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孔颜之乐”作文评讲+课件13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孩子在等待,知道还能读书,还能写作,还能让后人从她的书中、话中有所 得。追求的不是貌美、富足,这些苦痛就不会引起先生的注意。我们总要从不 幸中找幸,总要问问自己在意的是什么,总要问问自己内心的光明是否能驱走 眼前的黑暗。
“不要把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俗,把你宝贵的内在生命活出来。”这是 王尔德动情写下的感悟。为夏瑜的坟上添几朵白花,是鲁迅先生为辛苦的革命 人缀上的一笔希望。“我会想办法让他回到我身边,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是斯嘉丽在瑞特离开后的内心独白。他们用内心的美好冲淡现实的苦痛,没有 称心的物质基础,心中的光明也能带他们去往更高的境界。这不是踩在虚无和 幻想的内心世界里,不为现实的任何利禄所动,也不是一味地忽视痛苦,而是 用内心的光芒照亮黑暗,拥抱生命中最瑰丽的色彩。
对此你一定有过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 篇文章。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 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和审题立意】 “孔颜之乐”是一个值得我们挖掘的文化话题,也是一个颇有思辨性的哲学命
题。作文题力图打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屏障,让同学们思考物质匮乏的现实生活 中人们内心幸福的源泉所在,注重传统文化,倡导思辨色彩。
绝不涂改
力争写到“两列半”
心向光明,亦复何阻
丰衣足食,人人心向往之,甚至是生存的基本条件。外物所能给予每个人 的,往往是不公平的,但也还是能在街头看到残障者练得一手好字。心向光明, 眼前的黑暗也会透出微亮光芒。
为秋风所破的茅屋里,是心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杜甫,凄瑟萧索的夜里,因装着天下寒士而有动力、有温暖。淡退风华的寺 庙里,是断齑画粥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粗食 的清苦因心系百姓而多了一分甘甜。不是生活没有给他们带去磨难,而是他们 的着眼之处不在茅屋、残粥,那为了天下苍生共同幸福的意志溢满了他们的内 心,那为着光明的追求将他们的苦楚淡化、摒去了。
美丽的灵魂稀释苦难
身居陋巷,箪食瓢饮,却不改其乐,颜回给历史留下了“孔颜之乐”的佳话,也 给千年后的人们留下了问题:面对现实的苦难,如何还能快乐?快乐源于何处?
快乐源于学识和视野。曾经,寒门学子王心仪的一篇《感谢贫穷》“刷爆”朋友 圈,尽管贫穷令她的生活艰难痛苦,但站在学习的台阶上,她看到了贫穷为她带来了 什么,看到了苦难中的生命可以更加绚烂,依旧快乐。颜回不正是如此?向孔子求学 令他完善了自我,理解了仁义,明白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于是他怡然 自得,不为此忧虑半分。
快乐源于修养和心境。在苦难中总有人保持着从容与沉静,保持着乐观与自强。 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家中被抄检一空时,母女二人依然穿着得体的衣服,水仙花开了, 她们就在每枝花的颈部套上一个五分宽的红纸环,令花看起来更美了。那一抹明艳的 红色,为家里增添了活力。从那一个个纸环中,我们看到了两个美丽的灵魂。在生活 的苦难、条件的简陋前毫不慌乱、毫不悲伤,因为她们发自内心的从容与乐观,足以 稀释眼前的苦难,足以维持快乐的生活。在这样美丽的灵魂前,苦难无能为力。另一 个美丽的灵魂是杨绛,在与丈夫历经磨难时,她依旧是那个大气从容的女人,用俏皮 话来记录苦难,在黑暗中,她依旧可以创造一抹微光。
这个材料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立意: (1)探讨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可以回答“是”, 也可以回答“否”,言之成理即可。 (2)思考“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 处”,信念、理想、高度的精神修养等都可以成为内心幸福感的源泉。 (3)综合考虑以上两个问题,提出“高度的精神修养可以冲淡现实生活中的 不幸,成为身陷困厄之人的幸福源泉”等观点。
杨绛先生曾翻译过一首小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双 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先生没有对身外之物的追 求,清贫的生活也就谈不上不幸了。旁人惋惜、同情的,在先生眼里或许比不 上读一本书来得充实。文化大革命中,她被罚洗厕所,她静下心来,将厕所洗 得干干净净,并不以此为羞。先生是要向光明的地方走的,她知道家里有丈夫
注意:写作时要紧扣“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这一前提,不能 脱离这个前提简单地讨论幸福的来源。
阅卷时着重于五个方面的评价:审题、文体、思想深度、语言和书写。根 据审题情况,得分可以分为以下四档:
50—60分:能够紧扣“不幸或匮乏的物质生活”,对身处该境况中内心仍拥有 幸福感,做出独立、有深度的归因。 45—49分:能够紧扣“不幸或匮乏的物质生活”,对身处该境况中内心仍拥有 幸福感,做出较合理的归因。 40—44分:考虑到了“不幸或匮乏的物质生活”,但是对幸福感的理解不是很 到位,或者归因不是很恰当。 39分及以下:没有顾及“不幸或匮乏的物质生活”,只是简单谈论幸福的源泉。
摇着人生的小舟,我愿循着内心的光明,在现实的大风大浪中,平安到达 幸福的彼岸。

【点评】文以意为先,这篇文章立意高远,指出内心的光明 可以驱散眼前的黑暗,选取了比较新颖、生动的材料作为事实论 据,用杜甫、范仲淹、杨绛等人的例子,说明内心的追求使人忽 略现实中简陋的物质条件。文章语言生动,大量的引用和化用、 精妙的修辞使语言极具张力。略显不足的是,文章倒数第二段所 用的王尔德、鲁迅及斯嘉丽三人德事例,虽然体现了他们内心的 追求,但缺乏物质条件简陋的前提,和主题之间的关联稍弱,降 低了说服力。
从思想深度看,50分以上的作文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体现独立思考和 批判精神,有自己的看法,敢于质疑。
如果被判定为文体不明确或其他不符合文体要求的情况,总分不超过45分。
1、审题立意要准确、深刻, “颜回之乐”乐在何处?为何能乐?
2、素材运用应古今融合, 3、结构上可运用“3+1”模式, 4、论证分析应强化思辨性, 5、干净的卷面和足够的容量是高分保障。
“孔颜之乐”作文评讲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颜回是孔子的杰出弟子,他终生贫困,并不幸早逝。按照世
俗的看法,颜回的一生是不幸而凄惨的。但是我们看到的颜回却 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虽居陋巷,箪食瓢饮,内心 世界却充盈着无比的快乐。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孔颜之乐”,留给后人的问题是,高 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够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或者说,当人们 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