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
1.地面有起伏但海拔不很高,坡度又较和缓的地形是()
A. 山地
B. 高
原 C. 盆
地 D. 丘陵
【答案】D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地面有起伏但海拔不很高,坡度又比较和缓的地形是丘陵。

故选:D
【点评】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2.某同学从图中得到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甲的海拔可能是650米
B. 甲在丙的西北方向
C. 下雨天,丁处汇集雨水
D. 乙处适合攀岩
【答案】B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00米,所以其海拔可能是600米以上、700米以下,A正确;依据指向标判断,甲是在丙的东南方向,B错误;
下雨天时,位于山谷的丁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出突出)容易汇集雨水,C正确;
乙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适合攀岩,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中考常考题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大面积绿色表示的地形的是()
A. 高原
B. 山
地 C. 平
原 D. 丘陵
【答案】C
【解析】【分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4.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登山活动,目标是图中惠山某地区的山峰,计划分四个小组沿图中的①②
③④虚线方向进行攀登,其中一组想沿坡度较陡的山谷攀登,其路线应是()
A. ①B . ② C.
③ D.

(2)图中的①②③④四条登山路线中,坡度最缓的是()
A. ①B . ② C.
③ D.

【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①、③、④三条虚线是山脊部位,②是山谷部位,该路线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

根据题意。

故选:B(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四条登山线路中,④线最稀疏,因此坡度最缓。

故选:D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
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5.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的是()
A. 平原
B. 高
原 C. 雪山冰
川 D. 丘陵
【答案】A
【解析】【分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

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6.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的是()
A. 丘陵
B. 盆
地 C. 高
原 D. 平原
【答案】D
【解析】【分析】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的是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故选:D.
【点评】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本题考查陆地地形的特点,比较记忆即可.
7.读材料:贝贝班上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

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米)图说:“这是我们要登的山,大家在登山过程中要注意……”接着,强调了安全事项,顺便复习了等高线
地形图的有关知识,要求同学们上山后留心观察这些地形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老师强调图中有一个陡崖,很危险,希望大家上山时一定要注意。

请判断陡崖位于图中()A. A地 B. B
地 C. C
地 D. D地
(2)老师说:“这次我们登的山是图中比较高的那座山。

”请根据图判断老师所说的山顶的海拔是
()
A. 400米
B. 300
米 C. 600
米 D. 400~500米
(3)老师告诉同学们:“图上ABCDE五处等高线形态不一样,分别表示山体的不同部位,上山后一定要留心观察,看它们在地形上有什么区别。

”请回答,图中ABCDE五个部位依次是指()
A. 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B. 山顶、山谷、山脊、陡崖、鞍部
C. 鞍部、陡崖、山谷、山脊、山顶
D.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答案】(1)D
(2)D
(3)A
【解析】【分析】(1)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几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的是陡崖;在两个山峰相对比较低洼部位的是鞍部;闭合曲线,数值中间大,四周小的是山顶;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弯曲的是山谷,读图可知:A是闭合曲线,数值中间大,四周小,是山顶;B是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弯曲,是山脊;C是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弯曲,是山谷;D是几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是陡崖,故选D。

(2)由图可知:等高距为100米,较高的那座山的海拔是在400~500米,故选D。

(3)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几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的是陡崖;在两个山峰相对比较低洼部位的是鞍部;闭合曲线,数值中间大,四周小的是山顶;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
高处弯曲的是山谷,读图可知:A是闭合曲线,数值中间大,四周小,是山顶;B是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弯曲,是山脊;C是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弯曲,是山谷;D是几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是陡崖;E是在两个山峰相对比较低洼部位,是鞍部,故ABCDE五个部位依次是指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选A 。

8.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代表的是()
A. 高原
B. 盆
地 C. 海
洋 D. 平原
【答案】D
【解析】【分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9.下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A. 山脊、盆地、山谷、山
顶 B. 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C. 山脊、山顶、山谷、盆
地 D. 山谷、盆地、山脊、山顶
【答案】A
【解析】【分析】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山体部位的判读,要熟记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读图理解解答,尤其是山谷和山脊、山顶和盆地,要对比解答。

10.下图为某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并回答小题
(1)图中A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为()
A. 1000米
B. 1100
米 C. 1300
米 D. 1500米
(2)图中A点位于B点的()
A. 东北
B. 东
南 C. 西
北 D. 西南
(3)下列有关该岛地形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该岛有多处悬

B. 图中C点所在的地形部位为山谷
C. 东部的坡度比西部的坡度
陡 D. C点的海拔高度是200米
(4)从图中可得知,AB点的直线距离大约为()
A. 300千米
B. 600千
米 C. 900千
米 D. 1200千米
【答案】(1)A
(2)D
(3)C
(4)C
【分析】(1)从图中可看出A点的海拔是500米,B点的海拔是1500米,故相对高度为1500-500=1000【解析】
米。

A符合题意。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从南北上看A位于B的南方,从东西上看,A位于B的的西方,故A位于B的西南方向。

(3)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叠可判定为陡崖,图中没又等高线重叠之处,故A错误;
等高线弯曲突出的部分海拔越来越低为山脊,故B错误;
从图中可看出东部等高线比西部密集,东部的坡度比西部的坡度陡,故C正确。

从图中可看出C点的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故D错误。

(4)AB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比例尺,可计算出实际距离为900千米,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D;(3)C;(4)C。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相对高度的知识,地面上某个点高出另一个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2)考查的是方向的知识,学生加强理解。

(3)考查的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知识,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4)考查的是比例尺的知识,学生加强对比例尺的运用。

1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的颜色一般是()
A.绿色
B.黄色
C.蓝色
D.红色
【答案】A
【解析】【分析】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的意义是答题的基础,比较简单。

1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8848米,世界陆地最低处死海低于海平原约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 9048米
B. 8448
米 C. 8852
米 D. 9248米
【答案】D
【解析】【分析】两个地方的相对高度是由两个地方的海拔相减,如题目中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约8848米,而世界最低处死海低于海平面约400米,两地的海拔相减8848-(-400)=9248米,故选D。

13.读福建省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题
(1)关于如图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村图中相距2厘米,实际距离30千米
B. 丁地相对丙村气温大约低4.8℃
C.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甲村适合种植苹果
D. 甲乙丙三个村落,乙最可能发展为城市
(2)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1:150000,可知,甲乙两村图中相距2厘米,实际距离300000千米;故A不符合题意;读图可知,丁地相对丙村高度相差800米,根据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0.6℃,故丁地相对丙村气温大约低4.8℃,故B符合题意;读图知,福建省位于亚热带,适合种植亚热带水果,不适合种植苹果;故C不符合题意;读图可知,甲乙丙三个村落,丙地位于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水源丰富,故丙最可能发展为城市;故D不符合题意;(2)读图可知,根据图中等高线的特点判断,该区域的地形特点沿图中a~b剖面线从西向东是:山谷——山顶——鞍部——山顶——山脊;图中的等高距为200米,西部山顶海拔低,东部山顶海拔高。

所以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D图。

根据题意。

故选:(1)B(2)D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1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高处突出时,该处地形是()
A. 山脊
B. 陡
崖 C. 山
谷 D. 鞍部
【答案】C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故A不符合题意。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叠处是陡崖,故B不符合题意。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故C符合题意。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两个山峰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是鞍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属于理解类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类地形部位的特点。

15.下列地图类型中,最能直观地表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形起伏状况的是()
A. 等高线地形图
B. 地形剖面
图 C. 平面示意
图 D. 分层设色图
【答案】B
【解析】【分析】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的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倾斜缓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形剖面图的意义,理解地形剖面图的原理有助于答题,难度一般。

16.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此处地形是()
A. 山谷
B. 山
脊 C. 鞍
部 D. 陡崖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的地方是山脊。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山体部位名称判读知识的理解,山谷、山脊容易搞混,“山谷等高线弯曲,由山麓向山顶凸出;山脊等高线弯曲,由山顶向山麓凸出”;注意区分可容易答题。

17.下列描述与图中实地情况一致的是()
A. ①处比⑥处坡度陡峭
B. ②处海拔不足400米
C. ③处比四周低
D. ⑤处可能有河流
【答案】D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处比⑥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故A错误。

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②处海拔高度在400米~450米之间;故B错误。

③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故C错误。

⑤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故D正确。

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18.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陆
架 B. 海洋深处的地形一般是大陆架
C. 海沟都位于大洋的中
部 D. 大陆
架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答案】D
【解析】【分析】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盆,海洋深处的地形一般是大洋盆,海沟一般由板块运动的交界处,特别是大洋板块与陆地板块的交界处,大陆架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我国海域、内海、海洋资源等知识。

二、综合题
19.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

(2)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_米;同一时间测得A、D两地的气温相比,________地气温更高。

(3)C地位于D地的________方向;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________千米。

(4)某徒步旅行者在此山区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摆脱困境。

请解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________。

【答案】(1)山顶;陡崖
(2)570;D
(3)西北;2
(4)因为小溪都汇入河流,由山地流向平原,并且河流沿岸地区往往有人类居住等
【解析】【分析】(1)据图中字母的位置可得:A地是山地的海拔最高点即为山顶;B地是多条等高线的重合部位即为陡崖;(2)A地的海拔是670米,D地的海拔是100米,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是570米,D 地海拔较低,所以气温较A地高;(3)据图中的指向标可知C地位于D地的西北方向;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2千米;(4)徒步旅行者在此山区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摆脱困境,此做法的理由是因为小溪都汇入河流,由山地流向平原,并且河流沿岸地区往往有人类居住等。

故答案为:(1)山顶;陡崖;(2)570;D;(3)西北;2;(4)因为小溪都汇入河流,由山地流向平原,并且河流沿岸地区往往有人类居住等。

【点评】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根据等高线不同形状判定山体的不同部位:山地海拔最高点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的低地为鞍部;等高线向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为山谷;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运用所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解答即可。

20.读下图“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内容:
(1)某班学生计划分成四个登山活动小组,目标是图中所示的山峰,沿图中的①②③④四个方向进行攀登。

其中一组想沿坡度较陡的山谷攀登,其路线是()
A. ①B . ② C.
③ D.

(2)此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
A. 100米
B. 200
米 C. 300
米 D. 400米
(3)下列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等高线的高度是相对高
度 B. 等高线闭合的地方山顶
C.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
大 D.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答案】(1)B
(2)A
(3)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由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攀登路线中,②处等高线最密集,因此坡度最陡。

故B正确。

(2)由图可知,图中两条等高线之间海拔相差100米,所以等高距是100米,故A正确。

(3)下列关于等高线的说法,等高线的高度是绝对高度(海拔),等高线闭合的地方可能是山顶,也可能是盆地;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大。

故C正确。

故答案为:(1)B;(2)A;(3)C。

【点评】(1)本题考查等高线疏密与坡度大小的关系。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距是指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相对高度)。

(3)本题考查等高线的相关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用等高线地图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21.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和C处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A________ C________
(2)图中B、D两处,适合漂流的是________处,适合攀岩的是________处,B处河流的流向大致为自________向________流.
(3)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约是3厘米,即实地距离是________米.
(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________高度,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5)图中山坡E和山坡F坡度相比,坡度较陡的是山坡________,原因________.
【答案】(1)山脊;鞍部
(2)B;D;东北;西南
(3)1500
(4)海拔;110
(5)F;F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读图可知,(1)图中A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C处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2)图中B、D两处,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这里适合漂流运动;D处是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适合攀岩运动;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B处河流的流向大致为自东北流向西南.(3)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约是3厘米,则实地距离是3×500米1500米.(4)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是海拔高度,甲山顶的海拔高度为450米,乙山顶的海拔高度为560米,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560米﹣450米=110米.(5)图中山坡E和山坡F坡度相比,F坡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故答案为:(1)山脊;鞍部;(2)B;D;东北;西南;(3)1500;(4)海拔;110;(5)F;F 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22. 读等高线地形图(如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请补充完成等高线地形图。

(2)图中虚线A代表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

(3)张庄位于王庄的________方向。

(4)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

【答案】(1)如图:
(2)山顶
(3)东北
(4)自北向南
【解析】【分析】(1)把海拔相等的点连接而成的线即可;(2)图中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3)根据图中指向标判定,张庄位于王庄的东北方向;(4)根据图中指向标判定:河流的大致流向是由北流向南。

故答案为:(1)

(2)山顶;(3)东北;(4)自北向南。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
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此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为基础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