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及其儒家思想 (2)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认为,注重“礼”的内在精神固然重要,而内在精神 终究还要靠外在形式来体现。所以对这些礼节仪式,孔子不但 认真学习,亲履亲行,而且要求弟子们严格遵守。
孔子希望用西周的政治制度治理动荡变革的社会。
(二)克己复礼
1、认为没有“礼”,就无法分辩君臣、上下、长幼之序 (“礼”指周礼)
2、维护礼的途径 1、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2、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寻孔颜乐处,何乐何事?___周敦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于《白虎通义》
(7)明清 ----空前强化又受到冲击
①明清两代,理学和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 ②明朝时期,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创立八股取士制度,规 定科举考试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 儒学的地位空前加强。 ③明末清初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对儒学提出挑战。(李贽、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对儒家思想及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
(8)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
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 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
(9)十九世纪末 ---康有为赋予儒家思想新的内容
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 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10)辛亥革命后 ----继续受冲击
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 共和民国宗旨。
学”和谶纬之学,融进了阴阳学、法家思想,改造 儒学。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提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以“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大一统”为核心,为汉武帝所采纳,成为中国两 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
(5)魏晋唐
魏晋王弼、何晏:玄学(以老庄思想解释儒学); 唐代韩愈:道统(排佛);
(6)两宋时期——“理学”成为主要的哲学思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汤一介:孔子思想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提出一 套要求自己有个做人的道理和教人如何做人的道理, 这是孔子思想的的真精神。最低原则:己所不欲, 勿使于人;最大原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文史知识》)
儒家的价值观
积极入世,强调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性,积极建功立业。
③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3)孔子的“哀”
①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 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先进》
②孔子72岁时,突然得知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 次年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lài )志而殁。
③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论语·述而》
①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 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 “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史记·孔子世 家》
②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论 语·先进》)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 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公冶长》


儒孔
家子


黄 德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前 去汲取孔子的智慧”。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 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 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 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 文化的主流。”
——《论语·卫灵公》
孔子的思想
(一)仁者爱人
1、仁的含义:爱人 [三层内容:1\爱自己的亲人;2\爱他人;3\统治实行仁政] 2、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思想主张: “仁”的学说
人 以人为本。
[]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对方

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 和睦相处。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论语·公冶长》
(2)孔子的“怒”
①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 (wū)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 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
②季氏富於周公,而求(冉有)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
“使民也义” 3、为政需要正己
4、举贤才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 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以忧者。”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 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
2、重义轻利
认为追求利是人的本性,但义高于利,是人们更高 层次的追求。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形 成儒 、家 发思 展想 和的 演 变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1)春秋时期 (2)战国时期 (3)秦朝时期 (4)西汉时期 (5)魏晋唐时期 (6)两宋时期 (7)明朝时期 (8)洪秀全吸取儒家大同思想 (9)十九世纪末 (10)辛亥革命后 (11)新文化运动前期
(11)新文化运动前期 ----全盘否定儒家思想
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 德,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提出“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
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 的历史地位及其原因
时期
项 内 目 容
维新
春秋 秦朝 西汉 两宋 明清 变法
战国
(居于统治地位) 时期
新文化 运动 时期

宋代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道思想形成新儒 学—理学,代表人物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天理”和“人欲”是对立的,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故要“存天理,灭人欲”。
三纲五常(宋代朱熹)
• 仁义礼智恭宽信敏惠——《论语》 • 仁义礼智信——”五常“出于《春秋繁露》 •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出
“仁”和“礼”的关系:克已复礼为仁
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天下就人人相爱,太 平无事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历史 地位
不受 重视
压制 独尊 强化
空前 强化
利用
全盘 否定
原 是否顺应了时代发展及统治者巩固 因 统治的需要
被误 读的 孔子
1、“学而优则仕”的误读 2、“三纲五常”的误读 3、“以德报怨”的误读 4、“樊迟学稼”的误读 5、“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的误读 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误读 7、真诚坦率而不虚伪的孔子 8、自由浪漫而不迂腐的孔子 9、注重实践而不空谈的孔子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 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 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格物:明辨事务,穷究事物的原理。 致知:获取知识。 诚意:意念要诚实,不要有虚假。 正心:端正自己的心思,不要有邪念。 修身: 修养自身的德行。 齐家:整顿好自己的家庭。 治国:治理好自己的诸侯国。 平天下:统一天下,安定天下。
1、真诚坦率的孔子
现代人想起孔子总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不苟言 笑,呆板而乏味,甚至有人斥之为虚伪。这其实孔子同时 代的人就已经误读孔子了,到了宋儒笔下更是如此。真实 的孔子是鲜活、真实而又亲切的。
孔子在待人接物从来就是把真诚放在第一,反对虚伪。
(对父母)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 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1、春秋——创立
孔子之后续承孔子的有八派儒学: 子张学派;子思学派;颜氏学派; 孟氏学派;漆雕氏学派;仲良氏学派; 荀子学派;乐正氏学派。
2、战国——发展:
A、孟子
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主张: ① “仁政”,“民贵君轻” ; ②“政在得民”,宽刑薄税,反对苛政; 孟子的仁政思想与“性善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儒家思想走向世界》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 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十五岁立志学习, 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 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 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收徒 讲学,并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 《礼》、《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 七十三岁逝世。











子 行
杏 壇 講


像圖Biblioteka 清代 . 佚名 孔子為魯司寇像
(一)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
1.仁 意识到自我的道德约束对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仁者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 ” 厩(马圈)焚。子退,曰:“伤人乎? ”不问马。
忠恕之道 ①忠:“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②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 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实现仁的方法
孔子的理想社会:只有礼和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理想的 社会,一方面社会依礼有严格等级和上下尊卑界限,另一方面 ,依仁使人人有爱心,能够推已及人,不使有差别的等级走向 对抗,这样的社会是既有差别又具温情的社会。
儒家治国方略-----为政以德
1、重教化 轻刑罚 2、反对过度“榨取”。主张
B、荀子:
①主张自然运行有规律,要“制天命而用之” ②最早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水喻民,以舟喻君,强 调民心的作用。
(3)秦朝 ----崇法排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规定 教育由官府举办,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
(4)西汉 ------儒学的改造 西汉董仲舒、刘歆(xin)为代表的“古今文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自己不愿意承受的 事情,或者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就不要 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 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 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与他人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礼”是孔子思想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 “礼”的外在 形式,包括祭祀、军旅、冠婚丧葬、朝聘、会盟等等方面的礼 节仪式。
(对朋友)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冶长》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论语·学而》
(对君主)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论语·宪问》
《论语》中孔子毫无虚伪暧昧之辞,对生活、人生、社会处处 直言,喜怒哀乐溢于言表。
(1)孔子的“喜”
1、重德轻名
(1)追求立德、立功、立言。 《左传》言“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
次立言”。即三不朽。 (2)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
实现的途径:
《礼记·大学》提出的“三纲八目”: 三条基本纲领,八个具体目标。
1、“三纲领”是: “ 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八条目”是: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的乐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 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篇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 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孔子的生平
伟人生平
尼山降圣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
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wéi)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 姓孔氏。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史记》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孔子
尼丘山夫子洞:传说中孔 子的出生地
明代.佚名 孔子燕居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