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意大利台地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约公元1400-1650年)
(参考资料:《外国园林史》,《中外造园史》,网易博客泥尼香居,谷歌地图,谷歌图片,百度词条,新浪博客等。


历史背景
欧洲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公元14、15世纪是早期,16世纪极盛,16世纪末走向衰落。

文艺复兴的思想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与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思想相对立,它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发挥人的才智,对现实生活取积极态度。

这一指导思想反映在文学、科学、音乐、艺术、建筑、园林等各个方面。

一.文艺复兴初期
推崇古人尊重人性,渴望先贤完美人格→从神权解放出来→多彩多姿的大自然→田园情趣→别墅建设高潮→园艺知识的爱好与盛行→园艺书籍的问世。

阿尔伯蒂的园林设想
1.在一个正方形庭园中,以直线将其分为几个部分,并将这些小区造成草坪地,用长方形密生团状的剪枝造型黄杨、夹竹桃及月桂等围植在它们的边缘。

2.树木不论是一行还是三行均须种成直线形。

3.在园路的尽端,将月桂树、西洋杉、杜松编织成古雅的凉亭。

4.延园路而造的平顶绿廊支撑在爬满藤蔓的圆石柱上,为园路造成一片绿荫。

5.在园路上点缀石或者陶制的花瓶。

6.在黄杨树种植拼出主人的名字。

7.每隔一定距离就将树篱修剪造成壁龛形式,其内安放雕塑品,下置大理石坐凳。

8.在中央园路的相交处建造造型月桂树的祈祷堂。

9.祈祷堂附近设迷园,旁边建造缠绕着大马士革草、玫瑰藤蔓的拱形绿廊。

10.在流水潺潺的山腰筑造凝灰岩的洞窟,并在其对面设置鱼池、草地、果园、菜园。

第一个实施阿尔伯蒂的设想,造庭园中造出用树木围起来的草坪小区的是秘园,这种形式为意大利庭园所沿袭。

阿尔伯蒂主张把庭园与建筑物处理成密切相关的整体。

阿尔伯蒂还一反古人所偏爱的厚重感,除背景外,他极小在庭园中采用灰暗的浓荫,从而使庭园获得一种明快感。

一、文艺复兴初期的代表园林
卡雷吉奥别墅(V. Careggio)
卡法吉奥别墅(V. Cafaggiolo)
菲埃索罗别墅(V. Medici at Fiesole)
波吉奥·阿·卡亚诺别墅(Poggio a Cajano)
萨尔维亚提别墅(V. Salviati)
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庄园(园林)特征
选址时注意周围环境,可以远眺前景→多建在佛罗伦萨郊外风景秀丽的丘陵坡地上。

多个台层相对独立,没有贯穿各台层的中轴线。

建筑风格保留一些中世纪痕迹。

建筑与庭园部分都比较简朴,大方,有很好的比例和尺度。

喷泉、水池作为局部中心。

绿丛植坛为常见的装饰,图案花纹简单。

★卡法吉奥罗庄园(V. Cafaggiolo)
It stands backed against the hills in the
centre of meadows and fields that fall away to
the Sieve river(鍚耶韦河).
卡法吉奥罗庄园位于佛罗伦萨以北18千米处,建造在山谷间,它也是由科西莫委托建筑师米切罗兹设计的。

别墅建筑周围还保留着壕沟与吊桥,完全是中世纪城堡建筑的风格。

建筑物在19世纪经过改造。

主庭院坐落在别墅的背面,周围有园墙围绕,园路尽端安置了园林建筑,从建筑内可以看到家族的领地。

(《中外造园史》)
卡法吉奥罗庄园的埃尔·特瑞比奥花园是文艺复兴早起的代表作。

它位于城北29千米的亚平宁山脉支脉的穆格罗山谷间,庄园中的主要建筑狩猎房就是一处珍贵的建筑。

由于几个世纪的被人遗忘,使它的质朴魅力几乎原封未动地被保留了下来。

它是在大约1451年由米切洛佐为科西莫重新设计的,它是一座带有瞭望塔的、像城堡一样的四方形别墅。

它位于一座小山的顶上,可以将托斯卡纳最美的景色尽收眼底。

花园和别墅一样都明显地带有中世纪的痕迹,有围墙将它们分开。

花园坐落在朝南的斜坡上,葡萄架位于园中一侧的台阶上,纵贯全园,这在意大利也是少见的。

支撑葡萄架的立柱是由烧制的半圆形红砖砌成的,底座灰石托肩则是简洁的叶片形状。

为了获得较好的景色,下一层棚架则已经被拆除。

从葡萄架下向园中望去,可以一览园内方形的花池和菜池,以及园外全景式的山峦主景。

现在园中之景与17世纪初期画家尤坦斯所描制的庄园总览图几乎是相同的。

虽然它是典型的房外皆景的托斯卡纳花园中最简单的形式,但它确实迷人和令人难忘的,由此可见该庄园的选址之佳。

(《外国园林史》)
二.文艺复兴中期(鼎盛期)
代表庭园
望景楼园(Belvedere Garden)
玛达玛庄园(Villa Madama)
美第奇庄园(Villa Medici at Rome)
法尔奈斯庄园(Villa Palazzina Farnese)
埃斯特庄园(Villa d’Este)
兰特庄园(Villa Lante)
卡斯特罗庄园(Villa Castello)
波波里花园(Boboli Garden)
文艺复兴中期意大利庭园特征
16世纪后半叶庭园多建在郊外的山坡上,构成若干台层,形成台地园。

1.有中轴线贯穿全园
2.景物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
3.各台层上常以多种理水形式,或理水与雕像相结合作为局部的中心。

4.建筑有时作为全园主景位于最高处。

5.理水技术成熟,如水景与背景在明暗与色彩的对比,光影与音响效果(水风琴,水剧场),跌水,喷水等,秘密喷泉,惊愕喷泉等
6.植物造景日趋复杂
7.迷园,花坛,水渠,喷泉等日趋复杂。

★波波里花园(Boboli Garden)
意大利波波里庭院是享誉世界的古代罗马园艺花园。

在十四世纪初期波波里庭院是佛罗伦萨最显赫贵族梅第奇家族的私家庭院,每逢节日梅迪西家族都会在庭院里举行盛大的音乐派对。

能够被邀请参加波波里派对,欣赏皇室乐师的演奏、品尝御用厨师的佳肴是当时有身份人的一种荣耀像征。

(百度词条)
庄园背景:这处庄园是美地奇家族在佛罗伦萨的另一处最著名的,保存最完整的庄园,也是托斯卡那地区状元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1550年,美第奇家族考西莫一世德·美第奇及其妻埃丽奥诺拉·迪拉列多从皮蒂家族手中购入皮蒂宫,并且邀请当时著名的设计师特利波罗
(Tribolo)着手扩建宫殿并开始设计花园——包括320,000平方米的坡地和小山。

特利波罗在他去世前几年(1550-1558)精心设计并完成了美丽的波波里花园,使之成为他的“园林建筑学”的代表作。

波波里花园拥有对称的长阶、喷泉和雕塑,以及极富自然情趣的林地小径和树林。

山顶的庭院可以远眺四周的风景和佛罗伦萨城,花之圣母大教堂的红色穹顶在全景视野中格外突出。

自从由美第奇家族兴建和特利波罗设计以来,波波里花园就名声在外,成为意大利园林的经典杰作。

“波波里”的名称或许来源于原来拥有圣·费利奇塔教堂旁阿诺河附近土地和房产的“Borgolini”家族的发音。

来参观皮蒂宫的游人多是慕名参观著名的皮蒂宫画,那里收藏着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所有经典艺术家的名作,包括波提切利的《春》和《维纳斯的诞生》。

如果游人了解历史,会发现波波里花园在园林建筑史上的地位并不亚于皮蒂宫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波波里花园不像多数欧洲花园那样工整对称,而是自然地依山坡走向在树林中精心安排了小径和喷泉池水,颇具自然情趣,置身其中没有那种被环境雕饰的局促。

(来自新浪某网友旅游日志)
庄园简介:
波波利庄园位于佛罗伦萨市区的西南面,占地大约60hm2 ,是该市规模最大的一座庄园。

它东宽西窄如倒卵状,地势以南端最高,分别朝向北面和庄园的西端倾斜。

从正门进入庄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马蹄形的露天剧场,剧场中央开阔的草坪上置有古罗马的巨型长水盆和来自古埃及的方尖石碑。

现在的剧场是1631年吉
里奥·帕里吉在特里波罗的基础
上动工改造,与1643年完成的。

剧场位于坡地上,前面建有栏杆,
共有六排石头看台。

看台的后面
的上层栏杆间隔有搞到壮观的壁
龛,壁龛内置雕像或装饰物。


个剧场的后面,则由修剪整齐的
绿树所环绕。

穿过剧场拾阶而上便到达位于中轴线上的第一阶台地。

此间台阶的阶梯分列坐落于中轴线上大草坪两侧,台阶边上则是修剪成平面状的的高大的冬青树墙,以此形成了良好的视景线。

在这层台地上有特里波罗水池,池面较为开阔,池中间是1565年由斯托尔多·洛伦齐历史3年创作的大型尼普顿(罗马神话中的海神)
与仙女和半人半鱼海神的雕像。


池的四周环以修饰整齐的植有少许
树木的草坪台地,它既衬托了泉池
的气势,又呼应了底层的剧场。

沿
台阶继续上行便到达了庄园的最高
处,这里耸立着由贾姆波洛哥那等
人创作的丰收女神像。

至此,庄园
东西部的主要景色一览无遗。

从庄园东部沿由柏树构成的东西向轴线——林荫大路顺坡而下,便抵达到位于坡底的庄园西部的核心所在——大型椭圆形水池和池中的柠檬岛。

据传说它是由阿方索·帕里吉1618年设计的,其灵感来自于哈德良宫苑的马里蒂姆水剧场。

岛中央是由贾姆波洛哥那所创作的俄刻阿诺斯(希腊神话中的大洋神)喷泉,泉池中的南部和北部各有一座骑马者跃出水面的雕像。

小岛的东西侧各有一座小桥,桥头两侧各有一个门柱和一个雕像水盆。

小岛和水池边上包围有精美的栏杆,而水池的四周则环绕以修剪整齐的绿树墙,墙上还间隔着修剪出壁龛,并安放有雕像。

在由柏树形成的林荫大路两旁,原来是顺其自然地势修建的规则小迷宫,现在是自由式小游园。

大路两侧则相隔一定间距便安放有一座雕像。

三.文艺复兴末期(巴洛克时期)
代表园林
Villa Aldobrandini 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
Villa Isola Bella 伊索拉贝拉
Villa Garzoni 加尔佐尼
Villa Gamberaia 冈贝里亚
文艺复兴后期的庄园,首先注意了境界的创在,极力追求各个主题的刻画,以造成美妙的意境。

还往往把一些局部单独进行塑造,以突出这部分主题,体现各具特色的优美效果。

又对园内的主要部位或大门,台阶,壁龛等作为视景焦点而极力加工处理,以及在构图上运用对称。

几何图案或模纹花坛等达到美妙的高度,但这个时期形成的庄园有些过分雕琢的气氛,对四周景色照顾得不够,所以不够和谐。

巴洛克化庭园的特点
1.庭园洞窟
原为巴洛克式宫殿的一种壁龛形式,造成充满幻想的外观,后被引入庭园。

庭园洞窟采用天然岩石的风格进行处理。

2.新颖别致的水景设施。

水剧场(Water theatre):用水力造成各种戏剧效果的一种设施。

水风琴(Water organ):利用水力奏出风琴之声,安装在洞窟之内。

惊愕喷水(Surprise fountain):平常滴水不漏,一有人来便从各个方向喷水。

秘密喷水(Secret fountain):喷水口藏而不露。

3.滥用整形树木。

形态愈来愈不自然。

利用整形树木做成的迷园,也是当时流行的烦杂无益的游戏之物。

4.线条复杂化。

花园形状从正方形变为矩形,并在四角加上了各种形式的图案。

花坛、水渠、喷泉及细部的线条少用直线多用曲线。

意大利庭园的总特征
意大利庭园为台地建筑式园林。

立面特征:台地由倾斜部分与平坦部分组成。

一般来说,城市近郊别墅因坡度平缓而层数少占地面积广;乡村的别墅相反。

尽可能将建筑建在高处,但有时位于中部,有时位于低处。

平面特征:以建筑物的轴线作为庭园的轴线。

有时庭园的轴线垂直或平行于建筑物的轴线。

有时会有副轴线。

庭园的细部通过轴线对称的布局。

以花坛、泉池、台地为面;园路、阶梯、瀑布等为线;小水池、园亭、雕塑等为点。

都强化了对称性。

色彩:以常绿树为主色调,其间点缀了白色的各种石造建筑物、构筑物及雕塑。

丛林与花坛部分采用了明暗对比的巧妙处理。

(《外国园林史》)
★Villa Garzoni 加尔佐尼
历史背景:加尔佐尼庄园始建于1562年,是意大利巴洛克园林达到巅峰时期的代表作。

加尔佐尼家族原居住在佛罗伦萨的佩斯查,1325年他们为躲避战火逃到了卢卡,并在那里安家。

17世纪初,该家族买下了科洛迪城堡,便开于新委托当地的建筑师将这座旧军事要塞改建成一座新型的别墅。

由于新别墅紧贴着岩石旁,所以不能像通常的定式那样,将花园布置在别墅的前面或后面,恰巧在别墅的东面有一个峡谷,越过峡谷便是一个陡坡,于是建筑师在谷上建造了一座桥,将别墅与陡坡联系起来,并将陡坡建成了一座非凡的花园。

一直到20世纪初,庄园都一直归加尔佐尼家族所有。

后来由于继承人去世,庄园才落到他人他人之手。

花园简介:花园大体近似于菱形,可分为四部分。

从平面图上看,第一、二部分似倒钟状。

由分列两侧修剪整齐高大洋紫杉树篱环绕。

第一部分,沿中轴线对称布置了一对由狄奥达蒂设计的圆形水池和两个大型花坛。

花坛的形式已不再像过去横纹植坛那样线条严谨,而显得轻松灵活。

沿位于中轴线上的台阶而上便来到花园的第二部分。

在呈缓坡的第二层台地上布置有三组大型花坛,其中第二组位于中轴线上成狭长方形,而位于它两侧的则成对称状,为阔长方形。

花坛的四框由绿丛植坛构成,中间构图则和
底层花坛相似,均采用色彩鲜艳的花卉组成,这一手法也一反过去花园中少用花卉的教条。

花园的第三部分由两层较窄的台地组成,好似一条玉带横系在花园中间。

它的精华之处是建于第三、四、五层台地挡土墙上的壁龛和台阶组成。

壁龛和台阶上装饰以栏杆,在壁龛和台阶的侧面上用马赛克拼成各种花式图案。

这也是狄奥达蒂的经典之作,也是花园中最醒目之处。

沿第四层台地继续前行便是花园的第四部分。

位于中轴线的斜坡上是一个长方形瀑布状水阶梯,它的两侧则是登山甬道,而路的两旁则各有一片茂密的森林。

在水阶梯的端点处则是一个女神雕像,喷泉从她手中的号角喷出,然后落入半圆形的水池中。

此外,花园中还使用了许多雕像作品和用常绿树木修剪而成的各种动物造型,丰富了花园的内容。

(《外国园林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