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与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与园林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对比分析
第一部分:建筑举例,中国(山西襄汾丁村明代住宅,紫禁城)外国(佛罗伦萨主教堂,卢浮宫)
中国
山西襄汾丁村明代住宅——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境内房屋的布局都是三合院或四合院。

北房为正厅,是起居、会客、祭祖的房间;东西厢房和倒座是居室。

院落呈长方形,长宽比例一般为1:1.4至1:1.6;院落宽度和建筑高度之比约为1:1.8至1:2。

在居室的分隔上,一般采用“三破二”的做法,即将三开间的房屋从正中隔开,成为两个一间半的房间。

每个房间除去一个顺山炕外,尚有足够的活动面积。

大型住宅则采用“一明两暗”的传统分隔形式。

室内顶棚多作在高窗以下位置,使屋顶空间可以充分利用。

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

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

以三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

外国
佛罗伦萨主教堂——建于1334年—1420年穹窿坐落于高达55米(180英尺)的鼓座之上,八边形对边跨度42米(138.5英尺),拱矢高度超过30米(100英尺),呈柔和的尖拱形状。

拱壳分内外两层,中间的夹缝藏起一条通往穹隆天顶采光亭的通道,总计463步台阶。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赛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

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
公顷。

全长680米。

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将原先的哥特式“口”字形建筑改建为文艺复兴式样新宫殿,保留了意大利式的壁柱、檐廊,运用了雕刻品装饰手法。

第二部分:对比分析
1.形态不同:明代建筑的空间形态是平行于地面沿着水平方向展开,展开的方式不是一个单一建筑的体量扩大而是以群体性的建筑进行扩大,按照中国传统的秩序形成建筑群落。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空间形式是向上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单体建筑的造型追求建筑单体量的扩张,以单个建筑来增加空间的高度和跨度,让建筑最大限度延申。

2.观念不同:明代的建筑讲求中庸之道同时群体意识较强,这就导致了明代建筑的形式以群体性展现出来。

这一点可以通过紫禁城的建筑明显看出建筑都是以群体相组合而成的。

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则是崇尚个体,坚持以人为本所以西方的建筑具有个体性,西方在思想上强调个人感情的抒发所以建筑不强调整齐划一的系统性,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

3.材料不同:明代建筑基本上使用的是木构架建筑,砖作为民居砌墙,同时运用砖石、琉璃等材质作为建筑的装饰。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建筑以砖石为建筑的主要材料,同时运用砖石进行雕刻等作为建筑的装饰,因此西方建筑肌理感较强。

4.功能不同:
技术不同:明代的建筑主要是用木质材料构成而这一时期建筑构造为抬梁式构架。

三架梁上
加大叉手,构成简单的三角构架。

木构件建筑同时也考虑到了防火和排水问题以紫禁城为例
有完整的沟渠用来防卫防火排水。

防火方面设防火墙,还有很多的水缸用来防御火灾。

采暖
方面有地下火道和火炕。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把建筑的全面承重改为重点,承重出现
了承重的墩子或者扶壁与间隔轻薄的墙,创造了肋料拱顶。

总结
1.服务对象不同:明代:上层阶级、权贵文艺复兴:世俗的人、贵族
2.建筑体量和造型的不同:明代:在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展开,建筑是许多建筑单体组织在一起。

文艺复兴:谋求上升的空间,单体建筑消失突出建筑的高大。

3.思想观念的不同明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人要顺应天意即自然规律。

文艺复兴:“人本主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以人的需求为主。

4.建筑材料的不同:由于地理位置和所处的环境不同明代主要运用木质的材料做为建筑的主要材料,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则以砖石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

明代私家花园与意大利台地式园林对比分析
第一部分园林举例中国(拙政园,网师园)外国(法尔奈斯庄园,埃斯特庄园)
中国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

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

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

网师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南部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

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园。

外国
法尔奈斯庄园——位于意大利拉齐奥大区维泰博省的一个小城镇,距离罗马约50公里。

建筑平面为五角形,具有城堡般的外观,府邸前面有两块呈V字型布置的花坛,为中世纪样式,周围有高墙。

花坛与府邸之间有壕沟,上架两座小桥。

这部分花园主轴线的尽头还布置有岩洞。

现在这里只留下了果园,果园中央是十字形园路,交点上设计了喷泉。

埃斯特庄园——位于罗马东面蒂沃利镇坐落在朝向西北的陡峭山坡上,全园面积4.5公顷,园地近似方形。

全园分为6个台层,上下高差近50米。

入口设在底层,被园路分割为八个部分。

两边的四块是阔叶树林从,中央四块布置为绿丛植坛,中央设有圆型喷泉。

底层花园中还有著名的水风琴。

第二层中心为椭圆形的龙泉池,第三层为著名的百泉谷,并依山就势建造了水剧场。

庄园的最高层在府第前约12米宽的天台,可俯瞰全园景观。

第二部分对比分析
1.观念不同:明代时期中国多追寻道家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宛自天开”为艺术宗旨,园林设计注重细节,追求人工细致美。

追求闲情逸致的意境,主要怡情,融情于景,融景于自然。

借此可以融于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实现人的精神消融于自然的自然美的境界。

意大利台地式园林则主要是以人文主义思想为艺术宗旨。

人们希望能够借此来改变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

所以文艺复兴时期对建筑有着强烈的比例追求,在建筑的对称性,规模性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建筑规模宏大,追求惊心动魄的动态美。

2.形态不同:明代园林造园的风格主要以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居多,以各式的树木为主体,其中路面多以小径为主。

以曲线为引导,处处体现出柔和和平衡自然。

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线性流动,婉转朴素,自然结构不拒于定式。

而意大利台地式园林则是以直线为引导,比例清晰,对称显著。

根据台地的上下结构来造园,对称关系明晰。

两侧各式形态的植物对称分布。

整个园林是上下分明的,给人一种居高临下,富有气势的感觉。

3.技术不同:明代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主要是模拟自然,以自然山水或以人工精心雕琢的山水为骨架,运用易景添景,夹紧对景等手法,使景融于自然。

意大利台地式园林在赵圆上则追求对称延展场地建筑。

水的处理方法多恢弘大气,场地上下分明,给人强烈的层次感,建筑多高大气魄,水多展现动态美。

山行多以洞窟为主。

4.材料不同:明代的私家园林在园林筑石石是顺应地势而变的设置假山和石头,再选则植物配置时也是追求富有诗情画意的植物比如梅兰竹菊等。

而意大利台地式园林在布置山石的时候主要以整体改造。

为主,在石头的放置上主要以雕刻和人工制造洞窟为主,在植物的选择上也是对植物进行精雕细琢,表现图案,每用人工改造自然。

总结
1.文化思想的不同:明代私家园林主要以天人合一的理念为主,追求一种自然美。

意大利台地式园林则以人文思想为主,强调人能够改造自然,在园林的设计上也是有着严格的规范。

2.形态的不同:明代私家园林主要以自然为主,遵从自然植物的生长方式,不对其进行修饰。

意大利台地式园林则是将自然植物进行规整,让它按照人想要的的方式生长。

3.材料的不同:明代私家园林主要选择具有诗情画意代表性的梅兰竹菊为主要植物。

而意大利台地式园林主要选择能够进行。

人工改造的,比如雕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