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意立体化——初中“3D打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我校的实践现状
我校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个引进3D打印机的学校,目前只有一台桌面级的3D 打印机,耗材为pLa塑料。

3D打印课程的开设面向“3D智造工作室”社团和模块选修的学生,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的3D打印校本课程,仍属于起步的实验性尝试阶段。

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真正以校本课程的形式进入到课程层面,还需要一段探索时间。

二、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3D 打印技术,学名为“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e),也称为“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3D 打印机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

以制作过程为视角,3D打印需要经历物理对象的设计与构建、打印输出、后期处理三个主要阶段。

具体打印流程下图所示。

三、研究指向、内容与过程
(一)研究指向
在“3D 打印”课程中,技术本身可以作为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即要教会学生如何设计、如何建模和如何使用3D打印机。

学生在掌握 3D 打印技术的基础上,才可能有效的利用该技术进行问题探究和创意设计。

问题探究可能是对一个创意设计的检验,也可能是对某一概念或原理的理解、应用;学生在进行创意设计时,必定会遇到一个又一个新问题亟待解决,可能是技术上的,也可能是概念、原理上的。

同时,问题探究和创意设计的过程,也是一个综合利用 3D 打印技术的过程。

虽然各个学校都在开设3D打印的学习课程,但是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