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小池塘 大世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小池塘大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2.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难点
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方法
互动教学法、探索发现法。
课前准备
准备池塘生态系统图片,课件以及相关多媒体教学器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上课,希望我们的合作愉快。
课下和同学们聊天的时候我听说有很多同学都去过池塘边,谁能为大家简单的描述一下你见到过的池塘。
(池塘和池塘周围都有什么。
)
学生主动站起来说。
学生可能会说:我见到的池塘很美,池塘的水很清,池塘里有小鱼,有鸭子,有水草,
池塘边有柳树。
教师可适时引导(看哪个学生说的最动情),你们说的太好了,听了你们的讲述,我都想马上去池塘边看看,可惜今天我们不能去,不过没关系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小池塘的图片和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歌声的陪伴下去观察池塘吧!
二、新课学习
1.论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我们将在一定地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根据地域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等等。
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
讨论:
(1)各小组介绍本小组在校园观察时看到的生物。
教师可以将学生看到的生物根据其营养方式写在黑板上。
(2)校园中这些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若不同,说明各类生物的特点。
(3)以校园为一定的地域,在校园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是否相同?若不同,各类生物各具有什么作用?
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生产者。
各类动物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因此称为消费者。
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叫做分解者。
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到蚯蚓这种动物,蚯蚓是属于消费者还是分解者,理由是什么。
(4)有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是不是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什么因素?
“食物链与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学生将P.151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
如:
植物→昆虫→食虫鸟→鹰
植物→吃草籽的鸟→鹰
植物→兔→鹰
小结: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这种关系,叫做“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有许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之间往往相互关联,形成网状联系,称为“食物网”。
提问:人类在生态系统中也占有一定位置。
根据我们知道的人类的生物学特点,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2.关于“生态平衡”内容的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以上的食物链中几种生物的数量的变化来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
如食物链:植物→昆虫→食虫鸟→鹰,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这条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何?为什么?从总体的量上看,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
(2)如果有人大量捕杀鹰,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若大量捕杀食虫鸟,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3)这几种生物是什么关系?
从网上搜集相关的小池塘的图片,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全班同学共享。
三、结论总结
生态系统是生物生存的基本环境,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各种非生物因素组成。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其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即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人类也是其中的一个成员。
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这一规律,树立维持生态平衡的观点。
四、课堂练习
人类在与自然界的交往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和同桌相互交流讨论。
五、作业布置
思考: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六、板书设计
《小池塘大世界》
生物非生物
生物——动物、植物、真菌
非生物——阳光、土壤、空气、温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