的名义共同入场(如图所示)。

朝鲜和韩国原本同属一个国家,导致朝鲜半岛分裂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的侵略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美苏“冷战”
QQ
20. 如图,大家一定熟悉这个小企鹅,它是标志,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
A.电话的广泛使用
B.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C.无线电的开通
D.无线电报的应用
卷II (非选择题)
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16 分 ,共计48分 )
2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王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朝代,民族交往密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王朝也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

在此期间,中国接受了许多西方文明要素,如音乐舞蹈、穿戴服饰等;同时,中国也向西方世界提供了丝绸、瓷器等。

——改编自《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
材料二:唐朝僧人鉴真受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

但鉴真矢志不渝,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前后用了12年。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改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唐朝民族交往事例
◆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在西突厥地区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唐大宗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唐玄宗先后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等;
◆公元822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在逻些(拉萨)会盟,史称“唐蕃会盟”。

——整理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结合材料一概括唐朝中外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述我们从鉴真身上可以学到怎样的优秀品质?
(3)材料二体现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实行怎样的政策?根据材料三归纳唐朝处理民族关系采取的方式。

(4)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唐朝民族政策的看法。

22. 【用科技发展经济】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科技是决定性力量。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由中国自主芯片研制的超级计算机以每秒亿亿次的峰值计算能力、每秒亿亿次的持续计算能力实现“三连冠”;天宫、蛟龙、天眼、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带动了相关装备制造业的提升。

材料二: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过程中,民用客机、超级运输机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极大地减少了旅行和运输的时间,降低了成本;磁悬浮列车等新型高速列车、跨海铁路和海底隧道也相继问世,人和货物可以借助多种快捷便利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之间流动,世界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1)材料一中我国的科技成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些方面的成果?
(2)分析材料二,你认为科技成果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便利?请再分别举出前两次科技革命成果说明12.59.3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桀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

日有之哉?日亡吾亦亡矣。


材料二商纣说:“呜呼,我生有命有天!”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四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1)夏桀、商纣最后被推翻共同原因是什么?
(2)请你谈一谈材料一、二两则材料蕴含的深刻道理。

(3)上述材料三、材料四两则材料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4)结合上述材料三、材料四,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三、材料四,西周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西周实行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40分)
1.
【答案】
C
【考点】
商鞅变法
【解析】
本题以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改革为依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
商鞅变法①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③建立县制对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产生深远影响和④承认土地私有对秦国确立封建制度起到决定作用说话正确。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成功了,商鞅被车裂的原因是因为是触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②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说法错误。

2.
【答案】
C
【考点】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注意从基础史实里提炼时代特征。

【解答】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初步发展时期,政治上:由分裂走向统一,奠定了此后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国家统一的基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制逐渐完善,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初步发展,在经济思想上确立了“重农抑商”,工商为末的观念。

对外关系上:强盛的秦汉与亚洲各国人民有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秦汉时期我国与欧洲的关系也开始发展起来。

科技文化上:战国秦汉时期,新的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发展,科技文化也较为发达。

其主要特征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3.
【答案】
A
【考点】
三国鼎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221年刘备建立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

自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公元3世纪20年代,A项正确。

故选A。

4.
【答案】
D
【考点】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
【解析】
本题考查唐太宗。

【解答】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说明了唐太宗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正确认识君民关系,重视人民的力量,依靠人民的力量治国。

故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5.
【答案】
C
【考点】
纸的发明和改进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造纸术的传播。

解题关键是掌握蔡伦的贡献。

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几个世纪后,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后来又经北非传到欧洲,造纸术的发明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所以说是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科技成就是造纸术。

6.
【答案】
D
【考点】
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历史文化常识
【解析】
本题考查了舟山县名,注意题目给出的关键信息。

【解答】
年,皇帝改“舟山”为“定海山”。

两年后,定海知县建此楼以敬奉皇帝御书“定海山”木匾,据此推断,“定海”作为舟山县名始于清朝。

年是清朝早期。

皇太极重视发展生产,改革内政,并注意选拔人才,联合蒙古各部,势力不断扩大。

年他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年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他就是清太宗。

7.
【答案】
C
【考点】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和南美的解放
印度民族大起义
评价华盛顿与拿破仑
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解答】
章西女王领导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玻利瓦尔领导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与日舰激战,壮烈牺牲,他们都是各自国家的民族英雄。

故选C 。

8.
1687168716351636
D
【考点】
文艺复兴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与题干信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

”相关的运动名称,需要把握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
从题干看出,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说明神学受到文艺复兴的冲击,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所以“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

”评价的是文艺复兴。

9.
【答案】
B
【考点】
洋务运动的兴起
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
本题以图片切入考查相关企业的共同之处。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来侵略。

【解答】
题目给出的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是在自强口号下创办的,属于重工业;轮船招商局是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是张謇创办的,张謇不属于洋务派。

故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来侵略。

10.
【答案】
B
【考点】
中共一大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一大的相关内容。

题干中的关键词为“1921年6月29日”“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共产主义者”,结合所学可知“大事”为中共一大。

故选B。

11.
【答案】
B
【考点】
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
【解析】
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知道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解答】
由题干材料判断是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柳条湖铁路被炸为借口,侵略我们国家的东北地区,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造成东北三省沦陷。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12.
【答案】
A
【考点】
“一五”计划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就是发展重工业。

【解答】
回顾历史,新中国汽车制造业兴起于一五计划期间。

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13.
【答案】
C
中美建交
【解析】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正式建交的是1979年,故排除A项;
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故排除B项;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结束了双方的敌对状态,排除D项;
“熊猫外交”标志着中美双方的友谊,故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14.
【答案】
A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
文艺复兴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的掌握。

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

【解答】
据题干“地理大发现把人的注意力从‘天上’转移到人间,追求财富、建功立业与现世享受的人生价值观念逐渐取代了中世纪一切为了来世和禁欲的观念。

”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升华了人文主义思想。

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与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15.
【答案】
C
【考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解析】
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没有对农民的掠夺,故A排除。

美国内战不是改革,故B排除;
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正确;
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没有确立君主立宪制,故D排除。

故选C。

16.
【答案】
B
【考点】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苏联的工业化
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史实。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30年代的萧条、危机指的是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战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④反映的是美国经济危机的状况;面对经济危机,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①②体现了战争的特点,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苏联在20世纪30年达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了先进的工业国,与材料中的“萧条、危机和战争”的特点不符合,③不符合题意。

综上分析可知,故B正确。

故选B。

17.
【答案】
C
【考点】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答案】
A
【考点】
罗斯福新政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9.
【答案】
D
【考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朝鲜问题的相关知识。

【解答】
根据所学可知,二战胜利后由于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冷战对抗,在日本投降后,美苏以北纬38°线为界分驻朝鲜,苏联占领北部,美国控制南部,造成朝鲜半岛的直接分裂。

故选D。

20.
【答案】
B
【考点】
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
20
本题考查了计算机网络.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次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解答】
方向,国际互联网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B
故选.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16 分,共计48分)
21.
【答案】
(1)政策:对外开放。

特点:交往范围广泛且互相有往来;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方面;交往内容丰富等。

(2)品质:为促进中外友谊,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

(3)政策:开明。

方式:和亲、册封、设置机构、会盟等。

(4)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是意义深远的有效政策。

【考点】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历史开放性问题
【解析】
(1)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

(2)本题考查鉴真的优秀品质。

(3)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

(4)本题考查对唐朝民族政策的看法。

【解答】
(1)根据材料“唐王朝也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

在此期间,中国接受了许多西方文明要素,如音乐舞蹈、穿戴服饰等;同时,中国也向西方世界提供了丝绸、瓷器等”可知政策是对外开放。

特点根据所学可知有交往范围广泛且互相有往来;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方面;交往内容丰富等。

(2)根据材料“但鉴真矢志不渝,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前后用了12年。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可知我们可以从鉴真身上学到为促进中外友谊,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

(3)综合材料内容可知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实行开明的政策。

根据“唐大宗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玄宗先后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等”“公元822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在逻些(拉萨)会盟,史称‘唐蕃会盟’”可知方式有和亲、册封、设置机构、会盟等。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即可,例如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是意义深远的有效政策。

22.
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原子能。

方便人们的出行,促进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比如出门乘坐火车,飞机等。

要注重环境保护,不以损害环境为代价;发展科技要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要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要致力促进经济的发展的。

【考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
历史开放性问题
【解析】
本题以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科技是决定性力量为切入点,以两则文字材料为依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点。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据材料“近年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由中国自主芯片研制的超级计算机以每秒亿亿次的峰值计算能力、每秒亿亿次的持续计算能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我国的科技成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原子能方面的成果。

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据材料“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过程中,民用客机、超级运输机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极大地减少了旅行和运输的时间,降低了成本;磁悬浮列车等新型高速列车、跨海铁路和海底隧道也相继问世,人和货物可以借助多种快捷便利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之间流动,世界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技成果方便人们的出行,促进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比如出门乘坐火车,飞机等。

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如要注重环境保护,不以损害环境为代价;发展科技要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要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要致力促进经济的发展的。

23.
【答案】
(1)实行暴政而失去民心,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激起人民的反抗。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3)分封制。

(4)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5)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有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诸侯有向周天子纳贡,定时朝拜,听从周天子调遣,随从周天子作战等义务。

(6)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考点】
历史开放性问题
西周的分封制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
12.59.3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