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汇编(题后含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汇编(题后含
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泊车(bó) 船舶( bó) 粳米(gěng) 心肌梗塞(gěng)
B.招徕(lái) 青睐(lài) 切磋(qiē) 雕栏玉砌(qì)
C.拙劣(zhuō) 罢黜(chù) 伉俪(háng) 引吭高歌(kàng)
D.宿敌(sù) 星宿(xiù) 恰当(dāng) 螳臂当车(dàng)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粳(jīng)米;C项伉(kàng)俪,引吭(háng)高歌;D项恰当(dàng),螳臂当(dāng)车。
因此本题选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耗费坐标系仗义执言忧柔寡断
B.疏浚度假村良晨美景各行其事
C.渲染编辑室饥肠漉漉枉费心机
D.弹劾协奏曲融会贯通志大才疏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忧柔寡断”应为“优柔寡断”;B项“良晨美景”应为“良辰美景”,“各行其事”应为“各行其是”;C项“饥肠漉漉”应为“饥肠辘辘”。
因此本题选D。
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事你现在做不了,就不要勉为其难,以后有条件再做不迟
B.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
C.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
D.在国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企业改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
正确答案:B
解析:“别无长物”是指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B项属望文生义,不恰当。
因此本题选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优先发放贷款
B.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C.入世后,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产业的集团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D.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重点”和“优先”重复,应删除一个;B项“不可缺少”和“必需品”意思重复,应删除一个;C项正确;D项应把“起到”删掉。
本题选C。
5.属于舌面音的声母是( )。
A.d t n l
B.Z C S
C.b d g
D.j q x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中的声母都是舌尖中音,B项中的声母都是舌尖前音,C项中b 是双唇音,g是舌根音,只有D项中的声母是舌面音。
因此本题选D。
6.下列句子中,表示“鄙”字本义的一句是( )。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C.四鄙之萌人闻之
D.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正确答案:C
解析:“鄙”,本义为边邑。
A项中“鄙”意为“目光短浅”;B项“鄙”意为“贪吝”;C项“四鄙之萌人闻之”即四面边邑的乡民听说这事;D项“鄙”即“轻视,看不起”。
因此本题选C。
7.文学批评既是文学活动中的一种基础理论,更是文学活动中突出的应用理论,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批评的操作原则?( )
A.了解对象
B.选点切入
C.结合原著
D.力求创见
正确答案:C
解析:文学批评的操作原则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点:了解对象;选点切入;确定要旨;布局安排;力求创见。
因此本题选C。
8.下列不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三维教育目标内容的一项是(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思想与方法
正确答案:D
解析: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因此本题选D。
9.下列对“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B.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C.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D.开发课程资源,开齐开足课程,实现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合理统一
正确答案:D
解析: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因此本题选D。
10.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获得发展的五个方面是( )。
A.(1)积累.整合(2)感受.鉴赏(3)思考.领悟(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B.(1)积累.整合(2)体验.鉴赏(3)思考.批判(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C.(1)积累.巩固(2)体验.鉴赏(3)思考.批判(4)应用.发展(5)探索.创新D.(1)积累.巩固(2)感受.鉴赏(3)思考.领悟(4)应用.发展(5)探索.创新正确答案:A
解析: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1)积累.整合;(2)感受.鉴赏;(3)思考.领悟;(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
因此本题选A。
简答题
11.试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正确答案:(1)敏感、细心、善良、聪明、悟性高;(2)在爱情上疑虑重重,多猜疑和忧虑;(3)由于寄人篱下,有些自卑;(4)对爱情执著,坚定不移。
案例分析题
12.下面是一则教学案例片段,请作简要评析。
教师在教完《扁鹊见蔡桓公》一课后,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本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A生说:“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讳痰忌医’的含义及其危害,正确的做法是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
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
”B生说:“我知道扁鹊的医术高超,不用任何检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现在的医生强多了,他真了不起。
”C生说:“我知道蔡桓公太骄傲了,听不进别人正确的劝告,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学生们都各抒己见,说得都很好。
) 突然,学生D站起来说:“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样,我认为扁鹊不该跑到秦国去。
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即使不能医好蔡桓公,总可以多少延长一点蔡桓公的寿命吧!生命无价!”听了D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有的则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扁鹊的对与错。
此时,我想这时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
于是,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扁鹊应该怎么办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学生稍稍安静) 有的说:“扁鹊应该跑到秦国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桓公,说不定还会搭上自己的小命。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虽然蔡桓公开始不听扁鹊的劝告,但后来他已知道错了,肯定会配合治疗,说不定会治好呢!”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蔡桓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现在的癌症,肯定是无法救活了。
”又有一学生说:“扁鹊在初遇蔡桓公时,就应想方设法让蔡桓公配合治疗。
这样,扁鹊不但救了蔡桓公的命,也许还会得到好多珍宝呢。
”就这样你来我往,下课的铃声响了。
我的讲课并没有到此为止,急于下结论,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题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鹊……”。
正确答案:学生的回答总能让人们看到学生头脑中的无限想象,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来评析,题中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念:(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教师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的引导。
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扁鹊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他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将扁鹊与现在的医生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学生是进行了思考和探究了的,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2)开放式教学思想的尝试。
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
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3)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表述中,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要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
《扁鹊见蔡桓公》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它以短小、简单、
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注意上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13.有位教师讲《死海不死》一课,事先准备了盛满水的大烧杯、玻璃棒、塑料勺、食盐、鸡蛋等。
一上课,教师就把鸡蛋放入水中,沉入杯底。
这时教师提问:“谁有办法让鸡蛋浮起来?”学生争着想办法做实验。
在多种实验后,终于有同学把食盐全部放入杯中,使鸡蛋浮了起来。
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很自然地导入对课文的学习。
请对这一堂课的导入法作简要评析。
正确答案:语文课中的直观式导入更多时候是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的,如通过语文教学课件展示《中国石拱桥》,观看风光迷人的《长江三峡》的纪录片等。
语文课上的实验不多,但本课用实验演示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到新奇,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教他们学会联系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思考,将知识融会贯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矛盾,它无时无刻不与我们为伍。
我们一方面对自己说对人要有爱心,爱人如爱己;另一方面又怕跟陌生人交流。
我们一边感叹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一边又不愿意伸手去帮助途中抛了锚的人。
我们的解释是:怕自己被坏人骗了;怕自己在路边与麻烦或麻烦人惹上了关系。
我们的怕,大概已经快要把我们的爱吃掉。
请以“生活中的矛盾”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体裁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正确答案:用真诚之心来化解生活中的矛盾红花不嫌弃小草的渺小与丑陋,用宽容之心面对,从而衬托出其娇艳;小树苗不怨恨暴风雨的拍击,用感恩之心面对,从而成就稳固的根基;鱼儿不畏惧浪潮的淹没,用从容之心面对,从而获得了自由与快慰。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矛盾,但只要我们以宽容、感恩和从容这三颗真诚之心去面对,一切的矛盾都可解决。
放下冷漠,用宽容之心去面对矛盾。
如果蔺相如在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时,不以宽容之心去解决,哪能有“将相和”的喜人局面?如果唐太宗在面对摒弃私仇,重用魏征与维护皇帝的尊严这一矛盾时,不以宽容之心去解决,哪有“贞观之治”的盛世呢?如果孔明在面对自己希望孟获降于蜀军而孟获却越纵越狂时,不以宽容之心去面对,哪有孟获最终忠于蜀军的赤诚呢?可见,宽容之心可以为我们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最终得到皆大欢喜的局面,取得双赢的结果。
放下卑劣,用感恩之心去面对矛盾。
邰丽华以感恩之心去面对残疾的自己,艰苦奋斗,最终创造了艺术的奇迹——“千手观音”。
徐本禹在面对城市的繁华生活与大山深处那双渴望求知的眼睛时,他以感恩的心去面对,毅然选择了到大山深处去支教,点亮大山里的烛光,来报答社会对他的培养。
我们在面对个人的沉沦与奋起、享乐与奉献时,请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它将会为我们带来一个不一样的人生,一种高尚的情操。
放下失意,用从容之心去面对矛盾。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在面对官场的排挤与自己心中的鸿鹄之志时,他用从容之心面对,怀着不羁的情怀游于天姥山上,快乐逍遥;“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在面对自己屡遭贬谪与一心报效朝廷的矛盾时,他用从容之心面对,怀着
坦荡无遗的胸怀泛舟于赤壁之下,享受“千里快哉风”的惬意,岂不乐乎?因而,当我们面对自己的人生际遇不甚如意而自己又心怀鸿鹄之志时,何不选择以一颗从容之心去面对它,还给自己一个快慰的人生呢? 人生路上矛盾无处不在,它可能让我们苦闷不已,痛恨不堪。
但只要我们以宽容、感恩与从容这三颗真诚的心去面对,一切都可以解决,人生依旧精彩无限。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现代文阅读
妈嫂黄自林嫂子是村里娇小俊秀的妹子。
我们弟妹几个和积劳成疾的爸妈是一张沉重的铁犁,只哥哥一个人拖着。
嫂子却看上了我哥,要嫁到我们这个穷家来。
村里人劝嫂子,说嫂子肯定会被拖累死的。
嫂子出嫁那天,她的哭嫁歌唱得又多又好,亲戚大多都被嫂子唱哭了。
那时候二角钱一碗米粉,嫂子竟然挣了三十四元三角哭嫁利市钱。
村里的哭嫁女没谁能挣到嫂子的一半。
嫂子嫁来的第三天就是九月开学。
两个姐姐读初中,二哥三哥读小学。
家里没钱也没值钱的东西,嫂子一分不留地拿出她的哭嫁钱,又拿出陪嫁的几匹的确良蓝布,为我们几个一人缝制了一套新衣裳。
还差些钱不够,哥和嫂子就去担柴卖,我们几个也去,大大小小七个人排成一长溜儿,好多人替嫂子流泪,她是才过门三天的媳妇呀!妈妈哭哩,把嫂子搂在怀里,千言万语一句话:“我的宝宝哟。
”家乡湄河是一条养人的河。
嫂子让我哥在河里捕鱼,她去圩上卖。
清早晨雾未散,嫂子就在河边望我哥的竹排,夜里又挑一盏渔灯坐排尾为我哥壮胆。
每当捕到一只值钱的鳖或一条河鳗,一家人都要高兴许久。
嫂子出奇的倔强,明日分娩,今天还挑一担红薯苗上岭种红薯。
嫂子虽苦虽累,却没病,祖宗保佑我嫂子不会倒下。
没几年,多病的妈妈就去世了。
村里有个习俗,在妈妈灵前焚一根竹筷,竹筷倒向谁,妈就最疼谁。
我们一齐围着竹筷跪,结果竹筷旋了一圈儿后,倒向了嫂子。
妈妈心里有杆秤,嫂子在妈妈心里的分量比谁都重。
嫂子哭着向妈妈磕了无数个响头,那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
冬去春来一晃十年,姐姐和哥哥得益于嫂子也得益于苦难,上了中专、大学。
嫂子的青春年华也为我们耗尽了。
嫂子老了,我们长大了。
我们不知怎样称呼我们的嫂子。
村里所有的嫂子没人能及我嫂子的零头。
嫂子像妈像姐,嫂子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融合在一起,永远不可能分开。
姐姐从卫校毕业出来工作的那年,有一天,姐姐回来,一进家门看见嫂子的身影,就喊“妈——”嫂子回头看,姐姐才看清是嫂子。
姐姐又喊:“嫂——’’在这一瞬间,积聚在姐心头多年的情感如决堤的洪水倾泻而出,姐姐紧紧地搂住嫂子叫:“妈嫂——”姐姐一连叫了几声“妈嫂”。
姐姐说:“妈嫂我毕业了,我工作了,就有钱了,您的苦日子也会到头了。
“嫂子笑着哭了,说:“我知道的。
”现在我们一家是村里最幸福的一家。
我们像敬重我们的父母一样敬重我们的嫂子。
作为回报,我们会使才三十多岁的嫂子不再受苦,我们保证。
村里人现在才说嫂子有眼力。
嫂子说:“那是。
尽管很饿,但他们是村里唯一不偷人家东西吃的一家人,他们的骨气贵哩!”
15.本来,“妈”与“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小说为何以“妈嫂”为题?
正确答案:题目为“妈嫂”,其意思就是像妈妈一样的嫂子。
像妈妈一样,表现了嫂子有慈母般的心肠,也表现了我们对嫂子深切的敬爱之情。
16.小说中同样写人物的“哭”,却带有各自丰富的心理世界,体味下面“哭”所蕴涵的心理活动。
①妈妈哭哩,把嫂子搂在怀里,千言万语一句话:“我的宝宝哟。
”②嫂子笑着哭了,说:“我知道的。
”
正确答案:①妈妈的“哭”,是对嫂子的疼爱,更是一种感激。
②嫂子的“哭”,是对姐姐叫她“妈”的一种感动,更是把姐姐培养成材的一种欣慰。
17.“嫂子却看上了我哥,要嫁到我们这个穷家来。
”嫂子做出这样的选择,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她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哪些代价?
正确答案:其根本原因是她知道我们一家人有可贵的骨气。
“嫂子”的代价是:她把自己的哭嫁钱和陪嫁的的确良蓝布拿出来给我们当学费、缝制衣服。
忘我地付出,为整个家、为我们耗尽了青春年华,变老了。
18.“现在我们一家是村里最幸福的一家”,你认为这家人的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我们兄弟姐妹们在嫂子的付出与帮助下,不仅渡过了难关,都长大成人了,而且都学有所成。
我们一家人彼此关爱,和睦相处,亲情融融。
古诗词鉴赏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9.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正确答案:“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0.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填空题
2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正确答案:归雁洛阳边
22.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正确答案:万籁此俱寂
2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
(杜牧《赤壁》)
正确答案:铜雀春深锁二乔
24.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
(苏轼《浣溪沙》)
正确答案:潇潇暮雨子规啼
25.《诗经》又称____________,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正确答案:“诗三百”
26.“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句诗出自_________之手。
正确答案:北岛
27.丹麦作家_________笔下的“丑小鸭”形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的成长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正确答案:安徒生
28.________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语言文字
29.语文课程积极倡导__________的学习方式。
正确答案:自主、合作、探究
30.中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__________字。
正确答案: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