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Vault数据备份 - 理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来的好处
数据恢复成功率达到98%以上 管理者随时能知道“最后一根稻草”的真实情况 对专业人才的依赖能大大降低
轻松实现备份数据的异地存放,提供容灾能力
谢谢!
• 系统、存储、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
缺乏验证手段
– 无法检验备份数据是否可用 – 缺乏恢复验证手段
基本没有备份介质的异地保存
– 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
根本原因:相对于IT环境的发展,备份软件发展滞后
第一代备份软件
起源于1980年代
– 集中式计算 - 小型机+磁带机模式 – 系统环境小;数据量小(GB级);IT人员少
数据备份系统应该被视作IT系统的基础设施 数据备份应该每天都要做; 而且一定要做扎实
数据备份现状
管理者不知道“最后一根稻草”的真实情况
– 数据备份极大地依赖于备份管理员 – 备份系统分散部署(多个备份系统),无法知道整体数据保护状态
缺乏备份管理人才(数量以及质量)
– 备份管理需要对IT系统全面、深入的了解;这样的人才不多
– 提高数据备份/恢复效率
• 小颗粒恢复(邮件级恢复,数据库表级恢复) • 实时备份/恢复 (快照备份,复制技术,CDP)
CommVault的实现方法
监控、管理
– 及早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 实时状态 • 历史数据 • 发展趋势
– 提升操作、管理人员水平
• 职责分配,审计
定期演练
– 针对不同的系统制定不同的定期恢复策略 – 自动实现数据恢复,用于恢复验证
出发点是替代手工备份
– 重点是“怎么做备份”
问题
– 大量人工参与, 只能依赖于备份管理员 – 无法支撑大规模IT环境(系统多;数据量大;数据中心多) – 能不能恢复? Gartner:数据备份/恢复的成功率平均只有70%
第二代备份软件
出现在2000年代
– 分布式计算环境,Internet,信息高速公路 – 系统数量大;数据量大(TB级)、而且快速增长 – 第一代软件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重点是“怎么做恢复”
– 理念的飞跃:操作+监控+管理+演练=恢复
• 为确保恢复,4个方面缺一不可
设计理念对比
第二代备份软件
第一代备份软件
经理
管 理
管 理 定 期 演 练
管理员
监 控
操 作
监 控
操 作
定 期 演 练
操作人员
设计理念:
数据恢复管理
数据备份操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缺乏“监管、演练”的后果
“三鹿”事件
– 政府监管缺失,过分依赖于企业“自管”
CommVault数据备份及恢复 之 设计理念
内容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 数据备份现状 设计理念的先进性 带来的好处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
数据备份是数据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
– 所有其他手段(复制/容灾,快照)失败后,最后的依靠 – 挽救企业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 GB/T 20988-2007
• 六个灾备等级 • 基本要求:数据备份 + 介质异地存放
美国金融危机
– 缺乏监管,没及早洞察危机的存在
2008深圳特大火灾
– 缺乏演练,消防系统形同虚设
备份系统缺乏“监管”,同样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对比:备份和恢复
备份和恢复不仅仅是一种“互逆”的关系
备份 操作形式 发生时间 对生产系统影响 完成时间 数据传输量 自动化 定期,按计划 没有 规定时间内 所有数据
恢复 人工操作 随时发生(定期演练除外) 大 越短越好 只是需要恢复的数据
恢复的重点:1. 成功率;2. 对生产系统的影响;3. 速度
CommVault的实现方法
操作
– 提高数据备份/恢复成功率
• 减少人工干预(人工是IT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 – 全图形化,不用写脚本 • 预防出错:预检机制,验证机制 • 容忍出错:容错机制 • 容灾:电子化异地存放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