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通路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患者,穿刺前充分评估, 顺利穿刺严格按开瘘原则执行, 透析顺利下机按压止血好。。。
双手对比照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高位瘘,基线评估内瘘成 熟,准备穿刺
纽扣式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1.假性动脉瘤形成及最主要 原因? 2.假性动脉瘤的处理方法? 3.假性动脉瘤的预防措施?
保护血管从CKDⅠ期开始!! 开瘘时单针穿刺--存在争议 开瘘第一针的重要性 早期内瘘:V--A过程,壁薄 有计划:让血管休息2--3周
穿刺间距0.5-1cm
穿刺时:忌盲目多次找血管 不旋转针头
穿刺方向:尽量向心穿刺, 远心端--近心端避免逆向 冲击皮片,有利止血及内 膜修复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难点:假性隧道形成难穿刺; 弹簧感;易感染; 非血栓性狭窄;
并发症多:动脉瘤 狭窄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
区域式
绳梯式
√ ×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绳梯式
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的穿刺要点
1、术后2-3周,血清肿消失即可穿刺; 2、有条件可单针穿刺5-10次; 3、选择17G穿刺针; 4、A针从远心端开始,A与V对角穿刺; 5、必须绳梯式穿刺;(定点-狭窄) 6、从血管正上方穿刺; 7、避开瘘口几袢角; 8、穿刺角度30°- 45°; 9、穿刺点距离大于1cm
动静脉内瘘常见并发症
出血或渗血 血栓(晚期)
内瘘静脉尚未动脉化、管壁薄、脆性大 反复穿刺致皮肤弹性差 拔针后按压
长期反复穿刺内膜粗糙不光滑 低血压:短时间血容量减少 血液动力学:血液湍流冲击致内膜增 生,血小板、纤维素沉淀 血管急剧收缩:寒冷、撞击
0 5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beatae business and
personal presentation,
eaque ipsa quae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常规评估
5
A压监测:判断再循环
8
动态V压:受穿刺针、位置影响
7
静态V压监测
6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动态评估
每3-6月做一次
重复基线评估
记录入档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
多数患者经局部加压包扎和适当制动后穿刺 口可闭合,血肿吸收后痊愈。少数患者需外 科手术清除血肿和修补血管。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内瘘为什么会发生狭窄呢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全身因素透析超滤过量、血容量不足所致的低血 压高凝状态和术后静脉使用过早 原发疾病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周围血管病变 内瘘术后易发生血栓形成手术原因包括血管选择不当( 如血管过细),术后无肢体受压等
拔针要领:完全拔出,瞬间按压5-12秒,按压5-15分钟, 带出1-2滴血,预防微血栓
拔针后: 不用绷带压迫穿刺点止血 病人参与:穿刺点的确认 钝针or尖针的穿刺疼痛感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2015美国回顾性调查) VAC(血管通路协调员):评估、健教、持续监测收集资料与管理 组织团队协作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护士的健康宣教不到位、患者及家属的医从性不高
感谢您的聆听,谢谢!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绳梯式 扣眼式
区域式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比较
绳梯式穿刺:向心或逆心 有计划的穿刺,每次更 换穿刺点,点距0.5-1cm, AV针距至少2.5cm
01
扣眼式穿刺:疑难血管首选, 同穿刺点、同角度、同深度, 减少病人焦虑,减轻护士压力
02
区域式穿刺
03 淘汰
难点:对血管要求高 对穿刺技术要求高 增加病人疼痛感
血管通路教学课件
目 Conte 血管通路管理制度的建立
03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及穿刺 04 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护理 05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
0 1
血管通路的概述及分类
血管通路概述——理想的血管通路
提供足够的血流量 能够频繁使用 长期通畅率高 并发症少 使用时间长
血管通路分类——长期性血管通路
自体动静脉内瘘 AVF 移植物动静脉内瘘 AVG 带隧道带涤纶套双腔导管
02 血管通路管理制度的建立
地球离开了谁都会转?但你可以让它转的更好
血管通路管理团队的建立
血管外科医生
介入科医生
血透专科护士
病人参与
血管通路管理制度的建立
1、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时机及评价标准 2、动静脉内瘘初期穿刺规范及护理 3、动静脉内瘘初期穿刺执行单 4、动静脉内瘘功能评估表 5、动静脉内瘘日常监控表 6、动静脉内瘘宣教规范 7、动静脉内瘘观察表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基线评估
1、加压,手触摸 2、听诊:高声调杂音 3、B超下诊断
如何判断狭窄
1、绳梯式:穿刺点间距0.51cm,能更换4点及以上 2、扣眼式:穿刺变换点少, 皮下脂厚,血管走向不清
选择穿刺方法
1、由内瘘组成员(经验丰富) 护士完成穿刺 2、前5-10次选择17G针穿刺 3、有条件者前5-10次单针穿刺 4、手压穿刺点至止血 5、新开瘘早期建议半量肝素 6、使血管充盈。
血管通路概述——血管通路现状
透析病人老年化: 血管硬化 血管狭窄 血栓形成
透析病人生存 期延长
糖尿病 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疾病影响: 中心及外周动静脉血管的结构 中心及外周动静脉血管压力 血液动力学
血管通路分类——临时性血管通路 外周直接动静脉穿刺
对血管内膜损伤大 易发生出血、皮下血肿
经皮中心静脉置管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重视内瘘血管保护血液透析穿刺操作中,应注意保 护血管,防止滲血、皮下淤血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
因此穿刺透析操作中应注意不成熟的内鏖尽量不用, 用时动脉穿刺点应离内瘘吻合口3-5cm,针尖向吻合 口或心尖方向;静脉穿刺点尽量避开动脉穿刺点,针 尖向心尖方向。
瘢痕体质者,应定点穿刺,其他患者要避开上次术愈 合的针眼,有动脉瘤者,穿刺应尽量避开瘤部位,以防 出血
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
对角 绳梯 远--近
0 4
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护理
动静脉内瘘常见并发症
非血栓性狭窄
动脉瘤(瘤样扩张)
动脉化的静脉血管壁
血管自身内膜增生、血液动力学因素 区域穿刺、血肿压迫
内瘘使用过早、区域穿刺、压迫止血不当 瘘口血流速过大 区分假性动脉瘤
动静脉内瘘常见并发症
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开瘘要领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常规评估
瘘口
触
A压
穿刺部位
看
V压
瘘体
听
Suitable for all categories business and
personal presentation,
eaque ipsa quae ab illo
inventore veritatis et
quasi architecto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假性动脉瘤主要与股动脉压迫止血不好有关,股动脉穿 刺口不闭合,血液进人组织间隙形成血肿,血肿内压与 动脉压使血液在动脉穿刺口进出。
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包块、搏动和血管杂音,超声多普 勒检查可确诊。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内瘘使用时间不宜太早,应有计划地轮换穿刺部位。
血管通路管理制度的建立--团队的力量
IDEA
03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及穿刺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
基线评估
定期
新开 瘘
动态评估
每次
常规评估
数据记录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基线评估
第一步
医护合作共同完成 外观、血管内径 距皮深度、血流量 狭窄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血管穿刺度 穿刺方法选择
如何开瘘?
0,Ⅰ,Ⅱ,Ⅲ 绳梯式or扣眼式
—旦穿刺出现皮下血肿时,及时准确地对准出血的 穿刺 针眼处予以压迫止血,阻断经针眼与血肿 之间的血液流通,使血 肿内血液因针眼封堵而 凝固并逐渐被吸收,由此可有效避免假性 动脉 瘤形成。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对已形成的假性动脉瘤,切忌随意挤压与按 摩,否 则将会引起难以处理的大出血,应 当由有经验的专业医生处理。
双手对比照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高位瘘,基线评估内瘘成 熟,准备穿刺
纽扣式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1.假性动脉瘤形成及最主要 原因? 2.假性动脉瘤的处理方法? 3.假性动脉瘤的预防措施?
保护血管从CKDⅠ期开始!! 开瘘时单针穿刺--存在争议 开瘘第一针的重要性 早期内瘘:V--A过程,壁薄 有计划:让血管休息2--3周
穿刺间距0.5-1cm
穿刺时:忌盲目多次找血管 不旋转针头
穿刺方向:尽量向心穿刺, 远心端--近心端避免逆向 冲击皮片,有利止血及内 膜修复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难点:假性隧道形成难穿刺; 弹簧感;易感染; 非血栓性狭窄;
并发症多:动脉瘤 狭窄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
区域式
绳梯式
√ ×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绳梯式
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的穿刺要点
1、术后2-3周,血清肿消失即可穿刺; 2、有条件可单针穿刺5-10次; 3、选择17G穿刺针; 4、A针从远心端开始,A与V对角穿刺; 5、必须绳梯式穿刺;(定点-狭窄) 6、从血管正上方穿刺; 7、避开瘘口几袢角; 8、穿刺角度30°- 45°; 9、穿刺点距离大于1cm
动静脉内瘘常见并发症
出血或渗血 血栓(晚期)
内瘘静脉尚未动脉化、管壁薄、脆性大 反复穿刺致皮肤弹性差 拔针后按压
长期反复穿刺内膜粗糙不光滑 低血压:短时间血容量减少 血液动力学:血液湍流冲击致内膜增 生,血小板、纤维素沉淀 血管急剧收缩:寒冷、撞击
0 5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beatae business and
personal presentation,
eaque ipsa quae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常规评估
5
A压监测:判断再循环
8
动态V压:受穿刺针、位置影响
7
静态V压监测
6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动态评估
每3-6月做一次
重复基线评估
记录入档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
多数患者经局部加压包扎和适当制动后穿刺 口可闭合,血肿吸收后痊愈。少数患者需外 科手术清除血肿和修补血管。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内瘘为什么会发生狭窄呢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全身因素透析超滤过量、血容量不足所致的低血 压高凝状态和术后静脉使用过早 原发疾病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周围血管病变 内瘘术后易发生血栓形成手术原因包括血管选择不当( 如血管过细),术后无肢体受压等
拔针要领:完全拔出,瞬间按压5-12秒,按压5-15分钟, 带出1-2滴血,预防微血栓
拔针后: 不用绷带压迫穿刺点止血 病人参与:穿刺点的确认 钝针or尖针的穿刺疼痛感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2015美国回顾性调查) VAC(血管通路协调员):评估、健教、持续监测收集资料与管理 组织团队协作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护士的健康宣教不到位、患者及家属的医从性不高
感谢您的聆听,谢谢!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绳梯式 扣眼式
区域式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比较
绳梯式穿刺:向心或逆心 有计划的穿刺,每次更 换穿刺点,点距0.5-1cm, AV针距至少2.5cm
01
扣眼式穿刺:疑难血管首选, 同穿刺点、同角度、同深度, 减少病人焦虑,减轻护士压力
02
区域式穿刺
03 淘汰
难点:对血管要求高 对穿刺技术要求高 增加病人疼痛感
血管通路教学课件
目 Conte 血管通路管理制度的建立
03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及穿刺 04 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护理 05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
0 1
血管通路的概述及分类
血管通路概述——理想的血管通路
提供足够的血流量 能够频繁使用 长期通畅率高 并发症少 使用时间长
血管通路分类——长期性血管通路
自体动静脉内瘘 AVF 移植物动静脉内瘘 AVG 带隧道带涤纶套双腔导管
02 血管通路管理制度的建立
地球离开了谁都会转?但你可以让它转的更好
血管通路管理团队的建立
血管外科医生
介入科医生
血透专科护士
病人参与
血管通路管理制度的建立
1、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时机及评价标准 2、动静脉内瘘初期穿刺规范及护理 3、动静脉内瘘初期穿刺执行单 4、动静脉内瘘功能评估表 5、动静脉内瘘日常监控表 6、动静脉内瘘宣教规范 7、动静脉内瘘观察表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基线评估
1、加压,手触摸 2、听诊:高声调杂音 3、B超下诊断
如何判断狭窄
1、绳梯式:穿刺点间距0.51cm,能更换4点及以上 2、扣眼式:穿刺变换点少, 皮下脂厚,血管走向不清
选择穿刺方法
1、由内瘘组成员(经验丰富) 护士完成穿刺 2、前5-10次选择17G针穿刺 3、有条件者前5-10次单针穿刺 4、手压穿刺点至止血 5、新开瘘早期建议半量肝素 6、使血管充盈。
血管通路概述——血管通路现状
透析病人老年化: 血管硬化 血管狭窄 血栓形成
透析病人生存 期延长
糖尿病 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疾病影响: 中心及外周动静脉血管的结构 中心及外周动静脉血管压力 血液动力学
血管通路分类——临时性血管通路 外周直接动静脉穿刺
对血管内膜损伤大 易发生出血、皮下血肿
经皮中心静脉置管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重视内瘘血管保护血液透析穿刺操作中,应注意保 护血管,防止滲血、皮下淤血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
因此穿刺透析操作中应注意不成熟的内鏖尽量不用, 用时动脉穿刺点应离内瘘吻合口3-5cm,针尖向吻合 口或心尖方向;静脉穿刺点尽量避开动脉穿刺点,针 尖向心尖方向。
瘢痕体质者,应定点穿刺,其他患者要避开上次术愈 合的针眼,有动脉瘤者,穿刺应尽量避开瘤部位,以防 出血
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
对角 绳梯 远--近
0 4
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护理
动静脉内瘘常见并发症
非血栓性狭窄
动脉瘤(瘤样扩张)
动脉化的静脉血管壁
血管自身内膜增生、血液动力学因素 区域穿刺、血肿压迫
内瘘使用过早、区域穿刺、压迫止血不当 瘘口血流速过大 区分假性动脉瘤
动静脉内瘘常见并发症
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开瘘要领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常规评估
瘘口
触
A压
穿刺部位
看
V压
瘘体
听
Suitable for all categories business and
personal presentation,
eaque ipsa quae ab illo
inventore veritatis et
quasi architecto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假性动脉瘤主要与股动脉压迫止血不好有关,股动脉穿 刺口不闭合,血液进人组织间隙形成血肿,血肿内压与 动脉压使血液在动脉穿刺口进出。
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包块、搏动和血管杂音,超声多普 勒检查可确诊。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内瘘使用时间不宜太早,应有计划地轮换穿刺部位。
血管通路管理制度的建立--团队的力量
IDEA
03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及穿刺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
基线评估
定期
新开 瘘
动态评估
每次
常规评估
数据记录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基线评估
第一步
医护合作共同完成 外观、血管内径 距皮深度、血流量 狭窄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血管穿刺度 穿刺方法选择
如何开瘘?
0,Ⅰ,Ⅱ,Ⅲ 绳梯式or扣眼式
—旦穿刺出现皮下血肿时,及时准确地对准出血的 穿刺 针眼处予以压迫止血,阻断经针眼与血肿 之间的血液流通,使血 肿内血液因针眼封堵而 凝固并逐渐被吸收,由此可有效避免假性 动脉 瘤形成。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对已形成的假性动脉瘤,切忌随意挤压与按 摩,否 则将会引起难以处理的大出血,应 当由有经验的专业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