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聚氨酯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聚氨酯的化学性质和改性方法;
2. 掌握有机硅、丙烯酸酯等改性剂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3. 分析改性聚氨酯的力学性能、耐水性、耐溶剂性等指标;
4. 为聚氨酯材料在涂料、胶粘剂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
聚氨酯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耐磨、耐腐蚀、柔韧性好等特点。

通过引入有机硅、丙烯酸酯等改性剂,可以进一步提高聚氨酯的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1. 实验材料:
- 聚氨酯树脂:A、B组分;
- 有机硅改性剂:甲苯二异氰酸酯、有机硅改性聚醚多元醇、1,4-丁二醇;
- 丙烯酸酯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
- 水玻璃改性剂: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PAPI)、水玻璃;
- 双重改性剂:SCASD、E-44;
- 催化剂:催化剂A、催化剂B;
- 混合溶剂:甲苯、丙酮。

2. 实验仪器:
- 真空干燥箱;
- 热压机;
- 电子万能试验机;
- 耐水性测试仪;
- 耐溶剂性测试仪;
- 扫描电镜(SEM);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四、实验方法
1.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的制备:
(1)将甲苯二异氰酸酯、有机硅改性聚醚多元醇、1,4-丁二醇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2)加入催化剂A,升温至一定温度,反应一定时间;
(3)冷却至室温,加入混合溶剂,搅拌均匀。

2. 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的制备:
(1)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2)加入聚氨酯树脂A、B组分,搅拌均匀;
(3)加入催化剂B,升温至一定温度,反应一定时间;
(4)冷却至室温,加入混合溶剂,搅拌均匀。

3. 水玻璃改性聚氨酯灌浆材料的制备:
(1)将PAPI、水玻璃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2)加入聚氨酯树脂A、B组分,搅拌均匀;
(3)加入催化剂B,升温至一定温度,反应一定时间;
(4)冷却至室温,加入混合溶剂,搅拌均匀。

4. 双重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
(1)将SCASD、E-44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2)加入聚氨酯树脂A、B组分,搅拌均匀;
(3)加入催化剂B,升温至一定温度,反应一定时间;
(4)冷却至室温,加入混合溶剂,搅拌均匀。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的性能:
通过SEM和FT-IR分析,发现有机硅改性剂成功引入聚氨酯结构中。

与未改性
聚氨酯相比,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具有更强的疏水性能,耐水性、耐溶剂性等指标均有所提高。

2. 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的性能:
与未改性聚氨酯相比,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的耐水性、耐溶剂性等指标有所提高,但力学性能略有下降。

3. 水玻璃改性聚氨酯灌浆材料的性能:
通过SEM和FT-IR分析,发现水玻璃改性剂成功引入聚氨酯结构中。

与未改性
聚氨酯灌浆材料相比,改性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渗性能等指标显著提高。

4. 双重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性能:
与未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相比,双重改性材料具有更强的力学性能、耐水性和
耐溶剂性。

六、结论
1. 有机硅、丙烯酸酯、水玻璃等改性剂可以有效提高聚氨酯的性能;
2. 双重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在力学性能、耐水性和耐溶剂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3. 本实验为聚氨酯材料在涂料、胶粘剂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注意温度、时间、比例等条件控制;
2. 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
3. 实验结束后,妥善处理废弃物,保护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