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麦琪的礼物》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麦琪的礼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人物形象的分析。
3.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
1.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2.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
3.语言风格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欧·亨利及其作品风格。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圣诞节吗?知道圣诞节有什么习俗吗?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分析人物形象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德拉和吉姆的人物形象。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四、品味语言
1.教师挑选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让学生品味其语言风格。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麦琪的礼物》,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回答。
二、深入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三、课堂小结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
1.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麦琪的礼物》的读后感。
2.搜集其他欧·亨利的作品,阅读并分析其风格特点。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麦琪的礼物》,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2.学生回答。
二、拓展延伸
1.教师介绍欧·亨利其他作品,如《警察与赞美诗》等。
2.学生阅读作品,分析其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三、课堂小结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
2.向同学推荐一部你喜欢的欧·亨利作品,并说明推荐理由。
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学习《麦琪的礼物》,你们对欧·亨利有了哪些了解?
2.学生回答。
二、课堂讨论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欧·亨利作品中的爱情、友情等主题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课堂小结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
1.写一篇关于《麦琪的礼物》的影评或书评。
2.举办一次关于欧·亨利作品的读书分享会。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分析《麦琪的礼物》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使学生对欧·亨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
第一课时
分析人物形象
1.教师提问:“同学们,德拉和吉姆在面对困境时,他们的做法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品质?”
2.学生回答:“德拉为了给吉姆买圣诞礼物,卖掉了自己引以为傲的长发;吉姆为了给德拉买礼物,卖掉了自己最珍贵的金表。
这体现了他们无私的爱和对彼此的深情。
”
3.教师追问:“那么,他们的行为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呢?”
4.学生讨论后回答:“是的,他们的行为教会我们要勇于为爱付出,即使是在困境中也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人的关怀。
”
品味语言
1.教师提问:“同学们,文章中有哪些语句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回答:“比如‘一元八角七。
全是分币。
德拉数了又数,可是怎么也数不出正确的数目’这句,通过德拉数钱的细节,展现了她对礼物的重视和对爱情的执着。
”
3.教师补充:“这种细腻的描绘手法,使得故事更加生动,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
第二课时
深入分析
1.教师提问:“同学们,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2.学生回答:“文章通过德拉和吉姆的故事,展现了真爱的力量,即使是在贫困中,爱也能让人感到幸福和满足。
”
3.教师追问:“那么,这种爱情观在今天的社会是否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4.学生讨论后回答:“是的,真爱超越物质,它让人在艰难的环境中找到希望和力量。
”
第三课时
拓展延伸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欧·亨利的故事?”
2.学生回答:“比如《警察与赞美诗》。
”
3.教师引导:“那么,我们能不能从《警察与赞美诗》中,找到与《麦琪的礼物》相似的主题或手法?”
4.学生阅读后分享:“《警察与赞美诗》中,主人公苏比通过装病来取暖,在教堂的赞美诗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这与德拉和吉姆在困
境中坚守爱情的主题相似。
”
第四课时
课堂讨论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像德拉和吉姆这样的困境?”
2.学生回答:“有,比如在考试中遇到难题,或者在经济上遇到困难。
”
3.教师引导:“那么,我们可以从德拉和吉姆的故事中学到什么?”
4.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可以学到,在面对困难时,要坚守信念,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要勇于为爱付出。
”
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1.针对学生的阅读水平差异,教学中要提供不同难度的文本,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2.考虑到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尊重每个学生的情感表达。
3.由于教学方式多样,要注意灵活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内容充实而不显得杂乱。
4.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要多一些耐心和引导,通过重复讲解和举例来帮助他们理解。
5.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不仅仅是外在行为。
6.在品味语言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感受,再分享心得,教师适时给予点拨和评价。
7.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以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8.课后作业要适量,避免过多加重学生的负担,同时要注重作业的质量和反馈。
9.在拓展延伸环节,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10.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讲故事、设置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