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创新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创新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
摘要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农村人口受教育的程度仍
有待提高。
将农村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强大的人才资源,这是职业教育服务新
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
职业教育要坚持创新,服务好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农村创新
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和重要标志,提高广大农民的整
体素质,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职业教育在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的过程中,应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和作用。
农村全面发展的最深刻内涵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最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2010年7月,国务院审议并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加快
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新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职业教育的广泛开展,我国农村人口
文化素质得到较快提高,但总体上来说,农村人口的受教育年限和程度依然不高,大多数农民的科技素养较低和职业技能缺乏现象比较严重。
广大农民现有的文化
素质和劳动素质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农业人口在人口结构中占大多数,轻视和放弃农民教育,就意味着放弃大部
分人口的教育。
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将农村人口转化为新农村的建设主体,将
农村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强大的人才资源,这是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历
史使命和重要任务,也是职业教育事业自身开拓发展的战略工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对职业教育服务新农
村建设工作作出明确规定: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
教结合。
强化省、市(地)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
训网络,根据需要办好县级职教中心。
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
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发展问题。
因此,职业教育
要坚持创新,服务好新农村建设。
二、创新的体现方面
1.创新教育机制
教育体制应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教育机制上做到教育性和产业性的统一。
运作机制按市场规律办学,优化资源配置。
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办学为主体,各
种办学形式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通过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建立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开放远行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要以就业为导向,依据农村产业
结构变化、多元经济发展的要求,发展各种层次、各种类别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根据实际情况,坚持以农业技术培训为主、文化教育为辅、技术教育与文化教育
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实践能力。
可以采取校校合作、
校企合作、行业合作、区域合作等多种机制形式。
2.创新专业结构
在专业结构定位上,将农科专业与非农专业结合,以非农专业为主。
努力开
发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新型农业专业。
努力开发适应就业市场需要
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非农专业,使传统以农科专业为主的农村职
业教育专业结构逐步过渡为农科专业与非农专业结合、以非农专业为主的农村职
业教育专业结构。
3.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把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变为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重、以短期
培训为主。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对传统的学历教育模式进行
改革,使农村职业教育真正成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根据现代农村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继续推进农科教结台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
合功能,提高办学效益。
4.创新教育的形式和手段
在教育形式和手段上,要适应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的需要,体现学习型
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特点。
应克服单一化、集中化的做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
式和手段。
一在教育培训方式上,采取课堂模式、基地模式、现场模式、远程网
络模式等多种形式。
二在教育培训手段上,采取广播、电视、网络、报刊、资料、光盘、图片展览等多种表现载体。
三在教育培训时间上,按照农忙与农闲、白天
与晚上等不同的时间进行科学合理安排。
5.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为适应市场的需要,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让学生
尽快接触新的知识、新的信息,让学生尽快掌握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提高
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有
效途径,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除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实行循序渐进的启发式课堂讲授外,专业课程、技术实验课程都应该实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以练带讲的现场教学
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教育方法上,要简明扼要、易懂易学、便于操作。
通过创新
教学方法,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加强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全面提升学
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6.创新信息资料库建设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和方法更加方便、快捷和多样化。
职业教育要有效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及时地、迅速地捕捉
各方面的信息,并且尽快地反映到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能及时把握新知识、新
技术,毕业后能适应技术市场的多方面需要。
为此,职业学校必须加强信息资料
库的建设,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拓展农民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学
校可以图书馆为基地,在加强图书资料建设的同时,要加强互联网建设,要与国
家远程职业教育联网,让教师和学生能及时获取职业教育的新信息和科学技术的
新成果,充分发挥科技信息在职业教育中的时效作用。
结语
要使职业教育主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必须变更教育观念,在继续办好学历
教育的同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教育观念要彻底从普教的模式中解放
出来,将职业教育的特点充分凸显出来。
必须重视职业培训教育,特别要重视对
大多数农业产业户的培训教育。
坚持职业教育创新,加强专业建设,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健全实验培训基地,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使职业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尽快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大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创新,农村经济,2008年第12期,P109-111
【2】冯志军,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策略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31期,P63-67
本文为全国2008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职业教育创新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模式与路径选择”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号:EJA0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