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感人故事_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长征感⼈故事_长征路上的感⼈故事
长征是⼈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使它就像⼀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为传扬。

长征是⼈类历史上的伟⼤奇迹,那么,关于红军长征感⼈的故事有哪些?下⾯是店铺最近读到的红军长征途中发⽣的⼀些感⼈故事,与⼤家分享。

红军长征感⼈故事1:神枪⼿
军委总部来到贵州仁怀县⼀个⼭坳的时候,警卫班的战⼠们⿇利地把⾸长和⾃⼰的营房安置停当,留下值勤⼈员,然后⼀起⾛到村边,在⼀棵枝叶茂密、⼀抱多粗,约有⼗多丈⾼的⼤树下,唱歌、跳押、摆龙门阵,消除战⽃、⾏军后的疲劳。

不多⼀会,碰巧总参谋长刘伯承也来这⾥散步。

他主动参加了警卫班的活动,和年轻的警卫战⼠们⼀起谈天说地,玩得⾮常⾼兴。

忽然,从头顶上传来⼏声“哇哇”的叫声,刘伯承顺着声⾳⼀看,在⼤树纵横交叉的枝桠上,站着⼀群乌鸦,不由⼼中⼀动,⽴刻诙谐地对警卫员们说:“你们哪个的枪法最准,快打只乌鸦下来给⼤家打顿⽛祭(即加餐)吧!”
警卫员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肯开枪打乌鸦,有的是怕枪法不准当⾯丢丑,有的是不愿在领导⾯前耍弄武艺。

其中有个年轻、机灵、调⽪的警卫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总参谋长,你⽂武双全,是全军出名的神枪⼿,今天就请您给我们来个⽰范表演吧!”
“要得——”
“欢迎——”警卫员们不约⽽同地拍起巴掌来。

刘伯承略⼀沉思,哈哈⼤笑地回答:“你们还会倒打⼀钉耙,将起我的军来了!好吧,就让我来试试看。

”说着,不慌不忙地从腰⾥拔出左轮⼿枪,只见他不⽤瞄准,⼿⼀举,“砰”的⼀声,⼀只乌鸦扑棱棱地应声⽽落,⿊光闪闪的翅膀还在不停地扑腾哩。

“好枪法,刘总长真不愧为百步穿杨的神枪⼿!”警卫员们异⼝同声地啧啧称赞。

只有要求刘伯承作⽰范表演的那位警卫员依然半信半疑地说:“嗯,树上那么多乌鸦,怕是撞到⼀只的哟!”
刘伯承听了毫不⽣⽓,只是笑了笑说:“也许是这样吧,不妨再考试考试,看到底及格不?⼩⿁,⿇烦你去给我找个鸡蛋来。


那个警卫员不知道他要搞什么名堂,⼼⾥怦怦直跳,只好硬着头⽪到伙房⾥要来了⼀个鸡蛋。

刘伯承⼜叫他⽤⼒朝天上甩,他⽴刻明⽩了⼋九分,⽤最⼤的⼒⽓把鸡蛋朝天上抛去。

当鸡蛋飞向天空,看上去⼩得像⼀粒黄⾖时,刘伯承沉着地把枪⼀举,“砰”的⼀声,鸡蛋随着枪声四分五裂,蛋壳、蛋黄、蛋⽩纷纷洒落下来。

那个调⽪的警卫员连忙伸出⼤拇指,夸赞刘伯承是神枪⼿。

警卫员们纷纷要拜刘伯承为师,请他教练枪法。

刘伯承谦逊地说:“功多艺熟,业精于勤嘛,什么⽼师、学⽣的,我们互相学习好了。

枪法愈准,才能更好地消灭敌⼈啊!”
从此,刘伯承就挤时间给警卫班讲习枪法,没过多久,警卫班战⼠也个个都成了百发百中的神枪⼿。

红军长征感⼈故事2:倔强的⼩红军
陈赓同志回顾⾃⼰⾰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烟的草地上⾏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砖⽡分疲惫。

这⼀陈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步⼀步朝前⾛着。

忽然,看见前边脸⽪⼩红军,跟他⼀样,也掉队了。

那个家伙不过⼗⼀⼆岁,黄黄的⼩脸,⼀双⼤眼睛,两⽚薄嘴唇,⿐⼦有点⼉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青⼜红。

陈赓同志⾛到他跟前,说:“⼩⿁,你上马骑⼀会⼉吧。


⼩红军摆出⼀副满不在乎的样⼦,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的瘦脸,微微⼀笑,⽤⼀⼝四川话说:“⽼同志,我的体⼒⽐你强多了,你快骑上⾛吧。


陈赓同志⽤命令的⼝吻说:“上去,骑⼀段路再说!”
⼩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赛啊,那就⽐⼀⽐吧。

”他说着把腰⼀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块⾛吧。


“不。

你先⾛,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可奈何,从⾝上取出⼀⼩包青稞⾯,递给⼩红军,说:“你把它吃了。


⼩红军把⾝上的⼲粮袋⼀拉,轻轻的拍了拍,说:“你看,⿎⿎的嘛。

我⽐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去。

他骑在马上,⼼情⽼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红军,想起⼀连串的孩⼦。

从上海、⼴州直到⾹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声,⽴刻调转马头,狠踢了⼏下马肚⼦,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红军,⼩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地把⼩红军抱上马背,他的⼿触到了⼩红军的⼲粮袋,袋⼦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看,原来是⼀块烧得发⿊的⽜膝⾻,上⾯还有⼏个⽛印。

陈赓同志全明⽩了。

就在这个时候,⼩红军停⽌了呼吸。

陈赓同志⼀把搂住⼩红军,狠狠地打了⾃⼰⼀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兄弟啊!”
红军长征感⼈故事3:⽑泽东长征路上四次落泪
伟⼈⽑泽东意志如钢,平时不轻易流泪。

即便爱⼦⽑岸英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他也未在公开场合落泪。

然⽽,在那漫漫长征路上,⽑泽东却数次流下热泪。

乌江南岸,⽑泽东挥泪送⾐给“⼲⼈”
1934年年底湘江⾎战后,中央红军主⼒损失过半。

在危急时刻,⽑泽东⼒挽狂澜,指挥主⼒红军避实击虚,向敌⼈兵⼒空虚的贵州开进。

红军进⼊贵州后发现这⾥的穷⼈特别贫困,被形象地称为“⼲⼈”,因为他们的⾎汗已被各种苛捐杂税榨得⼀⼲⼆净。

所以,红军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向他们求乞的“⼲⼈”。

这些“⼲⼈”⼀个个⾐不蔽体,⾻瘦如柴。

此情此景震撼了每个红军指战员,许多⼈不禁掉下了眼泪。

在红军路过乌江南岸的剑河县时,⼈们看到,⼀位60多岁的⽼婆婆和她的⼩孙⼦寒冬⾥仍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奄奄⼀息地倒在路旁。

红军指战员们⽴即围了上来。

此时,⽑泽东从后⾯⾛来,见前⾯围着很多⼈,急忙问发⽣了什么事。

⼀位红军战⼠答道:“⽼妈妈说,她家⼀年收的粮⾷全被地主抢光了,她⼉⼦前⼏天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她没有活路,只好和⼩孙⼦四处讨吃的。

”听到这⼉,⽑泽东已是热泪盈眶。

他当即脱下⾝上的⽑线⾐,⼜叫警卫员拿了两袋⼲粮,连同⽑线⾐⼀起送给⽼婆婆。

他蹲下来,亲切地对这位绝望的⽼⼈说:“⽼⼈家,你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的队伍。

”穿上⽑线⾐的⽼⼈感动地直点头,嘴⾥连声念叨:“红军,红军……”领着她的⼩孙⼦,颤巍巍地⾛了。

云贵交界,⽑泽东险失妻⼦贺⼦珍
遵义会议后,⽑泽东率红军成功地四渡⾚⽔,⼜挥师南渡乌江,威逼贵阳,⽇夜兼程,很快来到滇黔交界的盘县境内,再往前⾛,就将进⼊云南省境。

只要北渡⾦沙,红军就可以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扭转被动局⾯了。

就在这时,⼀场意想不到的灾祸降临到他的妻⼦贺⼦珍头上。

1935年4⽉23⽇,红军总卫⽣部休养连来到盘县⼀个普通的⼩⼭村。

中午时分,天空响起了嗡嗡的飞机声,警卫员吴吉清急忙让贺⼦珍隐蔽,但她不顾个⼈安危,组织安排伤员隐蔽。

就在这时,敌机投下了炸弹。

贺⼦珍头上、胸脯上、臂膀上,到处鲜⾎涔涔,倒在⾎泊中。

经医⽣检查,发现她⾝上17处负伤。

贺⼦珍苏醒后,对⼤家说:“我负伤的事请你们暂时不要告诉主席。

他在前线指挥作战很忙,不要再分他的⼼。

请你们把我寄放在附近⽼百姓家⾥,将来⾰命胜利了再见⾯……”说完,⼜昏迷过去。

⽬睹此状,⼤家⼗分难过,特别是⽑泽东专门派来负责照顾贺⼦珍的警卫员吴吉清焦急地问:“怎么办?怎么办?”战友们⼀⾯急忙把⾎泊中的贺⼦珍抬上担架,⼀⾯急派骑兵飞奔红军总部,通知⽑泽东。

不⼀会,村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披⼤⾐、⼀脸风尘的⽑泽东⼀跳下马,就快步⾛到贺⼦珍的⾝旁,弯下腰仔细端详着不省⼈事的妻⼦,拉着她的⼿连呼:“⼦珍!⼦珍!……”想着妻⼦在⾰命中经历的种种磨难,这位叱咤风云的红军统帅不禁轻轻捧着贺⼦珍的头,抽泣起来。

⼆郎⼭旁,⽑泽东恸哭警卫班长胡昌保。

⽑泽东在指挥红军飞渡天险⼤渡河后,于1935年6⽉上旬的⼀天,亲率军委纵队翻越⼆郎⼭附近的⽢⽵⼭。

他和警卫员⼀起艰难地往⼭上爬。

途中,⽑泽东不时地讲故事和笑话,逗得⼤家直笑。

⾛到半⼭腰的开阔地时,他说:“歇歇脚吧!”说着,就在⼀块光溜溜的⽯头上坐了下来,⼤家也围着他坐下。

正在说笑之际,忽然,⽑泽东的警卫班长胡昌保摆⼿⽰意⼤家停下。

这时,⼤家才听清头顶上响起了嗡嗡的马达声,抬头⼀看,从东南⽅向来了⼏架敌机。

⽑泽东急忙让⼤家隐蔽,可来不及了。

⼈们还没来得及跑开,敌机便俯冲下来,扔下了⼏颗炸弹。

呼啸的炸弹成群落地开花,爆炸声震⽿欲聋。

其中⼀颗炸弹落在离⽑泽东很近的地⽅。

眼疾⼿快的警卫班长胡昌保⼤喊⼀声“主席―――”,随即猛地向⽑泽东扑去,趁势将他推向⼀边。

瞬间,⽑泽东刚刚休息的地⽅腾起了烟柱。

⼤家不顾⼀切地围了过来,只见胡昌保双眼紧闭,浑⾝是⾎,倒在地上。

所幸,⽑泽东没有受伤。

满⾝尘⼟的⽑泽东蹲在胡昌保⾝旁,⼀边⽤⼿抚摸着他的头,⼀边轻轻地呼唤着:“⼩胡,昌保同志……”在⽑泽东的呼唤下,胡昌保缓缓地苏醒过来。

他微微睁开双眼,看到⽑主席就在⾝边,忙问:“主席,您受伤没有?”“没有,⼩胡,我很好!”胡昌保脸上露出放⼼的笑容。

⽑泽东连忙喊卫⽣员给胡昌保包扎。

“主席,我不⾏了……还是留给……”“昌保,你会好的!”⽑泽东哽咽地说。

胡昌保躺在⽑泽东的怀⾥,望着围在⾝旁的警卫班战友们,缓缓⽽吃⼒地说:“同志们,不要难过!你们替我保卫好主席
吧!”胡昌保看着⼤家,然后慢慢地闭上眼睛,头⼀歪,倒在了⽑泽东的怀中。

⽑泽东把胡昌保轻轻放下,叫⼈取来⼀条⽑毯,盖在烈⼠遗体上。

⾯对为保护⾃⼰⽽牺牲的战⼠,他再也抑制不住悲痛,泪⽔从宽阔的脸颊上不停地流下来。

陕北吴起镇,⽑泽东痛哭红军⼦弟兵
1935年10⽉,中央红军率先到达陕北吴起镇。

为迎接新的伟⼤⽃争,中共中央召开了⼀次团以上⼲部会议。

⽑泽东代表党中央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泽东⾛上讲台,⾸先看了看在座的红军将⼠们。

⽬睹眼前这些⾐衫褴褛、憔悴疲惫、⾯黄肌瘦的红军⼲部,他⼜⼀次情不⾃禁地流出了悲喜交加的泪⽔。

他含泪说道:“我们虽然丢掉了中央根据地,遭到了失败,但到了陕北,毕竟还是胜利了!我们的队伍少了许多⼈,损失是惨重的。

但⾛过来的同志经过千锤百炼,都是⾰命的种⼦!我们的事业是伟⼤的,前途是光明的。

现在我们要从头做起!……”
⽑泽东是意志如钢的⾰命伟⼈,平时轻易不流泪,当着如此众多的⼈流泪还从来没有过,⽽这次,这么多红军⼲部看到了⽑泽东这么伤⼼地流泪。

红军长征感⼈故事4:朱德的扁担
“朱德挑粮上坳,粮⾷绝对可靠,⼤家齐⼼协⼒,粉碎敌⼈围剿。

”这是⼀⾸反映朱德同志在井冈⼭⾰命根据地,艰苦奋⽃,与当地军民同⽢共苦的⾰命精神的歌谣。

1928年秋天,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命根据地实⾏了残酷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妄图把井冈⼭根据地军民困死、饿死。

为了保卫井冈⼭⾰命根据地,粉碎敌⼈的阴谋,⽑委员和朱德军长向根据地的军民发出了这样的⼝号:⾃⼒更⽣,艰苦奋⽃,坚持⽃争。

那时候,部队吃粮,需要往返五六⼗⾥的⼭路到宁冈去挑,于是红军发动了⼀个挑粮运动。

⽑委员和朱军长同战⼠们⼀样,脚上穿着草鞋,头上戴着⽃笠,翻⼭越岭,亲⾃参加挑粮。

当时,朱德同志已经40多岁了。

战⼠们见他为⾰命⽇夜操劳,在百忙之中还和⼤家⾛⼭路过⼩河挑粮,⽣怕他累坏了⾝体,战⼠们都劝说:“朱军长,你那么忙,就不要挑了。

”朱德感谢同志们的关⼼,仍然坚持要挑粮。

战⼠们见劝说不起作⽤,就商量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以为这样朱德同志没扁担就挑不成粮了。

谁知朱德同志⼜⽤⽵⼦削了⼀根扁担,第⼆天⼜照样和战⼠们⼀起挑粮,战⼠们见朱德同志⼜有了扁担,晚上⼜把它藏起来,没有想到,第三天他⼜照样出现在挑粮的队伍⾥,⽽且他在新削的扁担上,特地刻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朱德军长笑着对战⼠们说:“你们以后谁再‘偷’我的扁担,我可要批评。

”朱德同志的⼀席话说得战⼠们都笑了。

今天,这条扁担珍藏在⾰命历史博物馆内。

从此,“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就像长了翅膀,传遍了整个井冈⼭,也传遍了全中国,激发了全国⼈民争取⾰命胜利的⽃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