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
一次月考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3.图1到图2的变化中,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
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4.司马迁在《史记8226;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漕渠
C.都江堰
D.白渠
5.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6. 《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

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
A.质量管理严格
B.产品做工精美
C.生产不计成本
D.产品不入市场
7.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B.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8.“它有火的刚烈、水的优雅、土的敦厚。

”“中国人把那个看似普通的泥土,在水与火的灵动下,在人心灵与精神的升华中,成就出美丽的器皿。

”文句描述的是中国的( )
A.青铜器 B.铁器 C.玉器 D.瓷器
10.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

”这反映出苏州()
A.资本主义萌芽 B.劳资矛盾尖锐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商品经济发达11.《史记》记载:“使孔子名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此所谓得势而益彰乎?”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在今山东、河南一带经商,“结驷联骑……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A.有财力的富商能操纵诸侯国的行政大权 B.孔子只是依仗权势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C.孔子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尊重和礼遇 D.商业活动具有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12.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明成祖认为应该向外商征税②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
③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④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①④
13.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14.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蠹,蛀虫)。

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15.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米”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

综合分析上述现象说明()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地区性分工扩大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16.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 )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17.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某导演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A.区域自治开新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B.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D.独立自主,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
18.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

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一国两制”
19.香港学者郑宇硕认为:香港回归……几年过去了,中国领导人认真执行了“不干预”政策,赢得了香港民心。

中央政府“不干预”的是()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国防军事
D.外交事务
20.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

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毛泽东重点强调实行“一边倒”的方针是( )
A.中国革命斗争经验总结的产物 B.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
C.在美苏冷战背景下的明智选择 D.有利于保障新中国国防安全
21. 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 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B. 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
C. 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
22.“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A. 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B. 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决定亲疏、好恶
C. 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通过妥协寻求一致利益
D. 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亲疏、好恶
23.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

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

这种变化()
A. 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 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 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 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24.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上述言论反映()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的对外扩张野心日益膨胀
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25.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

”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

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B.马歇尔计划
C.丘吉尔“铁幕演说” D.杜鲁门主义
26.下边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拉网人说:“来吧,小鱼!”后来被拉进网的“小鱼”不可能包括 ( )
A.英国 B.法国 C.联邦德国 D.民主德国
27.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28.1961年,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反映出()
A.第三世界开始结盟 B.多极化的趋势得到进一步增强
C.第三世界开始崛起 D.南斯拉夫是不结盟运动的核心
29.英国《旁观者》评价说:“富豪可能有能力买一所豪宅,但在世界的每一张圆桌边上,钱却不易买到一个位置。

”这一评价最有可能针对的是当今世界上的哪一国家 ( )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中国
30.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

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D.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31.(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

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二宋代的“市”:“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夜深方归也。

——《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6分)
(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出了哪些新特点。

(6分)
32.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二(明)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

……商税又极苛重,例如,一船灯草、笤帚,只值一两多银子,而货物税和船税却要三四两银子,小商人只得弃船而逃,或焚货而去。

——《华夏货殖五千年》材料三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

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2分)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1分)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这一政策?(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1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分)
33. (1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一种……集权政治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

重大责任及任务落到我们头上。

——杜鲁门1947年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说材料二下面的漫画(画中的Iraq指伊拉克、Afghanistan指阿富汗、Balkan指巴尔干)反映了冷战结束后人们发出的感慨。

(还是让我回到冷战中去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种生活方式”指的是什么?杜鲁门的演说对国际关系有何影响?(4分)(2)材料二中漫画反映了冷战结束后的什么现象?(2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分)材料二中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对冷战哪一方面的评价?(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0×2=60分)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B B B C D A B D A D D C B B B
题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 B C C A A A D D D C D B C C C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由政府设置于城中特定位置;与居民区分开;经营位置、交易时间有限制;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任意3点6分)
(2)打破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4分)
(3)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任意3点6分)
33:(1)“两种生活方式”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2分)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端(2分)
(2)现象:冷战结束后,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2分);原因: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矛盾相继爆发;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冲突。

(4分)
评价: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