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明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能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但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10.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DNA结构改变。
B. 基因型为Aa 的植物连续自交F2基因型比例为3:2:3,这是由基因重组造成的。
故选C。
9.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
①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③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变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④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
2、基因重组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详解】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DNA结构改变不一定造成基因突变,故A错误;
B、基因型为Aa的植物连续自交,得到的F2基因型比例为3:2:3,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不是基因重组,故B错误;
C、只要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而引起的变异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不一定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故C正确;
D、基因重组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故D错误。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能够储存遗传信息
C.是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D.可以准确地复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可以随DNA份子的复制而传递遗传信息,也可以单独表达,控制相应的基因产物合成。
A. 有可能是双眼皮B. 只能是单眼皮
C. 只能是双眼皮D. 单眼皮、双眼皮的几率各占50%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女孩,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双眼皮相对于单眼皮是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这对双眼皮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这个单眼皮女孩的基因型为aa。
D、子二代中紫花杂合子占2/3×2/4=2/6,所以紫花植株中杂合子占2/5,C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分离比和性状分离比,且明确该题中子一代是紫花自交,而不是所有个体自交。
4.下列细胞为生物体的体细胞,所对应生物体(不考虑交叉互换)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是
故选C。
11.如图为中华大蟾蜍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卵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B. 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CXC
C. 丙细胞表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分裂图像,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二极体和卵细胞
D. 用中华大蟾蜍的睾丸作材料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可能观察到图中三种物像
12.如图是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2的双亲肯定不是色盲患者
B. 图中6的色盲基因不可能来自4
C. 图中1、4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D. 图中2、7是色盲基因 携带者
【答案】C
【解析】
【分析】
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据此分析遗传系谱图。
【详解】A、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图中2为男性且正常,其母亲肯定不是色盲患者,但其父亲有可能是色盲患者,A错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只有一对基因杂合,另一对基因纯合,后代会出现3∶1的分离比,A错误;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中华大蟾蜍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甲→乙表示有丝分裂,甲→丙表示减数分裂。卵原细胞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增加卵原细胞的数目,又可以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A正确;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与亲代细胞相同,即AaBbXCXC,B正确;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第二极体,C正确。根据丙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蟾蜍的性别为雌性,所以应该用中华大蟾蜍的卵巢作材料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有可能观察到图中三种物像,D错误。
A. 3/4、1/4B. 3/8、1/8
C. 1/4、1/4D. 1/4、1/8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多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表示),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则多指父亲的基因型为A_B_,正常母亲的基因型为aaB_,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的基因型为aabb,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Bb×aaBb。
6.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正常分裂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DNA数为8,染色单体数为0
B.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丙细胞,乙细胞中的①和②可属同一个染色体组
C. 如果P为X染色体,则Q—定是Y染色体,两者同源区段可携带等位基因
D. 染色体P和Q上的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C
【解析】
①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复制时,即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①正确;②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②错误;③染色体结构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以发生,③正确;④染色体数目变异既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正确,故选C。
【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Bb×aaBb,他们所生孩子患多指的概率为1/2,不患多指的概率为1/2,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4,不患白化病的概率为3/4。所以他们下一个孩子正常的概率1/2×3/4=3/8,同时患有此两种疾病的概率为1/2×1/4=1/8。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双亲的基因型,再利用分离定律分别计算两种病的发病率,最后利用乘法定律解题。
【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指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A正确;
B、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B正确;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错误;
D、由于DNA双螺旋结构提供了精确的模板,且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基因可以准确的复制,D正确。
故选C。
2.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女孩,这个女孩做了双眼皮手术后,与一单眼皮的男性婚配,请问他们所生的孩子
C. 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的变异,也可能属于可遗传变异,如:三倍体无籽西瓜就属于可遗传变异
D. 基因重组包含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包括三种主要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女孩,说明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该单眼皮女该的基因型是隐性纯合子aa。这个女孩做了双眼皮手术后,其基因型并没有改变,基因型仍然是aa,与一单眼皮的男性aa婚配,后代全部是aa,表现为单眼皮。
故选B。
3.已知某植物的紫花(A)与红花(a)是一对相对性状,杂合的紫花植株自交得到F1,F1中紫花植株自交得到F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7.下列有关基因表达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B. 每种氨基酸仅由一种密码子编码
C. 该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参与
D. 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有差异
【答案】D
【解析】
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A错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编码,B错误;DNA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参与,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C错误;转录、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转录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T-A、C-G、G-C;翻译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U-A、C-G、G-C,D正确。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图是体细胞,丙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详解】A、根据图解,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该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共8条,A正确;
B、乙图是体细胞,丙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故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丙细胞,且乙细胞中的①和②同属一个染色体组,B正确;
8.下图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下列有关表述正确骨架
B. 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④的种类不同
C. 若整个DNA中T有M个,占碱基总数的a/b,则C的数目为M(b/2a-1)个
D. DNA分子中A与T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③与②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
B、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④的种类相同,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
C、若整个DNA中T有M个,占碱基总数的a/b,总碱基数目是M÷a/b=bM/a,G+C=总碱基 -(A+T)= bM/a-2M,则C的数目=( bM/a-2M )/2=M(b/2a-1)个,C正确;
D、GC碱基对中存在3个氢键,AT中存在2个氢键,故DNA分子中G与C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D错误。
【详解】A、已知某植物的紫花(A)与红花(a)是一对相对性状,杂合的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其自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所以子一代中紫花的基因型有AA、Aa两种,A正确;
BD、子一代中紫花自交产生的子二代紫花的比例为1/3+2/3×3/4=5/6,红花比例为1/6,所以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5∶1,B错误、D正确;
A. F1中紫花的基因型有2种
B. 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
C F2紫花植株中杂合子占2/5
D. F2中红花占1/6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植物的紫花(A)与红花(a)是一对相对形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杂合的紫花植株(Aa)自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为AA、Aa、aa,比例为1∶2∶1,F1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和Aa。
C、根据丙图细胞质均等分裂,判断该动物为雄性,但由于丁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X、Y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C错误;
D、染色体P和Q属于非同源染色体,在遗传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B、6号个体为女患者,其色盲基因分别来自3号和4号,B错误;
C、5号和6号个体都是患者,1号和4号均为杂合子,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正确;
B、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发生自由组合,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B错误;C、有两对基因杂合,并且杂合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C正确;
D、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发生自由组合,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2∶1,D错误。
故选C。
5. 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两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 则下一个孩子正常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的概率分别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