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菌渣再利用栽培金针菇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针菇菌渣再利用栽培金针菇技术
金针菇菌渣再利用栽培金针菇技术
2011-05-04
培养基制备配方1:金针菇菌渣20%、棉籽壳60%,玉米粉18%,石灰2%;配方2:金针菇菌渣75%、棉籽饼粉5%,玉米粉18%,石灰2%;配方3:金针菇菌渣20%、棉籽壳30%,酒糟30%,玉米粉18%,石灰2%。

选择无杂菌感染的金针菇菌渣,将菌渣用机械粉碎成细颗粒,再与其它原材料混合拌匀,然后加水,再拌匀,调节培养基含水量为65%左右,拌匀的培养基须及时装袋。

装袋用塑料袋规格为17cm×33cm、或20~21cm×30~33cm、或22~23cm×42~45cm等。

利用机械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内,并压实;装入培养料后,袋口上用绳扎着封口;或者上直径为5cm的颈圈,用塑料薄膜封口。

接种冷却后在接种箱、接种室或接种罩内无菌条件下接种。

栽培种的外壁用杀菌剂如0.25%新洁尔灭液,或0.2%高锰酸钾液,或0.1%克霉灵等进行擦洗除菌,瓶口须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杀菌。

挖出瓶口表层老菌种,取下层菌种使用,接种量要完全覆盖培养料上表面。

发菌菌袋培养发菌期间,因气温不同采取不同的堆码方式,使其有利于温度控制管理。

当气温高于25℃时,应将菌袋单层排放在床架;或“#”字形地堆码在培养室内陆面上,共堆码5~6层;或者先在地面上排放一层菌袋,然后排放二根竹竿后,再排放菌袋,如此一层菌袋一层竹竿地排放,使上下层菌袋之间间隔开来,有利于散热降温;在冬季温度较低时,将菌袋多层重迭排放在床架上,并关闭门窗进行保温;或者横积排放在地面上,每排重叠6~7层菌袋,每排之间相距10厘米左右,须在菌袋堆上覆盖塑料薄膜或编织袋进行保温。

菌种瓶排放在床架上保温培养。

培养发菌期间,黄色金针菇培养发菌期间,要将温度控制在18℃~22℃之间,并且做保温管理是关键。

培养至菌丝体长满瓶或袋后,即可进行出菇管理。

此外,黄色金针菇菌丝体没
有长满袋就有出菇能力,因此可以在菌丝生长到三分之二袋时,可进行出菇管理,这样可提早出菇。

出菇管理金针菇菌丝体长满袋后,要及时移到菇房内进行出菇管理,但也可在菌丝体尚未长满袋,即菌丝生长量达到三分之二袋时进行排袋出菇,这样可提早出菇,缩短生长周期。

将菌袋横积堆码在床架上,去掉封口纸,诱导原基形成;或者挖去袋口表层菌种,即搔菌处理。

此外,还可将菌袋直立排放在地面上或床架上进行出菇,直立排袋长出的菇,无效菇少,生长整齐,挺直,但子实体含水量要稍高些。

诱导出菇时,将温度控制在5℃~20℃之间,最适温度为12℃~15℃,温度低于10℃时,菌袋中部易形成子实体,从而降低产量。

并给予散射光照,使光照强度达5勒~50勒。

在完全黑暗条件下,子实体生长不整齐。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之间,湿度偏低时,应在袋口上覆盖塑料薄膜保湿,防止袋口表层培养基失水、干燥,影响子实体形成,或者在地面和菌袋上洒水,增加环境中湿度,使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90%。

当袋口上出现子实体时,开始进入出菇管理。

子实体生长发育期管理当子实体生长整齐,并且长出袋口的高度达到3cm~4cm时,子实体上套上塑料袋,以提高局部CO2浓度和湿度,促使菌柄生长,抑制菌盖生长,同时维持子实体生长所需湿度。

套袋的方法是:用20cm×30cm,或22cm×42cm规格的塑料袋作套袋,作套袋用塑料袋要求清洁、干燥。

套袋应在开口诱导出菇时进行,先将塑料袋的一端用橡筋固定在袋口上,并卷曲放在袋口上,这样可避免在子实体长出后再套袋时,损伤幼菇。

待子实体长出袋口,适宜套袋时,再拉直塑料袋,使之成筒状,上端用橡筋扎着,并留一个直径为1~2cm大的孔,以利于通风换气,防止子实体大量分枝,长出许多发育不良的子实体。

环境条件控制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将温度调节在10℃~20℃,最佳温度为13℃~15℃;子实体生长期间,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5%为宜,子实体生长的湿度是通过套袋来满足,使袋内湿度达到90%~95%。

子实体生长期间,环境中光照强度以5勒~50勒
为宜,光照强度大于100勒时,子实体菌盖颜色加深,呈褐黄色,但菌柄也不易变色。

处于完全黑暗环境下,子实体则生长不整齐。

环境中光照以弱光照为好,即能看清操作管理为宜,在弱光照环境下,子实体颜色浅。

子实体生长期间,需要较高的CO2浓度,来抑制菌盖展开,促进菌柄生长加长,因此须在金针菇子实体上套上塑料袋,其目的在于提高局部CO2浓度,但也要适当通风换气。

同时要将菇房门窗打开,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若通风不良,菇房内CO2浓度过高时,子实体会变软,含水量增加,质量下降。

采收及采后管理当子实体长度达到15cm~18cm,菌盖尚未展开,呈半球形时,即可采收。

采收方法是将整丛菇摘下,采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连套袋和菇体一并摘下,另一种是只采收子实体,保留套袋,并反卷后放在袋口上,待下一潮长出后,直接拉直塑料袋作套袋用。

采后管理采收一潮菇后,待下一潮菇长出袋口并达到3cm~4cm长时,再套袋进行管理,可采收3~4潮菇,其中第一、二潮菇的质量最好,多为优质产品,并且产量也主要集中在第一、二潮,第三、四潮菇的产量较低,并且质量稍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