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抗体和生化检测指标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中的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20.05.063--临床研究--
自身抗体和生化检测指标在自身免疫性肝炎
诊断中的价值
桑赫男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抚顺113006)
摘要:目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中自身抗体及生化检验指标应用的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37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A组)、3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B组)及3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3组患者自身相关抗体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阳性检测结果方面,A组中ANA、AMA、ASMA、AIH及AMA-M2均高于B组及对照组(P<0.05);A组ALP、GGT检测结果明显高于B组及对照组(P<0.05),B组D-BIL检测结果高于A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中,结合自身抗体及血清生化检验指标进行综合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抗体;生化指标;诊断
自身免疫性肝炎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与自身免疫相关,表现为肝脏组织器官特异免疫病理损伤[1]。

目前,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研究中,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慢性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以病毒性肝炎患者居多,但在肝病患者诊断中,部分患者经病毒检测,结果呈阴性,采用生化指标检测发现呈持续异常状态[2]。

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而言,早期症状表现类似于病毒性肝炎,所以为了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尽早诊断与治疗,及时对特异性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进行检测至关重要。

本研究针对特异性自身抗体与生化检测指标应用的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37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A组),其中男8例,女29例;年龄41~79岁,平均(5
2.6±4.3)岁。

同期选取3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B 组),其中男9例,女28例;年龄40~78岁,平均(52.9±4.1)岁;其中乙肝17例,甲肝11例,丙肝9例。

同期再选取3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27例;年龄38~75岁,平均(51.8±4.6)岁。

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3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仪器:奥林巴斯B×41荧光显微镜、EURO Blot Master J-MY-035印迹自动操作仪、EURO Line Scan1-916900扫描仪、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欧盟公司提供抗肝抗原谱抗体IgG检测试剂盒、抗线粒体抗
体IgA检测试剂盒、抗核抗体IgG检测试剂盒;由日本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提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谷氨酰转肽酶(GGT)及直接胆红素(D-BIL)。

检测方法:对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ASM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对抗肝细胞浆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对ALT、ALP、AST、GGT、TBA、T-BIL及D-BIL等生化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3观察指标对3组患者自身抗体及生化检测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3组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对比在阳性检出率方面,3组中ANA、ASMA、AMA及AMA-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中LC-1、SLA/LP、LKM抗体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两对比,A组ANA、ASMA、AMA及AMA-M2阳性率均高于B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3组自身抗体阳性检测结果对比[n(%)]
组别
A组(n=37)
B组(n=37)
对照组(n=37)
ANA
37(100.00)a
13(35.14)
7(18.92)
AMA
23(62.16)a
0(0.00)
1(2.70)
ASMA
10(27.03)a
0(0.00)
0(0.00)
AMA-M2
13(35.14)a
0(0.00)
0(0.00)
LC-1
2(5.41)
0(0.00)
0(0.00)
SLA/LP
2(5.41)
0(0.00)
0(0.00)
LKM
0(0.00)
0(0.00)
0(0.00)
注:与B组、对照组对比,a P<0.05
2.23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在AST、ALP、ALT、GGT、TBA、T-BIL及D-BIL等检测结果对比中,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ALP、GGT检测结果明显高于B 组及对照组(P<0.05);而B组D-BIL检测结果明显高于A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3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组别
A组(n=37)
B组(n=37)
对照组(n=37)
AST(U/L)
50.13±7.95
59.67±12.33
23.89±3.74
ALP(U/L)
163.42±18.55
86.71±8.94
89.22±10.21
ALT(U/L)
55.14±7.82
103.74±16.92
21.65±4.24
GGT(U/L)
211.02±20.46
74.04±11.64
25.14±6.71
TBA(µmol/L)
14.41±3.62
16.27±3.76
5.47±1.28
T-BIL(µmol/L)
14.62±4.24
17.43±5.18
11.10±2.41
D-BIL(µmol/L)
5.49±2.16
8.43±4.63
4.72±2.06
3讨论
以往,自身免疫性肝炎在临床中并不多见,但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该病的发病率也呈逐渐增长的趋势,有研究显示,慢性肝炎患者中,20%左右的患者为自身免疫性肝炎,且在女性群体中发病率明显较高[3]。

目前,临床研究[4]认为,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与遗传易感性有关,而其他影响因素则可能是在遗传易感性基础上导致的机体免疫系统破坏,出现对肝脏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导致肝脏炎症发生,引起肝细胞受损坏死,并可能进展为肝硬化、肝纤维化等。

从临床症状来看,自身免疫性肝炎早期症状类似于病毒性肝炎,所以很容易误诊,导致疾病无法有效治疗,病情迁延后加重[4]。

所以,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尽早进行特异性自身抗体及生化检验确诊,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而言,最大的特点为自身抗体的产生且伴有程度不同的肝损伤。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自身免疫性肝炎组中,患者ANA、ASMA、AMA及AMA-M2抗体阳性检测率均高于B组及对照组(P<0.05),提示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筛查中,可将上述指标作为依据;但结果显示,ASMA 及AMA-M2两项指标的阳性率相对较低,所以在诊断中不能仅用这两项指标作为诊断依据,需结合其他指标应用,避免误诊漏诊发生[5]。

所以,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实验室检测中应用至关重要。

自身抗体中,ANA广泛存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者中多见。

有报道显示,老年健康人群中,可见低滴度ANA[6]。

本研究结果显示ANA检测阳性率在A组中达到100%,显著高于B组及对照组(P<0.05),因此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筛查中,ANA指标可作为特异性指标使用。

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中,ASMA为特异性指标,F肌动蛋白为其主要靶抗原,并和肝细胞质膜存在关联。

但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检测中,ASMA阳性率虽然与B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阳性率相对降低,所以,该指标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中,只能作为辅助判断指标之一,不能单独使用[7]。

AMA亚型较多,其中AMA-M2亚型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检测中,阳性率高于B组及对照组(P<0.05),能够作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筛查指标应用。

其他自身抗体指标中,SLA/LP及LKM两项指标在相关报道中显示,是最特异性的检测指标,但本研究结果显示,两项指标阳性检测结果均不高,与报道不符,可能与本研究收集病例数相对较少有关,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偏差。

从侧面也反映出,SLA/LP能够检测出阳性患者,但还需结合其他指标,对阳性结果进行判断,提高阳性检出率。

有报道显示,LC-1为肝脏特异性胞浆蛋白,是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次要标志性抗体[8]。

但本研究结果显示,LC-1的阳性检出率仅为5.41%,需与其他指标联合应用,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进行诊断。

从生化检验结果来看,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中普遍存在。

与健康人群相比,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AST、ALP、ALT、GGT等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以ALP及GGT两项指标升高尤为明显,提示上述生化指标可作为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的主要指标应用;而根据B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患者肝功能也存在明显损伤,其中主要表现为ALT、AST、GGT及T-BIL、D-BIL等指标水平上升,其中D-BIL指标较A组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表明D-BIL指标可以作为病毒性肝炎的重要诊断指标,并且在与自身免疫性肝炎鉴别诊断中,D-BIL指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中,对自身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应充分认识,结合生化指标检测,可减少疾病误诊、漏诊率,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准确性。

所以,自身抗体联合生化指标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车凌云,侯毅.血清ANA、SMA、PANCA、LKM联合SLA检测在自身
免疫性肝炎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
(31):110-111.
[2]刘旭.自身抗体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
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
(19):3040-3042.
[3]蒋秀群.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理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研究[J].
当代医学,2014,20(3):44-45.
[4]曹亦楠,周桂琴,王宪波,等.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
现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10):2335-2338.
[5]张珂,侯卫科.血清ANA、SMA、PANCA、LKM及SLA联合检测在自
身免疫性肝炎诊断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
(2):233-234.
[6]王海燕.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抗体检测的意义[J].齐齐哈尔
医学院学报,2017,38(19):2277-2278.
[7]王晓燕,李娇,石启洋,等.肝病相关抗体和生化检测指标在自
身免疫性肝炎诊断中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
(8):1038-1039,1042.
[8]黎秋如,肖亮.联合检测血清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与
丙型肝炎抗体(HCV-Ab)对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31):143-144.
[9]高小平,郭连英,陈晨,等.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
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30(8):928-9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