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件:12.1 波的形成和传播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例精析
三、由波的传播方向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
T 4
图4
典例精析
三、由波的传播方向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
(1)t= T 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是否运动、运动
方向)如何?
(2)t= 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如何?
2
3T (3)t=T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如何? 4
典例精析
解析
三、由波的传播方向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
各质点在各时刻的运动情况.如图甲、乙、丙所示.
典例精析
例3
三、由波的传播方向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
如图 3 所示是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请标出这列
波中a、b、c、d、……、h质点这一时刻的速度方向.
图3
典例精析
解析
三、由波的传播方向确定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振动方向
由波的形成特点可知,介质中先振动的质点将
带动它后面的质点振动,后面质点的振动是前面质点 振动的重复 .比较沿波传播方向上相邻的两质点,可知 后面质点的振动状态总是滞后于前面的质点 .此题中质
移.
答案 ABC
典例精析 二、振动与波的关系
例2 ) A.振动是波的成因,波是振动的传播 B.振动是单个质点呈现的运动现象,波是许多质点联合 起来呈现的运动现象 C.波的传播速度就是质点振动的速度 关于 振 动 与波的关系 , 下列说法 中 正 确的 是 (
D.波源停止振动时,波立即停止传播
典例精析 二、振动与波的关系
同理以g为参照点,可知h点速度向上,速度方向如图所示.
答案
见解析图
典例精析
例4
三、由波的传播方向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
如图4所示,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质点1在
外力作用下沿垂直直线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2、3、4 、……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 到右端.已知t=0时,质点1开始向上运动,t= 时,1到 达最上方,5开始向上运动.问:
由近及远
二、横波和纵波
问题设计
当地震发生时,地面会产生前后或左右晃动,也会产 生竖直方向的振动,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答案 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不同的波引起地面的振
动不同.
二、横波和纵波
要点提炼
1.横波和纵波是按照质点 振动 方向和 波传播 方向的关系来 区别的:两方向 的为横波,两方向在 的为 同一直线上 垂直 纵波.如声波是典型的纵波. 2.地震波中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且纵波传播速度较大. 3.水波是比较复杂的机械波,不能简单地将水波当成横波.
三、机械波及特点
问题设计
把一个闹钟放在真空罩内,当闹钟的小锤敲打铃铛的 时候,我们听不到声音,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答案 声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三、机械波及特点
要点提炼
1.介质 波借以传播的物质.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 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 2.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1)要有波源;(2)要有传播振动的 . 相互作用 ,
第十二章
机械波
12.1 波的形成和传播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产生条件.
2.知道横波和纵波的概念.
3.明确机械波传播的特点.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问题设计
如图1所示,运动员手持细棒抖动彩带的一端,彩带像 波浪般翻卷.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试解释原因.
图1 答案 彩带一端振动,带动彩带上相邻部分振动,依 次逐渐引起整个彩带振动.
点c和g此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无速度方向可言
. 若以此时最大位移处的 c点为参照点,由波的形成特点 知d点的振动滞后于c点,要追随移动到最大位移处,所 以速度方向向下,e、f依次跟上,速度都向下;
典例精析
三、由波的传播方向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
b的振动比c超前,已从负的最大位移处回振,所以速度向上 ; a超前于b,已回到平衡位置,速度最大,也向上;
解析 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是有波源和介质,由于介质
中的质点依次带动、由近及远传播而形成波,所以选 项A、B正确; 波的传播速度是波形由波源向外伸展的速度,在均匀 介质中其速度大小不变,而质点振动的速度和方向都 随时间周期性地发生变化,选项C错误;
典例精析 二、振动与波的关系
介质中一旦形成了波,介质中的质点就会将“振动” 这种运动形式由近及远地向外传播,当波源停止振动 时,介质中已经振动起来的质点还在振动,所以波将 继续传播,选项D错误. 答案 AB
介质
三、机械波及特点
3.机械波的特点 (1)前面质点带动后面质点振动,后面质点重复前面质点的振动 ,并且离波源越远,质点的振动越 滞后 (2)各质点振动周期都与波源振动周期 .
.
.
(3)介质中每个质点的振动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 相同 (4)波传播的是
这种形式,而介质的每个质点只在自己 相同 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振动 平衡 (5)波在传播“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同时,也传递 和 .位置 能量 信息
三、机械波及特点
4.振动和波的区别与联系 (1) 区别:振动是单个质点所表现出的周而复始的运动 现象;波是质点群联合起来表现出的周而复始的运动 现象. (2)联系:①振动是波的起因,波是振动的传播 .②有波
一定有振动,有振动不一定有波 .③牢记波的周期等于
质点振动的周期.
典例精析 一、机械波的形成及特点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要点提炼
波形成的原因:以绳波为例(如图2所示)
图2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1)可以将绳分成许多小部分,每一部分看做一个 质点 . (2) 在无外来扰动之前,各个质点排列在同一直线上, 各个质点所在的位置称为各自的 先振动的那个质点称为波源. (4) 由于绳中各质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作为波源 的质点就 带动 周围质点振动,周围质点又依次 地传播. 带动 邻 近质点振动,于是振动就在绳中 平衡位置 (3) 由于外来的扰动,会引起绳中的某一质点振动,首 .
例1 关于机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 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振动,后一质点 的振动必定滞后于前一质点 D.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
典例精析 一、机械波的形成及特点
解析
振源的振动使其周围质点依次振动,之所以能
依次振动下去,就是依靠了相邻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 ;沿波的传播方向,后一质点的振动必滞后于前一质 点的振动;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