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3历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23历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第二次
调研考试文综历史卷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10题)
1.《汉书》“山东出相,山西出将”,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鸿门宴》:“将军河南,臣战河北。

”其中的古代的山西、关东、江左、河南分别指
A.崤山以西、山海关以东、长江以北、黄河以南
B.太行山以东、函谷关或潼关以东、长江以西、黄河以南
C.崤山以西、函谷关或潼关以东、长江以东、黄河以南
D.太行山以东、山海关以东、长江以南、黄河以南
2.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

”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

”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C.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D.近代德国宪法好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3.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4.《从法国大革命看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文化特性》一文的作者说:“法国革命者在谈人权的‘人’字时是非常抽象的,不带任何种族、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差异。

不长时间就给包括新教徒、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公民权……在不太长一段时间里实现了普选制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权,并且彻底的摧毁了封建大地产而让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小块土地。

”据此判断,该文作者认为法国人在革命的价值取向上更侧重于
A.自由
B.平等
C.共和
D.法制
5.刘大白在诗《红色的新年》中写道:“拿锤儿的说:‘世间底表面的,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著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拿锄儿的说:‘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注:刘大白,最早反映工农生活的诗人,该诗创作于民国七年)其创作的背景是
A.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革命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黑暗
C.俄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D.李大钊创立中国共产党,宣传社会主义
6.历史学家波普尔说:“总之,不可能有一部‘真正如实表现过去’的历史,只能有对历史的解释,
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因此,每一代都有权作出自己的解释”。

作者试图强调
A.对历史的解释可以随心所欲
B.研究统一的历史规律没有意义
C.历史不能复原,故无法证伪
D.历史研究应体现鲜明时代特色
7.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

但也有学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历史上大运河沿岸繁荣的代价是东部沿海的荒凉和寂寞”。

该学者意在说明
A.历史上专制政权的保守
B.运河阻挡了国人奔向海洋的步伐
C.统治者耽于享乐的腐朽
D.海禁政策是运河沿岸繁荣的保障
8.(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89年,利玛窦结识了儒生瞿太索,他接受瞿太索的建议,儒冠儒服,以学者面目宣传西方科学知识......利玛窦到北京,得到万历皇帝的赏识,赐留北京传教......教士们口说汉语,身着儒服,每人还有中国名字 (1610)
,中国内地已有信徒2500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伏尔泰对于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非但不敢小觑,反而推崇至极。

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并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欧洲基督教的一神教专制。

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显然,伏尔泰推崇中国的儒学文化,主要就是看到其中有一种他在当时欧陆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精神(其具体表现就是宗教宽容)。

……伏尔泰还看到,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他的弟子彼此亲如手足”。

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四(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在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土地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

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利玛窦来中国传教的方式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东渐”势头衰落的主要原因。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等法国启蒙哲人推崇儒家文明的原因。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7、18世纪中欧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6分)
(3)根据材料三,举例说明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知识界关注重点的变化(6分)
(4)材料四中认为“文明现在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停步不前”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突出表现是什么?材料中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8分)(5)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启示?(6分)
9.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

反顾昨天,华夏民族历史一脉相承,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是:
A.优越的地理环境
B.稳定的小农经济
C.强大的中央集权
D.繁荣的传统文化
10.“周亚夫,汉文、景名将。

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

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长安告警。

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因治军有方,不久迁中尉。

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被景帝迁为丞相。

”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
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
第1卷参考答案
一.参考题库
1.参考答案:C
2.参考答案:A
3.参考答案:B
4.参考答案:B
5.参考答案:A
6.参考答案:D
7.参考答案:B
8.参考答案:(1)特点:利玛窦利用知识传授法,以学者面目出现;穿儒服、说汉话,顺应中国习俗;积极在上层活动,使得最高统治者允许其传教;(3分)主要原因:一些传教士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了中国主权;宗教理念的差异;闭关政策的影响。

(3分)
(2)原因:儒家文明的思想主张可为启蒙思想提供营养;以儒家文明为武器,宣传启蒙思想(3分)意义:中欧文明互补,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生机,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进步。

(3分)
(3)变化:从重视西方科学技术,到重视政治制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6分)
(4)文明: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

(3分)
表现:政治上仍然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着落后的农奴制度(2分)结果:186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促进了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3分)
(5)一是世界各地的文明是相互影响的,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和进步。

二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在学习他国的过程中,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三是先进的文明必然得到广泛的传播,最终一定会战胜甚至取代落后的文明。

(6分)
9.参考答案:B
10.参考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