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储配站的运行体会与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学习心得汇编.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NG储配站的运行体会与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学习心
得汇编
LNG储配站的运行体会
根据xx省LNG项目实施计划.xx市将在今年接用省长输天然气.为启动xx市城市燃气管网建设.培育管道天然气市场.在省天然气进入东莞市时.实现与上游天然气的顺利接轨.xx燃气有限公司在2003年决定通过建设LNG卫星站作为过渡气源。
xxLNG卫星站作为xx地区较早投入运行的LNG场站,是由华北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新地市政工程公司于2004年3月份开始施工.6月份完工.8月份点火投入运行的。
LNG卫星站目前主要利用国内新疆广汇的LNG作为气源.使市区条件成熟的区域能先期使用上管道天然气,然后再辐射到部分镇区,担负着大管线到达东莞之前的储气与输气的重任,同时在大管线接通后又可作为机动和调峰气源.发挥补调作用。
一、卫星站基本情况
xxLNG储配站位于东莞市东城区柏洲边.占地面积32000多平方米.储气规模达到了36万立方米,设计气化能力为12000立方米/小时.供气能力达到每日20万户。
它的设计、施工、运行严格遵循现行国家有关规范、规定和标准。
站内功能分区明确.便于生产管理。
储罐区内设6台IOOm3LNG储罐(设计为10台)及工艺装置区,包括LNG 卸车系统、气化区、调压计量区等,同时建有综合用房、消防水泵房、箱式柴油发电机、箱式变压器及消防水池等为生产辅助区。
储罐
布置采用1个罐一组.每组之间均以0.3米高防液堤隔开,且罐体均设计有消防喷淋系统.罐区周围建1.0米高防液堤与外界分隔开。
这样的布置充分保证了生产区的安全运行。
气化区选用3组6000rn3/
h(每组为4×1500m。
/h气化器)空温式气化器.同时设计有BOG空温式气化器,气化量为500m3/h.并建有调压系统两路,计量系统一路及加臭装置一套。
低温管道采用无缝有锈钢管,调压前工艺管道采用无缝钢管。
微机监控系统采用先进的可编程控制系统.
实现了联锁功能,保证安全稳定运行。
防雷及接地设置均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二、工艺流程简述
1、供气流程
储罐内的LNG利用自身压力或自增压气化器升压.升压至所需运行压力(0.6MPa),利用其压力,将LNG送至空温式气化器进行气化.经过气化的天然气再经过调压(设计压力为0.4MPa)、计量、加臭,送入城市管网,为用户供气。
2、卸车流程
目前xxLNG储配站液化天然气是由上游气源单位新疆广汇公司利用LNG槽车将液化天然气通过公路运输到本站,卸车时将槽车压力通过增压气化器.升压至0.6MPa左右,储罐压力降低到0.4MPa.利用槽j车与储罐的压差将LNG卸至储罐。
目前卸一辆槽车LNGI约用时3小时。
'
3、充装流程
对于天然气管线暂时无法到达的区域.通过建设LNG瓶组站作为临时气源供气。
首先在储配站将LNG充装到小钢瓶中(每个钢瓶可充装
200立方米天然气).然后通过公路运输的方式送到瓶组站。
充装LNG 钢瓶时控制LNG储罐的压力在0.6MPa左右.将钢瓶内的气体通过BOG 系统放散降低瓶内压力至0.4MPa左右.利j用两者的压差将LNG由储罐充到钢瓶中。
'目前充装一j个钢瓶平均用时约40分钟。
·
三、运行管理
1、安全管理
安全工作是LNG储配站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通过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不断健全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技能,增强防范措施,把安
全工作落实到实处。
(1)制度建设。
储配站生产运行的安全管理.主要是制定严格的制度措施,防止发生火灾隐患及消除潜在危险。
因此,需要在管理、操作、检查、维修等各方面杜绝不安全因素,预防站区火灾以及工艺设备、管线、贮气罐“跑、冒、滴、漏”、违章操作及维修不当引起的事故。
在储气区、卸车区、调压计量间、办公区等都明确区分,防止火源与可燃气体接触.各区域都设有警示标志,严格按制度执行。
(2)动火操作。
未经批准,站内严禁动火。
必要情况下,根据危险程度,由公司指定动火负责人.制定详细动火方案,按规定办理动火申请.经批准后才能动火。
对已批准的动火项目,不得随时随意增加内容,如需临时增加必须重新办理动火申请。
动火时需按动火级别和实际情况需要准备消防器材.现场监护人发现有不安全因素时,应停止动火.并及时采取措施。
(3)操作规程。
为了防止储配站运行中在操作上导致事故,必须落实安全操作规程。
所有运行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试合格,能独立操作才能上岗。
在罐区、调压计量区、消防泵房等地张贴工艺流程图。
阀门、调压器、计量表、贮罐进行编号.悬挂设备标识,防止操作失误。
运行工要熟悉管线分布.阀门位置和用途。
每月对所有运行人员进行实战演练操作.锻炼每个人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以此来保证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任何人都能及时、果断、正确操作处理.杜绝事故发生。
(4)消防设施。
对站内生产设备及消防系统.运行人员要定时检查,公司、部门领导要随时抽查.使之保持完好,达到随时投入使用的要求。
同时.还对站内安装的燃气监测仪器每周进行测试.保证时刻对站区内设备是否存在漏点进行监测。
2、设备管理
(1)站区设备管理责任到人。
站内所有设备都挂牌明确,按照国家标准定期进行维护,建立维护档案.针对不同设备分别制定维护计划.确定维护重点.定时、定人精心维护。
(2)建立设备巡检制度。
低温阀门工作是否正常.维护、保养、检查是否到位.是影响储配站安全运行重要因素之一。
为此站内建立了设备巡检制度.制定重点阀门检查制,运行工交接班首先要对各重点阀门做仔细检查,是否有泄漏,并定期紧固阀门螺栓.消除由于热胀冷缩造成的螺丝松动,这是保证储配站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3、人员管理
(1)基础培训,持证上岗。
储配站从人员的基本素质抓起,对新员工进行了系统化的培训、考核.同时利用老员工的技术、经验,加强
沟通,明确传、帮、带职责,促进新老融合,加快新人的成长。
新员工到站后就被分到各个运行组,同时确定指导老师.对新员工的基本操作进行训练。
同时聘请厂家人员和公司的技术安全人员对其进行考核,合格后发证上岗。
(2)安全培训演练。
为保证储配站长期安全运行.站内每月至少举行一至二次安全演练或安全培训.经验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大家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安全意识。
利用各种运行台帐和原始记录.定期组织大家对数据进行分析,寻找运行规律.预见和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便于提高大家综合素质水平,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3)预案演练。
模拟发生各种事故情况.站内还建立了各种抢险、应急方案,每月都组织学习、培训、演练,对突发事件做好充分的应急应变准备.积累丰富的临场实战经验,来确保发生紧急情况时能随时应对自如,沉着正确操作,来保证安全正常运行。
(4)制度落实。
站内还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项操作的操作规程,并不断完善,使员工各项操作系统化、正规化,逐步行成了制度化管理。
运行人员逐步掌握了站内各种设备的运行要点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LNG储配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存在问题
1、安全阀起跳不回位
站内进出液安全阀在卸液操作时会出现未达到设定压力就起跳现象,分析原因,一是安全阀的下部管道上接口可能存在轻微漏气,当漏气时间较长时.阀下管道内的气压逐渐降低,液相LNG开始上窜。
当管线压力有波动时,会出现突然的上涌.低温的LNG遇到常温的金
属管壁,迅速气化形成压力冲击波.这个压力冲击波向两端扩散'当其压力大于安全阀的起跳压力后会造成安全阀的突然起跳。
而且安全阀在起跳后由于阀体温度较低,无法及时回位.造成LNG通过放散管泄漏。
二是当槽车卸满一储罐后需倒换卸到另一罐的操作时,可能会因为操作过快.打开的阀门两侧管道内LNG压力瞬间碰撞,造成安全阀所处位置的一段管道内压力瞬间升高,虽然观察压力表压力没有超压,但实际压力在瞬间可能已经超出设定压力.造成安全阀超压放散。
而安全阀一旦放散.会有低温LNG通过放散管泄漏.当超压被放散后达到合格压力时.安全阀内阀杆因为低温缘故可能还有冰渣挡住.造成安全阀不能及时复位。
改进措施主要是:要经常随时检查各个阀门和安全阀接口是否存在轻微漏气.如有要及时修复处理就能避免:另外要注意在卸液过程中尽量控制压力不要超过5公斤.卸液切换阀门操作时要轻缓,虽然这样会延长一些卸液时间.但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控制有效避免了安全阀起跳情况的发生.减少了隐患事故的存在。
同时由于部分安全阀的放散管设计为直接对空放散.安全阀起跳后放出的LNG气液混合物的温度非常低,如果有操作人员在附近的话就会造成人员冷灼伤。
因此最好将单独就地放散的安全阀放散管全部改为汇
总集中放散,就能保证操作安全。
2、共用增压气化器
目前的设计为每一个储罐带一个自增压气化器.如改为多个储罐共用一个或一组气化器.通过阀门进行切换,这样既可以简化流程.又可以减少设备节约投资。
以上是我对xxLNG储配站运行实践的一个情况介绍.运行中我们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培养锻炼了一批干部员工.但在站区管理上还是有些不到位的地方.值得大家高度重视.需要继续花大力气来总结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整改,才能有效保证LNG储配站长期的安全稳定.为下一步平稳接用省天然气打好基础.积累经验。
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学习心得
近期,在分公司领导的指示下,对公司下发的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了系统的阅读和学习。
通过学习,使我对公司2012版体系文件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以下三点体会:
1、对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更加明晰
通过对文件的阅读和学习,了解了质量、环境、安全三种管理体系的发展和联系,三种管理体系对象不同,但管目标一致,均作用于企业组织的生产过程,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都是按照PDCA循环模式来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通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避免工作重复和效率低下,可以达到组织的管理效果最佳,从而达到节约管理资源,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目的,三个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通过学习体系管理文件,明确了管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从而全心全力的协助部门领导建立健全各项相应工作流程,使管理更加规范,改变过去职责不明、接口不清等管理弊端。
2、使我的工作目标更加明确
通过对体系文件和管理手册及标准的学习,使我熟悉了整个体系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对于自己的岗位和相应负责的业务,有了明确的标准要求。
对所负责的工作目标根据总公司的目标进行合理分解,落实到相应负责的项目,并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纳入考核,提出改进意见,实施管理评审,保证所负责项目完成的各项目标和指标要高于公司制定的目标和指标。
3、形成牢固的过程控制和遵守制度流程观念
通过对体系文件和管理手册及标准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了过程控制的重要性,只有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了精细化的过程控制,才不会让预期制定的各项目标和指标只空洞的存在于文件中。
同时也认识到遵守制度的重要性,一切按章办事,不能随意省略更改流程;不仅员工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更要遵守;特别强调执行力,制定了计划就必须认真执行,公司下达的重点工作计划是不能打折扣的。
正如体系文件中所述在当前各行各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前提下,抓住机遇,迎合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扩大趋势,建立健全QHSE综合管理体系并取得相关国际标准的认证,是开启21世纪国际国内市场的钥匙,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着眼于未来的长远眼光。
QHSE一体化综合管理体系是将企业的质量(Quality)、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将这些组织目标融为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
它是对企业管理资源进行整合的探索与尝试,这已成为企业实施有效管理的趋势和潮流。
它为企业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综合实力,提供了管理手段和工具。
是目前企业管理方面全世界公认的先进管理体系。
今后,我将进一步加强对体系文件的学习,并结合自身所处岗位对文件中涉及到的国际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加强对体系的理解和运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学以致用,协助亚太部领导提高分公司整体管理水平,为实现分公司管理系统化、流程化、规范化、精细化,圆满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