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写作文加点激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写作文加点激情
摘要:作文是很多学生很头疼的任务,但在语文教学中占的比分却很重。
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成功感,让他们有写作的信心,多赏识,多鼓励。
关键词:成功感修改兴趣赏识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却也是多数孩子们望而却步的难题,我想如果在作文教学中,能唤醒孩子们的激情,会不会让这一教学变得更有效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尝试
一、成功激发兴趣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文存在一种畏难情绪,为了分数,宁愿去背诵作文。
那么,激发学生兴趣,让大多数学生体会到写作文的“成功感”是做老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其实,通过反复的修改成就一篇篇成功的文章,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
很多学生的作文是按以下程序运行的:个人草就(或急就或抄袭)——老师批改——被否定或忽略——锁入箱底。
写作前未经深入构思,发下后未经消化吸收,在整个作文过程中不曾付出实质的努力,妄谈收获,实在可笑!
其实在这里有个很有效的方法——修改。
修改有几个层次:
1、自己修改。
通过参考老师的评语,在布局谋篇方面做一些调整,词句方面做一些润色加工,一般学生都是能做到的。
2、同学之间互相修改。
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带着挑剔的眼光互相挑毛病,带着欣赏的眼光互相肯定,带着责任感互相帮忙,都是大大有益的。
开放的作文评改方式,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
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
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
让学生人人办了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在班内展览交流。
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我们要重视交流欣赏在习作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情感产生碰撞,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比如,小组合作互改作文,把你认为好的句子画出来。
在互改的作文中,我看到过这样的评语:“你写得太好了,我真羡慕你!”“你写得真棒!”“你写得不错,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成功的。
”虽然学生们的评语是稚嫩的,但足可以让同学身心愉悦了,因为有了同学“欣赏”他的作品了。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墙报、专刊展览等多种方法将好的作品展览出去,让学生体会习作的成功感和快乐感。
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兴趣行之有效的措施。
将优秀佳作推荐到校级或市级刊物上发表,并在课堂上和家长会上为他们叫好,造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大大提高了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是不可逆转的教育改革潮流,教师应充分地相信学生无限的潜能,尊重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体味人生。
只有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学习的愉快感和自豪感,并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越学越要学。
做法。
3、文章不厌百回改,通过“修改——重写——再修改——再重写”这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最终完成一篇满意的作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未曾体验过的。
这个过程能够带给学生的收获只有亲自体验过才会了解,不仅仅是写作方法的丰富,写作能力的提升,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获得极大的“成功感“,比较前两者,这一点尤为可贵!
我在自己所教的班级实践过多年,我的体会是:
1、学生修改一篇文章多遍比写多篇文章收获要大得多,写作水平提高要快得多。
2、获得了写作文的“成功感”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进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巨大动力。
二、气氛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写作的动力。
教师要逐步改变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
(一)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
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他们的文章,并且激励他们成功。
自信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自信心多半来自于鼓励。
过多的训斥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兴趣。
爱迪生说过:“有许多天资很好,很有希望的人,只因为得不到有利的鼓励。
竟然失败下来。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充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
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
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
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更需要鼓励,课堂上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课外活动,如故事会、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办手抄报、排演小品、课本剧、演讲赛、答记者问、即席采访、情景对话等等。
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
我们还组织学生文学社,并创办文学社报,为学生发表习作提供一个园地。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作文在县市各级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
三、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一个连书都不喜欢看的人,如何谈写作呢?所以读是写的前提,这个“读”需要一定量的积累,长期地、持之以恒地,这样定能收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我们要抓好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主动、独立地阅读自己喜欢的、自己选择的文学作品,而非被动地、被迫地、完成任务似的阅读。
由于这样的阅读出
于自主自愿,阅读过程便成为充满活力的生命过程。
(一)抓好课外阅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课堂上是破不了万卷书的,唯有在课堂外才有可能去读成千上万卷的书,才有可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只有多读,才能善写。
要治愈语文的致命伤“贫乏症”,最好的药方就是走进课外阅读。
每个学生在阅读某个作品之后,都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因此,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表达,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让学生体验到自由表达所带来的快感。
在写作教学中,更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要多给学生自由写作的机会。
要坚持长期性。
课外阅读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是一点一滴积累所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口吃不成胖子。
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期间的边角料时间或休息日来阅读。
荀子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坚持就是胜利。
阅读的读物和方式要多样化,切忌单一,任学生自由选择,不求一致。
(二)教会学生阅读时做好摘录,写好随感。
许多学生课外阅读并不少,但读完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动口、动眼不动手、不做摘录有很大关系。
因此,要求学生阅读时要做好读书笔记,包括圈画、摘抄、评注、仿写、加标题、写段意等。
借此来控制阅读的注意力,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而且懂得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
(三)注意精读﹑泛读要紧密结合。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才能建立起语感,才能使阅读上一个台阶。
目前,单靠课本提供的阅读材料,是远远不足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
要给学生的阅读任务做定时定量的要求,以每日两篇文章为底线。
在要求学生定时定量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注意阅读的质量。
对于特别精彩的文章,还可以要求学生背诵。
四、循序渐进,形成作文的序列化
鼓励学生勤于写作。
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记录下来,并注意用上所学的学习方法,这样不断的训练,不但积累了写作材料还提高了写作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充分唤起孩子的兴趣就成功了一半,如果能让孩子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赏识,尝试到成功的喜悦的话,我想这就能让孩子有坚持下去的动力,这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