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亲爱的同学,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将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
愿你放松心情,放飞思维,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阅读,让我们如沐春风,增长见识。
通过阅读,我们结识了为新中国的国防武器事业“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②典ji时锲而不舍的精神;欣赏了《黄河颂》中,黄河那万丈狂澜的气势;聆听了端木旗良要为沦陷的故土洗去一切污秽和耻辱的誓言;体味了杨绛在迟暮之年对车夫老王真诚的③kuìzuò之情……人生国阅读而④气象万千。
书海中蕴含着灼热的理想信仰、炽烈的家国情怀。
阅读,让人思接千里;阅读,让人心游万仞。
⑤浸润书香,精神面貌也会透着文化的气息,闪耀不一样的气质。
1. 语段中加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qiè
B. lín
C. suì
D. wēn
2. 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①处“鞠躬尽瘁”应改为“鞠躬尽悴”。
B. ②处应填“藉”。
C. ③处应填“愧作”。
D. ④⑤处的词语书写都正确。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他们二人配合默契,终于赢得了这场双打比赛的冠军。
B. 他不愿读书学习,本来想发展园林事业,却目不窥园,导致园林一片荒芜。
C. 菜煎饼是我们当地家喻户晓的小吃之一,用面粉、鸡蛋、各种蔬菜等烙制而成。
D. 虽然这个特大传销集团的案情扑朔迷离,但警察明察秋毫,终将传销团伙一网打尽。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之所以成为“网红”,是因为其挖掘了文创的实用价值的缘故。
B. 中国是全球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发现的高等植物大约占全球的10%左右。
C. 目前,该地对这座唐代中期古墓抢救工作已全面启动,许多文物将“重见天日”。
D.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实施并制定了一系列这方面的法律法规。
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1939年春,冼星海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光未然谱曲后,
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B.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文章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故事,阐明了“业精于勤”“熟能生巧”的道理。
D. 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大量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接对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念和眷念之情,从而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感。
6. 请根据你对名著《骆驼祥子》的阅读,完成下面的各题。
(1)下面是小语做的读书笔记,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痛苦的活着,委屈的死去”是祥子命运的写照。
B. 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所以祥子只做四天就不干了。
C. 《骆驼祥子》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困难生活。
D. 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她和刘四爷彻底吵翻后就自己做主在外租房,与祥子结了婚。
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2)原著中祥子的悲惨命运与很多人物息息相关。
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小说情节,分析他(她)对祥子悲惨命运的影响。
备选人物:孙侦探虎妞小福子
(3)下面是小文做的读书笔记,请你帮他补全批注内容。
原文批注
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
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坐车人形象:
7. 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小语和小文对最近所学的诗歌做了梳理与总结。
请你将空缺处的诗歌原句书写在横线上,帮助她们补全对话。
小语:诗中有景。
“草树知春不久归,(1)______”(《晚春》韩愈)中有百花盛开万紫千红暮春之景;“(2)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中有边塞军营之夜寂寞惆怅的苦寒之景。
小文:诗中有情。
那清净的幽篁里,“深林人不知,(3)______”(《竹里馆》王维)是隐士独享与明月作伴的无限惬意;那西行的漫漫长路上,“(4)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岑参)是征人远赴边塞振作精神、安慰家人的万千思念。
小语:诗中有趣。
“雄兔脚扑朔,(5)______;双兔傍地走,(6)______”(《木兰诗》)以双兔傍地,难辨雌雄来设喻,又以反问作结,巧妙解答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
小文:说得好!我也在韩愈《晚春》中的“(7)______,(8)______”两句中感受到了诗人揶揄中的赞许,实在有趣!
二、阅读与鉴赏(46分)
(一)(4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村①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②。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③黄昏。
【注释】①诗人在西村,时隔多年故地重游所作。
②醉墨痕:酒后题诗留下的字迹。
③耿:微明的样子。
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指现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 “初转马”中的“初”是“才” “刚刚”的意思。
C. “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 “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9.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和“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都是“声色兼备”,请从听觉和视觉感受角度简要分析。
(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
【注】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0. 解释下面词语
①公亦以此自矜矜:______②夫没者岂苟然哉苟:______
11. 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已也
B. 已乎
C. 矣也
D. 矣乎
12. 【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13. 把【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14. 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从其中分别获得了哪些启示?(三)(14分)
教数学的“语文老师”
①老陈是我见过教数学教得最好的“语文老师”。
②初识老陈,颇有些渊源。
刚开始的时候,我与他是空间内的两条“异面直线”,看似毫无交集,实则必有维度。
③在碰到老陈以前,我所有的数学老师上课时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似乎数学老师总带着一副冷冰冰且有点呆的面孔。
但老陈却一反数学老师该有的常态,慢慢走入了我年轻的心。
④我还记得老陈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样子:他腆着肚子,脚步一晃一晃,自我介绍道:“各位朋友,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我是老陈,是一个残疾人,你们不许欺负我,你们回答问题的声音尽量大一点儿,不能在下面窃窃私语。
”
⑤介绍完自己之后,老陈开始上课了。
他用“兰花指”夹着粉笔,在黑板上画着,不由分说便列出了许多知识点,毫无疑问,学校给我们文科班安排了一位“高人”,但我们并没有遇见良师该有的兴奋。
⑥文科生难免对数学心生畏惧,外化为课堂气氛的凝重。
老陈见我们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便提高声调:“万水千山总是情,声音大点儿行不行?”我们说行,他还不依不饶地说:“有同学好像怕我听见一样,别以为我不认识你们。
你看,那个欧阳锐我就不认识”我们终于在数学课堂上爆发出了久违的哄堂一笑。
⑦快下课时,老陈在黑板上写下“自古华山一条道,当今书海多窍门”,以表示劝勉。
⑧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老陈经常在黑板上写着与数学不怎么相关的
话,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解析几何的重点就在于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然后开始若有所思。
⑨没错,老陈努力用文科生的思维去解释数学。
他用近乎“怪诞”的方法,渐渐地使我们这群讨厌数学的人开始在数学课堂上集中精神。
⑩比如,老陈会问:“这道题怎么写?”然后自己回答:“把这里抹去,揪起你的头盖来。
呀嘿嘿,哇哈哈,这个时候武侠高手就出现了,他的名字叫李连杰(联结),你们看这条边,再加上这条边,它的平方加上它的平方等于它的平方。
以后啊,对于这个勾股定理我们就说是拉芳加拉芳等于小芳,明白了吗?”霎时间,我们笑得合不抚嘴,所有的压力和难题带来的困扰,早已随着笑声一道飞到了九霄云外。
因为老陈,我们学会了打手势、说哑语,知道了数学和文学还有浪漫的碰撞,理性和感性也可矛盾地并存,懂得了能力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
既然碰到了一位语文知识这么好的数学老师,我们文科班的同学当然要用我们的方式“验证”一下他。
有一次,老陈出了一道等差数列的题目,我们都不会。
他骄傲地向我们炫耀说:“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道题目的精妙之处?它是按照‘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样的句式出的。
”
虽然我们都表示“嗤之以鼻”,但老陈还是狂妄地大笑我们笨。
这次,老陈激起了我们的“共怒”。
“老师,在数学方面,你是‘上等马’,我们是‘下等马’,当然比不过你。
但我们知道‘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有一个很妙的对子,你要是对出来,我们就服你。
”有同学故意用我
们的长处去挤兑他的短处。
“对,对!”全班同学都起哄道。
“这有何难?”老陈双手负背,摇头晃脑,一边踱步,一边说:“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余音袅袅,我们哑口无言。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曾经我们最讨厌的数学课居然变成了我们每天的期待。
我们聚精会神地听老陈“胡扯”生怕漏掉可以让我们快乐一星期、一个月的“金玉良言”。
高考之后,老陈问我们考得怎么样,能不能及格。
全班同学都笑着对他说:“估计刚好吧。
”
现在,我肯定我们很多人早已淡忘了“log”为何物,排列组合要如何解,但我们都不会忘记他——老陈。
15. 阅读全文,概括我们对老陈的情感态度变化。
①第一堂课,老陈来到我们班,______________ ;
②当老陈努力用文科生的思维去解释数学时,大家在数学课堂上集中精神;
③在多次思维碰撞后,______________;
④多年后,大家仍然记得老陈。
16. 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刚开始的时候,我与他是空间内的两条“异面直线”,看似毫无交集,实则必有维度。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这有何难?”老陈双手负背,摇头晃脑,一边踱步,一边说:“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从描写的角度)
17. 文章第③段有什么作用?
18.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老陈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在地边的玉米
①三十多年前,我随父亲在乡下种地。
种小麦,种豆子,也种玉米。
播下种子,付出辛劳,土地总会给我们十倍百倍的回报。
②我家有一块田地,紧临着大路。
每年夏天,播种了玉米,路边的那一行常因过往行人的踩踏,总是出苗最晚,好不容易长上来几片弱弱的叶子,又被贪嘴的牛羊吃得稀里哗啦,侥幸存活下来的,到了秋天结出的玉米棒子只有鸡蛋那么大。
偶尔有几株身强体壮的,结出了大棒子,还未成熟就被行人顺手牵羊掰走了,只留下光秃秃的玉米秆杵(chǔ)在地边。
③有人建议父亲少种一行玉米,也省得白费劳力,父亲摇摇头说,哪能让这么肥的田白白荒废?有人让父亲在地边筑一道篱笆,父亲微微一笑说,几十米长的篱笆墙,防了行人,也碍了自家,不值当。
甚至还有人说,那就在地边每隔一段挖一个深坑或放置一块大石,父亲反问道,那哪成?万一摔倒了行人,罪过可就大了。
④有一年,正是玉米施肥的时节,化肥供应却异常紧张。
看着满地面黄肌瘦的玉米苗子嗷嗷待哺,父亲决定掏高价从别人手里买几袋倒卖的化肥。
施肥时,我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对父亲说,化肥这么金贵,干脆不要给路边的这一行玉米施肥了,反正也收获不了几粒玉
米,施肥简直就是浪费!父亲一边扶起一株被行人踩倒的玉米给根部培土,一边对我说,让地里头的玉米吃着肥料,这一行玉米眼巴巴地望着,这公平合理吗?他不仅没有采纳我的建议,还固执地让我给路边的这行玉米多加些肥料。
我很不解,他这不是给瞎子点灯吗?
⑤随后,父亲经常带着锄头去这块田地,一发现有被行人踩踏过的地方,就用锄头松土;一见着被踩到的玉米苗,就扶起来在根部培土。
那些扶也扶不起、站也站不直的。
他就用草茎拧成绳,将它绑缚在别的玉米苗上,也让它抬头挺胸地成长。
我感到疑惑,父亲难道是想用他手中的锄头扶起路边的这一行玉米吗?
⑥待到秋天,玉米成熟了。
地里头的玉米一个个捧着沉甸甸的大棒子,争相炫耀自己的成果。
唯独路边的这一行玉米,还和往年一样,被糟蹋得几乎颗粒无收。
看着眼前的一幕,我抱怨父亲当初不该不听取我的建议。
⑦父亲咬着烟袋,悠悠地吸着烟,微笑着对我说,你看,路边的这一行玉米,虽然没有结出像样的玉米棒子,但玉米秆比往年都要粗壮,都要端直,根部的土地也少了行人的踩踏,比往年都要松软。
⑧我辩驳道,我们要的是珍贵的粮食,而不是当柴草烧的玉米秸秆。
⑨父亲缓缓地说,你只看到一行玉米,没有看见满地的丰收。
要知道,不是每一株玉米都能生长在田地中央,不要苛求每一株玉米都能结出一个大棒子。
地边的这一行玉米,能够从路人的脚掌下和牛羊的唇齿中存活下来,已属不易,更何况今年又长得这么壮实。
它们用身躯守护着田地,保护了第二行、第三行的玉米不受损失,这就是它们对丰
收的贡献。
⑩我恍然大悟,再次细细地打量地边的这一行玉米。
它们有的叶子已被牛羊啃食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秆子;有的被拦腰折断,只有两尺来高的半茬;有的被掰走了棒子,撕裂的外衣似在秋风中哭诉;还有的两两互相扶持支撑,残损的躯干被父亲用草茎绑缚在一起。
但是,它们的根系都很发达,深深地扎进泥土里,毫不妥协地守护着田地。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时常遇到那些“长在地边的玉米”。
他们身处各自职业群体的边缘,平凡而又弱势,就像高空的臭氧层一样,抵御着最强的紫外线,守护着地球,却常常被忽视;就像一艘木船最底部的那块板子,长年浸泡在海水中,忍受着侵蚀,又最易被遗忘。
然而,一个成功的团队,一定会对这些“长在地边的玉米”不轻视,不放弃,不苛求,并尽力施以援手,让他们也能把根须深深地扎进土地。
19.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中作者用“总是出苗最晚”“弱弱的叶子”“只有鸡蛋那么大”“光秃秃的玉米秆杵在地边”表达了“我”对地边的玉米的同情与怜惜。
B. 第④段加点词“瞎子点灯”,巧用歇后语“瞎子点灯——白费蜡”表明“我”认为给地边的玉米施肥是浪费,是白费力气。
C. 第⑥段作者用“捧着”“争相炫耀”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玉米成熟时果实累累,玉米棒又大又重的丰收景象,也表达了丰收的喜悦之情。
D. 文章题目“长在地边的玉米”,一语双关,既指紧临路边的那一行玉
米,又指身处各自职业群体的边缘的一类人。
20. 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地边的玉米父亲的言行“我”的态度
需要施肥要求“我”多施肥很不解
被人踩坏①______ 疑惑
成熟后“玉米秆比往年都要粗壮、端直” 抱怨、辩驳
它们用身躯守护着田地,保护了第二行、第三行的玉米不受损失,这就是它们对丰收的贡献。
②______
21.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⑩段划线句子。
还有的两两互相扶持支撑,残损的躯干被父亲用草茎绑缚在一起。
22. 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3. 如果说“长在地边的玉米”是指一类人的话,那么这类人具有什么特点?如果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
三、写作(共50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关于“幸福”,作家毕淑敏说:“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就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
”文学家雨果说:“生活中最大的幸福就是坚信有人爱我们。
”请结合亲身经历,以“其实,我很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5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
学业水平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亲爱的同学,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将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
愿你放松心情,放飞思维,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阅读,让我们如沐春风,增长见识。
通过阅读,我们结识了为新中国的国防武器事业“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②典ji时锲而不舍的精神;欣赏了《黄河颂》中,黄河那万丈狂澜的气势;聆听了端木旗良要为沦陷的故土洗去一切污秽和耻辱的誓言;体味了杨绛在迟暮之年对车夫老王真诚的③kuìzuò之情……人生国阅读而④气象万千。
书海中蕴含着灼热的理想信仰、炽烈的家国情怀。
阅读,让人思接千里;阅读,让人心游万仞。
⑤浸润书香,精神面貌也会透着文化的气息,闪耀不一样的气质。
1. 语段中加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qiè
B. lín
C. suì
D. wēn
2. 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①处“鞠躬尽瘁”应改为“鞠躬尽悴”。
B. ②处应填“藉”。
C. ③处应填“愧作”。
D. ④⑤处的词语书写都正确。
【答案】1. A2. D
【解析】
【1题】
本题考查字音。
B.聆听,líng tīng,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
C.污秽,wū huì,指是肮脏的;不洁净的(物体)。
D.蕴含,yùn hán,包含;
故选A。
【2题】
本题考查字形。
A.有误,“鞠躬尽瘁”正确;
B.有误,“典籍”的“籍”是书籍的意思,不能写作“藉”;
C.有误,“愧怍”的“怍”不能写作“作”;
故选D。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他们二人配合默契,终于赢得了这场双打比赛的冠军。
B. 他不愿读书学习,本来想发展园林事业,却目不窥园,导致园林一片荒芜。
C. 菜煎饼是我们当地家喻户晓的小吃之一,用面粉、鸡蛋、各种蔬
菜等烙制而成。
D. 虽然这个特大传销集团的案情扑朔迷离,但警察明察秋毫,终将传销团伙一网打尽。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A.默契:意思是心灵相通,配合得很好。
此处形容二人配合得好,正确;
B.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此处望文生义;
C.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的意思。
此处形容菜煎饼是我们家家户户都知道的小吃之一,正确;
D.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此处形容案情错综复杂,真相难辨,正确;
故选B。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之所以成为“网红”,是因为其挖掘了文创的实用价值的缘故。
B. 中国是全球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发现的高等植物大约占全球的10%左右。
C. 目前,该地对这座唐代中期古墓的抢救工作已全面启动,许多文物将“重见天日”。
D.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实施并制定了一系列这方面
的法律法规。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A.有误,句式杂糅,应删掉“的缘故”;
B.有误,语义重复,应删掉“大约”或“左右”;
D.有误,语序不当,应将“实施并制定”改为“制定并实施”;
故选C。
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1939年春,冼星海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光未然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B.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文章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故事,阐明了“业精于勤”“熟能生巧”的道理。
D. 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大量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接对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念和眷念之情,从而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感。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有误,《黄河大合唱》是光未然创作,冼星海谱曲。
故选A。
6. 请根据你对名著《骆驼祥子》的阅读,完成下面的各题。
(1)下面是小语做的读书笔记,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痛苦的活着,委屈的死去”是祥子命运的写照。
B. 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所以祥子只做四天就不干了。
C. 《骆驼祥子》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困难生活。
D. 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她和刘四爷彻底吵翻后就自己做主在外租房,与祥子结了婚。
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2)原著中祥子的悲惨命运与很多人物息息相关。
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小说情节,分析他(她)对祥子悲惨命运的影响。
备选人物:孙侦探虎妞小福子
(3)下面是小文做的读书笔记,请你帮他补全批注内容。
原文批注
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
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坐车人的形象:
【答案】(1)B(2)示例一:祥子并不爱虎妞,不得已接受她的爱情。
虎妞假装怀孕,与祥子结婚,令祥子的婚姻生活痛苦不堪。
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