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探究李纯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探究李纯清
发布时间:2023-06-14T07:15:31.336Z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3年7期作者:李纯清
[导读] 风景园林在城市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今我国大部分城市都被钢筋混凝土包围,在这样的环境下,设计出绿意盎然的植物景观,不仅能够为城市增添色彩,还能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
风景园林建设能减少城市出现热岛效应的概率,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结合城镇化发展现状,风景园林在设计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因素,导致植物景观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出现很多不足,严重影响了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使风景园林呈现出来的整体效果不佳。
因此,必须要合理利用植物景观设计,才能整体提升风景园林的效果。
身份证号码:34240119950208XXXX
摘要:风景园林在城市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今我国大部分城市都被钢筋混凝土包围,在这样的环境下,设计出绿意盎然的植物景观,不仅能够为城市增添色彩,还能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
风景园林建设能减少城市出现热岛效应的概率,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结合城镇化发展现状,风景园林在设计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因素,导致植物景观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出现很多不足,严重影响了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使风景园林呈现出来的整体效果不佳。
因此,必须要合理利用植物景观设计,才能整体提升风景园林的效果。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风景园林;有效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风景园林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促进了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发展。
然而,在风景园林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植物景观的设计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得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对此,有必要对植物景观的设计应用进行研究,探索发掘植物景观之于风景园林的审美、环境、生态等方面的价值,从而为城市建设的环境优化作出更多的贡献。
1植物景观的特征
1.1地域性
我国国土资源丰富,地势环境复杂,各个地区由于受到地势环境的影响,所呈现出来的地势特征存在很大差距,意味着植物景观设计自然也会出现差异。
如海南地区景观设计中的芭蕉树与北京公园里的枫树,呈现截然不同的地域特色。
结合全球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每个国家的环境条件都不一样,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时长、温度湿度、气候条件等因素,导致不同的植物外形和生长习性存在较明显的地域特征。
因此,将植物景观设计应用在风景园林中,必须要考虑植物景观的地域性特征,才能科学选择合适的植被进行设计。
1.2多元化
在风景园林中,单一重复的植物虽然容易形成一整片植物景观带,但如果没有其他植物予以调剂或衬托,往往容易让人们出现审美疲劳,同时也难以体现植物景观中的生物体系。
事实上,多元化的植物景观生态系统不仅可以带来更多的颜色,还能够吸引到不同种类的昆虫或其他小型动物,使植物景观乃至风景园林更加体现出层次性和多样性,更加彰显生态系统的综合美感。
1.3季节性
构成园林景观的植被存在不同的特征,所创造出来的景观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再加上植被的季节性特征,景观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随着季节和时令的变化,植被的颜色、生命周期和生长状态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所以,在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植被的季节性特征,才能在每个季节呈现出独特的园林景观。
2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策略
2.1合理搭配植物的色彩,强化景观设计的美观效应
作为风景园林乃至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内容,植物景观设计必须要最大限度地符合当地人们的审美需求,通过不同色彩的灵活搭配,使人们能够在欣赏植物美景的过程中得到更好地休闲。
通常情况下,植物景观的主体颜色一般都是绿色,同时可以配置红、黄、粉、紫、蓝等其他色彩,共同构建出富有层次感的立体风景。
例如,在灌木丛中搭配一些长有红色或蓝色小果实的植物,或者在玫瑰丛中配以满天星等不同颜色的小花植物,可以更加呈现出主次分明的色彩感,使人们能够更加赏心悦目。
在搭配植物色彩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季节之间的变化情况,如元宝枫、女贞、大叶黄杨、紫薇等,尽可能地确保不同的季节都有相应的应季花卉,从而展现出一年四季的植物景观美感,同时还需要配备一些四季常青的绿植,为冬季的风景园林增添相应的植物景观。
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必须要做好前期的设计规
划,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的植物不同的色彩,以及在不同季节或者环境下可能会发生的色彩变化,提前做好不同植物的搭配工作,使不同植物之间形成的群落有着错落有致的美感,进而构建出一个统一和谐的景观整体。
2.2有效利用种植场地,减少硬质地面占比
扩大种植面积,有效利用土地,加大绿化面积,减少硬质地面积占比,也是践行“碳中和”理念的重要手段。
如,生态停车场的建设就是有效利用种植场地的典型案例,在停车场应用透气、透水性铺装材料作为主要的地面材质,并种植一定量的园林植物,形成乔灌草结合、绿荫覆盖的停车空间。
此举可以在硬质铺装地面的基础上增加30%~40%的绿化面积,大大提高了种植场地的利用率,使停车场有着明显的降温增湿的作用,有效降低地表温度。
此外,在不干扰车辆停放和乘客上下车的情况下,在停车位之间合理增加绿篱面积。
在设计时将停车需求和绿化种植结合起来,在绿化带间种植乔木,增加停车场内绿荫,提高土地利用率。
2.3合理规划植物的品种,强化景观设计的经济效应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植物的美观及相互之间的搭配关系,同时还需要兼顾植物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经济成本。
与建筑、山石、水流等环境景观不同,植物景观对于自然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只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肥度等才能够保证植物健康茁壮地成长。
因此,植物景观设计需要尽可能地依托当地的本土植物,不可盲目地照搬其他地区的植物设计,在引进外地植物时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考查和筛选,既要确保引进的植物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环境,同时也要尽量减少日常的养护压力,避免因照料不周导致植物死亡。
此外,在引进珍贵或者娇嫩植物时,必须要明确专人进行看护和管理,避免因游人采摘或者管理不善造成植物损毁,进而造成风景园林的经济损失。
2.4提高园林的自循环能力
自然的生态系统有着一定的抗逆性以及自我修复能力,生态系统的丰富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这种抗逆性以及自我修复能力。
在风景园林的营造上提高园林的丰富度、自我修护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养护费用。
如,在大型园林的水体营造中采用类似于我国的“桑基鱼塘”模式,这是一种在水体附近种植桑树,用桑养蚕,由蚕为鱼提供饵料,以塘泥给桑树做肥料的形成正向反馈的养殖模式;或者在园林引进当地的中小型动物,增加吸引野生动物栖息、取食的树种等方式,增加园林生态系统的丰富度和稳定性,起到降低养护成本的效果。
在一些如社区公园或住宅庭院等体量较小的园林中,可以发展“鱼菜共生”技术,这是一种经过科学的设计将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2种农耕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可以实现养鱼不换水却不担心水质不需要频繁换水,种菜不施肥却能好好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目前“鱼菜共生”技术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如果能将该技术应用于低碳园林的景观营造中,可以为植物和水体维护节约成本。
结语
总而言之,科学地进行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不仅能够美化生态环境,还能凸显风景园林独特的风格,也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促使他们在工作之余在风景园林中休闲娱乐。
因此,必须要坚持科学的植物景观设计理念,将本土特色、自然环境、气候特征等因素考虑在内,合理搭配不同种类和形态的植物,使风景园林更加美观。
参考文献:
[1]李萍.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探究[J].新农业,2022(14):50-51.
[2]赵俊奇.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1):18-19.
[3]杨思琦.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策略[J].新农业,2022(12):45-47.
[4]李修清.植物景观设计在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22(04):131-132.
[5]田劲松.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J].居舍,2021(30):123-12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