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成语故事有感(精选10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成语故事有感(精选10篇)
读成语故事有感第1篇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成语故事》。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全都是成语,还有图片,每一个成语都是说一件小事情,一个大道理,我非常的喜欢那些故事,有很多故事,让我看了还想看,简直百看不厌。

有些故事是讲人的品德问题,有些是讲生活问题。

爸爸妈妈从小就叫我多看书,说书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我就凭这一点才喜欢看书的,我妈经常给我买一些关于中国大事的书,让我的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

“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谈话。

”书记载着很多人类学不到的知识,多读书让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让我们知识越来越宽广。

同学们,让我们我们多看书,让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吧!
读成语故事有感第2篇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成语故事百咏》。

这本书内容丰富,每一个成语故事都有一定的寓意,深深地吸引着我。

它不仅让我学会了很多的成语:杯弓蛇影、指鹿为马、空前绝后,等等,还明白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其中有一篇《牛角挂书》,让我印象极为深刻,受益匪浅!
故事中,有个人物叫李密,少年时代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奋读书。

有一次,李密骑着牛出门去看朋友,一路上,他把《汉书》挂在了牛角上,一边赶路一边读书。

正巧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后面赶了上来勒住马赞扬他:“这么勤奋的书生真是少见啊!”后来这一老一少在路边交谈起来,李密谈吐不俗,杨素深深感到他不同寻常。

果然,李密最终成为了隋末农民起义瓦岗军的首领!
故事虽然不长,但让我深深感动!也让我懂得了:要充分利用时间,勤奋好学,刻苦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读成语故事有感第3篇
我最喜欢读书了,因为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可以让我懂得许多道理。

我读了很多书,如《三字经》、《好词好段》、《成语故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中有很多小故事:爱屋及乌、不自量力、半途而废、功亏一篑……你要问我最喜欢哪个故事,我会毫不犹豫的答道“功亏一篑”。

功亏一篑讲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掉商朝,建都镐京。

当时的人们对新生政权的建立感到由衷的高兴,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

各个诸侯国也纷纷从四面八方携带贵重礼品及土特产赶来朝贺,连离镐京的很远的西戎也派专使带来一条名犬作为贡品。

周武王高高兴兴的收下了所有的贡品。

担任太保的召公担心武王从此骄傲自满,沉醉于豪
华生活,就从旁提醒说:“对国君来说,最值得珍重的是人才,国家没有贤人治理,早晚要灭亡。

有作为的君主应该是群臣的表率,每时每刻都要留心自己的一言一行,看它是否与德行有违,尤其不可忽视细小的行为。

大德有小德积累而成,这如同筑起百尺高的土山,要一筐一筐的堆上去,哪怕仅差一筐土,也是还没达到百尺的高度。

”武王接受了召公的意见,成了贤明的君王。

从这则故事中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去完成。

学习也是一样,不能图一时快乐而不好好学习。

情诗,及个人牢骚之言”。

这首诗大概就属于其中的“牢骚之言”。

“有感”相当于传统的“无题”。

李金发的这首诗就是一篇无题诗。

他“有感”是为表达一个古老而颓废的主题:人生短促,时光不。

读成语故事有感第4篇
成语故事这本书相信大家一定都读过,成语故事书不仅能理解成语意思,还能学到成语,再配上插图,就更完美了。

成语故事比成语词典可好看多了,成语词典不仅枯燥乏味,而且都是古文,看了还不一定明白。

就拿老马识途来说吧,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齐军走进了迷古瀚海,这里一片沙漠,荒无人烟、风大天冷。

用这一句话就可形象出沙漠的环境。

再说说一丘之貉这个成语吧,一丘之貉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不务正业的人。

说到这我便想到了一个故事:在汉宣帝的时候有一个叫李恽的人很有名他父亲是当朝宰相,母亲是司马迁的妹妹。

当是朝廷风气非常不好,
经常有人收贿赂。

他便整顿里这个不良风气,得到人们的称赞,却无意间得罪了太仆戴长乐。

李恽得知单于被人杀了,便说世代君王都是如此听信小人谗言、杀害忠良。

这话却被长乐听见了,一个劲的在皇上的面前说李恽的坏话,皇上下令革去李恽的官职。

成语故事真的很好看,值得你去一看。

读成语故事有感第5篇
一则成语,少的四、五字,多的七、八字,意思可丰富啦。

如果把它写在文章中,用得好,就好像画龙点睛。

读了这则成语后,就更深的印在人的脑子里。

记得在《中华成语故事》中有一则---按图索骥的成语故事,它讲的是春秋的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并写了一本《相马经》。

但他有一个儿子却资质很差,但他很想继承父亲的事业,于是,就将《相马经》读得滚瓜烂熟。

有一天,他按照书上所写的特征去找千里马,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象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并将它捉回去,父亲看了,长叹一声说道:“你这样按图索骥是不行的,要学好相马的本领,必须多多去看马,养马。

”这则成语比喻做事死板,不能灵活变通。

读了这则成语后,它深深印在我的脑子里。

理解了这则成语的喻意,我在以后的学习上要多动脑筋,多注重实践,不生搬硬套。

在做数学题目时要灵活巧妙的运算,这样才能找出最好的答案。

在语文阅读时,要认真的找出重点的词句和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

在学校里、家里、书店里、图书馆中,都可以读到许多书。

书充实了我的大脑,才有了我天天向上的进步。

读成语故事有感第6篇
《经典成语故事》这本书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在愉悦的阅读氛围内汲取知识,展示出中国历史的缩影,在经典成语故事中领略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一直以为父母为我洗衣做饭,陪我学习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是最真挚、最无私的,尊敬、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以前遇到困难或危险我总是半途而废,慌乱不堪,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做事情要有勇有谋,越身处险境就越要静下心来想出应对措施,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骄傲,都不要自恃甚高,否则就会落得惨败下场,懂得了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再一次站起来的勇气,在困难面前永远都不要倒下。

我在这本书中还学到了许多知识,我要向书中的每一位主人公学习,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懂事更勇敢。

读成语故事有感第7篇
在学习的课余时间,我读了《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故事,不仅深受启发,而且也从中悟出了许多做人和办事的道理。

故事讲的是在西晋时期,有一个叫祖逖的青年和好友刘琨,半夜起来练剑的故事。

当时他们住在一起,整天面对着暗无天日的社会,心里很苦
闷。

有一个晚上,祖逖睡不着,他在想怎么样才能练好本领,为国家效力。

然而,半夜的鸡叫唤醒了他,使他感受了到希望和曙光,从而刻苦练剑,当上了大将军。

深受百姓的爱戴。

我读完之后,从心里佩服这个有耐性,有毅力的祖逖。

读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拿我练毛笔字的时候。

以前,我在姥姥姥爷的熏陶下,酷爱写毛笔字。

喜爱龙飞凤舞的字体中,还有写毛笔字时那恬静优雅的环境。

所以,一开始练习毛笔字的时候,我很努力。

但是,由于我屡次获得书法奖项。

所以我渐渐的产生了自满的'情绪,写书法也变得不认真,每当姥爷教训哪个字的笔法有问题时,我总是含糊其辞的应付到:“没事,没事,下次我努力就可以了。

”就因为这样,我的写字水平每况愈下,一日不如一日。

现在想来,我的做法是多么的失败!有句古话:“胜不骄,败不馁。

”但是我却轻易的放弃了,比一比祖狄,再看一看我,真是天壤之别啊!我的心里顿时产生了一股向上的奋进情怀,想到:“祖狄可以闻鸡起舞,我也绝对不能放弃,一定要学习这种奋进到底、坚持到底的品格!”
这个故事,使我受益非浅。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的道路上,我一定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定要把事情做得完,做好!
读成语故事有感第8篇
《成语故事》是一本很精彩的书,书里面讲了许多成语故事,每篇都带有插图,非常吸引人,所以我非常喜欢看这本书,对它爱不释手。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滥竽充数”。

这个故事的主角叫南郭先生,他没有真本事,却在宫里混吃混喝,后来朝中换了大王,改变了吹竽的规矩,由原来大家一起吹改成了一个一个的吹,最后南郭先生实在混不下去,于是就逃跑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弄虚作假,要有真才实学才能站稳脚跟。

记得有一次音乐课上老师要我们回家好好练习新学的歌,我回去没有好好准备,心里想反正唱歌是大家一起唱的,老师不会发现的,可是第二天的音乐课上,老师请了几个同学起来单独唱,我被叫到了,结果我结结巴巴地没有唱出来,同学们听了都笑了,我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心里想我以后再也不滥竽充数了。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觉得“拔苗助长”这个故事讲得也很有意思,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性子很急,种了一些秧苗,种下秧苗后,就希望秧苗立刻长大成熟。

于是他就跑到田里,把秧苗都往上拔了一大截,最后原来绿油油的秧苗,最后都枯黄死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把事做好。

不能像故事里的那个农民一样那么心急,凭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读成语故事有感第9篇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成语故事》的书,他是围绕着一个成语来
说的一个故事,最终把成语的意思写在最终一段。

比如说:亡羊补牢,故事写了楚襄王当上了国君很开心,整天吃喝玩乐,敌军打下了都城,在内的不少土地也被占领了,他还沉迷在享乐之中,到快要攻入城池,他心里才后悔万分,于是他去请回庄辛向他道歉,期望能够挽回局面。

庄辛告诉他只要把破掉的羊圈赶紧补上就不算迟,只要齐心协力,还是有期望的。

楚襄王最终用了庄辛的方法,最终收复了大部分的地盘。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在收到损失之后,要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杨时和游酢去请教教师,游酢要敲门时,杨时说:“让教师在休息一会”,于是他们便在外面等候,不一会儿,下雪了,越下越大,他们的身上挤满了雪,当教师推开门看见大雪中屹立着杨时和游酢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以颂扬尊师敬道的可贵精神。

这两个故事让我记忆很深,因为这两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一个是:在学习时,如果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要尽力去补习;第二个是:要尊敬教师。

这本书真好看,又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还能够让我们了解历史故事,所以我提议大家都去买这本书。

读成语故事有感第10篇
成语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流传下来的,而且每个成语还带有一个个小故事,不愧为精华。

今天我学习了两个成语故事,分别是“铁杵磨针”和“凿壁偷光”。

“铁杵磨针”主要写了李白小的时候不爱学习,有一天,他看见河边有个老太太在磨一根铁棍,便过去问她:“老奶奶,你在干什么呢?”那位老太太说:“我准备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又问:“这跟铁棒这么大,而针又这么小,能摸成吗?”老太太告诉李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李白听后大为感动,牢记在心,最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

这个成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是啊,“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这个简单的道理几乎任何人都知道,可是真正用到里面道理的人又有几个呢?只要人人都有决心,肯下功夫,那么世界就不会有什么做不成的事,世界也就会又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凿壁偷光”主要写了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就这样,经过匡衡的刻苦学习,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凿壁偷光”意思是: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看完这个故事,我感觉我们的学习条件比匡衡好得多。

家里整天开着电灯,还有许多书和电脑,可是为什么没有获得像匡衡的成就呢?我想:还是和我们没有像匡衡那样刻苦学习的情况分不开的。

今后我下定决心,以匡衡为目标,努力刻苦的学习,争取早日取得成功。

成语故事教会我为人处世,教会我哲学道理,教会我太多太多。

我不会忘记这位良师益友,我会继续学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