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套类零件数控加工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页/共23页
• 图20-3是法兰盘的零件图
第18页/共23页
其工艺过程见表20-2
第19页/共23页
四、无台阶套筒加工工艺特 点
图20-4是无台阶套筒的零件简图。其加工工艺过程(小 批生产)为:
1.三爪卡盘夹住工件中间部位,粗车端面、孔 和外圆的一部分,并倒角(倒角尺寸应比图 样尺寸稍大,以便精加工之后恰好符合要 求)。
2.调头,三爪卡盘夹住已加工过的外圆表面, 粗车另一端面和外圆的另一部分;精加工孔 和端面以及内、外圆倒角。
3.以孔定位装夹在心轴上,精车全部外圆及另 一 端 面 , 保 证 图 纸 规 定第的20总页/长共2尺3页寸 。
图20-4是无台阶套筒的零件简图。
第21页/共23页
五、套类零件加工中的关键工艺问 题
一、概述 1. 套类零件的功用和结构特点 2. 套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3.套类零件的材料和毛坯
第1页/共23页
1. 套类零件的功用和结构特点
• 套类零件

是机械加工中经常碰到的一类零
件,其应用范围很广。
• 套类零件通常起支承和导向作用。

套类零件结构上有共同的特点:零件的主要表
面为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内外回转面;零件的壁厚较薄
内外圆之间的同轴度要求较低;如最终加工是在装配前完成
则要求较高,一般为0.01~0.05mm。当套类零件的外圆表面
不需加工时,内外圆之间的同轴度要求很低。

套孔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精度,当套件端面在工作中承
受载荷或不承受载荷但加工中是作为定位基准面时,其要求
较高,一般为0.01~0.05mm。
第7页/共23页
第23页/共23页
料。有些滑动轴承采用在钢或铸铁套的内壁上浇铸巴
氏合金等轴承合金材料。

套类零件的毛坯选择与其材料、结构和尺寸等因
素有关。孔径较小(如D<20mm)的套类零件一般选择
热轧或冷拉棒料,也可采用实心铸铁。孔径较大时,
常采用无缝钢管或带孔的空心铸件和锻件。大量生产
时可采用冷挤压和粉末冶金等先进的毛坯制造工艺。
(3)从精度方面来看,主要工作表面的精度是IT5~IT8,C 的 圆 柱 度 为 0 . 0 0 5 m m , 工 作 表 面 的 粗 糙 度 为 R a 0 . 6 3 µm , 非 配 合 表 面 的 粗 糙 度 为 R a 1 . 2 5 µm ; 位 置 精 度 , 如 平 行 度 、 垂直度、圆跳动等,均在0.01~0.02mm范围内。 该轴套的材料为高合金钢40CrNiMoA,要求淬火后 回火,保持硬度为285~321HBS,最后要进行表面氮化 处 理 。 毛 坯 采 用 模 锻第件12。页/共23页
第9页/共23页
二、套类零件加工工艺及其分析
套类零件由于功用、结构形状、材料、热处理以及加 工质量要求的不同,其工艺上差别很大。现以图20-2所 示的轴套件的加工工艺为例予以分析。
1.轴套件的结构与技术要求 2.轴套加工工艺过程
表20-1是成批生产条件下,加工该轴套的工 艺过程。 3.轴套加工工艺分析
面,它通常与运动着的轴、刀具或活塞等相配合。内孔直
径的尺寸精度一般为IT7,精密轴套有时取IT6,油缸由
于与其相配合的活塞上有密封圈,要求较低,一般取IT9。

外圆表面一般是套类零件本身的支承面,常以过盈
配合或过渡配合同箱体或机架上的孔连接。外径的尺寸精
度通常为IT6~IT7。也有一些套类零件外圆表面不需加
粗加工采用三个工序,用互为基准的方法。
第13页/共23页
(2)工序20、25 工序20是中间检验。因下一工 序为热处理工序,需要转换车间,所以一般 应安排一个中间检验工序。工序25是热处理。
(3)工序30、35、40 工序30的主要目的是修复 基准。在工序30中,还安排了内腔表面的加 工,这是因为工件的刚性较差,粗加工余量 留的较多,所以在这里再加工一次,为后续 精加工做好余量方面的准备。 工序35是用修复后的基准定位,进行外 圆表面的半精加工,并完成外锥面的最终加 工,其它表面留有余量,为精加工做准备。 工序40是磨削工序,其主要任务是建立 辅助基准,提高Φ第11142页外/共圆23的页 精度,为以后工
易变形;长径比L/D>1等。图20-1是常见套类零件
的示例。
第2页/共23页
图20-1是常见套类零件的示例。
第3页/共23页
2. 套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 尺寸精度 • 几何形状精度 • • 相互位置精度 • • 表面粗糙度
第4页/共23页
(1)尺寸精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孔是套类零件起支承作用或导向作用的最主要表
(4)表面粗糙度

为保证套类零件的功用和提高其耐磨性,内
孔 表 面 粗 糙 度 Ra 值 为 2.5—0.16µm , 有 的 要 求 更 高 达 Ra0.04µm 。 外 径 的 表 面 粗 糙 度 达 Ra5 ~ 0 . 6 3 µm 。
第8页/共23页
3.套类零件的材料和毛坯

套类零件一般选用钢、铸铁、青铜或者黄铜等材
3.轴套加工工艺分析
(1)工序5、10、15 这三个工序组成粗加工阶段。 工序5采用大外圆及其端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外圆,
为下一工序准备好定位基准,同时切除内孔的大部分余量。 工序10是加工大外圆及其端面,并加工大端内腔。
这一工序的目的是切除余量,同时也为下一工序准备定位 基准。
工序15是加工外圆表面,用工序10加工好的大外圆 及其端面作定位基准,切除外圆表面的大部分余量。
第10页/共23页
图20-1是常见套类零件的示例
第11页/共23页
1.轴套件的结构与技术要求
(1)轴套的内圆柱面A、B、及端面D和轴配合,表面C及其 端面和轴承配合,轴套内腔及端面D上的八个槽是冷却 空气的通道,八个Φ10的孔用以通过螺钉和轴连接。
(2)轴套从构形来看是一个刚度很低的薄壁件,最小壁厚为 2mm。
(4)工序45、50、55 这三个工序是继续进行半 精加工,定位基准均采用Φ112外圆及其端面 这是用统一基准的方法保证小孔和槽的相互 位置精度。为了避免在半精加工时产生过大 的夹紧变形,所以这三个工序均采用N面作轴 向压紧。 这三个工序在顺序安排上,钻孔应在铣槽 以前进行,因为在保证孔和槽的角向位置时, 用孔作角向定位比较合适。半精镗内腔也应在 铣槽以前进行。 在工序50和55中,由于工序要求的位置 精度不高,所以虽然有定位误差存在,但只要 在工序40中规定一定的加工精度,就可将定位 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样,位置精度保证 就不会产生很大的困难。
工。
第5页/共23页
(2)几何形状精度

内孔的形状精度,应控制在孔径公差以内,
有些精密轴套控制在孔径公差的1/2—1/3,甚
至更严。对于长的套件除了圆度要求外,还应注
意孔的圆柱度。

外圆表面的形状精度控制在外径公差以内。
第6页/共23页
(3)相互位置精度

当内孔的最终加工是在装配后进行时,套类零件本身的
1.粗、精加工应分开进行。 2.尽量采用轴向压紧,如采用径向夹紧应使径向
夹紧力均匀。 3.热处理工序应放在粗、精加工之间。 4.中小型套类零件的内外圆表面及端面,应尽量
在一次安装中加工出来。 5.在安排孔和外圆加工顺序时,应尽量采用先加
工内孔,然后以内孔定位加工外圆的加工顺序。
第22页/共23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6页/共23页
三、盘套件加工工 艺
图20-3是法兰盘的零件图。从其技术要求中可以 看出,关键是要保证φ55外圆表面对φ35孔基准轴线的 同轴度以及两端面相对基准轴线的端面圆跳动要求。由 于各表面粗糙度Ra值均在1.6以上,故可在车床上加工, 然后再加工小孔与槽。其工艺过程见表20-2。此工艺过 程既使粗、精加工分开,又较好地保证了加工精度。
第15页/共23页
(5)工序60、65 这两个工序是精加工工序。对于 外圆和内孔的精加工工序,一般常采用“先孔 后外圆”的加工顺序,因为孔定位所用的夹具 比较简单。 在工序60中,用Φ112外圆及其端面定位 用Φ112外圆夹紧。为了减小夹紧变形,故采 用均匀夹紧的方法,在工序中对A、B和D面采 用一次安装加工,其目的是保证垂直度和同轴 度。 在工序65中加工外圆表面时,采用A、B和 D面定位,由于A、B和D面是在工序60中一次安 装加工的,相互位置比较准确,所以为了保证 定位的稳定可靠,采用这一组表面作为定位基 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