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期末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财务分析理论
1、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所作的分析与评价
2、财务分析的目的
判断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依据
3、财务分析的作用
(1)评价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
(2)揭示财务风险、判断发展趋势
(3)揭示业绩差距、寻求改善途径
4、财务分析主体及目的
企业投资者:投资者主要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股东持股比例的不同导致股东财务分析的差异
企业债权人: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长短期债权人的财务分析侧重点不一样
企业管理者: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等各方面的财务信息
供应商:供应商和贷款人类似,他们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较为关注
客户:客户希望通过财务信息了解企业的销售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雇员:企业雇员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发展前景
竞争对手:对企业盈利能力、竞争战略等各方面的信息均感兴趣
5、财务分析基本框架
6、财务分析评价标准
经验标准
优点:相对稳定;客观
不足:并非“广泛”适用(即受行业限制);随时间推移而变化
历史标准
好处:比较可靠;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不足:比较保守;适用范围较窄(只能说明企业自身的发展变化);当企业主体发生重大变化(如企业合并)时,就会失去意义或至少不便直接使用;企业外部环境发生突变后,历史标准的作用会受到限制
行业标准
优点:可以说明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和水平(竞争的需要);也可用于判断企业发展趋势(利润率变化)
不足:同“行业"内的两个公司并不一定是十分可比的;多元化经营带来的困难;同行业企业也可能存在会计差异
预算标准
优点:符合战略及目标管理的要求;对于新建企业和垄断性企业尤其适用
不足:外部分析通常无法利用;预算的主观性,未必可靠
选择:需要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选择历史标准
需要分析企业预算执行情况,使用预算标准
外部分析者对企业进行独立分析,使用行业标准
债权人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一般采用经验标准
第二章财务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Excell分析法
1、比较分析法
(1)横向比较分析法(水平分析法)
指标变动额
指标变动率
(2)纵向比较分析法(垂直分析法)
根据某一期报表中各项目的比重,把握项目与总体关系及其变动情况
2、比率分析法
标准比率的确定
算术平均法:将若干相关企业同一比率指标相加,再除以企业数所得出的算术平均数
综合报表法:将各企业报表中的构成某一比率的两个绝对数相加,然后根据两个绝对数总额计算的比率
中位数法
3、趋势分析法
定基指数=计算期数据/固定基期数据;环比指数=计算期数据/上一期数据
4、因素分析法
(1)连环替代法(例)
实际指标:80%×98%×30%=23.52% 基期指标:82%×94%×22%=16.96%
分析对象:23。
52%—16。
96%=6。
56% 基期指标:82%×94%×22%=16。
96% 替代第一因素:80%×94%×22%=16.54% 替代第二因素:80%×98%×22%=17.25% 替代第三因素:80%×98%×30%=23.52% 计算各因素对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程度: (1)总资产产值率的影响:
16.54%—16.96%=-0.42% (2)产品销售率的影响:
17。
25%-16。
54%=0。
71% (3)销售利润率的影响:
23.53%-17。
25%=6.27% 最后检验分析结果:
-0.42%+0.71%+6。
27%=6。
56%
(2)差额计算法
)
()()(0111300112000111
1110000c c b a d P c c b b a d P b c b a a d P a c b a P c b a P c b a P -⨯⨯=⨯-⨯=⨯⨯-=⨯⨯=⨯⨯=的影响:变动对的影响:变动对的影响:变动对实际指标:计划指标:各指标相互关系如下:三个指标影响,、、同时受若某经济指标
根据前例,运用差额分析法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分析对象:23。
52%-16.96%=6.56% 因素分析:
(1)总资产产值率的影响
(80%-82%)×94%×22%=—0。
42%
(2)产品销售率的影响
80%×(98%-94%)×22%=0.71%
(3)销售利润率的影响
80%×98%×(30%—22%)=6.27%
最后检验分析结果:—0.42%+0。
71%+6。
27%=6。
56%
【例题】
某企业上年营业收入净额为6900万元,总资产平均余额为2760万元,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为1104万元;本年营业收入净额为7938万元,总资产平均余额为2940万元,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为1 323万元。
要求:
(1)计算上年与本年的总资产周转率(次)、流动资产周转率(次)和资产结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百分比)
(2)用差额分析法计算流动资产周转率与资产结构变动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
【答案】
(1)有关指标计算如下:
上年总资产周转率=6900/2760=2。
5(次)本年总资产周转率=7938/2940=2。
7(次)
上年流动资产周转率=6900/1104=6。
25(次)本年流动资产周转率=7938/1323=6.0(次)
上年流动资产占全部资产的百分比=1104/2760×100%=40%
本年流动资产占全部资产的百分比=1323/2940×100%=45%
(2)流动资产周转率与资产结构变动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计算如下:
流动资产周转率变动的影响=(6。
0-6.25)×40%=—0.1(次)
资产结构变动影响=6。
0×(45%-40%)=0。
3(次)
第三章企业竞争战略分析
1、行业经济特征分析
2、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3、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波特“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新进入企业的威协、替代产品的威协、购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和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这五种竞争力量共同决定着行业的竞争强度和盈利能力
4、竞争战略分析
(1)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与竞争对手同样的产品或服务.获取成本领先的方式,包括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简洁的产品设计、降低投入成本和销售成本等
途径
简化产品设计、优化产品生产过程、利用规模经济、降低采购成本
降低销售成本、建立严格的成本控制系统
优势
➢低成本可以有效抵挡现有竞争对手的对抗,也是企业进行价格战的良好条件
➢成本领先企业对潜在进入者形成了进入障碍
➢成本领先战略通过降低价格提高现有产品的性价比,可以降低或缓解替代品威胁➢在防御购买者的力量方面,低成本能够为企业提供部分的利润率保护,防御来自强有力的买方的议价能力
➢在抵御供应商的谈判优势方面,处于低成本地位的企业可以有更多的灵活性来解决由于供应商供给的生产要素涨价所带来的困境
风险
➢行业新加入者或追随者通过模仿使得整个行业盈利能力下降
➢顾客需求从注重价格转向注重企业的品牌形象,使得企业原有的优势变成劣势➢与竞争对手的产品产生了较大差异,使企业失去竞争优势
➢为降低成本而采用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和设备过于专一化,适应性差
➢技术进步或通货膨胀的影响会使原有的成本优势丧失
(2)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能够以低于客户愿意支付的价格提供某一独特产品或服务的竞争战略。
实行差异化战略的企业试图在客户高度重视的某些方面保持独特性
途径
增强产品设计能力和加大研发投入、生产众多的产品种类和建立灵活的生产方式
采购高质量的原材料、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采用灵活的送货方式、采用创新的控制系统
优势
➢实施差异化战略,可以增加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降低客户对价格的敏感性
➢由于产品独具特色,顾客的忠诚度很高,从而使潜在进入者必须克服这种独特性才能与企业竞争
➢差异化战略通过提高产品的性能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以抵御替代品的威胁
➢产品的差异性削弱了购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差异化战略可以为企业产生更高的边际效益,增强了企业对付供应者讨价还价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风险
➢竞争对手的模仿和进攻会使已建立的差异缩小甚至转向
➢企业形成产品差异化的成本过高,从而与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差距过大,购买者不愿意为具有差异化的产品支付较高的价格
➢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购买者需要的产品差异化程度下降,使企业失去竞争优势
➢过度差异化会导致产品的价格过高或差异化的属性远远超过购买者的需求
第四章会计分析
1、资产负债变分析的目的
在于了解企业会计对财务状况反映的真实程度,以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据此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恰当的评价
➢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及变动原因
➢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
➢评价会计政策选择的合理性
➢评价对企业财务状况反映的真实程度
2、资本结构与资产结构的对称性分析
对称性关系可以分为稳定结构、中庸结构和风险结构三类
(1)稳定结构
这种结构的主要标志是流动资产的一部分资本来源由流动负债来满足,而另一部分由长
(2)中庸结构
在中庸结构中,以流动负债来满足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以非流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来
(3)风险结构
这种结构的基本特征是流动资产全部由流动负债提供,不仅如此,部分非流动资产也由
3、营运资本管理与OPM 战略
✧现代营运资本管理思想侧重对无收益流动资产和无成本流动负债管理
✧无收益流动资产:应收款、存货、预付款(不但无收益,还可能发生减值损失)
✧无成本流动负债:应付款、预收款、应交税金及其他应计流动负债
✧营运资本需求量WCR=应收款+存货+预付款—应付款-预收款-应交税费—其他应计
流动负债
✧简化WCR =应收款+存货-应付款
✧营运资本>0,公司资本被客户无偿占用;营运资本<0,公司无偿占用了供应商的
资本
✧OPM(Other People‘s Money):无本经营战略,是指企业充分利用做大规模的优势,
增强与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将占用在存货和应收账款上的资金及其成本转嫁给供应商的营运资本管理策略
➢现代营运资本管理基本思想:尽量减少资金在无收益流动资产的占用,同时增加无成本流动负债,并延长无成本流动负债的偿债时间
➢当应收账款小于应付账款时,公司是个“强势公司”
➢当应收账款大于应付账款时,公司是个“弱势公司”
➢当公司营运资本需求量增加时,公司正在由“强变弱",可能是以下三种情况导致:
➢采购无法享受商业信用,导致应付账款减少或预付账款增加
➢产品生产出来卖不出去,导致存货增加
➢产品卖出去货款无法收回导致应收账款增加
➢因此,加强“三控”-—控制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
➢负营运资本并不一定是高财务风险的标志,而很可能是卓有成效的营运资本管理的标志
提高流动资产质量的三控政策
➢销售环节控制应收账款
➢采购环节控制应付帐款
➢生产环节控制存货
4、利润变分析的目的
➢正确评价企业经营业绩
➢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投资者、债权人的投资与信贷政策提供正确信息
5、共同比利润表
通过计算各成本项目、各种财务成果在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以反映企业在各环节的利润构成、利润及成本费用水平,说明财务成果的结构及其增减变动的合理程度
6、现金流量表分析的目的
➢分析企业现金变动情况及变动原因
➢判断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
➢评价企业盈利质量
7、流入流出比例分析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比(此比值越大越好);
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比(发展时期此比值应小,而衰退或缺少投资机会时此比值较大为好);
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比(发展时期此比值较大为好)
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
具体是指公司动用闲置资金应对可能发生的或无法预见的紧急情况,以及把握未来投资机会的能力,是公司筹资对内外环境的反应能力、适应程度及调整的余地
(1)现金流量充足率
现金流量充足率大于1,说明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足以更换固定资产、偿还债务和支付股利
(2)经营性现金流量对资本支出的比率
现金流量资本支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性支出额
该指标越大,说明公司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水平越高,利用自身盈余创造未来现金
流量的能力越强;当该比率大于1时,则说明经营现金流量的充足性较好,对公司筹资活动的风险保障水平较高
(3)经营性现金流量对借款偿还的比率
经营性现金流量对借款偿还的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偿还借款额
该指标反映公司运用经营现金流量偿付到期债务本息的实际水平。
该比率小于1,说明公司到期债务的自我清偿能力较差,经营现金流量的充足程度不高
(4)经营性现金流量对股利支付的比率
经营性现金流量对股利支付的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支付股利
该指标表明企业用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来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支付股利的现金越充足
(5)自由现金流量
自由现金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增加额
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增加)从定性的角度看,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维持现有经营规模的前提下,能够自由处置(还本付息和支付股利)的经营性现金净流量。
从定量的角度看,自由现金流量等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减去维持现有经营规模所必需的资本性支出(更新改造固定资产的现金流出)。
这是因为,固定资产经过使用,必然会陈旧老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首先必须满足更新改造固定资产的现金需求,剩余部分才可用于还本付息和支付股利。
将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还本付息、支付股利所需的现金流出进行比较,就可评价企业创造现金流量的真正能力。
9、现金流量与盈利质量分析
(1)盈利现金比率
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
在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大,企业盈利质量越高
如果该比率小于1,说明本期净利中存在尚未实现现金的收入。
这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在分析时,还应结合企业的折旧政策,分析其对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影响
(2)经营现金流量对营业收入的比率
经营现金流量对营业收入的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100%
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
(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的比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的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营业利润×100% (4)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收益
反映企业从投资活动中获取的现金收益与账面投资收益的关系
(5)资产现金流量回报率
资产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100%
表明每1元资产通过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净流量,反映企业资产经营收现水平
10、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分析
(一)业绩考核动机
(二)信贷资金获取动机
(三)股票发行动机和上市资格维持动机
(四)纳税筹划动机
(五)责任推卸动机
第五章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目的
➢股东进行偿债能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管理者进行偿债能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债权人进行偿债能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正确的借贷决策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经验认为,生产企业合理流动比率是2。
这是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资金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强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保守速动比率=
流动负债
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低于1的速动比率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为什么在计算速动比率时要把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剔除?
(1)流动资产中存货的变现速度最慢
(2)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存货可能已经损失报废还没做处理
(3)部分存货已经押给某债权人
(4)存货估价还存在着成本与合理市价相差悬殊的问题
3、现金比率
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
现金比率=
流动负债
意义:是评价企业短期偿债强弱最可信的指标,其主要作用在于评价企业最坏情况下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过高的现金比率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
4、现金偿付比率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现金偿付比率=
利息费用
反映企业以现金偿还利息的能力
5、现金流量比率
现金流量比率(也称经营活动净现金比率),较之现金偿付比率重点考虑对利息费用的支付能力,现金流量比率则是强调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6、近期支付能力系数
反映企业近期内有无足够的支付能力来偿还到期债务的指标
7、速动资产够用天数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1、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越大,企业就有充足的能力偿付利息;否则,相反。
2、债务本息保证倍数
息税前利润
债务本息保障倍数=
年度还本额
利息费用+
1-所得税率对于债权人而言,按期收回本息是最终目的。
除了常规性的定期收回利息之外,当年应当收回本金的安全状况如何,也是债权人非常关注的问题。
3、固定费用保证倍数
息税前利润
固定费用保障倍数=
优先股股利偿债基金
利息+租金++
1-所得税率1-所得税率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除了按期还本付息之外,有些固定费用必须定期兑现,否则将会发生财务困难。
4、销售利息比率
销售利息比率= 利息费用÷营业收入
根据资产规模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负债取得的,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资产负债率分析
对这一指标,站在不同利益相关者角度,看法存在较大差异
站在债权人的立场。
他们最关心的是贷款的安全程度
站在股东的角度.由于企业通过举债筹措的资金与股东提供的资金在经营中发挥同样的作用,所以,股东关心的是全部资本利润率是否超过借入款项的利率站在经营者的立场。
如果举债规模很大,超出债权人心理承受程度,企业就借不到钱;不借钱,缺乏资本运作能力
2.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总额=1+产权比率=1/(1-资产负债率)
产权比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关系,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
该指标也表明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保障的程度,或者说是
企业清算时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权益乘数反映企业负债程度
3。
有形净值债务率
实际上是更保守、谨慎的产权比率
4.或有负债比率
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反映所有者权益对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的保障程度
其中,或有负债总额=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金额+对外担保金额+未决诉讼、未决仲裁金额+其他或有负债金额
5.长期负债比率
6。
债务保障比率
表明企业现金净流量对其全部债务偿还的满足程度
第六章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目的
通过计算反映企业资产经营效率与效益的指标,来评价企业资产经营的效果,发现在资产营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
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营业收入
应收账款与收入之比=平均应收账款÷营业收入
反应应收账款回收速度,越高,表明企业占用资金少。
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效率高。
管理应收账款质量好;对偿债能力是一种重要保障.
注意问题:
(1)关于营业收入问题。
公式中的“营业收入”数据来自利润表,是指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营业收入净额
(2)关于应收账款问题。
“平均应收账款”是资产负债表中“期初应收账款余额”与“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平均数。
这里的应收账款是指扣除坏账准备后的金额(3)应收票据应计入收账款周转率,称为“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周转率"
(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否越少越好?赊销比现销有利就不是越少越好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营业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 360÷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360)÷营业收入
存货与收入比=平均存货÷营业成本
反映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存货变现速度越快,存货资金占用量低,资金成本低
3、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流动资产周转率
=⨯营业成本营业收入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营业成本
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成本收入率
非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1、非流动资产周转率
非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非流动资产周转率
2、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 营业收入净额/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反映长期投入资本的报酬率。
较高的固定资产周转率,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固定资产利用效果好
3、固定资产更新率
固定资产更新率=
×100%
反映固定资产在计算期内更新的规模和速度
4、固定资产成新率
固定资产成新率= 该比率反映了企业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该比率越小,则说明企业的固定资产老化程度越高。
该比率与企业的成立时间有关,应结合企业成立时间一并考虑
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1.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营业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余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流动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期=计算期/总资产周转率
2、总资产产值率
总资产产值率=总产值/平均总资产×100%
该指标反映了总产值与总资产之间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投入产出率越高,企业总资产营运状况越好
第七章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
企业管理人员:
利用盈利能力指标衡量企业经营业绩;通过分析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投资人(股东):获得更多的利润
债权人:为了更好地把握企业的偿债能力,以维护其债权的安全、有效
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1、总资产报酬率
100%⨯+=资产平均总利息支出总额利润总资产报酬率
该指标反映全部经济资源获利能力
100%100%+=⨯⨯=⨯⨯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总资产报酬率平均总资产营业收入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息税前利润率
2、净资产收益率
100%⨯=
资产平均净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
该指标越高,反映盈利能力越好。
评价标准通常可用社会平均利润率、行业平均利润率等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负债利率)×产权比率]×(1—所得税税率)×100%
明确了净资产收益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连环替代法或差额计算法,可分析各个因素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教材P252例7-1)
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