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池混养花蛤技术等3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家之友2010.
10
在虾池内综合利用进行多种类优化养殖,已被广大养虾生产者所重视。

近年来在秋冬季利用虾池进行日本对虾与花蛤混养得到迅速发展,经济效益显著。

现就虾池混养花蛤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一、池塘选择
1.虾池条件:进行混养的虾池除具备一般对虾养殖池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求排灌方便,池底为沙泥底,含沙量60%以上,池深大于1.2米。

2.水质条件:海水比重要求在1.010~1.022之间,pH 值稳定在7.8~8.4,氨氮含量0.6米克/升以下,底质硫化氨低于0.01米克/升,有淡水注入的内湾水质尤佳。

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清污和翻整:虾塘早季收成后,
即要着手进行清污翻耕工作。

先把表层污泥清除,然后再翻整池滩,深度一般为15~25厘米(有条件的最好沿着虾池四周滩面洒层新沙),改善滩面底质条件,以利虾贝生长。

2.虾池消毒:虾池放苗之前先进水浸泡,然后用1.5ppm 漂白粉消毒,5公斤/亩茶仔饼杀除敌害生物,消毒处理后的虾塘经60目的筛网进水。

3.培养基础饵料:放苗前一星期左右进水施肥培养基础生物饵料,水位保持在60厘米左右,每次使用尿素为1ppm ,视水色情况灵活掌握施肥次数。

三、混养方式及位置
在花蛤播放中面积要求只能占对虾池总面积的20%左右,一般不超过25%,否则,饵料生物供不应求,将对贝、虾生长不利。

播苗位置选择在距池岸2米以外的边滩上底播养殖。

四、苗种放养
1、投苗时间:秋冬季养殖的日本对虾可以与花蛤同时进行放苗,投苗时
间一般在9月至10月上、中旬。

2、投苗数量与规格:日本对虾每亩放0.8厘米苗2~3万尾,可分一至二批放苗。

花蛤的苗种要个大、健壮、结实,苗种规格500~800粒/公斤,均匀地播在事先已翻整的滩面上。

五、日常管理
1、勤加换水:虾、贝苗放养后,每天添加过滤水5~10厘米,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加换水以补充天然饵料,保住肥水,保证水质新鲜。

2、投饵适量:日本对虾在秋冬季摄食量很少,因此除了基础饵料外,辅以投喂适量的优质配合饲料,就可满足生长需要。

3、施肥:在整个放养期间,仍需适当施肥,一般7天左右施一次。

4、勤观察:要坚持每天早、中、晚检查虾贝摄食、生长情况,定期检测水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5、及时收花蛤:日本对虾在春节前后达到规格要求就可以陆续收获。

花蛤在5月份前要收获完成,收成时规格一般在150~200粒/公斤,回捕率达70%左右,投入产出比为1∶3~5。

(李瑞芳)
树荫下空气较好,适合蚯蚓生存繁殖,每亩林地可年产鲜蚯蚓1吨左右。

现将有关方法介绍如下:
1、每隔两行树木在行间铺设一条蚯蚓床,蚓床长度依树行长度而定,宽度以距树木40厘米左右为宜。

未铺设蚓床的两行树间地面,用于蚯蚓食料的存放,发酵、运输或撒施及蚯蚓粪暂存和外运。

2、在树株间挖宽0.5米、深1米左右的坑,把挖出的土块铺设成龟背形作蚯蚓床,以蚯蚓床下雨时能把雨水排放到株间土坑里,使之既不淹没蚯蚓床又能集中蚯蚓粪肥水供树木吸收利用。

其肥效相当于每亩林地每年投施10吨左右畜禽粪,或2吨农作物秸秆或150公斤三元复合肥(以用牛粪做饵料饲喂蚯蚓为例计算)。

3、收取蚯蚓粪时,先把粪转入土坑暂存,暂存期间可为树提供肥效。

蚯蚓粪是中性生物肥,接触树根也不会烧伤树木。

蚯蚓粪存放1个月以后,其中卵块已全部孵化出幼蚓,幼蚓能寻着牛粪残渣气味,再爬回蚯蚓床生活。

此后可把蚯蚓粪从土坑中挖出装袋或装车运出。

土坑可用来再次存放蚯蚓粪。

(贾立明)
林中养蚯蚓的方法
圆园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0.
10
农家之友
近些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加之人类对野猪的过度捕杀,导
致野猪数量锐减。

在这种情况下
,人工饲养野猪,既保护了野生动物资
源,又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目前,野猪驯养在我国刚刚起步
,广州、深圳
、香港需求量大。

利用野猪与家猪杂交
,用纯种野猪作父本
,用杜洛克
、长白作母本而杂交产生的特种野猪,具有基因稳定、生长发育快等特点,在市场上呈现出极好的发展势头。

买来野猪后,将公野猪母野猪放入圈舍内人工驯养。

野猪胆小,初时怕人。

为了改变它的这一弱点,一般采用购买小型野猪进行驯养,其体重大都在10~22公斤,因这种野猪月龄不大,容易驯化,可塑性极强。

在驯养过程中,最好将一多半野猪和一少半家猪混群饲养,比例为8∶2。

在这样的环境下,幼野猪与同等月龄的家猪会很快合群,让家猪带着幼野猪活动和采食。

野猪是一种杂食性动物,一般仿照家猪日喂2次。

因其野性习惯,善于采吃生食,嫩玉米、红高粱、冬瓜、土豆、地瓜、花生秧、地瓜秧、谷穗、南瓜、茄子等都是它喜欢吃的食物。

刚开始家养时,应配合主食饲喂。

一个月后,喂一半生食,另一半喂家猪的饲料,如玉米面、麸皮、豆腐渣、粉渣,加入适量食盐,待野猪基本适应了圈养环境后,用饲喂家猪的配合饲料喂野猪即成。

但也应适当添喂一些根类植物。

圈舍建造
野猪圈舍最好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容易排水,便于采光和通风。

原有的家猪圈舍稍加改造也可进行饲
养。

新建圈舍外窝室要求水泥铺地,里窝室与外窝室配套。

里窝室供野猪睡觉、产子,长约3米,宽约2.8米,加上棚,建成一般猪舍样式。

外窝室供野猪大小便、饮食、运动和晒太阳,长约3米,宽约2.8米,围墙用水泥抹面,建筑高度为1.7~1.8米。

可在便于排水的墙根处用砖石水泥砌一个饮水池,长1米,宽0.5米,深230厘米。

应注意的是,饮水池不宜过深或窄,否则当夏季天气炎热时,猪趴在水池中凉快,会造成怀孕母猪窒息死胎现象。

在内窝室与外窝室中间应留一条1米宽的通道,以利于野猪自由出入,栏门一般留在内窝室的前面。

配种技术
野猪被毛粗而稀,一般为灰色或灰黄色。

成年母猪体重在90~130公斤,对外部环境反应灵敏,乳头一般为6~7对。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母野猪年产2胎,每胎平均产子6~10头。

适宜的配种时间为出生后5月龄~6月龄,体重在40~60公斤。

野猪发情时,外生殖器明显红肿,当外生殖器由红色变为暗紫色时,再由肿胀变为稍皱缩,或用手摁住母猪后腚,其站
立不动时为最好的配种时间。

公母野猪配种时间约需40分钟,比家猪略长。

根据经验,最好采取复配方式,即间隔6~8小时后再重复交配1次,这样,可明显提高母猪的受胎率。

母野猪发情适合交配时,也可采取将公野猪赶入母猪圈内1~2天,此时公野猪夜间可多次爬跨、交配。

待确认交配成功后,将公野猪赶出,过20天后再观察母野猪是否发情。

一般母野猪发情周期为18天,如不发情,证明母野猪已交配成功。

种猪选择
野猪养殖场必须拥有1~2头纯种野公猪。

常言说得好: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

由此可见种猪的重要性。

选择好的种用野公猪,对于后代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般将具有身长、腿高、嘴尖等符合野猪特征的纯种野公猪留种。

将野猪与家猪杂交所产的后代作为种用,培育出来的后代有返祖现象,即生产出来的猪只,外观有部分不像野猪,而像家猪。

所以,二元杂交的特种野公猪不宜留作种用。

在血缘关系上还要防止近亲交配,以利于其后代抗病力强,生长迅速。

(陈
丽)
圆员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