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安装调试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布线系统调试方案
1。
调试准备
相关建筑图纸及说明
国际、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
➢EIA/TIA 568B:2000
➢ISO/IEC 11801
➢EIA/TIA 568A
➢EIA/TIA 569
➢EIA/TIA 606
➢EIA/TIA 607
➢EIA/TIA TSB—95
➢EIA/TIA TSB-72
➢EIA/TIA TSB-75
➢EIA/TIA—604-6-1999光纤连接器内部耦合标准
➢Anixter LEVE 7
➢IEEE 802.X
➢ATM Frum
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的规范和要求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标准》YD/T 926.1-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926 1—2-1997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工业系统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J 13-32—2000(福建省工
程建设地方标准)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调试过程及其步骤
2。
2线缆敷设施工
2.2.1一般线缆的敷设
管内穿线和槽内配线应在建筑的结构及土建施工墙面、地面抹灰作业完成后进行,线槽内清扫干净。
穿线流程
2。
2。
2
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的缆线较多,且路由集中,是综合布线系统的重要骨干线路,来不得半点马虎.
(1)对于主干路由中采用的缆线规格、型号、数量、起迄段落以及安装位置,必须在施工现场对照设计文件进行重点复核,如有疑问,要及早与设计单位协商解决。
对己到货的缆线也需清点和复查,并对缆线进行标志,以便敷设时对号入座。
(2)建筑物主干缆线一般采用由建筑物的高层向低层下垂敷设,即利用缆线本身的自重向下垂放的施工方式。
该方式简便、易行、减少劳动工时和体力消耗,还可加快施工进度。
为了保证缆线外护层不受损伤,在敷设时,除装设滑车轮和保护装置外,要求牵引缆线的拉力不宜过大,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
在牵引缆线过程中,要防止拖、蹭、刮、磨等损伤,并根据实际情况均匀设置支撑缆线的支点,施工完毕后,在各个楼层以及相隔一定间距的位置设置加固点,将主干缆线绑扎牢固,以便连接.
(3)主干缆线如在槽道中敷设,应平齐顺直、排列有序,尽量不重叠或交叉。
缆线在槽道内每间隔1.5m应固定绑扎在支架上,以保持整齐美观。
在槽道内的缆线不得超出槽道,以免影响槽道盖盖合。
2.2.2.2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电缆施工
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缆线是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分支部分,具有面广、量大,具体情况较多,而且环境复杂等特点,遍及智能化建筑中所有角落。
其缆线敷设方
式有预埋、明敷管路和槽道等几种,安装方法又有在天花板(或吊顶)内、地板下和墙壁中以及它们三种混合组合方式.在缆线敷设中应按此3种方式的各自不同要求进行施工。
(1)缆线在天花板或吊顶内一般有装设槽道或不装设槽道两种布线方法.在施工时,前者应结合现场条件确定敷设路由;后者应检查槽道安装位置是否正确和牢固可靠。
上述两种敷设缆线的情况均应采用人工牵引,单根大对数的电缆可直接牵引不需拉绳。
敷设多根小对数(如4对对绞线对称电缆)缆线时,应组成缆束,采用拉绳牵引敷设。
牵引速度要慢,不宜猛拉紧拽,以防止缆线外护套发生被磨、刮、蹭、拖等损伤.必要时在缆线路由中间和出入口处设置保护措施或支撑装置,也可由专人负责照料或帮助。
(2)缆线在地板下布线方法较多,保护支撑装置也有不同,应根据其特点和要求进行施工.除敷设在管路或线槽内,路由已固定的情况外,选择路由应短捷平直、位置稳定和便于维护检修。
缆线路由和位置应尽量远离电力、热力、给水和输气等管线.牵引方法与在天花板内敷设的情况基本相同。
(3)缆线在墙壁内敷设均为短距离段落,当新建的智能化建筑中有预埋管槽时,这种敷设方法比较隐蔽美观、安全稳定.一般采用拉线牵引缆线的施工方法。
如已建成的建筑物中没有暗敷管槽时,只能采用明敷线槽或将缆线直接敷设,在施工中应尽量把缆线固定在隐蔽的装饰线下或不易被碰触的地方,以保证缆线安全。
2.2.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光缆施工敷设
光缆与电缆同是通信线路的传输媒质,其施工方法虽基本相似,但因其所用材质和传输信号原理、方式有根本区别,对于安装施工的要求自然有所差异。
现分光缆敷设和光缆接续与终端两部分介绍。
2。
2.3。
1光缆敷设
(1)施工前对光缆的入日端应予以正确判定,从网络枢纽至用户侧,敷设一般为A端至日端,不得使顺序混乱。
光缆敷设顺序应与合理配盘相结合,充分利用光缆的盘长,以减少中间接头,防止产生任意切断光缆的现象。
(2)在智能化建筑中,主干光缆通常采用由顶层向底层垂直布放的人工牵拉敷设方式。
在智能化小区内敷设光缆,如采用机械牵引,牵引时应用拉力计监
视,牵引力不得大于规定值。
要求光缆盘转动速度与光缆布放速度同步,牵引力的最大速度为15m/min,并保持匀速,严禁硬拉猛拽,避免使光纤受力过大而产生损伤。
(3)在建筑群主干布线系统中的光缆敷设与本地线路网的光缆敷设要求完全相同(包括管道、直埋和架空等光缆建筑方式),因内容较多,这里予以简略。
可参考该部分要求执行。
2。
3隐检
隐蔽工程的验收按实际情况,重复征得监理的批准后,可以按楼层,分部分项验收,办理隐检手续。
2。
4综合布线系统文档管理模块
➢系统图生成
➢信息点和配线架图生成
➢线路的路径、编号、相互关系的建立
➢测试数据一一对应
➢其它文档资料的录入、修改、查询、保存、打印
➢通过信息点、端口、线路随机查询,全程了解
2。
5系统安装调试步骤
在安装和建立后,即可进行系统的调试。
调试的步骤为:
➢分调:对各个子系统的调试
➢总调:在分调完成后进行,进行总控、分控的测试和各子系统的协调动作
➢在系统调试前我们将做好以下充分准备:
➢人员:分工负责,层层落实到人
➢工具:测试设备(机器的、软件的),相关的文档资料等
➢管理:计划、组织、协调
➢数据:系统模拟用的大量数据
在调试(分、总调)中,详细记录调试运行情况、错误和修改情况并存档。
在总调基本完成后,即全部系统都能协调动作后,再对照设计要求的各子统
功能和集成系统的功能逐项测试,形成测试报告作为系统调试的成果。
2.5。
1布线实施
1、结构化布线
B7地块各个楼内的结构化布线系统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光纤线缆(Fibre Optical)、非屏蔽双绞线(UTP)
网络布线的一般作法是:根据布线中线缆及设备的分布位置,我们将其分为网络中心区、主干区、水平区、工作区和设备区。
网络中心区:由服务器、交换式集线器(Switch Hub)、机柜、智能UPS电源(可若干小时备用)组成。
主干区:由网络中心到各楼层HUB的连线(五类UTP/STP或光缆)及设备组成。
水平区:由各楼层机柜到该层每一个信息插座之间的6类连线及设备组成.
设备区:由楼层HUB、机柜、配线架、UPS电源等组成。
这种布线的结构是很合理的。
2、网络线缆的连接
网络线缆的连接主要是光缆线路的端接、UTP/STP与信息模块的连接、UTP/STP与配线架端子的连接、配线架RJ45口与交换机的连接(跳接线)、信息插座与网卡的连接(跳接线).
1)UTP/STP与配线架端子的连接
配线架主要有24/48口两种形式。
其前面板是连接交换机的RJ45端口,后面板是连接从信息插座延伸过来的UTP/STP线缆。
接线规则,目前常用的接线规则有两种:EIA/TIA-568A和EIA/TIA-568B,我们常以568B为标准。
2)UTP/STP与信息模块的连接
UTP/STP与信息模块的连接相对简单些,模块的两面有明显的连线规则标记,打线工具与配线架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模块两面的连线规则标记同样有568A和568B之分,打线时应与配线架一端采用相同规则.打线完成后,先不要急于盖面板,待线缆连接测试通过后再盖.
机柜必须有良好的接地端.
3、线缆的连接测试
上面的两个步骤完成后,可以说工作量最大也是最主要的网络连接初步完成了,下面就是连接测试.
最简单的测试工具是测试每根UTP中的8芯是否导通并正确的连接。
光纤是否通路。
4、网络工程所需要的设备、材料及工具
A.工作区
Cat。
6信息插座模块
工作区跳接线:UTP和RJ45头
B.水平区
Cat.6线
金属线槽
C.主干区
Cat.6线、多模光缆、金属线槽
D。
设备区
机柜,可选国产机柜.
24或48口配线架
跳接线,UTP和RJ45头
理线器
交换机
服务器
E。
各种固定件
F。
布线的必备工具
RJ45压线钳(制作跳接线)
打线刀(配线架和信息模块的接线工具)
万用表
3。
系统试运行
系统安装调试完毕、系统初验后,必须试运行一段时间(一般为一个月),一
切正常,才可组织验收。
试运行期间,系统要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测试的目的是检查UTP线缆或光纤是否存在断路和短路的情况、配线架和信息插座端的线缆连接是否正确。
能承载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