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考试文言虚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水平考试·文言虚词的用法
要点:把握18个虚词常见的用法
1、下面句子中的“其”都用作代词的一项是()
①吾其还也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③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④其可怪也欤⑤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2、下面句子中的“与”,用法与其他三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
B、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C、执其手而与之谋
D、令将军与臣有卻
3、与例句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寡人之于.国也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皆以美于.徐公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4、比较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是.社稷之臣也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④吾尝终日而.思矣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5、下列句中的“为”与“身死人手,为天笑者”的“为”意义相同的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为.击破沛公军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6、下列句子中“以”用法、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城予赵
③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7、选出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善万物之.得时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8、对下列加点的词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爽籁发而.清风生②控蛮荆而.引瓯越
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9、对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虽:①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②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以:①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②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A、两个“虽”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B、两个“虽”相同,两个“以”不相同
C、两个“虽”不相同,两个“以”相同
D、两个“虽”不相同,两个“以”也不相同
10、选出加点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泣孤舟之.嫠妇不知东方之.既白
B、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乎.舟中
D、其声呜呜然.苏子愀然.
1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自今以往,吾其.意于人世矣。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③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④虽然.,犹有未树也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3、下列句子中“而”不表转折的一项是()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不敢言而.敢怒
14、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孰能讥之乎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15、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礼,臣乃.敢上璧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良乃.入,具告沛公
E、乃.朝服,设九宾
F、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6.比较下列句子中的“因”字,对其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蒙故业,因.遗策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④项羽即日因.留沛公饮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若”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④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18.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A.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B.大王来何.操
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19、下列加点的“之”字,其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
B、宋何罪之.有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夫晋,何厌之.有
20、下列加点的“焉”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1、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之.二虫又何知
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2、下列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23、下列加点的“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竖子不足与谋!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则与斗卮酒
24、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①臣以险衅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谨拜表以闻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