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钢铁有限公司改革脱困启示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成 本 从 领 导 抓 起 , 机 关 抓 起 , 群 众 关 注 的热 点 问 从 从 题 抓 起 先 后 有效 刹 住 了 “ 车私 用 , 款吃 喝 . 公 公 公话 私
一
改 革 脱 困 启 示 录
以发展先进生产力为根本出发点 . 推动企业改革脱困 国有企业要摆脱困境 , 首先必须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 , 解决阻碍生 产力发展的探
、
层矛盾 ,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 。 兼并之初 , 东钢同题成堆 : 机构重叠 、 人浮于事—— 8o 多人 , O0 4万多吨钢, 人平 年产半吨钢 ; 艺技 术落后——经济技术指标同行业倒数第一 ; 工 管理混乱——钢 耗 子、 煤耗子满厂乱窜。针对这种状况 , 新的领导班子扎扎实实抓了三件事: 第一 , 真抓实干摘改革。为了实现减员增效 , 东钢首先从机关抓起。他们将二级 机构由 5 个减至 2 个; 4 5 中层 管 理 人员 由 16人减 至 7 人 , 幅 达 5%。同时 , 取 6 8 减 3 采 竞争上岗和综合考评 、 末端下岗的办法 , 实行 主辅分离 , 大力压缩生产人员。 到今年 8 月, 岗职工人数 由 19 年的 89 人减至 22 在 95 11 9 6人 , 减少 了 6 %。其中主体单位在 4 岗职工 由 65 0 7人减至 l 8 人 , 17 减少 了 8 %。通过改革 , 0 东钢劳动资本比例 日趋合 理。 机构精减了, 人员减少了, 效益逐年提高 。 0 0 2 0 年与 19 97年相比 , 东钢的铁 、 、 钢 材的产量分 别增长 4 . 15 %、7 . 工业总产值 、 42 3 . 17 %; %、 6 4 销售收人 、 利润分别增长了 1 倍 、. 倍 、.倍 。 , 9 1 6 5 5 第二 ,滚动发展” “ 搞改造 。面对 日益激烈 的市场竞争 , 老企业必须搞技术改造,
工兴建三机 三流弧形连铸机, 并随之上马了钢包精炼炉, 完成 了电炉偏心底改造。这 项总投资 27 16万元的技改项 目不仅提前 6 个月竣工投产 ,而且节约 了近 2 亿元的
改造费用 。 这项改造 , 淘汰了落后的平炉炼钢工艺 , 彻底改变了东钢“ 连铸 比为零” 的 形成了铁水热装——电炉冶炼——炉外精炼—— 连铸——一火成材 口 工艺落后状态 , 李 的优 化工 艺 路线 。 复 拨改贷后 , 许多国有企业认为 ,不改造等死 “ “ ,搞改造找死” 。东钢的实践表 明, 兴
4 %;98年扭 亏 为 盈 , 2 19 今年 可盈 利 80万 元 , 0 上缴 国家 税 收 6o 5 0万元 ; 工人 均 工 职
资由每年 30 00多元增加到 l 万元以上 东钢的变化雄辩地证 明: 只有坚持实践“ 三 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 . 国有企业才能走出围境 , 进而走上振兴之路 。
规格由 6 种扩大到 1 种 , 5 吨材轧制费用降低 5 . O元 年创效益 34 28万元 。三是优化 工艺 : 东钢曾作过 一个发展规划 , 投资 1 . 9亿元 , 以炼钢改造为中心的配套改造。 完成 经过反复论 证, 他们决定放弃这个规划 , 在优化关键工艺上做文章。19 年 l 9 7 O月动
l
! , _ -
维普资讯
如何 把 江 泽 民 同 志“ 个 代表 ” 三 的重 要 思 想 , 实 到 市 场 经 济 的 实 践 中 , 落 使之 有
效地指导国有企业 的改革和发展 , 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一对此 , 湖北东方钢铁有限公 司作 出了可贵的探索 。东方钢铁有限公司 19 年 8 95 月前 为湖北黄石下陆钢铁总厂 , 其时被太钢集团兼并 已濒临破产, 亏损 6 0 2 0多万元 , 资产债率 9 % 8 6年过去了 . 今 天的东钢充满 了生机和活力 。这期间 ,钢 产量 由 4 . 6万吨增长到 3 万吨,年递增 8
走“ 内挖潜 、 向 滚动发展” 的路子 , 便会“ 四两拨千斤” 在困境 中获得新生。用东钢人 ,
龚
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话来说 :特 困企业搞改造 , “ 先要 ‘ 补锅 ’靠现有要素的填平补齐求得发展 , , 发展起
摔锅 ’用滚动改造法实行设备技术 的全面更新。” , 鸣 来后再‘ 第三 , 出成本抓管理 。改革是制 度到位 , 突 改造是技术到位 , 这是发展先进生产 傅 先进生产力最终表现在创造财富的实际效益上, 它必须靠严格 春 力的重要条件。然而 . 媛 的成本管理才能凸现 出来。在抓改革和改造的同时 , 末钢实行了以控制成本为中心
但作 为特困企业缺乏资金 .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东钢坚持从实际出发 , 出一 条“ 走 向 内挖潜 , 填平补齐 , 量力而行 , 滚动发展” 的改造之路 。一是盘活存量 : 八十年代末下
钢投 资近 40 万元兴建的无缝钢管厂一直不能达产达效 , 00 被迫全线停产。19 年 5 98 月投资 4 1 l 万元, 用三个月时间完成 了改造性大修 , 投产后成管率提高 l. 4 2个百分 点, 吨管轧制费用降低 30元 。二是节省投 资: 6 轧钢半连轧改造利用原有的 60轧机 5 和老厂房, 总投 资 2 4 64万元 , 比新建一套半连轧机组 节省投 资近一半 , 投产后产品
20 正 第 ’ 02 期蔷务 7 4期
维普资讯
的严格管理 。一是健全制度 。制定了完备的成本管理的 机 , 出差没有一个人超过最低标准。他们说 :要把非生 “ “ 制度体系” “ 、指标体 系” 考核体系” 对每个岗位提 产成本 压到最低 , 和“ , 奉献精神张扬到最大 . 才是真正的产 出高标 准 、 严要求 , 止 日常管 理 中 的扯皮 推诿 现 象 这 业报 国 !” 公司 领导 的 感 召下 , 钢 人的精 神面 貌 焕然 防 在 东
一
改 革 脱 困 启 示 录
以发展先进生产力为根本出发点 . 推动企业改革脱困 国有企业要摆脱困境 , 首先必须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 , 解决阻碍生 产力发展的探
、
层矛盾 ,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 。 兼并之初 , 东钢同题成堆 : 机构重叠 、 人浮于事—— 8o 多人 , O0 4万多吨钢, 人平 年产半吨钢 ; 艺技 术落后——经济技术指标同行业倒数第一 ; 工 管理混乱——钢 耗 子、 煤耗子满厂乱窜。针对这种状况 , 新的领导班子扎扎实实抓了三件事: 第一 , 真抓实干摘改革。为了实现减员增效 , 东钢首先从机关抓起。他们将二级 机构由 5 个减至 2 个; 4 5 中层 管 理 人员 由 16人减 至 7 人 , 幅 达 5%。同时 , 取 6 8 减 3 采 竞争上岗和综合考评 、 末端下岗的办法 , 实行 主辅分离 , 大力压缩生产人员。 到今年 8 月, 岗职工人数 由 19 年的 89 人减至 22 在 95 11 9 6人 , 减少 了 6 %。其中主体单位在 4 岗职工 由 65 0 7人减至 l 8 人 , 17 减少 了 8 %。通过改革 , 0 东钢劳动资本比例 日趋合 理。 机构精减了, 人员减少了, 效益逐年提高 。 0 0 2 0 年与 19 97年相比 , 东钢的铁 、 、 钢 材的产量分 别增长 4 . 15 %、7 . 工业总产值 、 42 3 . 17 %; %、 6 4 销售收人 、 利润分别增长了 1 倍 、. 倍 、.倍 。 , 9 1 6 5 5 第二 ,滚动发展” “ 搞改造 。面对 日益激烈 的市场竞争 , 老企业必须搞技术改造,
工兴建三机 三流弧形连铸机, 并随之上马了钢包精炼炉, 完成 了电炉偏心底改造。这 项总投资 27 16万元的技改项 目不仅提前 6 个月竣工投产 ,而且节约 了近 2 亿元的
改造费用 。 这项改造 , 淘汰了落后的平炉炼钢工艺 , 彻底改变了东钢“ 连铸 比为零” 的 形成了铁水热装——电炉冶炼——炉外精炼—— 连铸——一火成材 口 工艺落后状态 , 李 的优 化工 艺 路线 。 复 拨改贷后 , 许多国有企业认为 ,不改造等死 “ “ ,搞改造找死” 。东钢的实践表 明, 兴
4 %;98年扭 亏 为 盈 , 2 19 今年 可盈 利 80万 元 , 0 上缴 国家 税 收 6o 5 0万元 ; 工人 均 工 职
资由每年 30 00多元增加到 l 万元以上 东钢的变化雄辩地证 明: 只有坚持实践“ 三 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 . 国有企业才能走出围境 , 进而走上振兴之路 。
规格由 6 种扩大到 1 种 , 5 吨材轧制费用降低 5 . O元 年创效益 34 28万元 。三是优化 工艺 : 东钢曾作过 一个发展规划 , 投资 1 . 9亿元 , 以炼钢改造为中心的配套改造。 完成 经过反复论 证, 他们决定放弃这个规划 , 在优化关键工艺上做文章。19 年 l 9 7 O月动
l
! , _ -
维普资讯
如何 把 江 泽 民 同 志“ 个 代表 ” 三 的重 要 思 想 , 实 到 市 场 经 济 的 实 践 中 , 落 使之 有
效地指导国有企业 的改革和发展 , 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一对此 , 湖北东方钢铁有限公 司作 出了可贵的探索 。东方钢铁有限公司 19 年 8 95 月前 为湖北黄石下陆钢铁总厂 , 其时被太钢集团兼并 已濒临破产, 亏损 6 0 2 0多万元 , 资产债率 9 % 8 6年过去了 . 今 天的东钢充满 了生机和活力 。这期间 ,钢 产量 由 4 . 6万吨增长到 3 万吨,年递增 8
走“ 内挖潜 、 向 滚动发展” 的路子 , 便会“ 四两拨千斤” 在困境 中获得新生。用东钢人 ,
龚
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话来说 :特 困企业搞改造 , “ 先要 ‘ 补锅 ’靠现有要素的填平补齐求得发展 , , 发展起
摔锅 ’用滚动改造法实行设备技术 的全面更新。” , 鸣 来后再‘ 第三 , 出成本抓管理 。改革是制 度到位 , 突 改造是技术到位 , 这是发展先进生产 傅 先进生产力最终表现在创造财富的实际效益上, 它必须靠严格 春 力的重要条件。然而 . 媛 的成本管理才能凸现 出来。在抓改革和改造的同时 , 末钢实行了以控制成本为中心
但作 为特困企业缺乏资金 .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东钢坚持从实际出发 , 出一 条“ 走 向 内挖潜 , 填平补齐 , 量力而行 , 滚动发展” 的改造之路 。一是盘活存量 : 八十年代末下
钢投 资近 40 万元兴建的无缝钢管厂一直不能达产达效 , 00 被迫全线停产。19 年 5 98 月投资 4 1 l 万元, 用三个月时间完成 了改造性大修 , 投产后成管率提高 l. 4 2个百分 点, 吨管轧制费用降低 30元 。二是节省投 资: 6 轧钢半连轧改造利用原有的 60轧机 5 和老厂房, 总投 资 2 4 64万元 , 比新建一套半连轧机组 节省投 资近一半 , 投产后产品
20 正 第 ’ 02 期蔷务 7 4期
维普资讯
的严格管理 。一是健全制度 。制定了完备的成本管理的 机 , 出差没有一个人超过最低标准。他们说 :要把非生 “ “ 制度体系” “ 、指标体 系” 考核体系” 对每个岗位提 产成本 压到最低 , 和“ , 奉献精神张扬到最大 . 才是真正的产 出高标 准 、 严要求 , 止 日常管 理 中 的扯皮 推诿 现 象 这 业报 国 !” 公司 领导 的 感 召下 , 钢 人的精 神面 貌 焕然 防 在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