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四四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选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紧张抗衡中的和缓与对话
一、选择题
1.20 世纪 50 年月 , 苏联主动和缓东西方关系, 签署对奥地利和约, 赫鲁晓夫第一次访美,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戴维营会商。
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结束冷战场面 , 实现世界和平
B. 实现苏美合作 , 共同主宰世界
C. 在欧洲用“和缓”战略, 在其余地域称霸
D. 发动和平攻势 , 融化西方国家对苏立场
答案 B
2.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发言时说道: “假如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战胜了,假如它们之间成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 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增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本质
上反应了 ()
A.美苏军事角逐不相上下
B.美苏开始由抗衡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踊跃谋求世界和安稳固
答案 C
分析从题干中获得有效信息, 赫鲁晓夫的这一段话反应出他妄图与美国平分秋色, 共同主宰世界, 应选 C项。
3.在纽约 , 一群青年人狂喊 : “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 不如自己毁坏算了 ! ”在莫斯科 ,
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 等候末日的到来。
在哈瓦那, 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
都令市民心惊胆战。
上述情形反应的历史事件是()
A.1961 年柏林危机
B. 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 年越南战争
D. 古巴导弹危机
答案 D
分析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一触即发, 世界面对核战争的危险。
注意资猜中的“纽约”“莫斯
科”和“哈瓦那”分别是美、苏和古巴的有名城市。
4. 促进美苏对外争霸战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要素是()
A.两方与中国关系的变化
B.国家领导公司的决议能力
C.第三世界力量不停发展
D.本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
答案 D
分析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拟定需要实力作为后援, 美苏攻守态势的变化与两方实力的变化密
切有关。
5.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收集到以以下图片, 据此剖析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表示图中国恢复在结合国的合
法席位乔冠华畅怀大笑
①研究的课题与20 世纪 70 年月的国际关系有关
②冷战后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峙的世界格局③中国重返结合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分
不开④ 20 世纪六七十年月世界格局表现多极化趋向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③
答案 C
分析两图波及的内容都发生在20 世纪 70 年月 ; 中国重返结合国获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鼎力
支持 ; 经过左图美国、日本、西欧经济上三足鼎峙能够得出④;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 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向, ②表达错误。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以下资料 :
资料一杜鲁门说 : “我相信, 这是美外国交政策的转折点, 它此刻宣告 , 不论在什么地方, 不
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 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
——《战后代界历史长编》
资料二尼克松说 : “ 二、假如某个核大国威迫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 或威迫某个我们认
为其生计关系美国安全的国家的自由, 我们将供给保护。
三、在波及其余形式的侵略场合, 我们将依据合约的义务, 在被要求时供给军事的、经济的救助。
但我们盼望遭到威迫的国家肩负
为自己防务供给人员的主要责任。
”他还说 : “过去25 年已经发生了特别巨大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资料三美国总统卡特1980 年 1 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 : “外面权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域的任
何妄图 , 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攻击。
关于这类攻击 , 美国将使用包含军事力量在内的任
何须要手段 , 予以击退。
” 它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防止卷入局部的地域性矛盾政策的一
种修正。
——《战后国际关系史》请达成 :
(1)资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
(2)资料二中“某个核大国”是指哪个国家 ?“特别巨大的变化”是指什么?
(3)对照资料一、资料二 , 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不一样 ?
(4)资料三表示美国的政策与资料二对比有什么变化?
参照答案 (1) 意味着美国以全世界霸主自居, 要干预世界各国内政, 充任“世界警察”。
(2)国家 : 苏联。
变化 : 是指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苏联实力的增强 , 美国在与苏联的竞争中其实不
占显然的优势。
(3) 资料一表示美国推行全世界扩充政策; 资料二表示美国要适合调整全世界战略, 特别是要
减少直接派兵的方式。
(4)表示美国对外采纳强硬政策 , 从头重申实力和军事截止。
7.阅读以下资料 :
资料一这只可是是爽快的认可, 不论是经过直接侵略仍是间接侵略, 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
自由国家人民, 都损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 进而也损坏了美国的安全我以为, 美国的政策
一定支持那些人民, 他们正在抵挡武装起来的少量人或许是外来自由人妄图强加于他们的奴
役。
我以为我们一定救助自由人民盼望着我们支持他们保护他们的自由。
假如我们领导不力,我们便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一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杜鲁门1947 年 3 月在国会
两院联席会议上的发言资料二尼克松说 : “ 二、假如某个核大国威迫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 或威迫某个我们认
为其生计关系美国安全的国家的自由, 我们将供给保护; 三、在波及其余形式的侵略场合, 我们将依据合约义务, 在被要求时供给军事和经济救助。
但我们盼望直接遭到威迫的国家肩负为本
身防务供给人员的主要责任, 可是美国不可以并且也不会制定所有方案, 拟定所有计划 , 履行全
部决定 , 负担起保证世界自由国家的所有责任。
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实起作用, 并且被以为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 我们才会给予帮助。
”
——尼克松在1970 年对外政策报告请回答 :
(1)资料一和资料二反应的看法分别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
依据资料剖析
概括二者推行的外交政策的不一样点和同样点。
(2) 从“杜鲁门主义”到“尼克松主义”的演变, 能否说明美国放弃了霸权政策?剖析原由。
参照答案 (1) 不一样点 : 前者美国对外政策是以攻击型的姿态在全世界出击, 谋求世界霸权; 后者是防守型的局部缩短, 以保证美国霸权地位。
同样点: 都表现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价值看法和强
权政治的特色。
(2)没有放弃。
尼克松政府面对经济危机和越南战争的窘境以及苏联军事力量的强盛等国
内国际局势 , 为保证世界霸权 , 调整对外政策 , 由攻击型转为防守型 , 其实不可以说明其放弃了霸权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