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
请你品评一下“落”与“在”哪一个更好?
为什么?
• 答案:用“落”字好。“落”字给人以动
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洒落人间。
“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不够形象生动。
[ 例 10 ]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
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
三、凝练含蓄
• 所谓凝练,是指用极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 的内容;所谓含蓄,是指作品要引人回味, 发人深思。含蓄与凝练分不开,写得不凝 练就不可能含蓄。鲜明多就形象而言,含 蓄多就内容而言。
技法解密:1.借助知识背景,挖掘丰富意 义。知识背景,主要指创作背景、历史、
文学典故等,还可以借助 文言文中的一些
动作、神态等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 从侧面去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抓住 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
②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
古人写诗时常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 法,分析时不能只看表面意思,要体察写 作意图.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 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想象,把诗歌中的文字转化成头脑中的形象, 再现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而品位诗意,把握 诗歌的思想内容,然后结合思想内容分析语 言运用的准确鲜明。
②感知情感,联系体验,体味诗情。诗歌是抒 情性极强的文学体裁,因此,对诗词语言的 鉴赏评价不能是孤立的,只有投过诗歌的表 面文字,感知诗人的情感,联系自身的生活 体验,才能品味出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的 妙处所在。
[例12]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本诗被认为是“语少意丰,有无穷意味”
的佳作,你认为呢?请试作简析。
• 答案:这首诗语言凝练含蓄。诗人采取以答句 包含问句的手法,用短短二十字表达了对隐者 的钦慕之情,以及访隐者而不遇的怅惘之情。
[例 13]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例8]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是一首怨妇诗,全诗行动曲折地描写了主人公的 心理变化过程,其中“忽”字是描写主人公心理变
化过程的一个关键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答案:全诗描写了主人公从“不知愁”到“悔”的 心理变化过程。前两句描写主人公的“不知愁”, 而第三句转折,由“忽见陌头杨柳色”,使少妇 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伤感场景,引出“悔 教夫婿觅封侯”。“忽”最准确鲜明地描写了主 人公心理变化的过程。所以说“忽”字是一个关 键词
技法解密:
①了解古诗词音律常识。如平仄、对仗、压韵、 词有词牌、曲有曲牌等。
②反复吟咏,感受形式之美。古诗词很讲究节 奏感和音韵美。反复吟咏,可以感受其和谐 的音韵、鲜明的节奏、参差不齐的句式所带 来的强烈的音乐感和节奏美。
③咀嚼体会,把握内在含义。咀嚼体会语言的 内在含义,以及渗透的丰富情感。
阅读下列三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例7]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诗题中一个“幽”字用得非常准确,诗中有哪
些语句扣住此字来写,请结合这些句子,简要分 析“幽”字使用的正确性。
答案:“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 边树,僧敲月下门。”四句都扣住“幽”字 来 写,首联诗对环境的描写,体现李凝居处的 幽静、荒凉、冷寂;颔联以动衬静,更加增 添了静谧。总之,全诗的描写紧扣一个“幽” 字,所以说这个字用得好。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楼风
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
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在古诗中常常出现词语与词语之间,或
意象与意象之间直接组合的现象,由此带来
语义理解上的多义性,进而使语言更加凝练、
含蓄。请你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门掩黄昏”
这一句的妙处。
• 答案:“门掩黄昏”,可以理解为黄昏 时分将门掩上,也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 门外,又可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 将春光掩于门外等,令人回味无穷。表 现了她(少妇)的寂寞、失望和惆怅。
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
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
低绿也。”请结合前人的评注谈谈你对首联的理 解。
• 答案:首联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 天景物起兴,写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 远方的丈夫。同时,运用谐音双关, “丝”谐“思”,“枝”谐“知”,含 蓄地表现了思妇的思夫之情。
• 答案:本曲塑造了一位饱经风霜,久经沙 场,最后被弃置不用的老将军的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主要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
形象?
• 答案:诗中主要通过将军夜引弓这一典型 的细节描写,成功地刻画了一位警觉、镇 定、勇武的将军形象。
2.鉴赏物象
技法解密:①分析风物景象以及意境的特征
在一些写景抒情诗中,诗人常常通
过一系列相关物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 定意义的意境,来渲染烘托诗人的思想 感情,故在鉴赏时要分析其中具体物象 以及它们所构成的意境的特征,进而把
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②分析物象的比喻、象征意义。
诗中常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手
二、形象生动
• 语言的形象生动,是在准确鲜明基础上的更高 层次,它更有利于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 语言的“形象”,是指要选择具有鲜明形象性 的语言来描写物象或人物,使状物如在眼前, 写人跃然纸上;
• “生动”,是指语言的运用新鲜,独特,灵活, 动人。
• 对古诗语言形象生动的鉴赏,就是赏析这些语 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形象
知识:1.诗歌中的形象包括(1)叙事诗 中的人物形象,(2)抒情诗中的抒情主 人公,(3)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2.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中 艺术形象的内涵,即分析、判断它们包
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1.鉴赏人物形象
技法解密:①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 诗歌塑造人物的手法有肖像、语言、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
这首词后两句是古人写“愁”的名句,与刘
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竹枝调》)相比
似乎更有品味的余地,请谈谈你的看法。
• 答案:李词写“愁”,使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 把无形的愁绪比作有形的绵绵春水,很容易引起读 者的共鸣。而刘禹锡的《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 愁”,稍嫌直白,表现力和感染力都没有前者那么 强烈。
[例5]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
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
漫”。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案:不同意这种改法。如果改了,“花 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
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全诗的 惆怅感情不符。
[例6]
阅读下面三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例4] 暮春归 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音待我归。 注:辛夷,又名木笔,落叶乔木,春季开花,
形似莲花。 问:诗中描写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诗人主要是用
什么手法突出了这一形象的什么特征?
答案:诗中描写的主要形象是幽竹。诗人主要使用 衬托的手法,用“辛夷花尽杏花飞”来衬托幽竹 的“不改清音待我归”,从而突出了幽竹不畏春 残,不为俗屈的高尚品质。
技法解密:①把握物象,准确切入。语言的形象 生动主要体现在塑造形象具体可感、新鲜灵活, 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上面。我们就是通过这些 生动形象的描写,来体味它所表现出来的情感 及主旨。因此,在赏析诗歌语言的形象生动时, 要准确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准确切入作答。 ②形神兼备,全面分析。语言的形象生动是为 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服务的,在古典诗词中, 诗人常常使用一些修辞格(如比喻、拟人等),
四、音韵和谐
• 音韵和谐,就是古诗每句的末句都要 压韵,以使诗歌悠扬动听,前后呼应形成 一个完美的整体,增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所谓节奏,就是通过语音排列次序的不同 而形成有规律性的抑扬顿挫,从而增强作 品的旋律感,使全诗产生更悦耳的音乐效 果。

鉴赏音韵和谐,就是欣赏鲜明的节
奏、优美的旋律及表达的丰富情感。
[例11]
小桃红
倪瓒
一江秋水淡寒烟,水影明如练。眼底离
愁数行雁。雪晴天,绿苹红蓼参差见。吴歌
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百鸥眠。
这首小令描绘了意境幽远的秋水景色,
读来如同欣赏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请从色 彩方面对这首小令进行赏析。
• 答案:“雪晴天”两句将白、绿、红几种色 彩巧妙地调和在一起,把秋色缀得生动形象、 异常绮丽。
[例14 ]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注:首句语出《楚辞·招隐士》:“王源自游兮不归,春 草生兮萋萋!”燕草:燕地的春草。征夫所在之地。秦 桑:秦地的桑树。思妇所居之处。怀归:想家。罗帏;
丝织的帘帐。
这是一首闺怨诗。诗中首联,颇为别致含蓄。
元代萧士斌评述道:“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
[例15]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
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
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
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
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
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
诗的首句用“登登”和“决决”两个叠词分别
写出了什么?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 答:“登登”写出了登山路的声音;“决决” 写出了溪泉的声音。这样写节奏鲜明,音节 和谐,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 [例17]蒹 葭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潮洄从之,道阻且长。潮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诗描写了那些物象?诗人用什么手 法,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答案:这首诗中描写了江月、风灯、宿鹭、 跳鱼等形象;诗人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 了一种江上安谧、和平的情景。
二、语言
对古典诗词语言的鉴赏主要 围绕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凝练 含蓄、音韵和谐、风格特色等方 面来进行。
天上人间。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塑造了什么形象?
• 答案:这首诗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塑造 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亡国 之君的形象。
[例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 老王将军
张可久
纶巾紫髯风满把,老向辕门下。霜明宝剑 花,尘暗银鞍帕。江边青草闲战马。
注:帕,这里指马鞍上的垫子。 试概括本曲中塑造的形象及其特征。
句式知识,来理解诗词中的一些变式句,
从而把握其言外之意。2.寻找隐含信息, 捕捉“弦外之音”。诗词中的双关、典故,
凝练含蓄,阅读时要结合全诗的思想感情
挖掘出深层意义。3.分析相关修辞,体会 其中之“义”。在鉴赏诗歌的凝练和含蓄
时,要注意通过分析其使用的一些特殊的 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进行。
阅读下列 三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准确鲜明
所谓准确,是指语言能确切地 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恰到好处地表现事物的面貌和本质; 所谓鲜明,是指能爱憎分明地表达 出作者地思想感情。
对古诗语言准确鲜明的鉴赏, 就是分析作者如何准确鲜明地状物、 抒情、达意。
技法解密:①善于想象,再现情景,品位诗意
诗歌的特点是“言简意丰”,因此,应善于联 想、
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在回答此类题目时,要
从“形”(表达效果、审美情趣)、“神” (即对表现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表达诗人的思想 感情方面的作用)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阅读下列 三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例9]
十五 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题中的“十五夜”,指中秋之夜。
这三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
功底。请结合全诗的思想内容简要分析。
• 答案:本词开端一连十四个叠字,一波 三折而一气贯串,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将词人倾吐不尽和悲哀赋予言外,使读 者如闻哽咽啜泣之声。
[例16]
山店
卢纶
登登山路何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
风动叶声山犬吠,几家松火隔秋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