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想”与“艺术”实践——评罗新璋翻译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吴婷,MTI硕士一 祁文慧,硕导,教授
9 4f2r
b s a
<g)
英 语 广 场
57
098
201
E N G U Teh 027187158992
艺术形象的原则和方法,指不拘泥于形似.而求得神 似,以传达事物的内在精神特征:将绘画理论运用于翻 译是创新,但是要想达到同样的艺术效果,似乎有点理 想化。翻译本就该以原作为基础,很难做到完全脱离原 作的形式,又能传达出原作的神韵,那是所有译者都需 要不断努力达到的一个理想化目标:在实际操作过程 中,译者不可能真正脱离原文,原文不仅是翻译的基 础,也是翻译的根本。译者应该做到主次分明,做到译 作以原作风格为依据.体现原作的艺术风貌
□结语
韦努蒂身跨各个翻译研究学派,从语言、社会文 化、以及伦理性等方面阐述自己的“异化”主张:他对 翻译的研究是采用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对翻译思想和 翻译理论的构建有独特的见解这一综合贡献.不但为 异化发出响亮的声音.而且给翻译理论的发展增加了新 的见解,韦努蒂提倡的译者隐身实质是让译者显身,通 过对译者打抱不平,致力于译者在翻译界、学术界以及 社会的地位。韦努蒂的理想是没有翻译之耻.让译员与 其他社会职业者拥有同样的社会地位。就此来看.韦努 蒂不仅在翻译界贡献颇丰,而且在社会文化方面功不可 没「作为一个集大成者的翻译理论家,他具有前瞻性和 可实践性的思想。如果说韦努蒂促进了各国语言的发 展,社会文化的交流以及伦理性层面的译者主体性,那 么韦努蒂也做到了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促进学术界开始重 视翻译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增加了翻译理论从学术边缘 走向中心的脚步:
罗新璋是我国当代杰出的翻译家,曾在中国外文 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长期从事中法文学的译介及研究工 作。到目前为止,他已经翻译了 100多万字,其译著包 括《特利期当伊瑟》《列那狐的故事》《红与黑》《栗树下 的晚餐》等。他的《红与黑》译本受到广大读者的喜 爱.被公认为重译外国文学名著的优秀之作。
罗新璋的翻译观和翻译实践都受到傅雷的很大影 响。他赞同傅雷的“神似”说,并提出了 “离形得似” “三非论”等观点,阐释了 “信达雅”在文学翻译中的内 涵。与“神似”说一样.“离形得似”强调的就是"神 似”,要求译本传达出原作的神韵,达到艺术化的效果。 和钱钟书的“化境” 一样.不论是“神似”说还是“离 形得似”,主要意图并不是为文学翻译提供一个标准模 式,而是为译者揭示了应当力求的理想境界。本文将从 罗新璋的翻译理想和艺术实践两个角度全面剖析其翻译 观e
“离形得似”就是重神似,轻形似。罗新璋在《我国 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续)》一文中将我国传统的翻译 理论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案本一求信一神似一化 境”:其中“化境”是比“神似”更进一步、更深一层的 理想境界,钱镭书本人也说彻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 实现的理想。至于“神似”说,虽然有点理想化,但是 这样的高标准有利于激励译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翻译 水平。“神似”说和“离形得似”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翻 译的理想化境界,而且对翻译实践也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者,译者并不享有身为英美公民的作者所享有的法律保 护 这是现行著作权的有限性 韦努蒂支持译者拥有著 作权,这是推向翻译往中心走的关键一点:通过让译者 获得著作权让其显身,从而增加异国价值观念在英语世 界中的交流译者的显形彰显出韦努蒂对译者的身份认 同。
3.3通过提离译者经济地位 在对待译者方面.韦努蒂以维护译者的经济地位为 出发点,通过对流行于欧美的文本研究之后,承认译者 的著作权,进而提高译者的经济地位。译者受到经济的 剥削.大多数译员面临的情况是一边做着自由译员,一 边从事其他的行业不但如此.译员因为经济的压力, 被迫翻译大量作品,导致译员花大量的时间获得的报酬 却很少,进而导致了译者译出的文章缺乏创造性,这在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低质量的文本出现。因此,在韦努 蒂承认了其创造性和著作权之后.读者在购买畅销全球 的畅销译本时,也购买了译者的著作权,从而能极大地 提高译员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译员也能够认真从事一 份正式体面的工作。
籍出版社,2016(12). ⑸ 许钧.翻译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6]张景华,白立平,蒋晓华•译者的隐形-翻译史论[M].北京: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翻译“理想”与 “艺术”实践
——评罗新璋翻译观
□吴婷祁文慧
南京林业大学
[摘 要]罗新璋的主要翻译观有“离形得似”“三非论” 和文学翻译中的“信达雅”等.与傅雷的翻译观相似, 罗新璋的翻译观也体现了理想化。他认为翻译是一种艺 术,翻译实践就是一种艺术实践。基于罗新璋的翻译 观,译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神似”和"形 似”的和谐统一,提高自身的翻译素养,从而达到理想 中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罗新璋;翻译观;理想;艺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167(2019)02-0057-03
n翻译理想 i.i离形得似
罗新璋的翻译生涯一开始便受到傅雷的影响,他曾 多次写信向傅雷请教,傅雷(1963)在回信中提到“译 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硬拗口之病”,“任何作品不 精读四五遍决不动笔”.让罗新璋受益匪浅。傅雷将神似 形似的绘画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提出“神似”说.重 神似而非形似,追求完美的翻译艺术境界「由此,罗新 璋提出翻译要“离形得似”,即脱离原作的形式.达到译 作与原作的神似“离形得似”原是唐司空图提出的塑造
参考文献 [1] Venuti, L. The Translator * 5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
tion [M]. ISBN 7-81095-235-& [2] 蒋童.韦努蒂翻译理论的谱系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⑶ 孙会军.普遍与差异[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4]熊兵娇.实践哲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探索[M].北京:中国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