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体征、术后恢复的影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
DOI:10.16662/ki.1674-0742.2023.36.009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体征、术后
恢复的影响研究
胡姗姗,陈朝华,郑妍妍
莆田九十五医院麻醉科,福建莆田3511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对其体征和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9月—2023年6月莆田九十五医院100例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用单纯全麻,观察组(n=50)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切皮后5 min、扩髓腔时和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观察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90.63±5.74)分高于对照组的(87.16±5.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在稳定生命体征方面有显著作用,且该麻醉方法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减轻其疼痛程度,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生命体征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12(c)-0009-05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Iliac Fascial Gap Block Compounded with Superficial General Anesthesia in Elderly Hip Arthro⁃plasty and the Effects on Patients' Signs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HU Shanshan, CHEN Zhaohua, ZHENG Yanyan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Putian 95th Hospital, Putian, Fujian Province, 351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ultrasound-guided iliac fascia gap block combined with su‐perficial general anesthesia on the signs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effects in elderly hip arthroplasty.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00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hip replacement in Putian 95th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22 to June 2023 were retrospective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nesthesia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n=50) received simple general anesthesia,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50) received ultrasound-guided iliofas‐cial space block combined with shallow general anesthesia. The vital signs,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ain level, hip function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Results The heart rate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time of 5 min after skin resection, pulp cavity enlargement and after operation,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ll P<0.05). The operation time, recovery time, extubation time and get‐[作者简介] 胡姗姗(1993-),女,本科,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临床麻醉学。
论著
ting out of bed tim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After surgery,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5 days after surgery, the Harris hip function score (90.63±5.74)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7.16±5.82),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3.002,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00%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ultrasound-guided iliac fascia gap block combined with superficial general anesthesia in elderly hip arthroplasty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stabilizing vital signs, and this anesthesia method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the opera‐tion and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reduce the degree of pai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ir hip joint function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Elderly hip arthroplasty; Ultrasound-guided; Iliac fascia gap block combined with superficial general anesthesia; Vital signs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颈骨骨折、股骨骨折的发病率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颈骨骨折和股骨骨折的有效术式之一,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程度,推动其关节功能的康复,但其在本质上属于侵入性操作,患者容易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机体通常患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故其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激反应较为强烈,容易影响手术效果。
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是确保手术能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全身麻醉是以往髋关节置换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但老年患者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1]。
近年来,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凭借着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应激反应等优势,逐渐被应用到外科手术的手术过程中,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2]。
基于此,为进一步探讨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上述新型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本文回顾性选取2022年9月—2023年6月莆田九十五医院收治的100例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本院100例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用单纯全麻,观察组(n=50)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
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3~75岁,平均(70.23±2.74)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中Ⅰ级31例,Ⅱ级19例。
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4~75岁,平均(70.26±2.78)岁;ASA分级中Ⅰ级32例,Ⅱ级18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具备手术指征;③ASA分级位于Ⅰ~Ⅱ级之间;④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
排除标准:①对手术采用的麻醉药物过敏者;
②合并凝血功能不全者;③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者;④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详细步骤如下:依次静脉推注枸橼酸舒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54172;规格:0.4 μg/kg),丙泊酚注射液(国药准字H19990282;规格:1.5 mg/kg),罗库溴铵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23188;规格:0.6 mg/kg),通过面罩进行加压吸氧,吸氧时间为90 s,实施气管插管后与呼吸机连接,潮气量控制在8~10 mL/kg之间,呼吸比设置为2 ∶ 1,呼吸频率控制在12~14次之间。
切片开始前,将枸橼酸舒芬太尼的使用量增加5 μg;在手术过程中,需在4~12 mg/(kg·h)、0.1 μg/(kg·min)的速度下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及盐酸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30197),间隔30 min后,在静脉输注1/3首次使用量的罗库溴铵。
手术过程中静脉输注转化糖电解质与羟乙基淀粉130/0.4,输注速度控制在8~10 mL/(kg·h)之间。
当临床医师开始缝合手术切口时,需停止使用丙泊酚,缝合结束后,需停止使用瑞芬太尼。
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详细步骤如下:手术体位为仰卧位,告知患
论著
者把下肢伸直、伸展,检查其耻骨结节与髂前上棘是否位于同一水平,对穿刺区域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发挥超声引导的优势,在腹股沟韧带放置探头,沿着股骨根的折叠处移动探头,检查股动脉横截面的情况。
在平面技术和45°角探头的辅助下从内到外地将22 g的穿刺针缓慢刺入,逐渐穿入阔筋膜、髂筋膜,到达髂筋膜下方。
注射3 mL生理盐水(国药准字H20066533),在超声技术的辅助下检查髂腰肌和髂筋膜是否存在间隙扩张情况,若出现间隙扩张,代表穿刺成功,若在回抽时并未出现出血情况,则注射30 mL的0.2%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0137)。
使用酒精轻微擦拭神经阻滞区域,观察髂筋膜阻滞是否发挥作用,麻醉诱导的麻醉医师与步骤均与对照组一致。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主要从入室时、切皮后5 min、扩髓腔时和手术结束时4个时间点评估心率和平均动脉压。
②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
③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3]作为评估工具,该量表的评分范围为0~10分,VAS评分与疼痛程度成正比。
④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4]作为评估工具,该量表主要包含疼痛、功能、畸形和关节活动度4项内容,总分为100分,Harris评分与髋关节功能成正比。
⑤对比两组恶心呕吐、神经损伤、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VAS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符合正态分布,以(xˉ±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比较
入室时,两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切皮后5 min、扩髓腔时和手术结束时,观察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术前、后VAS评分和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和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见表3。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髋关节置换术的创伤相对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比较(xˉ±s)
组别
观察组(n=50)
对照组(n=50)
t值
P值
心率(次/min)
入室时
74.36±8.05
74.28±8.03
0.050
0.960
切皮后5 min
73.63±7.61
80.04±10.21
3.559
0.001
扩髓腔时
75.31±9.38
81.22±11.31
2.844
0.005
手术结束时
74.78±8.05
80.48±10.05
3.130
0.002
续表1
组别
观察组(n=50)
对照组(n=50)
t值
P值
平均动脉压(mmHg)
入室时
94.28±10.93
94.32±10.35
0.019
0.985
切皮后5 min
83.21±10.52
90.37±13.03
3.023
0.003
扩髓腔时
99.22±12.35
107.56±16.57
2.854
0.005
手术结束时
98.34±12.03
108.74±16.87
3.549
0.001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比较(xˉ±s)
组别
观察组(n=50)
对照组(n=50)
t值
P值
手术时间
(min)
123.68±20.56
138.52±22.14
3.473
0.001
苏醒时间
(min)
4.75±1.72
6.01±2.21
3.181
0.002
拔管时间
(min)
13.55±2.61
15.45±2.71
3.571
0.001
下床活动
时间(d)
3.38±0.84
4.06±1.14
3.396
0.001
表3 两组患者术前、后VAS评分和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xˉ±s),分]组别
观察组(n=50)
对照组(n=50)
t值
P值
VAS评分
术前
5.61±0.38
5.66±0.42
0.624
0.534
术后
1.71±0.23
2.02±0.58
3.513
0.001
Harris评分
术前
52.26±5.21
52.31±5.27
0.048
0.962
术后5 d
90.63±5.74
87.16±5.82
3.002
0.003
论著
较大,会对其身体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加上
其疼痛阈值相对较低,容易增加其在术中的疼痛程
度,降低手术效果,影响预后。
以往临床采用的全
麻容易致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波动,导致
其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情况,从而影响其术中的生
命体征和术后的苏醒质量[5-7]。
因此,如何提高麻醉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了临床研究老
年髋关节置换术的热点问题之一。
近年来,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
全麻凭借其定位准确、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逐渐被
应用到外科手术的麻醉过程中,且取得了较为理
想的麻醉效果[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切皮后5 min、扩髓腔时和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和平均动
脉压均低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 0.05),说明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在稳定术中的生命体征、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有显
著作用。
分析原因为,该麻醉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
发挥超声定位功能的优势,方便麻醉医师精准地找
到患者的血管、肌肉、神经等组织,以此来提高神经
阻滞穿刺的有效性,同时利用穿刺针在局部神经周
围注射麻醉药物,可以有效提高阻滞定位的准确
性,确保麻醉医师可以精准地在麻醉区域进行麻
醉,在提高麻醉效果的同时,也能显著稳定其生命
体征,缩短整体的手术时间[11-12]。
不仅如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下床活
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均<0.05),说明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
浅全麻在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轻疼痛程度方面有
显著作用。
分析原因为,该麻醉方式可以通过直接
朝着神经丛注射麻醉药物的方式,抑制手术创伤引
起的外围感觉信号与神经信号传导,在减轻其疼痛
感的同时,也能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从而缩短其
术后的恢复时间[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16.00%(P<0.05),说
明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在减少
并发症发生方面有显著作用。
方诗伟等[15]的研究中,通过对比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别采用超声
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与单纯全麻的
麻醉效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
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3%低
于单纯全麻56.67%(P<0.05),该研究认为,老年髋
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
复合浅全麻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本
研究结果与该研究结论相似。
分析原因为,髂筋膜
间隙主要位于髂腰肌和髂筋膜之间,离患者的血管
及神经较远,对该位置进行阻滞,能进一步提升阻
滞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减少呼吸抑制、神经组织等
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提示这一麻醉方式在恢复髋关节功能方面有明显优势。
这可
能与该麻醉方式能更好地提高麻醉质量、增强手术
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有关。
综上所述,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超声引
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在稳定生命体征、
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减轻疼痛程度、恢复
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 石鹏,白淑娟,赵坤,等.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对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70-73.
[2] 王晨,周勇伟,张宇帆.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实施超声引
导下FICB复合浅全麻的临床效果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22,27(5):991-992.
[3] 孙兵,车晓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J].中华神经外
科杂志,2012,28(6):645.
[4] 夏金南,曾秋萌,林道基.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神
经阻滞麻醉在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2(20):109-112.
[5] 王莎,乔孝武.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在老年髋关节
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临床医学工程, 2023,30(5):631-632.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观察组对照组
χ2值P值例数
50
50
恶心呕吐
(n)
1
3
神经损伤
(n)
2
呼吸抑制
(n)
3
总发生率
(%)
2.00
16.00
4.396
0.036
论著
[6] 黄丽萍.不同麻醉方案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
中血流动力学及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2,43(1):132-134.
[7] 管世淮,王建伟.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
换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 (4):513-514.
[8] 张春燕,张雁.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股骨颈
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35(3):219-223.
[9] 韦秀丽,唐守娜.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联
合全麻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3):299-300.
[10] 周文,李雪琴,何华东,等.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
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3,36(2):66-67,70. [11] 贺康,董小飞,沈强.不同路径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
隙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效果比较[J].
浙江医学,2023,45(3):293-296,301.
[12] 宁起昆,曾燕兰,刘冰.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
与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
的应用效果比较[J].医药前沿,2023,13(3):70-72. [13] 郑煜丽,高晓曼,李咸鹏,等.超声引导下髂腰肌平面
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镇痛
效果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3,39(4):346-350.
[14] 聂亮,胡芸,曾丽.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
浅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
后恢复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4):
212-216.
[15] 方诗伟,陶静,张雪琴,等.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
滞复合浅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齐
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21):2666-2669.
(收稿日期:2023-09-27)
[9] 伍德福,方心安,鲁修明,等.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
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近期效果及远期预后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22,35(5):45-47. [10] Fu J, Lin F, Zheng S, et al. Laparoscopic D2 radical
gastrectomy improves postoperative inflammation and gastric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
tric cancer[J].Am J Transl Res,2022,14(12):8695-8702.
[11] 王纯恩,吴惠慈,王德奋,等.基于膜解剖理论的腹腔
镜D_2根治术联合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
癌的前瞻性研究[J/CD].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
版,2023,17(2):124-128.
[12] 党鹏远,张淋,张伟,等.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联
合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进展期
胃癌的疗效[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0,34
(1):20-23.
[13] 邵亚伟,陈留杰.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联合胃
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
患者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6):2981-
2984.
[14] 郭帆,黄琳凯,朱家佳,等.腹腔镜D2根治术联合完整
系膜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
国临床新医学,2021,14(3):270-275.
[15] 蔡剑峰,戈伟,郑永法,等.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
联合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对进展期
胃癌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腹腔微转移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20):3814,3840-3844. [16] 张捷,陈渊文,邱伟箐,等.腹腔镜D2全胃切除术联合
全胃系膜切除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J/CD].中
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21,15(2):91-94. [17] Cheng X, Wu D, Xu N, et al. Adjuvant albumin-bound
paclitaxel combined with S-1 vs. oxaliplatin combined with capecitabine after D2 gastrectomy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gastric adenocarcinoma: a phase III multi‐
center, open-label,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protocol[J].BMC Cancer,2021,21(1):56. [18] Franceschilli M, Di Carlo S, Vinci D, et al. 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 and central vascular liga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in the era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
gery[J].World J Clin Cases,2021,9(25):7297-7305. [19] 张明凯,穆东,陈艳,等.腹腔镜D2根治术联合胃背侧
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
期疗效[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1,31(14):30-34. [20] Yao K, Uedo N, Kamada T, et al. Guidelines for endo‐
scopic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J].Dig Endosc,
2020,32(5):663-698.
(收稿日期:2023-09-25)
(上接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