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贡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若34(0)x y y =≠,则( )
A .34y 0x +=
B .8-6y=0x
C .3+4x y y x =+
D .43
x y = 2.已知a +b =7,ab =10,则代数式(5ab +4a +7b )+(3a –4ab )的值为( )
A .49
B .59
C .77
D .139 3.对于方程12132
x x +-=,去分母后得到的方程是( ) A .112x x -=+ B .63(12)x x -=+ C .233(12)x x -=+ D .263(12)x x -=+
4.已知线段AB a ,,,C D E 分别是,,AB BC AD 的中点,分别以点,,C D E 为圆心,
,,CB DB EA 为半径作圆得如图所示的图案,则图中三个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之和为( )
A .9a π
B .8a π
C .98a π
D .94a π 5.下列分式中,与2x y x y
---的值相等的是() A .2x y y x +- B .2x y x y +- C .2x y x y -- D .2x y y x
-+ 6.计算:31﹣1=2,32﹣1=8,33﹣1=26,34﹣1=80,35﹣1=242,…,归纳各计算结果中的
个位数字的规律,猜测32018﹣1的个位数字是( )
A .2
B .8
C .6
D .0
7.96.已知a <0,-1<b <0,则a ,ab ,ab 2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 .a >ab >ab 2
B .ab >ab 2>a
C .ab >a >ab 2
D .ab <a <ab 2
8.已知a =b ,则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
A .a+1=b+1
B .1﹣a =1﹣b
C .3a =3b
D .2﹣3a =3b ﹣2 9.“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所在的直线”,用数学知识解释其道
理应是( )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 .直线可以向两边延长
D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10.某服装店销售某新款羽绒服,标价为300元,若按标价的八折销售,仍可款利60
元.设这款服装的进价为x 元,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A .300-0.2x =60
B .300-0.8x =60
C .300×0.2-x =60
D .300×0.8-x =60
11.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正确的是( )
A .为了了解1 000个灯泡的使用寿命,选择全面调查
B .为了了解某公园全年的游客流量, 选择抽样调查
C .为了了解生产的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选择全面调查
D .为了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含有防腐剂,选择全面调查
12.如图,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
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 )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 .垂线段最短
D .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
二、填空题
13.下面每个正方形中的五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这种规律,则第4个正方形中
间数字m 为________,第n 个正方形的中间数字为_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
14.若212
-m y x 与5x 3y 2n 是同类项,则m +n =_____. 15.因式分解:32x xy -= ▲ .
16.如果向东走60m 记为60m +,那么向西走80m 应记为______m.
17.对于有理数 a ,b ,规定一种运算:a ⊗b =a 2 -ab .如1⊗2=12-1⨯2 =-1,则计算-
5⊗[3⊗(-2)]=___.
18.若a 、b 是互为倒数,则2ab ﹣5=_____.
19.如图,已知OC 是∠AOB 内部的一条射线,∠AOC =30°,OE 是∠COB 的平分线.当
∠BOE =40°时,则∠AOB 的度数是_____.
20.请先阅读,再计算: 因为:111122=-⨯,1112323=-⨯,1113434=-⨯,…,111910910=-⨯, 所以:1111122334910
++++⨯⨯⨯⨯ 1111111122334910⎛⎫⎛⎫⎛⎫⎛⎫=-+-+-++- ⎪ ⎪ ⎪ ⎪⎝⎭⎝⎭⎝⎭⎝⎭
1111111191122334
9101010=-+-+-++-=-= 则1111100101101102102103
20192020++++=⨯⨯⨯⨯_________. 2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着某些棱剪开后展成的一个平面图形,若这个正方体的每
两个相对面上的数字的和都相等,则这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的数字的总和为________.
22.如图,将1~6这6个整数分别填入如图的圆圈中,使得每边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则
符合条件的x 为_____.
23.计算7a 2b ﹣5ba 2=_____.
24.已知7635a ∠=︒',则a ∠的补角为______°______′.
三、压轴题
25.如图,从左到右依次在每个小方格中填入一个数,使得其中任意三个相邻方格中所填
数之和都相等.
6 a b x -1 -2 ... (1)可求得 x =______,第 2021 个格子中的数为______;
(2)若前 k 个格子中所填数之和为 2019,求 k 的值;
(3)如果m ,n 为前三个格子中的任意两个数,那么所有的|m -n | 的和可以通过计算|6-a |+|6-b|+|a -b|+|a -6| +|b -6|+|b -a| 得到.若m ,n 为前8个格子中的任意两个数,求所有的|m-n|的和.
26.已知:OC 平分AOB ∠,以O 为端点作射线OD ,OE 平分AOD ∠.
(1)如图1,射线OD 在AOB ∠内部,BOD 82∠=︒,求COE ∠的度数.
(2)若射线OD 绕点O 旋转,BOD α∠=,(α为大于AOB ∠的钝角),
COE β∠=,其他条件不变,在这个过程中,探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请补全图形并加以说明.
27.如图,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4-,点B 表示的数为16,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t 0)>.
()1A ,B 两点间的距离等于______,线段AB 的中点表示的数为______;
()2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t 秒后,点P 表示的数为______,点Q 表示的数为______; ()3求当t 为何值时,1PQ AB 2
=? ()4若点M 为PA 的中点,点N 为PB 的中点,点P 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直接写出线段MN 的长.
28.已知线段30AB cm =
(1)如图1,点P 沿线段AB 自点A 向点B 以2/cm s 的速度运动,同时点Q 沿线段点B 向点A 以3/cm s 的速度运动,几秒钟后,P Q 、两点相遇?
(2)如图1,几秒后,点P Q 、两点相距10cm ?
(3)如图2,4AO cm =,2PO cm =,当点P 在AB 的上方,且060=∠POB 时,点P 绕着点O 以30度/秒的速度在圆周上逆时针旋转一周停止,同时点Q 沿直线BA 自B 点向
A 点运动,假若点P Q 、两点能相遇,求点Q 的运动速度.
29.已知:如图数轴上两点A 、B 所对应的数分别为-3、1,点P 在数轴上从点A 出发以每秒钟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Q 在数轴上从点B 出发以每秒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
(1)若点P 和点Q 同时出发,求点P 和点Q 相遇时的位置所对应的数;
(2)若点P 比点Q 迟1秒钟出发,问点P 出发几秒后,点P 和点Q 刚好相距1个单位长度;
(3)在(2)的条件下,当点P 和点Q 刚好相距1个单位长度时,数轴上是否存在一个点C ,使其到点A 、点P 和点Q 这三点的距离和最小,若存在,直接写出点C 所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30.已知:A 、O 、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过O 点作射线OC ,使∠AOC :∠BOC =1:2,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一边OM 在射线OB 上,另一边ON 在直线AB 的下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2的位置,使得ON 落在射线OB 上,此时三角板旋转的角度为 度;
(2)继续将图2中的三角板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3的位置,使得ON 在∠AOC 的内部.试探究∠AOM 与∠NOC 之间满足什么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 按5°每秒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当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OM 所在直线恰好平分∠BOC 时,时间t 的值为 (直接写结果).
31.如图,在数轴上从左往右依次有四个点,,,A B C D ,其中点,,A B C 表示的数分别是0,3,10,且2CD AB =.
(1)点D 表示的数是 ;(直接写出结果)
(2)线段AB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同时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是t (秒),当两条线段重叠部分是2个单位长度时.
①求t 的值;
②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P ,满足3BD PA PC -=?若存在,求出点P 表示的数x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2.如图,在数轴上点A 表示数a,点B 表示数b,AB 表示A 点和B 点之间的距离,且a,b 满足|a+2|+(b+3a)2=0.
(1)求A,B 两点之间的距离;
(2)若在线段AB 上存在一点C,且AC=2BC,求C 点表示的数;
(3)若在原点O 处放一个挡板,一小球甲从点A 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个小球乙从点B 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在碰到挡板后(忽略小球的大小,可看做一个点)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①甲球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_,乙球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__;(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②求甲乙两小球到原点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选项进行一一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详解】
解:A 中、34y 0x +=,可得34y x =-,故A 错;
B 中、8-6y=0x ,可得出43x y =,故B 错;
C 中、3+4x y y x =+,可得出23x y =,故C 错;
D 中、
43
x y =,交叉相乘得到34x y =,故D 对.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等式的性质及比例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首先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将原代数式化简,再将所求代数式化成用(a+b )与ab 表示的形式,然后把已知代入即可求解.
【详解】
解:∵(5ab+4a+7b )+(3a-4ab )
=5ab+4a+7b+3a-4ab
=ab+7a+7b
=ab+7(a+b )
∴当a+b=7,ab=10时
原式=10+7×7=59.
故选B .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方程两边同乘以6即可求解.
【详解】
12132
x x +-=, 方程两边同乘以6可得,
2x-6=3(1+2x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去分母的基本方法.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中点的定义及线段的和差关系可用a 表示出AC 、BD 、AD 的长,根据三个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之和等于三个圆的周长之和即可得答案.
【详解】
∵AB a ,C 、D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
∴AC=BC=12AB=12a ,BD=CD=12BC=14
a , ∴AD=AC+BD=34
a , ∴三个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之和=aπ+
12aπ+34aπ=94a π,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线段中点的定义,线段上一点,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是线段的中点;正确得出三个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之和等于三个圆的周长之和是解题关键.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原式=22x y x y x y y x
++-
=--,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题的关键熟练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由31﹣1=2,32﹣1=8,33﹣1=26,34﹣1=80,35﹣1=242,…得出末尾数字以2,8,6,0四个数字不断循环出现,由此用2018除以4看得出的余数确定个位数字即可.
【详解】
∵2018÷4=504…2,
∴32018﹣1的个位数字是8,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尾数的特征,关键是能根据题意得出个位数字循环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7.B
解析:B
【解析】先根据同号得正的原则判断出ab 的符号,再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判断出ab 2及a 的符号及大小即可.
解:∵a <0,b <0,
∴ab >0,
又∵-1<b <0,ab >0,
∴ab 2<0.
∵-1<b <0,
∴0<b 2<1,
∴ab 2>a ,
∴a <ab 2<ab .
故选B
本题涉及到有理数的乘法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属中学阶段的基础题目.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
A、∵a=b,∴a+1=b+1,故本选项正确;
B、∵a=b,∴﹣a=﹣b,∴1﹣a=1﹣b,故本选项正确;
C、∵a=b,∴3a=3b,故本选项正确;
D、∵a=b,∴﹣a=﹣b,∴﹣3a=﹣3b,∴2﹣3a=2﹣3b,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式的性质,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可知:两棵树的连线确定了一条直线,可将两棵树看做两个点,再运用直线的公理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所在的直线”,这种做法运用到的数学知识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直线公理的实际运用,易于理解掌握.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要列方程,首先根据题意找出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售价-进价=利润60元,此时再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详解】
解:设进价为x元,由已知得服装的实际售价是300×0.8元,然后根据利润=售价-进价,可列方程:300×0.8-x=60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目的相等关系,此题应弄清楚两点:
(1)利润、售价、进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2)打八折的含义.
11.B
解析:B
【解析】
选项A、C、D,了解1000个灯泡的使用寿命,了解生产的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含有防腐剂,都是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不适于全面调查,适用于抽样调查.选项B,了解某公园全年的游客流量,工作量大,时间长,需要用抽样调查.故选B.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答即可.
【详解】
解: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此操作的依据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直线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此类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填空题
13.【解析】
【分析】
由前三个正方形可知:右上和右下两个数的和等于中间的数,根据这一个规律即可得出m的值;首先求得第n个的最小数为1+4(n-1)=4n-3,其它三个分别为4n-2,4n-1,4n,
n
解析:83
【解析】
【分析】
由前三个正方形可知:右上和右下两个数的和等于中间的数,根据这一个规律即可得出m 的值;首先求得第n个的最小数为1+4(n-1)=4n-3,其它三个分别为4n-2,4n-1,4n,由以上规律即可求解.
【详解】
解:由题知:右上和右下两个数的和等于中间的数,
∴第4个正方形中间的数字m=14+15=29;
∵第n个的最小数为1+4(n-1)=4n-3,其它三个分别为4n-2,4n-1,4n,
∴第n个正方形的中间数字:4n-2+4n-1=8n-3.
故答案为:29;8n-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图形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4.4
【解析】
【分析】
根据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列出方程,求出n,m的值,再代入代数式计算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2n=2,m=3,
解得:n=1,m=3,

解析:4
【解析】
【分析】
根据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列出方程,求出n,m的值,再代入代数式计算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2n=2,m=3,
解得:n=1,m=3,
则m+n=4.
故答案是:4.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利用同类项的定义求字母的值,熟练掌握同类项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根据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即可.
15.x(x﹣y)(x+y).
【解析】
【分析】
要将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公因式,则把它提取出来,之后再观察是否是完全平方式或平方差式,若是就考虑用公式法继续分解因
解析:x(x﹣y)(x+y).
【解析】
【分析】
要将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公因式,则把它提取出来,之后再观察是否是完全平方式或平方差式,若是就考虑用公式法继续分解因式. 【详解】
x 3﹣xy 2=x (x 2﹣y 2)=x (x ﹣y )(x+y ),
故答案为x (x ﹣y )(x+y ).
16.-80
【解析】
【分析】
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
【详解】
解:如果向东走60m 记为,那么向西走80m 应记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正数和负数
解析:-80
【解析】
【分析】
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
【详解】
解:如果向东走60m 记为60m +,那么向西走80m 应记为80m -.
故答案为80-.
【点睛】
本题考查正数和负数,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确定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7.100
【解析】
【分析】
原式利用已知的新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5[32= 5(32+3×2)= 515=(-5)2-(-5)×15=25+75=100. 故答案
解析:100
【解析】
【分析】
原式利用已知的新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5⊗[3⊗(-2)]=- 5⊗(32+3×2)= - 5⊗15=(-5)2-(-5)×15=25+75=100.
故答案为100.
【点睛】
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8.-3.
【解析】
【分析】
根据互为倒数的两数之积为1,得到ab=1,再代入运算即可.
【详解】
解:∵a、b是互为倒数,
∴ab=1,
∴2ab﹣5=﹣3.
故答案为﹣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倒
解析:-3.
【解析】
【分析】
根据互为倒数的两数之积为1,得到ab=1,再代入运算即可.
【详解】
解:∵a、b是互为倒数,
∴ab=1,
∴2ab﹣5=﹣3.
故答案为﹣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倒数的性质,掌握并灵活应用倒数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110
【解析】
【分析】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OC=80°,则∠AOB=∠BOC+∠AOC=110°.【详解】
解:∵OE是∠COB的平分线,∠BOE=40°,
∴∠BOC=80°,
∴∠A
解析:110
【解析】
【分析】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OC=80°,则∠AOB=∠BOC+∠AOC=110°.
【详解】
解:∵OE 是∠COB 的平分线,∠BOE =40°,
∴∠BOC =80°,
∴∠AOB =∠BOC+∠AOC =80°+30°=110°,
故答案为:110°.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角度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知角平分线的性质.
20.【解析】
【分析】
根据给出的例子找出规律,然后依据规律列出式子解决即可.
【详解】
解: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规律计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能够根据题意找到式子间存在的 解析:242525
【解析】
【分析】
根据给出的例子找出规律,然后依据规律列出式子解决即可.
【详解】 解:111110010110110210210320192020++++⨯⨯⨯⨯ 1111111110010110110210210320192020⎛⎫⎛⎫⎛⎫⎛⎫=-+-+-++- ⎪ ⎪ ⎪ ⎪⎝⎭⎝⎭⎝⎭
⎝⎭ 1111111110010110110210210320192020
-+-+-++-= 96
10100242525=
= 故答案为
242525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规律计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能够根据题意找到式子间存在的规律,利用规律将所求算式进行化简计算.
21.36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展开图,求出x 和A 的值,然后计算数字综合即可解决.
【详解】
解:∵正方体的每两个相对面上的数字的和都相等

∴x=2,A=14
∴数字总和为:9+3+6+6+
解析:36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展开图,求出x 和A 的值,然后计算数字综合即可解决.
【详解】
解:∵正方体的每两个相对面上的数字的和都相等 ∴
()934322
x x x A +=++=+- ∴x=2,A=14
∴数字总和为:9+3+6+6+14-2=36,
故答案为36.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和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能够找到正方体展开图中相对的面
22.2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详解】
解:如图所示:x 的值为2.
故答案为:2.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解析:2
【解析】
直接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详解】
解:如图所示:x的值为2.
故答案为:2.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23.2a2b
【解析】
【分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化简即可.
【详解】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解析:2a2b
【解析】
【分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化简即可.
【详解】
()
2222
﹣﹣.
7a b5ba=75a b=2a b
2a b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24.25
【解析】
【分析】
根据补角的概念,两个角加起来等于180°,就是互为补角,即可求解.
【详解】
故答案为103;2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补角的求解,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解析:25
【解析】
【分析】
根据补角的概念,两个角加起来等于180°,就是互为补角,即可求解.
【详解】
a ∠的补角为180762313550'='︒-︒︒
故答案为103;2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补角的求解,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三、压轴题
25.(1)6,-1;(2)2019或2014;(3)234
【解析】
【分析】
(1)根据三个相邻格子的整数的和相等列式求出a 、x 的值,再根据第9个数是-2可得b =-2,然后找出格子中的数每3个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在用2021除以3,根据余数的情况确定与第几个数相同即可得解.
(2)可先计算出这三个数的和,再照规律计算.
(3)由于是三个数重复出现,因此可用前三个数的重复多次计算出结果.
【详解】
(1)∵任意三个相邻格子中所填整数之和都相等,∴6+a +b =a +b +x ,解得x =6,a +b +x =b +x -1,∴a =-1,所以数据从左到右依次为6、-1、b 、6、-1、b ,第9个数与第三个数相同,即b =-2,所以每3个数“6、-1、-2”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
∵2021÷3=673…2,∴第2021个格子中的整数与第2个格子中的数相同,为-1. 故答案为:6,-1.
(2)∵6+(-1)+(-2)=3,∴2019÷3=673.
∵前k 个格子中所填数之和可能为2019,2019=673×3或2019=671×3+6,∴k 的值为:673×3=2019或671×3+1=2014.
故答案为:2019或2014.
(3)由于是三个数重复出现,那么前8个格子中,这三个数中,6和-1都出现了3次,-2出现了2次.
故代入式子可得:(|6+2|×2+|6+1|×3)×3+(|-1-6|×3+|-1+2|×2)×3+(|-2-6|×3+|-2+1|×3)×2=234.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运用,规律推导的运用,此类题的关键是找出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然后再按规律找出字母所代表的数,再进行进一步的计算.
26.(1)41°;(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2AOC AOB ∠∠=,12AOE AOD ∠∠=,进而可得∠COE=()12
AOB AOD ∠∠-,即可得答案;(2)分别讨论OA 在∠BOD 内部和外部的情况,根据求得结果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1)∵射线OC 平分AOB ∠、射线OE 平分AOD ∠, ∴12AOC AOB ∠∠=,12
AOE AOD ∠∠=, ∴COE AOC AOE ∠∠∠=- =
1122
AOB AOD ∠∠- =()12AOB AOD ∠∠- =
12
BOD ∠ =01822
⨯ =41°
(2)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发生变化, 如图,当OA 在BOD ∠内部,
∵射线OC 平分AOB ∠、 射线OE 平分AOD ∠, ∴11O ,22
AOC A B AOE AOD ∠∠∠∠=
=, ∴COE AOC AOE β∠∠∠==+ =
1122
AOB AOD ∠∠+ =()12
AOB AOD ∠∠+ =12α
如图,当OA 在BOD ∠外部,
∵射线OC 平分AOB ∠、射线OE 平分AOD ∠,
∴11,22
AOC AOB AOE AOD ∠∠∠∠=
=, ∴COE AOC AOE β∠∠∠==+ =1122AOB AOD ∠∠=
+ =()12
AOB AOD ∠∠+ =()013602
BOD ∠- =()
013602
α- =011802α-
∴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发生变化.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作图,熟记角的特点与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7.(1)20,6;(2)43t -+,162t -;(3)t 2=或6时;(4)不变,10,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数轴上两点距离先求得A ,B 两点间的距离,由中点公式可求线段AB 的中点表示的数;
(2)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向右为正,所以-4+3t ;
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向左为负,16-2t.
(3)由题意,1PQ AB 2
=
表示出线段长度,可列方程求t 的值; (4)由线段中点的性质可求MN 的值不变.
【详解】 解:()1点A 表示的数为4-,点B 表示的数为16,
A ∴,
B 两点间的距离等于41620--=,线段AB 的中点表示的数为
41662
-+= 故答案为20,6 ()2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
∴点P 表示的数为:43t -+,
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
∴点Q 表示的数为:162t -,
故答案为43t -+,162t -
()13PQ AB 2= ()43t 162t 10∴-+--=
t 2∴=或6
答:t 2=或6时,1PQ AB 2
= ()4线段MN 的长度不会变化,
点M 为PA 的中点,点N 为PB 的中点,
1PM PA 2∴=,1PN PB 2
= ()1MN PM PN PA PB 2∴=-=
- 1MN AB 102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本题的关键.
28.(1)6秒钟;(2)4秒钟或8秒钟;(3)点Q 的速度为7/cm s 或2.4/cm s .
【解析】
(1)设经过ts 后,点P Q 、相遇,根据题意可得方程2330t t +=,解方程即可求得t 值;(2)设经过xs ,P Q 、两点相距10cm ,分相遇前相距10cm 和相遇后相距10cm 两种情况求解即可;(3)由题意可知点P Q 、只能在直线AB 上相遇,由此求得点Q 的速度即可.
【详解】
解:(1)设经过ts 后,点P Q 、相遇.
依题意,有2330t t +=,
解得:6t =.
答:经过6秒钟后,点P Q 、相遇;
(2)设经过xs ,P Q 、两点相距10cm ,由题意得
231030x x ++=或231030x x +-=,
解得:4x =或8x =.
答:经过4秒钟或8秒钟后,P Q 、两点相距10cm ;
(3)点P Q 、只能在直线AB 上相遇,
则点P 旋转到直线AB 上的时间为:
()120430s =或()1201801030
s +=, 设点Q 的速度为/ycm s ,则有4302y =-, 解得:7y =;
或10306y =-,
解得 2.4y =,
答:点Q 的速度为7/cm s 或2.4/cm s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综合应用解决第(2)(3)问都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注意不要漏解.
29.(1)13-;(2)P 出发
23秒或43
秒;(3)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可知运动t 秒时P 点表示的数为-3+2t ,Q 点表示的数为1-t ,若P 、Q 相遇,则P 、Q 两点表示的数相等,由此可得关于t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
(2)由点P 比点Q 迟1秒钟出发,则点Q 运动了(t+1)秒,分相遇前相距1个单位长度与相遇后相距1个单位长度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得;
(3)设点C 表示的数为a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进行求解即可得.
【详解】
(1)由题意可知运动t 秒时P 点表示的数为-5+t ,Q 点表示的数为10-2t ;
若P ,Q 两点相遇,则有
解得:t=43
, ∴413233
-+⨯=-, ∴点P 和点Q 相遇时的位置所对应的数为1
3-;
(2)∵点P 比点Q 迟1秒钟出发,∴点Q 运动了(t+1)秒,
若点P 和点Q 在相遇前相距1个单位长度,
则()2t 1t 141+⨯+=-, 解得:2t 3
=; 若点P 和点Q 在相遇后相距1个单位长度,
则2t+1×(t+1) =4+1, 解得:4t 3
=, 综合上述,当P 出发
23秒或43
秒时,P 和点Q 相距1个单位长度; (3)①若点P 和点Q 在相遇前相距1个单位长度, 此时点P 表示的数为-3+2×23=-53,Q 点表示的数为1-(1+23)=-23
, 设此时数轴上存在-个点C ,点C 表示的数为a ,由题意得 AC+PC+QC=|a+3|+|a+
53|+|a+23|, 要使|a+3|+|a+53|+|a+23
|最小, 当点C 与P 重合时,即a=-
53
时,点C 到点A 、点P 和点Q 这三点的距离和最小; ②若点P 和点Q 在相遇后相距1个单位长度, 此时点P 表示的数为-3+2×43=-13,Q 点表示的数为1-(1+43)=-43
, 此时满足条件的点C 即为Q 点,所表示的数为43-
, 综上所述,点C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53和-43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正确理解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从中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也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
30.(1)90°;(2)30°;(3)12秒或48秒.
【分析】
(1)依据图形可知旋转角=∠NOB,从而可得到问题的答案;
(2)先求得∠AOC的度数,然后依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到∠NOC=60°-
∠AON,∠AOM=90°-∠AON,然后求得∠AOM与∠NOC的差即可;
(3)可分为当OM为∠BOC的平分线和当OM的反向延长为∠BOC的平分线两种情况,然后再求得旋转的角度,最后,依据旋转的时间=旋转的角度÷旋转的速度求解即可.
【详解】
(1)由旋转的定义可知:旋转角=∠NOB=90°.
故答案为:90°
(2)∠AOM﹣∠NOC=30°.
理由:∵∠AOC:∠BOC=1:2,∠AOC+∠BOC=180°,
∴∠AOC=60°.
∴∠NOC=60°﹣∠AON.
∵∠NOM=90°,
∴∠AOM=90°﹣∠AON,
∴∠AOM﹣∠NOC=(90°﹣∠AON)﹣(60°﹣∠AON)=30°.
(3)如图1所示:当OM为∠BOC的平分线时,
∵OM为∠BOC的平分线,
∴∠BOM=∠BOC=60°,
∴t=60°÷5°=12秒.
如图2所示:当OM的反向延长为∠BOC的平分线时,
∵ON为为∠BOC的平分线,
∴∠BON=60°.
∴旋转的角度=60°+180°=240°.
∴t=240°÷5°=48秒.
故答案为:12秒或48秒.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旋转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以及角的和差计算,求得三角板旋转的角度是解题的关键.
31.(1)16;(2)①t 的值为3或
143秒;②存在,P 表示的数为314. 【解析】
【分析】
(1)由数轴可知,AB=3,则CD=6,所以D 表示的数为16,
(2)①当运动时间是t 秒时,在运动过程中,B 点表示的数为3+2t,A 点表示的数为2t, C 点表示的数为10-t ,D 点表示的数为16-t ,分情况讨论两条线段重叠部分是2个单位长度解答即可;②分情况讨论当t=3秒, t=
143秒时,满足3BD PA PC -=的点P , 注意P 为线段AB 上的点对x 的值的限制.
【详解】
(1)16
(2)①在运动过程中,B 点表示的数为3+2t,A 点表示的数为2t,C 点表示的数为10-t ,D 点表示的数为16-t.
当BC =2,点B 在点C 的右边时,
由题意得:32-10-2BC t t =+=(),
解得:t =3,
当AD=2,点A 在点D 的左边时,
由题意得:16--22AD t t ==,
解得:t =143
. 综上,t 的值为3或
143
秒 ②存在,理由如下: 当t=3时,A 点表示的数为6,B 点表示的数为9,C 点表示的数为7,D 点表示的数为13. 则13-94-6|-7|BD PA x PC x ====,,,
-3BD PA PC =,
()4--6|-7|x x ∴=, 解得:314x =或112, 又P 点在线段AB 上,则69x ≤≤
314
x ∴=. 当143t =时,A 点表示的数为283,B 点表示的数为373,C 点表示的数为163
,D 点表示的数为34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