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2(解析版)
苏版初中化学初三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含解析)
![苏版初中化学初三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aabc0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9.png)
苏版初中化学初三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要紧气体之一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硅(Si)是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
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可制得硅,同时还有一氧化碳生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Si+2CO↑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C.碳表现氧化性D.二氧化硅是还原剂3.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毒B.能够燃烧C.密度比空气的小D.能还原氧化铁4.我省中考理科综合试卷的客观题部分实行运算机阅卷,考生答题时必须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
2B铅笔芯的要紧成分是()A.木炭B.石墨C.焦炭D.铅5.学校禁止吸烟,是因为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有害学生健康。
其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A. CO2B. COC. N2D. SO26.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7.工业生产粗硅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 2CSi+ 2CO,该反应中表现还原性的是()A. SiO2B. CC. SiD. CO8.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证明鸡蛋壳的要紧成分是碳酸钙。
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合格后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鸡蛋壳发生了分解反应B.Ⅰ中鸡蛋壳逐步溶解,产生大量气泡C.Ⅱ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第Ⅲ步是余外的9.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产物是否是二氧化碳B.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D.先往试管内放入石灰石,再滴入稀硫酸10.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40333559eef8c75fbfb349.png)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我国的黑白山水画用的墨汁主要成分为炭黑的微粒,用这种墨汁画的国画千百年都不易褪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炭()A.具有氧化性 B.具有还原性C.具有吸附性 D.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2.“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方式。
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做法是()A.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B.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C.大力发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 D.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3.某文章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文章的标题可能是()A. PM2.5与雾霾天气 B.新装修屋内的空气杀手C.酸雨的罪魁祸首 D.室内燃气热水器的安全防范4.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A.我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C.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5.科学家成功地利用精密仪器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这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的材料,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石墨片说法错误的是()A.石墨片是一种单质B.石墨片与C60是同种物质,具有导电性C.在一定条件下,石墨片可还原氧化铜D.石墨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6.下列有关CO2和CO的知识归纳,正确的是()A.组成:都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性质: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用途:都可以用于冶炼金属 D.鉴别:可以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7.实验小组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K,将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加入到充满CO2的锥形瓶中,立即关闭K,振荡,观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C.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D.该实验说明CO2能与石灰水反应8.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所用物质和装置均正确的是()A. B.C. D.9.戴活性炭口罩防雾霾和下列化学实验原理最相似的是()A.吸附 B.溶解 C.过滤 D.结晶10.如图所示I~IV装置,可供实验室制取有关气体时选用。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74411e6294dd88d1d26b98.png)
一、选择题1.(0分)[ID:132747]节能减排中“减排”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利用CO2,科学家利用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2的变化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此流程中FeO和Fe3O4可重复循环利用C.此流程制取炭黑的同时,还有氧气生成D.可用过滤的方法解决炭黑和Fe3O4的分离问题2.(0分)[ID:132746]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由原子构成,因此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B.金刚石、石墨和C60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因此它们的性质相似C.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则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D.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软水,则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一定是硬水3.(0分)[ID:13271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A.活性炭净水——吸附水中的悬浮物等杂质B.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C.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D.6000L O2在加压的情况下能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主要是氧分子变小4.(0分)[ID:132699]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C.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于制汽水D.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作烟花5.(0分)[ID:13269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6.(0分)[ID:132695]下列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7.(0分)[ID:132690]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8.(0分)[ID:132681]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空气D.用二氧化锰溶液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9.(0分)[ID:132676]碳的单质除了金刚石、石墨和C60外,科学家们还合成了C90、C240、C540等系列物质,据此可作出的推测是()①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②单质可能存在复杂的分子结构;③单质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④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之间可能存在更多的互相转化。
九年级化学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
![九年级化学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5404482433687e21af45a9aa.png)
碳和碳的化合物1、车城十堰的空气污染源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汽车尾气的主要分为NO2、NO、CO、等。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汽车排气系统中往往加装一套“三元催化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CO使人中毒的原因是(2)尾气中的NO、CO在“三元催化装置”中发生反映,两种生成物均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2、下列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或方法)是A.闻气味B.观察颜色C.燃着的木条3、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氢氧化钠固体可作为某些气体的干燥剂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4、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但也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
在高温高压下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同时有水生成。
这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5、(1)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氮气分子;氢氧根离子。
(2)清凉油的主要成分薄荷脑(C10H10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北宋画家张择端用墨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能够保存至今,是因为。
CO具有毒性是它易与人体血液中的结合,导致人体缺氧窒息甚至死亡。
6、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对身边的常见物质有所认识,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问题。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服用含Al(OH)3的药物来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方程式为。
(2)鉴别常用铵态氮肥、磷肥、钾肥三种化肥,首先看外观,的是磷肥,然后将另两种化肥各取少许,分别和少量的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嗅到气味的是。
(3)碳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如它们都有可燃性,试写出C60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7、“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碳减排”等日常出现在电视新闻或报纸上,其中关于“低碳生活”中的“低碳”是指A.生活中不用含碳的物质B.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和浪费C.停止含碳矿物的开采和加工D.禁止使用煤炭、石油8、在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各国共同协商对策,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测试(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1cfbf90740be1e640e9a1c.png)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测试(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H2O和H2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C.二氧化碳能灭火,所以灭火的气体也一定是二氧化碳D.单质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2.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6%,将该气体10 g通过足量灼热的CuO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A.10 g B.13.4 g C.30 g D.40 g3.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合理的是()选项物质方法A水与过氧化氢溶液取样,加入二氧化锰,B硬水与软水取样,加入肥皂水C氯酸钾与高锰酸钾取样,观察颜色D氮气与二氧化碳向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A.A B.B C.C D.D4.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C.转化观: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D.守恒观:100mL酒精中加入100mL水,总体积等于200mL5.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如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序号实验内容横坐标表示的量纵坐标表示的量①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间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②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间红磷质量③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时间二氧化锰质量④装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塑料瓶通入石灰水时间密闭装置内的压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对下列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A.活性炭净水——吸附水中的悬浮物等杂质B.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C.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D.6000L O2在加压的情况下能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主要是氧分子变小7.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活中,O2可助燃,CO2可灭火B.乙炔(C2H2)与O2反应产生高温时,生成物只有CO2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能够实现O2和CO2的相互转化D.光合作用和海水吸收是维持空气中O2、CO2含量保持基本不变的主要途径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年提升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大C.为了达到“低碳”出行的目的应当禁止使用机动车D.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能保持相对稳定9.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转化观: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守恒观:10g水加热生成10g水蒸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组成观:氧气和臭氧组成元素相同D.微粒观:氯化铵是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10.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A.B.C.D.二、填空题11.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https://img.taocdn.com/s3/m/254546495727a5e9856a617a.png)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中混有的COB.用点燃的方法可除去CO2C.可用pH试纸验证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D.用C、CO冶炼金属是因为它们具有还原性2.下列说法均完全正确的是()A.A B.B C.C D.D3.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微粒观: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C.转化观: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一氧化碳D.守恒观: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6g水4.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A.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B.可能只有氢气C.一定有一氧化碳气体D.一定有甲烷5.以下有关同位素说法错误的是( )A.同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B.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氢有氕(H)、氘(H)、氚(H)3种同位素原子C.互为同位素的原子,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中子数一定不相等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它们互为同位素原子6.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单原子层石墨,它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
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中,一定错误的是( )A.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B.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可做新型电池的电极D.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7.实验室用简易发生装置制取CO2,并验证CO2性质时,有以下几种操作:①向试管中装入大理石;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酸液;④连接装置;⑤向试管中倒入澄清石灰水;⑥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正确顺序为A.⑤④②①③⑥B.②④⑤①③⑥C.④②①③⑤⑥D.④⑤②③①⑥8.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注重环保,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使用乙醇汽油C.多使用一次性木筷D.多使用私家车出行9.十八世纪,拉瓦锡用放大镜聚集日光,使玻璃罩内的金刚石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下列说法错误的( )A.金刚石具有可燃性B.金刚石燃烧过程放出热量C.金刚石分子由碳原子构成D.聚集日光时温度达到金刚石的着火点10.下列四种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A.石墨导电 B.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C.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D.木炭还原氧化铜1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水和双氧水B.氧气和液氧C.红磷和白磷D.镁条和镁粉1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基础强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章节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基础强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章节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421a0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3.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章节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A.氢气与液氢B.氧气与臭氧C.水与双氧水D.生石灰与熟石灰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则可用作粮食和仪器仓库的保护气D.稀有气体通电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3、为测定石灰石与稀盐酸产生的CO2的体积,某学生拟用如图实验装置,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B.若量气管中液体为水,会使测定结果偏小C.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对测定结果无影响D.实验测得CO2的体积偏小可能是因为左侧Y型管中有二氧化碳残留4、我国向世界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A.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B.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C.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D.露天焚烧垃圾5、活性炭口罩具有防毒、除臭、滤菌、阻尘等功效,其中除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A.导电性B.导热性C.滑腻感D.吸附性6、下列各选项中,事实与解释不相符的是A.A B.B C.C D.D7、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使用等量的同种钙片和白醋开展四组实验,分别测得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选取CO2的浓度从0-8%为研究对象,下列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对比①②③④,①的反应速率最快B.对比②③,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小,反应速率越慢C.对比①③,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D.对比③④,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由紫色变为无色D.铜绿受热,固体由绿色逐渐变为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9、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13e9fec5da50e2534d7f23.png)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要一个正确答案)1.某班同窗在对CO2停止功与过的讨论时,罗列的以下理想既可以表达CO2的功,又可以表达CO2的过的是〔〕A. CO2可以使人窒息B. CO2可以作气体肥料C. CO2可以发生温室效应D.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2.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表示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这四种物质完全熄灭后的产物都是CO2B.这四种物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缘由是构成这四种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同C.常温下C60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很生动D.这四种物质原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也不同3.以下碳单质的用途中,应用碳的化学性质的是〔〕①做电极;①做滤毒剂;①制造固体润滑剂;①做燃料;①制造装饰品;①冶炼金属;①制造染料。
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4.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停止温室种植时,可向温室内通入过量二氧化碳,这主要是由于〔〕A.二氧化碳可使益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B.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停止光协作用C.二氧化碳可发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D.二氧化碳能灭火,施用后可以防止火灾5.用排空气法搜集CO2,以下图的装置〔左进气右出气〕中空气含量最少的是〔〕A. AB. BC. CD. D6.以下关于碳单质用途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用活性炭做冰箱除臭剂B.用焦炭炼铁C.用碳粉和铅可制成铅笔芯D.用石墨可做干电池的电极7.有甲、乙、丙三种纯真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
扑灭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扑灭也能生成乙。
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甲是一种化合物B.乙是一氧化碳C.丙是一氧化碳D.丙是二氧化碳8.为了区分O2和CO2两种气体,以下说法中不可行的是〔〕A.将燃着的木条区分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B.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C.将两种气体区分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D.用软质塑料瓶区分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相反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9.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其缘由是〔〕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金刚石、石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金刚石、石墨里原子的陈列方式不同10.某同窗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e66b4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8.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变化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将金刚石加工成钻石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C.将CO2制成干冰D.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2.把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再加热溶液,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为( )A.无色—红色—无色B.紫色—红色—无色C.紫色—红色—紫色D.红色—蓝色—红色3. 炭雕是一种集观赏、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其主要成分是碳,下列关于炭雕的说法错误的是( )A.炭雕作为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B.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的有害气体C.摆放炭雕时必须远离火种D.将制炭雕的下脚料粉末与氧化铜粉末共热,不能发生反应4.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潜水、航天B.金刚石是天然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大理石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金工业5. 下列关于碳与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C.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D.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能转化为一氧化碳6. 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X、Y表示转化中的另一种反应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B.反应①中CO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C.Y可以用于制取CO2D.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发生反应②7.下列气体中,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A.SO2B.CO2C.N2D.CH4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9.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你认为下列传闻缺乏科学依据的是()A.给大棚蔬菜施加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B.有人声称:他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只需加入少量就能将水变成汽油C.冬天,有一家关门闭户在家烤火,结果全家中毒D.某地有个神秘的“死亡谷”,野兔等低矮动物走进谷底常会窒息死亡10.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 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0%。
2020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卷(解析版)
![2020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ca56e0cf84b9d529ea7a7b.png)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某文章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文章的标题可能是( )A . PM2.5与雾霾天气B . 新装修屋内的空气杀手C . 酸雨的罪魁祸首D . 室内燃气热水器的安全防范2.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 . 红色—紫色—红色B . 紫色—红色—紫色C . 红色—紫色—蓝色D . 红色—无色—红色3.下列气体中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A . SO 2B . CO 2C . N 2D . CH 4 4.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 2和O 2时,无论选择什么药品,他们都能选用的装置是( )A . AB . BC . CD . D 5.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 . 供给呼吸B . 用于灭火C . 用作气体肥料D . 生产碳酸饮料6.如图所示,实验室里有一套用来制取气体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 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制取氧气B . 锥形瓶里加入大理石,分液漏斗里盛放稀硫酸,可以制取二氧化碳C . 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混合产生气泡时,立即开始收集气体D .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实验台上7.“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能体现钻石的性质是( )A . 硬度大B . 不能导电C . 化学性质稳定D . 熔点低8.我国的黑白山水画用的墨汁主要成分为炭黑的微粒,用这种墨汁画的国画千百年都不易褪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炭( )A . 具有氧化性B . 具有还原性C . 具有吸附性D .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9.实验小组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K ,将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加入到充满CO 2的锥形瓶中,立即关闭K ,振荡,观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 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C . 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D . 该实验说明CO 2能与石灰水反应10.如下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32ef3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7.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下列做法与这一要求不相符的是()A.乘公交车出行B.回收废旧电池C.大量焚烧秸秆D.推广风力发电2.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匹配的是()A.石墨作电极——石墨具有润滑性B.CO是煤气的主要成分——CO支持燃烧C.干冰作制冷剂——干冰升华吸热D.焦炭用于炼铁——焦炭具有氧化性3.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黑色物质“超级黑”,它是用比头发丝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碳单质)制造的,其导热效率为铜的七倍,坚固程度为钢的十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级黑”说明碳单质都是黑色B.“超级黑”的结构和性质与金刚石相似C.“超级黑”是一种新型的金属材料D.“超级黑”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燃烧4.如图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A.检查气密性B.制取C.收集D.验满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中,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是()A BC D6.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
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和相应结果处理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 .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B .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教室一段时间进行测定C .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0.28%,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D .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7.下列是冶炼金属时发生的一些反应,有关归纳正确的是( )①H 2+CuO=====△Cu +H 2O ②C +2CuO=====高温2Cu +CO 2↑ ③CO +CuO=====△Cu +CO 2A .三个反应均为化合反应B .反应③可用于除去CO 中混有的CO 2C .三个反应都能观察到红色固体变为黑色D .三个反应生成等质量的Cu 时,参加反应的CuO 的质量一定相等8.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某同学用一根铁丝穿过3片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按照图示将水滴加到相应的位置。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2(解析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2(解析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955c2c3c1ec5da51e2701c.png)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2(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 姓名:班级:得分:一、单选题(1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1.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A.石墨做电池电极-导电性B.氧气用于火箭发射-可燃性C.氮气作为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D.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答案】B【解析】A、石墨能导电,可以做电池电极,故A正确;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火箭发射,故B错误;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可作保护气,故C正确;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于裁玻璃,故D正确。
故选B。
2.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依据的CO2性质是()A.密度B.颜色C.气味D.熔点【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故选A。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木炭的还原性冶炼铜B.天然金刚石是最硬的非金属单质,可制成钻石C.利用活性炭的稳定性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D.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制造石墨电极【答案】C【解析】A、木炭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选项正确;B、金刚石具有正八面体结构,是天然最硬的非金属单质,可制成钻石,选项正确;C、活性炭可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选项错误;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制造石墨电极,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C。
4.汽车尾气中有多种有害物质,会造成污染,汽车尾气中的下列物质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一氧化碳B.碳氢化合物C.氮氧化物D.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空气污染物主要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目前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碳氢化合物不属于汽车尾气成分。
故选D。
5.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图,不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应该用稀盐酸。
故选B6.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B.CO2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支持燃烧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D.石墨可做电极【答案】D【解析】A.CO有还原性,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CO2无还原性,不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此选项错误;B.CO2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但点燃的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此选项错误;C.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所以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不能防止CO中毒,此选项错误;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电极,此选项正确。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2)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2)](https://img.taocdn.com/s3/m/18859882168884868662d69d.png)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2)一、选择题1.证据和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C.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D.有氧气参与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没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反应2.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下列说法正确是A.①、②、③、④都变红B.③不变红,④变红,说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C.实验中的CO2可通过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D.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酸3.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C.转化观: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D.守恒观:100mL酒精中加入100mL水,总体积等于200mL4.CO2是重要的资源,以其为原料可获得下列四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反应②的实现有利于缓解“白色污染”C.反应③中的催化剂需要经常添加D.反应④澄清溶液变浑浊,说明CaCO3难溶于水5.实验室里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一般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
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④③⑤⑥C.②①③④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6.下列是四位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A.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证明原瓶中的气体是CO2B.向盛满CO2的塑料瓶中倒入少量水,拧紧瓶盖振荡后瓶子变瘪,则证明CO2与水反应C.某气体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COD.某气体与氧气混合后经点燃发生爆炸,可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7.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习题(答案解析)(2)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习题(答案解析)(2)](https://img.taocdn.com/s3/m/89521f12856a561253d36f74.png)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习题(答案解析)(2)一、选择题1.设计对比实验。
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A.A B.B C.C D.D2.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3.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正确的是()A.降温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水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物质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是因为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D.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4.下列物质鉴别方案不正确的是()选项鉴别物质实验方案A水和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B二氧化碳和氧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看能否变红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观察颜色D硬水和食盐水蒸干后看是否有固体残留A.A B.B C.C D.D5.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活中,O2可助燃,CO2可灭火B .乙炔(C 2H 2)与O 2反应产生高温时,生成物只有CO 2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能够实现O 2和CO 2的相互转化D .光合作用和海水吸收是维持空气中O 2、CO 2含量保持基本不变的主要途径6.对下列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A .活性炭净水—降低水中Ca 2+、Mg 2+的含量B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C .水电解可产生氧气—水分子中含有氧分子D .6000L O 2在加压的情况下装入容积为40L 钢瓶中—加压时氧分子变小7.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倒入澄清石灰水 B鉴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分别取样于试管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 C鉴别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观察药品的颜色 D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A .AB .BC .CD .D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B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C .稀硫酸中加入石灰石,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9.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方案甲研究微粒的运动B .用方案乙研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C .用方案丙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D .用方案丁研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10.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2CO 和2NB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2OC .用酚酞试液鉴别蒸馏水和氨水D .用点燃氢气的方法证明水的组成二、填空题11.高纯硅是制造计算机电路芯片的主要原料。
解析卷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章节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解析卷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章节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74563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2.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章节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B.焦炭用于冶炼金属C.干冰用于灭火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2、一定质量的木炭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使其充分发生反应。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是A.B.C.D.3、CO 、CO 2和CaCO 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3CO CO CaCO ①③②④A .①表现出CO 的氧化性B .②可通过与氧化铜反应实现C .③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D .④可通过与盐酸反应实现 4、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A .金刚石、石墨B .水、冰C .红磷和白磷D .氧气和臭氧5、金刚石,石墨、石墨烯组成元素相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B .石墨可用于制作电极C .每个60C 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D .石墨烯属于化合物6、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AB .BC .CD .D7、实验课上,同学们用蜡烛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A .对比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氧气含量B.证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C.测定蜡烛完全燃烧的产物D.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8、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A.分类观:冰水混合物、干冰都属于纯净物B.守恒观:10g氢气与10g氧气充分反应后,一定生成20g水C.转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结构观: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9、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2(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 姓名:班级:得分:一、单选题(1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1.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A.石墨做电池电极-导电性B.氧气用于火箭发射-可燃性C.氮气作为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D.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答案】B【解析】A、石墨能导电,可以做电池电极,故A正确;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火箭发射,故B错误;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可作保护气,故C正确;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于裁玻璃,故D正确。
故选B。
2.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依据的CO2性质是()A.密度B.颜色C.气味D.熔点【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故选A。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木炭的还原性冶炼铜B.天然金刚石是最硬的非金属单质,可制成钻石C.利用活性炭的稳定性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D.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制造石墨电极【答案】C【解析】A、木炭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选项正确;B、金刚石具有正八面体结构,是天然最硬的非金属单质,可制成钻石,选项正确;C、活性炭可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选项错误;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制造石墨电极,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C。
4.汽车尾气中有多种有害物质,会造成污染,汽车尾气中的下列物质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一氧化碳B.碳氢化合物C.氮氧化物D.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空气污染物主要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目前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碳氢化合物不属于汽车尾气成分。
故选D。
5.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图,不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应该用稀盐酸。
故选B6.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B.CO2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支持燃烧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D.石墨可做电极【答案】D【解析】A.CO有还原性,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CO2无还原性,不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此选项错误;B.CO2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但点燃的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此选项错误;C.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所以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不能防止CO中毒,此选项错误;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电极,此选项正确。
故选D。
7.“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
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下列有错误的是()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生成碳酸;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做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答案】C【解析】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此选项正确;B.CO2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此选项正确;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做气体燃料,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此选项错误;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此选项正确。
故选C。
8.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A.用装置①制取O2时,应先装药品,然后再检查装置①的气密性B.用装置④收集CO2时,检查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处放置燃着的木条C.用KMnO4制取并粗略测定O2的体积时,装置的连接顺序为D.用Zn和稀H2SO4制取并收集干燥的H2时,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答案】D【解析】A、用装置①制取O2时,应先检查装置①的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用装置④收集CO2时,空气从e端被排除,故检查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e处放置燃着的木条,选项错误;C、氧气不易溶于水,利用装置5收集氧气时,氧气从h端进入,g端将水排出,选项错误;D、洗气时,遵循长管进,短管出的原则,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故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的连接顺序为,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
9.2016年12月1日,华为证实宣称已掌握石墨烯技术运用于手机快充电池.石墨烯是由石墨剥离而成的单原子层石墨,它是目前发现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墨烯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B.石墨烯强度大,能燃烧C.石墨烯能还原氧化铜D.石墨烯与金刚石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答案】A【解析】A.石墨烯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故错误;B.由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强度大,石墨烯是一种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具有可燃性,故正确;C.石墨烯是一种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故正确;D.石墨烯与金刚石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其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正确。
故本题选A。
10.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不用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的原因是()A.反应太剧烈,不易控制和收集B.石灰石与稀硫酸两物质不反应C.会生成微溶物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进行D.生成的二氧化碳不纯,会带有杂质【答案】C【解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不用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的原因是会生成微溶物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进行,使反应自动停止。
1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CO与Fe2O3的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C.NaOH溶液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D.反应后的固体是Fe和Fe2O3的混合物,可以采用加入盐酸并过滤的方法得到Fe【答案】D【解析】A.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否则会导致一氧化碳泄露在空气中污染空气;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C.Na OH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无明显现象,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D.Fe和Fe2O3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溶液。
选D12.有关碳和碳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长久不变色,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C.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D.用煤火取暖是应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答案】C【解析】A、古代书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长时间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是因为他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正确;C、CO2的排放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正确;D、煤不完全燃烧能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所以用煤火取暖时应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正确。
故选C。
13.符合如图所示装置的选项是( )①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②说明一氧化碳氧化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③有效地防止了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④既能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全部【答案】D【解析】此实验说明: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②说明一氧化碳氧化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③有效地防止了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而且还能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5分)2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
根据图回答:(1)标号为①、②的仪器名称是: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
(2)容器②中盛放的块状药品是________,从仪器①中加入的液体药品是________。
(3)仪器①的下端管口必须插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__。
(4)气体通过装有石蕊试液的B容器,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气体通过装有澄清石灰水的C容器可看到的是现象是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5)如图,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长颈漏斗锥形瓶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防止漏气,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解析】(1)①是长颈漏斗,②是锥形瓶;(2)实验室利用大理石或者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故固体药品为大理石或石灰石;从仪器①中加入的液体药品是稀盐酸;(3)仪器①的下端管口必须插入液面下的原因是防止漏气,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4)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气体通过装有石蕊试液的B容器,可看到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气体通过装有澄清石灰水的C容器可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5)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可将空气隔绝,故能用于灭火。
22.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成员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提出如下问题:“木炭与一氧化铅(化学式为PbO)反应生成铅的同时产生的气体一定全部为二氧化碳吗?”请你和他们一起对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猜想):甲同学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为二氧化碳。
乙同学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为一氧化碳。
丙同学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_。
(2)(设计实验):根据各自的猜想,他们共同设计了实验(如图示),(他们在实验中进行了规范操作和细致的观察)。
(3)(现象与结论):(提示:CO会使新鲜鸡血变色)如果甲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如果丙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答案】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鸡血颜色不变石灰水无明显变化,鸡血颜色发生变化石灰水变浑浊,鸡血颜色发生变化【解析】(1)根据反应过程可知,还有可能是得到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故填:既有一氧化碳又有二氧化碳。
(3)如果甲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鸡血颜色不变;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石灰水无明显变化,鸡血颜色发生变化;如果丙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鸡血颜色发生变化。
23.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可以用来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