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要把握健康成长的关键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轻干部要把握健康成长的关键点
作者:黄宁
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2017年第2期
黄宁
“长江后浪推前浪” ,“雏凤清于老凤声” 。
随着干部年轻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年轻
干部群体在迅速壮大。
重视和关注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既是一个实践课题,也是一个战略课题。
对年轻干部而言,发展机遇、组织培养和社会环境等是成长进步的外因,而自身的道德修养、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等则是成长进步的内因。
唯物辩证法原理告诉我们:“内因是
变化发展的依据,外因是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 这就要求年轻干部
在成长的道路上,必须加强素质修养,练好过硬内功。
一、勤勉研学,不断丰富适岗履职的知识素养
首先,要强化学习理念。
知识是年轻干部前进道路上的“舟” 和“桥” 。
作为年轻
干部要想到达理想的境界,就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以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学习新知识、
提升新本领。
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一个人昨天学习的东西,
也许过不了几天,就会变成“昨日黄花” 。
所以,年轻干部必须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
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做到以书为友、与书为伴。
向书本学习是一种站在前人和
他人肩膀上的获取性劳动。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旷达,读书使人知未知。
实践告诉我们:年轻干部只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就能提高适岗履职的能力,就能为自己的健康成长找到过河的“桥” 和“船” 。
其次,要优化学习方法。
读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方
法不同,效果也不同。
现实生活中,有的年轻干部善于把握读书要领,用心体察感悟,把
书读活、把书读透、把书读薄,从而进入增知益智的良好境界。
而有的年轻干部带着浮躁的心态读书,跑马观花,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尽管读书不少,但是收益甚微。
汉代刘向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 年轻干部处于人生的“朝阳” 时期,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必须注意学习方法,讲究学习艺术,主动走进知识的殿堂,到古代典籍和现代文库中去采撷智慧的
鲜花、获取知识的营养,从广泛的阅读中不断接受知识的洗礼和真理的熏陶。
再次,要参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一座蕴藏知识、储备智慧的宝藏,需要我们去潜心挖掘、不辍开采,
方能获取“真金白银” 。
现在的年轻干部大都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这是成长进步的有利条件。
但是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书本得来终觉浅,事非经过不知难” 。
在社会实践的课堂中,年轻干部必须自觉放下架子,虚心向社会实践学习,在实践的历练中增知识、长才干。
千万不要以为有了一点书本知识,就万事大吉了。
如果年轻干部自以为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固步自封,势必要在实践中碰壁,在工作中遭遇挫折。
这一点已被
实践充分证明。
二、精心品悟,着力提升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领导行为学认为,能力是一个集合概念,包含一个人的学习力、思维力、判断力和组
织力等等,而其核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年轻干部的能力结构中,知识是能力的智力
支撑,但知识不等于能力。
一个人有了书本知识,只是有了一个基础,不能把书本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划等号。
因此,作为年轻干部要提升实际本领,加快成长进程,就必须
认真学好社会实践这门“基础课” ,主动走进火热生活、走进工作一线,把掌握的理论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使之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首先,要做到扬长避短。
现代年轻干部具有很多优势,必须倍加珍视:一是年富力强,精力旺盛;二是知识面比较宽,对新生事物的反应比较敏感;三是思想开放,创新意识比
较强。
这些有利因素和条件,必须充分挖掘,有效利用。
在看到自身优势的同时,年轻干部还必须看到自身存在的弱势和不足。
年轻干部阅历不深、经历不多,有时看问题不够深刻,
表现在思想上定力不够、工作上韧劲不足等等。
对这些弱点千万不能忽视。
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必须做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努力使自己尽早地成熟起来。
其次,要
重视抗御挫折能力的培养。
对每一个年轻干部而言,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马平川。
对这一点,年轻干部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在挫折面前,年轻干部必须有一种百折不挠的
毅力和韧性,要把挫折作为一所培养耐力的学校、一座锤炼意志的熔炉,学会从挫折的反思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更新路径,使失败成为成功之母,使挫折成为进步之梯。
再次,要学会在反思中成长成熟。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同是一个机关的干部,有的人在那里干了几年甚至十几年,还是那么糊里糊涂;有的人去那里工作的时间并不长,
却干得非常出色。
为什么?主要是因为后来者在用心做事的同时,对经历的事进行了深入反思、认真品悟。
他们不但兢兢业业地干好每件事,而且每干完一件事,都要进行深入思考、认真总结,注意从工作实践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力大小、水平高
低与干工作的时间长短有关系,但并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
一个会工作的年轻干部,不仅善于在成功后总结经验,而且善于从工作的失误甚至失败中去总结教训。
教训是很难得的老师。
教训如果总结得好,就可以避免重犯,还可以从中引申出解决类似矛盾和问题的方法,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能力。
三、秉持操守,忠实践行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
年轻干部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群体,要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做到政治
上坚定、思想上清醒、作风上过硬,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首先,要正确对待“名、权、利” 。
领导行为学认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 ,运用得好,权力是为人
民服务的工具;如果扭曲使用,权力就会变成自我伤害的“暗器” 。
因此,年轻干部初涉
官场,必须审慎地对待名、权、利,不管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都要守住心灵那片净土,
力戒以权谋私、追名逐利。
古语云:“猩猿嗜血而成笼中物、游鱼贪饵而成盘中食” 在领
导活动的舞台上,有很多年轻干部就其能力水平而言是个好苗子,但常因一念之差,堕入迷
惘之境,毁在不能正确对待名利上。
近年来,报纸上披露的案例很多,“29岁现象” 、“39岁现象” 的相继出现,发人深思,催人警醒。
“前车之覆” ,当引为“后车可
鉴” 。
其次,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
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党性问题,更是检验一名党员干部是否恪守党的根本宗旨的一块“试金石” 。
年轻干部根基在人民,血
脉连着人民,吃的是人民种的粮食,拿着人民给的薪俸,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
因此,
必须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永葆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自觉做到常怀为民之心、常思富民之策、常兴乐民之举。
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真心诚意地拥护你,你的事业才能获得成功。
四、躬身修为,带头树立社会公认的良好形象
年轻干部自身修养的内容很多,其基础是道德修养,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
美德和个人品德等方面。
古人认为:“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厚,
而耻志之不博。
”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源远流长,素以“德治” 见长于世。
更有许多志
士仁人勤于修身,清心养德,为后人树立了楷模和榜样。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古人的道德修炼大多打上特定时代的烙印,其修养的内蕴与现代道德的评价标准有所不同。
时代在发展进步,对年轻干部道德修养的要求也应与时俱进并赋予新的内涵。
新时期加强年轻干部的道德修养,并不是要求年轻干部都成为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谦谦君子” ,也不是要抹煞年轻
干部的特点,禁锢年轻干部的活力。
年轻人朝气蓬勃,思想活跃,除了工作和学习,还应
该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需要有更多更广泛的社会交往。
如果把传统的道德遗产变为一种
教条、一种模式,用以束缚年轻人的个性发展,既是不合时宜的,也背离了培养年轻干部
的初衷和要义。
所以,年轻干部在修身自律的实践中,必须采取“扬弃” 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理念认真汲取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精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道德修养以历史的继承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年轻干部必须时刻谨记“做官先做人” 的古训,严格修身自律,自觉塑造良好形象。
实践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年轻干部,人都做不好,而去当领导,群众肯定是不会信服的。
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在政治生活的舞台上,必须认真写好做人这篇大文章,带头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初,处处自重、时时自省、事事自警,努力在道德修养方面能成为群众的楷模。
只有如此,年轻干部才能不负众望、不辱使命,才能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作者系江苏省灌云县团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楚朴)。