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注射液联合腺苷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花注射液联合腺苷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
效及安全性评价
王敏
【摘要】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腺苷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腺苷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联合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变化、血液流变学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显效率[55.55% (25/45)]和总有效率[91.11%
(41/45)]均显著提高,无效率[8.89%(4/45)]则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x2=4.50,4.86,4.86,P<0.05);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分别为(50.13
±4.32)m/s,(47.56 ±4.30)m/s,均显著提高,同时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分别为(44.69±4.65)m/s,(42.56±4.51)m/s,亦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t=6.99,7.56,5.05,5.03,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1.26±0.32)mPa·s和血小板聚集率(54.63±10.71)%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t=3.67,4.81,P<0.05);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3.33% (6/45),略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45,P >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腺苷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提升临床疗效,促进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且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适于临床推广.
【期刊名称】《中国药业》
【年(卷),期】2016(025)015
【总页数】4页(P54-57)
【关键词】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红花注射液;腺苷钴胺;疗效;安全性
【作者】王敏
【作者单位】北京老年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09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6;R28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因其会累及全身任何部
位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故临床表现多以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或缺失、疼痛、感觉及运动障碍等,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全身神经损伤或坏死,增加患者痛苦,降低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1-2]。

目前,临床对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仍主要是在控制患者血糖的同时,给予腺苷钴胺等营养神经类药物予以治疗,但疗效并不十分理想[3]。

已有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
展往往与血管损伤、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氧化应激和免疫等因素密切相关[4]。

本研究中采用红花注射液联合腺苷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糖尿病指南》(2010版)中关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标准[5];年龄35~70岁;近2周内未应用过其他治疗药物;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按照医嘱坚持用药,依从性较好,能定期随访。

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以及严重感染者;心、肺、肝、肾等全身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及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者;精神类疾病及意识障碍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临床资料不全,无法判断疗效者。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

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9~72岁,平均(52.56±8.43)岁;病程5~14年,平均(7.85± 3.26)年。

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0~73岁,平均(52.77±8.64)岁;病程4~13年,平均(7.72± 3.24)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控制饮食及运动等。

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用腺苷钴胺(河北智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604,规格为每支1.5 mg),每次1.5 mg,肌肉注射,1次/日,2周为1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866,规格为每支10 mL)30 m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日,2周为1
个疗程。

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的变化适时适度调整给药剂量和用药疗程,连续用药2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变化、血液流变学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5]:显效,肢体感觉异常症状明显好转,腱反射及浅深感觉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 m/s或恢复正常;有效,肢体感觉异常症状有所好转,腱反射及浅深感觉有所改善,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 m/s;无效,肢体感觉异常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没有变化。

前二者合计为总有效。

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治疗前后采用肌电图仪测定正中神经(腕至肘)、腓总神
经(踝至腓骨小头)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正中神经(中指至腕,顺向)、腓总神经(腓骨中段至踝,逆向)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

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并分别采用血液黏度测定仪测定全血黏度,采用全血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而无效率则显著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果见表1。

2.2 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均显著提高,同时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亦显著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果见表2。

2.3 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果见表3。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有升高,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果见表4。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造成糖尿病足及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

已有文献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发生率高达60%~90%,其神经病变可累及
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等一系列临床表现[6]。

近年来临床对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仍尚未完全明确[7]。

目前,腺苷钴胺已成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公认的药物之一。

作为一种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均高于维生素B12的营养神经类药物,其通过抑制神经髓
鞘异常脂肪合成阻断神经纤维脱髓鞘的发生和发展,并进一步促进髓鞘主要成分蛋白质和类脂的形成,从而全面促进损伤神经髓鞘的修复,进而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引起的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得到快速缓解,对神经的修复和改善均具有一定的疗效[8]。

红花注射液是以红花提取物为主要成分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能够有效扩张微血管,进一步增加局部血流量和组织灌注量,全面改善微循环;能够显著提高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并大幅度降低血液黏度,积极防止微血栓形成并对其产生溶解作用;同时,对二磷酸腺苷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9]。

两药联用可弥补目前临床单独应用腺苷钴胺疗效不理想的弊端和不足,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开
辟了一条更有效的治疗途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药物干预后临床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无效率则显著降低,这与吕福平[10]的临床研究结果相符合,表明红花注
射液联合腺苷钴胺的药物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肢体感觉异常,腱反射及浅深感觉恢复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另外,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均显著提高,与包猛[11]的研究报道一致,说明红花注射液联合腺苷钴胺的药
物治疗方案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同步性,并进一步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同时,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这与王晓辉等[12]的临
床报道结果相符合,可见联合用药方案还能够大幅度降低患者的全血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全面纠正血液流变学紊乱的临床症状。

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
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明联合用药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并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在保证其临床治疗有效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为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综上所述,红花注射液联合腺苷钴胺可提升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促进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且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适于临床推广。

【相关文献】
[1]许曼音.糖尿病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5-166.
[2]Bilir B,Ekiz Bilir B,Yilmaz I,et al.Association of apelin,endoglin and endocan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6,20(5):892-898.
[3]Izumi K,Fujise T,Inoue K,et al.Mecobalamin improved pernicious anemia in an elderly individual with Hashimoto′s disease and diabetes mellitus[J].Nihon Ronen Igakkai Zasshi,2013,50(4):542-545.
[4]李婷婷.前列地尔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疗效评价[J].中国药业,2015,24(16):65-67.
[5]叶山东.临床糖尿病学[M].第2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42-248.
[6]Bartkoski S,Day M.Alpha-Lipoic Acid for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Drugs,2016,93(9):786-788.
[7]Li QR,Wang Z,Zhou W,et al.Epalrestat protects against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by alleviat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inhibiting polyol pathway[J].Neural Regen Res,2016,11(2):345-351.
[8]钱云龙.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4):447-448.
[9]赵剑锋,刘静,郭颖,等.红花注射液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6):3 102-3 106.
[10]吕福平.红花注射液与山莨菪碱、甲钴铵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4):96-97.
[11]包猛.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病变21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8):2 822-2 823.
[12]王晓辉,张定华,卢少敏,等.恩再适联合红花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3):58-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