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摧毁了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 奥斯曼帝国 削弱了英国、法国和意大利 壮大了美国和日本
(3)战争引起了革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4)客观一战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5)经济上:政府调控经济 (6)社会结构上:女权运动的兴起, 妇女地位提高
战争结束了!
思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你哪些思 考?面对21世纪新的形势和挑战, 你认为应该怎样防止战争维护世界 和平?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人创造了光荣 的文明,但是与此同时,欧洲人的短视 (或称浅见)——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里 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外交活动中的互 相鄙视和不妥协、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 —是酿成欧洲文明灾难的原因之一,由此 警世后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需要大 勇气和大智慧。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 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 种进步意识。
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 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 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 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 所要取得的权利。”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俄国沙皇的亲信维特说:“由太平洋岸讫喜 马拉雅山峰,不仅亚洲甚至欧洲事务均将在俄罗 斯的宰制之下。 ——《大外交》 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宣称:“法国将由她所 有的孩子们来勇敢地加以保卫,在敌人面前没有 任何一种力量能打破这种神圣同盟。”当时的人 们给了这位总统一个“战争—普恩加莱”的绰 号。 ——根据《法国通史》(吕一良著)编制
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欧洲到处都提 高关税,加强关税壁垒。这个时期,人们便开始 把殖民地纳入了反对外国竞争的保护措施内。不 战而乖乖地把这些领土交给对其垂涎欲滴的邻国 及竞争对手,这是一个面子及威望问题。为此, 就要有更多的军队和军舰,来防止侵略和保障贸 易。除此之外,人们越来越不乐意,让贸易上的 竞争对手畅通无阻地、平等地进入自己的殖民地 帝国。 ——《自杀的欧洲》
同学们早上好! 领导、老师们早上也好!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其中死亡2113万人。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①材料一中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是什么?材料三中 美国的政策有了什么变化?变化的理由是什么? ②结合以上材料,说明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实质, 并根据材料二分析其参加协约国作战的原因。
参考答案: ①材料一中美国的政策是保持中立。 材料三中美国表示要参战,理由是要为世界和平 与各民族的解放而战。 ②实质: 美国的中立是假,实际上是利用战争之机,大发战争 横财; 美国的参战也不是为了世界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 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 参加协约国作战的原因: 美国与协约国的利害关系太深,美国的主要借款对象 是协约国,如果德国获胜,这些借款将无法收回。
俄
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法
德 奥
巴尔干问题
俄
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法
德 奥
巴尔干问题
英
俄
“让英国人拥有海洋,法国人拥有陆地,德 国人只在梦中拥有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 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 德国外长皮洛夫1889年在议会的 演说
问题
1. 反映当时德国要实行一种怎样的外交政策? 2.德国外交政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阶 段 战役或重大事件 影 响 第一阶段 马恩河等战役 (1914年) 第二阶段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1915— 俄军夏季攻势、日德兰海战 1916年) 德军速战速 决计划破产
索姆河
凡尔登
马恩河
5、欧洲战场三个阶段
阶 段 战役或重大事件 影 响
第一阶段 (1914年) 马恩河等战役
德军速战速 决计划破产
英国 22.9 13.6
俄国 7.6 8.2
法国 7.8 6.1
德国 8.5 14.8
欧洲列强在20世纪初所占殖民地面积对比(以英国为1)
英国 1
俄国 1/2
法国 1/3
德国 1/11
2、矛盾的实质—— 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3、矛盾的表现:
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法
德
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法
德 奥
各国相互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征兵招贴画
3、性质:
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
各大国参战时间表(1914年)
• 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 7月30日 俄国宣布支持塞尔维亚,下令 总动员。 • 8月1日 法国实行总动员。 • 8月1日 德国对俄国宣战。 • 8月3日 德国对法国宣战。 • 8月4日 英国宣布英德处于战争状态。 • 8月6日 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欧洲大国对维护自己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利益具有怎样的 认识?
[讨论] 阅读上述材料,请你说说在那个“不平衡”时代里,
二、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英
俄
德
1879年德奥签定 同盟条约
法 意
奥匈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英
俄 德
1879年德奥签定 同盟条约
法
奥匈
意
“大英帝国既没有永恒的盟 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 只有 永恒的利益。”
在整个“一战”中,2113万人付出生命,相 当于过去1000年间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 总人数的两倍。
(1914—1918)
历史组 莫永军
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1、产生的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
欧洲列强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
1880年 1913年
1914年双方联盟的工业/技术对比
德国/奥匈帝国
在世界工业生产能 力中所占百分比 (1913年)
法国/俄国
+英国
19.2%
14.3%
+13.6%=27.9%
钢产量(1913年)
单位为100万公吨
20.2
9.4
+7.7=17.1
工业总潜力(以 1900年的英国为 100计算)
178.4
133.9
+127.2=26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责任, 让我们大家都来捍卫和平!
本课小结: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 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 (根本原因) 三国同盟:德、奥、意 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和斗争 (具体原因) 三国协约:英、法、俄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
1、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你对“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 皇储”这一行为怎么看?刺杀了奥 匈牙皇储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 有人说他是民族英雄,有人说是恐 怖分子,你是如何看待的?
2、交战的双方:
一方: 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 它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
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以 另一方: 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 意大利、日本等国。
萨拉热窝事件(导 火 线) 进程:三个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 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结果和影响 改变了国际格局 战争引起了革命 … …
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表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其中死亡2113万人。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在整个“一战”中,2113万人付出生命,相当于过 去1000年间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总人数的两倍。 欧洲,理性之灯渐渐熄灭了,黑暗吞噬着它!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 守中立。1914年8月19日,他在向美国人民发表的讲话中声称; “……美国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保持中立。” 材料二 ……到1914年底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 物资一事作了“安排”。为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 现金,然后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 不大笔大笔地借款。 材料三 (1917年)4月2日,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 威尔逊 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 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我们不希望征服,不 希望支配。……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一战中德军的重炮
一战英军的坦克
一战中投入使用的新式武器给对方以巨大的杀伤 力
一战中德军的飞机 一战中德军的潜艇
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法 德 奥
世界市场 、殖民地
英 俄
巴尔干问题
3、矛盾的表现:
(1)法德: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2)俄奥:争夺巴尔干半岛 (3)英德:争夺世界市场、殖民 地
英国皇家造船厂的厂长在1898年就这样说 过:“生存竞争存在于个人之间,各省之间,各 政党之间、各国之间。国家之间用武器或在经济 领域进行生存竞争,……谁不想进行生存竞争, 谁亡。” ——《自杀的欧洲》
第二阶段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战略主动权 (1915— 俄军夏季攻势、日德兰海战 转移到协约 1916年) 国一方
第三阶段 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1917— 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 1918年)俄国退出大战 俄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一战以同盟 国的失败而 告终
6、影响:
(1)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2)改变了集团的形成
——大战爆发的具体原因
1、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 (1)1879 德奥缔结同盟条约 (2)1882 德奥意缔结同盟条约 2、拼盘式的三国协约 (1)1892 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2)1904 英法缔结军事协定 (3)1907 英俄缔结军事协定
1895年 德国皇帝说:“英格兰若要盟国或援助,便须放 弃不结盟之政策,并提出欧陆式保证或条约。” (“欧陆式保证或条约”大概是指军事上互相保 证的协定。) 英国首相说:“余不愿无视于德国友人明显之焦 虑。但现下不宜受其意见所左右。” 1、德国皇帝的要求违背了英国针对欧洲大陆的 什么外交原则? 2、假如你是英国首相,你拒绝了德国的要求, 你面对欧洲大陆的现状,你可以有哪几种外交 考虑?
思考:从这一张时间表中,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 息?
4、战线:
东线:波罗的海南 岸至罗马尼亚 俄 德、奥匈
西线:比利时、 法国北部和德法 边境 英法比 德 南线:巴尔干 塞尔维亚 奥匈
5、欧洲战场三个阶段
阶 段 第一阶段 (1914年) 战役或重大事件 马恩河等战役 影 响
马恩河
5、欧洲战场三个阶段
(3)战争引起了革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4)客观一战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5)经济上:政府调控经济 (6)社会结构上:女权运动的兴起, 妇女地位提高
战争结束了!
思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你哪些思 考?面对21世纪新的形势和挑战, 你认为应该怎样防止战争维护世界 和平?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人创造了光荣 的文明,但是与此同时,欧洲人的短视 (或称浅见)——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里 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外交活动中的互 相鄙视和不妥协、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 —是酿成欧洲文明灾难的原因之一,由此 警世后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需要大 勇气和大智慧。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 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 种进步意识。
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 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 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 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 所要取得的权利。”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俄国沙皇的亲信维特说:“由太平洋岸讫喜 马拉雅山峰,不仅亚洲甚至欧洲事务均将在俄罗 斯的宰制之下。 ——《大外交》 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宣称:“法国将由她所 有的孩子们来勇敢地加以保卫,在敌人面前没有 任何一种力量能打破这种神圣同盟。”当时的人 们给了这位总统一个“战争—普恩加莱”的绰 号。 ——根据《法国通史》(吕一良著)编制
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欧洲到处都提 高关税,加强关税壁垒。这个时期,人们便开始 把殖民地纳入了反对外国竞争的保护措施内。不 战而乖乖地把这些领土交给对其垂涎欲滴的邻国 及竞争对手,这是一个面子及威望问题。为此, 就要有更多的军队和军舰,来防止侵略和保障贸 易。除此之外,人们越来越不乐意,让贸易上的 竞争对手畅通无阻地、平等地进入自己的殖民地 帝国。 ——《自杀的欧洲》
同学们早上好! 领导、老师们早上也好!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其中死亡2113万人。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①材料一中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是什么?材料三中 美国的政策有了什么变化?变化的理由是什么? ②结合以上材料,说明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实质, 并根据材料二分析其参加协约国作战的原因。
参考答案: ①材料一中美国的政策是保持中立。 材料三中美国表示要参战,理由是要为世界和平 与各民族的解放而战。 ②实质: 美国的中立是假,实际上是利用战争之机,大发战争 横财; 美国的参战也不是为了世界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 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 参加协约国作战的原因: 美国与协约国的利害关系太深,美国的主要借款对象 是协约国,如果德国获胜,这些借款将无法收回。
俄
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法
德 奥
巴尔干问题
俄
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法
德 奥
巴尔干问题
英
俄
“让英国人拥有海洋,法国人拥有陆地,德 国人只在梦中拥有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 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 德国外长皮洛夫1889年在议会的 演说
问题
1. 反映当时德国要实行一种怎样的外交政策? 2.德国外交政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阶 段 战役或重大事件 影 响 第一阶段 马恩河等战役 (1914年) 第二阶段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1915— 俄军夏季攻势、日德兰海战 1916年) 德军速战速 决计划破产
索姆河
凡尔登
马恩河
5、欧洲战场三个阶段
阶 段 战役或重大事件 影 响
第一阶段 (1914年) 马恩河等战役
德军速战速 决计划破产
英国 22.9 13.6
俄国 7.6 8.2
法国 7.8 6.1
德国 8.5 14.8
欧洲列强在20世纪初所占殖民地面积对比(以英国为1)
英国 1
俄国 1/2
法国 1/3
德国 1/11
2、矛盾的实质—— 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3、矛盾的表现:
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法
德
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法
德 奥
各国相互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征兵招贴画
3、性质:
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
各大国参战时间表(1914年)
• 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 7月30日 俄国宣布支持塞尔维亚,下令 总动员。 • 8月1日 法国实行总动员。 • 8月1日 德国对俄国宣战。 • 8月3日 德国对法国宣战。 • 8月4日 英国宣布英德处于战争状态。 • 8月6日 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欧洲大国对维护自己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利益具有怎样的 认识?
[讨论] 阅读上述材料,请你说说在那个“不平衡”时代里,
二、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英
俄
德
1879年德奥签定 同盟条约
法 意
奥匈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英
俄 德
1879年德奥签定 同盟条约
法
奥匈
意
“大英帝国既没有永恒的盟 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 只有 永恒的利益。”
在整个“一战”中,2113万人付出生命,相 当于过去1000年间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 总人数的两倍。
(1914—1918)
历史组 莫永军
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1、产生的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
欧洲列强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
1880年 1913年
1914年双方联盟的工业/技术对比
德国/奥匈帝国
在世界工业生产能 力中所占百分比 (1913年)
法国/俄国
+英国
19.2%
14.3%
+13.6%=27.9%
钢产量(1913年)
单位为100万公吨
20.2
9.4
+7.7=17.1
工业总潜力(以 1900年的英国为 100计算)
178.4
133.9
+127.2=26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责任, 让我们大家都来捍卫和平!
本课小结: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 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 (根本原因) 三国同盟:德、奥、意 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和斗争 (具体原因) 三国协约:英、法、俄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
1、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你对“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 皇储”这一行为怎么看?刺杀了奥 匈牙皇储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 有人说他是民族英雄,有人说是恐 怖分子,你是如何看待的?
2、交战的双方:
一方: 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 它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
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以 另一方: 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 意大利、日本等国。
萨拉热窝事件(导 火 线) 进程:三个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 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结果和影响 改变了国际格局 战争引起了革命 … …
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表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其中死亡2113万人。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在整个“一战”中,2113万人付出生命,相当于过 去1000年间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总人数的两倍。 欧洲,理性之灯渐渐熄灭了,黑暗吞噬着它!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 守中立。1914年8月19日,他在向美国人民发表的讲话中声称; “……美国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保持中立。” 材料二 ……到1914年底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 物资一事作了“安排”。为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 现金,然后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 不大笔大笔地借款。 材料三 (1917年)4月2日,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 威尔逊 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 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我们不希望征服,不 希望支配。……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一战中德军的重炮
一战英军的坦克
一战中投入使用的新式武器给对方以巨大的杀伤 力
一战中德军的飞机 一战中德军的潜艇
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法 德 奥
世界市场 、殖民地
英 俄
巴尔干问题
3、矛盾的表现:
(1)法德: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2)俄奥:争夺巴尔干半岛 (3)英德:争夺世界市场、殖民 地
英国皇家造船厂的厂长在1898年就这样说 过:“生存竞争存在于个人之间,各省之间,各 政党之间、各国之间。国家之间用武器或在经济 领域进行生存竞争,……谁不想进行生存竞争, 谁亡。” ——《自杀的欧洲》
第二阶段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战略主动权 (1915— 俄军夏季攻势、日德兰海战 转移到协约 1916年) 国一方
第三阶段 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1917— 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 1918年)俄国退出大战 俄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一战以同盟 国的失败而 告终
6、影响:
(1)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2)改变了集团的形成
——大战爆发的具体原因
1、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 (1)1879 德奥缔结同盟条约 (2)1882 德奥意缔结同盟条约 2、拼盘式的三国协约 (1)1892 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2)1904 英法缔结军事协定 (3)1907 英俄缔结军事协定
1895年 德国皇帝说:“英格兰若要盟国或援助,便须放 弃不结盟之政策,并提出欧陆式保证或条约。” (“欧陆式保证或条约”大概是指军事上互相保 证的协定。) 英国首相说:“余不愿无视于德国友人明显之焦 虑。但现下不宜受其意见所左右。” 1、德国皇帝的要求违背了英国针对欧洲大陆的 什么外交原则? 2、假如你是英国首相,你拒绝了德国的要求, 你面对欧洲大陆的现状,你可以有哪几种外交 考虑?
思考:从这一张时间表中,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 息?
4、战线:
东线:波罗的海南 岸至罗马尼亚 俄 德、奥匈
西线:比利时、 法国北部和德法 边境 英法比 德 南线:巴尔干 塞尔维亚 奥匈
5、欧洲战场三个阶段
阶 段 第一阶段 (1914年) 战役或重大事件 马恩河等战役 影 响
马恩河
5、欧洲战场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